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

双月刊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CSSCI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略析"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铸魂育人"重要论断的三重蕴意

    黄蓉生
    5-13页
    查看更多>>摘要:党的二十大提出"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铸魂育人"的重要论断,这为广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行动指南.深度阐析这一重要论断,须立足本体论的论域,系统厘清其提出历程,深刻理解"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铸什么魂、育什么人"的问题;立足价值论的论域,牢牢把握其对于强化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引领全体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助推肩负新的文化使命的战略指向;立足实践论的论域,积极拓展深入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不断丰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养成实践、持续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个融入"、健全完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体制机制的推进路径.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铸魂育人理论要义战略指向推进路径

    新时代美好生活的历史逻辑、理论依据与实践路径

    石书臣闵雪
    14-22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时代美好生活生动刻画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从理论自觉到实践自觉的伟大飞跃.从历史逻辑看,新时代美好生活是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判断和把握的结果,是对小康社会延续发展与迭代升级的产物,是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的现实回应;从理论依据看,现实的人是新时代美好生活实现的逻辑起点,人的需要是新时代美好生活实现的内驱动力,人的实践是新时代美好生活实现的现实条件;从实践路径看,实现美好生活,应坚持贯彻新发展理念,以创新发展提供新动能,以协调发展开创新格局,以绿色发展绘就新景象,以开放发展开拓新空间,以共享发展激发"新活力".

    新时代美好生活历史逻辑理论依据实践路径

    传统家训的立德树人意蕴

    安丽梅
    23-30页
    查看更多>>摘要: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家庭家教家风建设.传统家训作为古代德育的重要载体,在历史演进中逐渐形成了以培育个体品德为基点、以厚植家族伦理为基石、以坚定政治伦理为基础的立德树人教化理念,形成了家训目标德育化、家训主体层次化、家训内容伦理化、家训方式生活化的历史智慧.在"第二个结合"视域下,借鉴传统家训立德树人历史智慧,就需要明确家庭教育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的极端重要性,强化党员和领导干部家风建设,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丰富新时代家庭家教家风建设内涵,实施科学家教,推动形成社会主义家庭文明新风尚.

    传统家训立德树人家庭家教家风建设

    自由问题的历史澄明——基于《德意志意识形态》"费尔巴哈"章的考察

    武天森邹广文
    31-41页
    查看更多>>摘要:自由问题从来没有远离过马克思恩格斯的视野,对自由的追寻构成了历史唯物主义的核心议题.德意志意识形态家囿于观念论的思维程式,通过概念辩证法将自由还原为精神层面的意识活动,从而为自由笼罩上观念论的迷雾.马克思恩格斯在长期的理论探索过程中发现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基石,并借助其中所蕴含的生产辩证法,立足现实的个人及其历史发展,澄清并证明了自由问题的历史之境,驱散了笼罩在自由之上的观念论迷雾,破解了自由之谜.

    自由历史唯物主义观念论《德意志意识形态》

    数字劳动的正义抑或劳动的数字正义?——基于马克思劳动正义思想的一种辩证探析

    綦明霞周帅辰
    42-52页
    查看更多>>摘要:数字经济时代数字劳动的出现,使人们对马克思劳动正义思想的解读出现了两种不同的向度:一种强调数字劳动的正义,另一种寻求劳动的数字正义.但无论是数字劳动的正义,还是劳动的数字正义,都只是对马克思劳动正义思想的一种不充分的吸收与发展,因此最终所要把握的是一种数字劳动的正义与劳动的数字正义的辩证统一.这是马克思劳动正义思想在数字经济时代的真正实现及其意义之所在.

    异化劳动劳动正义数字劳动数字经济时代

    英雄记忆的意识形态功能

    田旭明刘成兴
    53-61页
    查看更多>>摘要:英雄记忆是社会成员对本民族英雄人物的认知、理解、态度、判断和情感的记忆集合体,内蕴着英雄的历史活动和故事,承载着英雄人物的价值境界和精神风范.作为一种有价值选择的主观建构,英雄记忆的唤醒、传承、刻写和重撰,不仅是一种思想教化和道德锤炼活动,还具有深刻的意识形态色彩和意蕴,具备特殊的意识形态功能,主要表现为:价值引导和凝聚、信仰凝铸与感召、情感贮存与传承、社会心态调节与优化、精神主动与免疫等.激活并强化这些功能,对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价值.

    英雄英雄记忆意识形态功能

    新时代平凡英雄国家叙事的建构路径、多样表达与效能彰显

    滕慧邢云文
    62-68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国家叙事为平凡英雄赋值,是新时代弘扬英雄精神的重要特征.新时代以来,中国共产党人坚持人民群众是真正英雄的基本立场,以国家为叙事主体,通过国家话语来表达普通个体的价值意义,构建起平凡英雄的国家叙事体系.这一叙事体系不仅赋予了个体荣誉感,也彰显了社会主流价值观,实现了自我认同与国家认同的同频共振,是新时代人民至上理念的具象呈现,也是弘扬主流价值观的时代实践.

    平凡英雄国家叙事国家赋值

    青年人生观"涂层化"现象的表征、成因与应对

    陈艳飞
    69-77页
    查看更多>>摘要:青年人生观"涂层化"现象主要呈现为身体之忙遮蔽下的精神之茫、"佛系""躺平"外衣掩饰下的不甘心态、疯狂"内卷"掩盖下的无意义和无力感、精致"人设"隐藏下的身份焦虑等.青年人生观"涂层化"现象的出现是多种因素合力作用的结果,与青年人生目的的缺失、现代商品经济社会的运行逻辑、效用至上的价值取向和激烈竞争的社会环境等因素密不可分.应对青年人生观"涂层化",需要坚持正确的原则和方法,在正视青年人生观"涂层化"现象的必然性和合理性的基础上,引导青年正确看待人生观"涂层化"现象,为青年人生发展提供良好的社会支持系统,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塑造青年的人生观,实现青年人生观"涂层"的澄清、剥落与超越.

    人生观涂层化青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爱国主义教育法治化的生成缘由、现实问题与推进理路——对《中华人民共和国爱国主义教育法》的学理性补充

    阮博
    78-87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法治化的生成,既有充足的理论缘由,也是凸显爱国主义教育战略地位、应对爱国主义教育突出挑战、确保爱国主义教育有序开展和提升爱国主义教育实际效果的现实需要.当前爱国主义教育法治化实践中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如爱国主义教育法治观念的普遍确立、爱国主义教育逻辑与法治建设逻辑的有机融合、爱国主义教育法治化主体责任的精准落实、爱国主义教育法治化运行环节的有效衔接等.要推进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法治化向纵深发展,应从凝聚爱国主义教育法治化的价值共识、完善爱国主义教育法治化的协同机制、推动爱国主义教育法治化的主体责任落实、构建爱国主义教育法治化的科学评价体系等向度发力.

    爱国主义教育法治化价值共识协同机制责任落实评价体系

    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法治化的价值意蕴、基本特征和实践路径

    任新洋申文杰
    88-96页
    查看更多>>摘要:法治化是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应对国内形势和外来挑战的现实要求,是确保爱国主义教育常态化和长效推进的重要举措,是坚持爱国主义教育思想引导和行为规范相结合的必然选择.爱国主义教育法治化,不是爱国主义教育与法治的简单结合,而是二者的深度融合,呈现出情法交融、德法互彰、政法相依的鲜明特征.在新时代新征程上,推进爱国主义教育法治化,应该积极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相关法律的宣传教育,完善配套措施,增强执法力度,切实提升爱国主义教育实践效果.

    爱国主义教育法治化德法互彰普法执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