首页期刊导航|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

双月刊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CSSCI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笔谈

    5页

    提高网络文化育人的价值引领力

    骆郁廷
    5-7页

    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网络文明建设

    吴满意
    7-9页

    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价值观意蕴

    陈金龙
    9-12页

    多维度推进文化和科技深度融合

    燕连福
    12-14页

    弘扬和践行共产党人价值观的时代意蕴

    吴潜涛潘一坡
    15-27页
    查看更多>>摘要:共产党人价值观,即为人民服务价值观,是马克思主义价值立场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产物,它集中体现着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始终服务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鲜明主题,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凸显着不同的价值诉求.在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实践中,习近平总书记把握弘扬和践行共产党人价值观的时代要求,第一次把共产党人价值观的内涵精辟概括为:忠诚老实、公道正派、实事求是、清正廉洁,标志着我党对共产党人为人民服务价值观的认识,达到了更加系统化、理论化的新高度.共产党人价值观是一个内涵丰富、逻辑自洽的理论形态,其培育与践行,对于深入推进党的建设的伟大工程,以党的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具有重要战略意义.新征程上,弘扬和践行共产党人价值观,要同学懂弄通党的创新理论相结合,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相结合,同中国式现代化的生动实践相结合,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强大的精神力量支撑.

    共产党人价值观为人民服务自我革命中国式现代化

    马克思主义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通发展的四维分析

    张晓刚
    28-41页
    查看更多>>摘要:马克思主义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过程实质上就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通发展的过程,二者的融通发展正是落实"第二个结合"的生动体现.马克思主义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通发展在理论上源于科学理论同优秀文化形态之间双向互动与相互成就,从"初步结合""有机融合"到"深度融通"体现了二者融通发展的演进脉络.马克思主义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通发展是新时代新征程上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法宝,应于筑牢马克思主义理论根基、坚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守正创新、构建新时代中国特色话语体系上着力.

    马克思主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通"两个结合"守正创新

    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在中国式现代化叙事中的展现

    张超郑吉伟
    42-5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是中国式现代化文化基因的集中表达.从连续性角度看,中华文明始终保持着文化主体性与旺盛生命力,为中国式现代化叙事赋予深厚的文化底蕴;从创新性角度看,中国共产党传承发展中华文明的创新性,始终发扬中华民族不畏挑战、革故鼎新的精神品格,为中国式现代化叙事注入了时代活力;从统一性角度看,中华文明对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的深沉追求与坚定信念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行稳致远提供了坚实支撑,为中国式现代化叙事夯实了根基;从包容性角度看,中华文明能够最大限度地凝聚起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思想共识与社会合力,为中国式现代化叙事融入多元要素;从和平性角度看,中华文明一贯传承的"和平、和睦、和谐"理念,为人类迈向现代化提出了新型叙事方案,实现了对西方现代化霸权式文明形态的时代超越.

    中华文明突出特性中国式现代化中国共产党"第二个结合"

    新一代人工智能视域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变革逻辑、风险挑战与实践进路

    徐晓风王充
    54-62页
    查看更多>>摘要:经由生成式技术的迅速嵌入,新一代人工智能从教育主体、教育客体、教育介体、教育环体等方面驱动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变革,为思想政治教育改革创新提供了现实基础,但同时也使思想政治教育面临主客体自主意识的消解、算法偏见的遮蔽、情感的深度伪造和容错率探底等潜在风险.为此,应从主客共同体、技术主导权、情感共识圈和元理论体系等角度推进深融合、高精准的实践探索.

    人工智能思想政治教育变革风险人机交互

    数字时代历史虚无主义碎片叙事批判与纠治进路研究

    李帅
    63-72页
    查看更多>>摘要:进入数字时代,解构主义思潮意图消解宏大叙事方式,数字技术革新改变了叙事手段,泛娱乐化心理渗透到主流叙事语境,历史虚无主义碎片叙事得以抬头.历史虚无主义碎片叙事作为历史虚无主义的有效传播范式,依托"去中心化"的个人叙事,塑造受众对历史虚无主义的在场体验;以"去体系化"的微观叙事,催生受众对历史虚无主义的盲目认同;借助"去崇高化"的文化叙事,诱导受众对历史虚无主义的自发选择.对此,应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抵御历史虚无主义错误思潮;培育受众科学理性的媒介素养,揭示历史虚无主义的本质;健全数字时代风险防范化解机制,凝聚治理历史虚无主义的合力.

    碎片叙事靶向思政数字时代历史虚无主义意识形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