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标准科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标准科学
中国标准化研究院 中国标准化协会
标准科学

中国标准化研究院 中国标准化协会

月刊

1674-5698

wsqm2009@163.com

010-64906721

100101

北京市朝阳区安立路66号安立花园写字楼B座10层

标准科学/Journal Standard ScienceCSSCI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世界标准化与质量管理》创刊于1964年1月15日,是由原国家科委、国家新闻出版署批准创办的中央级科技期刊,现由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主管、中国标准化研究院主办,是国内标准化与质量管理领域专业性、应用性、指导性并重的大型月刊。邮发代号为2-662,国内外公开发行,每期定价为10元。 1964年,为了贯彻与执行党中央提出的“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为适应我国标准化工作的发展形势,提高我国的标准化技术水平,中国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中国国外科学技术文献编译委员会编辑出版了《世界标准化与质量管理》的前身——《标准化译丛》双月刊。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杂志于1966年10月停刊,直至1973年8月复刊。1978年起改为月刊,1979年更名为《国外标准化动态》,1983年改由中国标准化综合研究所编辑出版。1986年,为进一步适应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扩大报道范围,杂志更名为《世界标准化与质量管理》。杂志自创刊以来,以改善企事业单位的管理、提高企事业单位的工作质量、产品质量和社会经济效益为宗旨;以宣贯重要国际标准和国家标准,研讨和交流世界各国标准化与质量管理的先进思想、先进方法和新鲜经验为主要内容。始终坚持“从国内的实际需要出发,兼顾普及与提高”的编辑方针,注意发扬“国内外并重”的特色。   从创办之日起,杂志即以宣传国际标准和国际标准化为己任,为我国推行“积极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的政策作了必要的舆论准备和技术准备;自1973开始,大量报道了国外质量管理、质量监督方面的信息,特别是日本全面质量(TQC)和质量管理小组(QCC)的情况,为我国引进全面质量管理作出了贡献;1984年,在国内率先译载了ISO9000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系列标准(草案)及相关文件,为我国制订和宣贯相应的国家标准、开展质量体系认证做了先期的准备和宣传工作;1989年后,大量介绍了认证审核、高新技术的标准化等内容;近年来,又重点开展了对名牌战略、世贸组织贸易规则、环境管理标准、职业安全卫生管理标准、企业社会责任标准以及各国标准化战略、国家技术标准体系建设、标准化改革等的宣传报道。40年来,为发展我国标准化与质量管理事业、为中华民族的质量振兴作出了应有的贡献。《世界标准化与质量管理》主要栏目有:“企业管理”、“质量管理”、“质量经营”、“名牌战略”、“质量技术”、“标准化研究”、“企业标准化”、“高新技术标准化”、“农业标准化”、“认证”、“ISO9000论坛”、“ISO14000论坛”、“WTO论坛”、“人才工程”等。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双碳"目标下标准化助力中国石油提升新质生产力的实践

    刁海燕汪威宋维张静平...
    6-11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国家提出"3060"双碳目标的背景下,油气企业面临着从传统能源向清洁能源转型的挑战.而标准化作为一种有效的管理工具,成为推动这一转型的关键.通过建立标准体系和标准化技术组织,有序推动科技创新与标准化互动发展,制定和实施一系列高"含金量"标准,油气企业不仅能够提升自身的新质生产力,还能在绿色能源领域发挥更大的作用.

    "双碳"能源转型新能源新质生产力

    防孤岛现象:标准化建设促新质生产力创新研究

    刘芷彤魏仁兴贺静
    12-16,36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探讨了防孤岛现象在新质生产力创新过程中的影响,并强调了标准化建设的重要性.新质生产力作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因素,其创新过程中常出现孤岛现象,阻碍创新资源的高效整合.标准化建设通过制定统一的技术标准和规范,促进了创新主体间的协同合作,优化了创新资源配置,推动了科技成果的转化与应用.本文还提出了构建创新网络体系、强化网络联结与互动等策略,旨在防止孤岛现象,促进新质生产力的创新发展.标准化建设不仅是桥梁,更是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加速器.

    标准化建设新质生产力创新孤岛现象

    企业标准化引领赋能新质生产力的探讨

    安华娟马中骏王新新
    17-22页
    查看更多>>摘要: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而新质生产力则是内在要求和根本着力点.标准是经济活动的技术支撑,从企业角度来看,要适应高质量发展要求,标准化已经成为企业管理的必然选择.本文围绕新质生产力的内涵特征,以企业标准化与新质生产力关系为切入点,从推进新质生产力背景下企业标准化开展存在问题着手,探究企业标准化引领赋能新质生产力的融合模式和实践路径.

    企业标准化新质生产力科技创新高质量发展

    基于取象比类思维方法的国家质量基础设施要素融合理论模型构建

    陈云鹏许庞泽王妍
    23-27页
    查看更多>>摘要:既有国家质量基础设施理论模型存在要素融合框架封闭、路径模式单一的缺点,模型的系统性、开放性、灵活性不足.本文运用取象比类的思维方法,构建了国家质量基础设施要素协同融合PALM模型,创新阐述了国家质量基础设施要素融合的组成、结构和模式,为质量基础设施要素协同服务路径提供了新的理论框架支撑.

    国家质量基础设施取象比类理论研究

    新质生产力视角下的文化元宇宙高质量发展对策研究

    王双程越肖遥
    28-36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化元宇宙是文化与科技融合发展的新阶段,为文化产业带来新的发展范式,不断创新文化产业的内容生产方式、传播消费方式.文化元宇宙作为跨界协同和创新融合基础上形成的新的先进生产力,不仅体现在革命性的技术突破,同时也为新型文化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提供了广阔空间.当前,我国文化元宇宙正蓬勃发展,优秀案例层出不穷,但作为一种新生事物,文化元宇宙的发展也带来一系列问题,迫切需要标准来规范和引领产业高质量发展.本研究基于新质生产力视角,从我国文化元宇宙的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入手,分析了文化元宇宙标准化研究的必要性,提出了文化元宇宙标准体系及标准化研究路径,从而为文化元宇宙高质量发展提供支撑,助力国家文化数字化和数字经济战略的实施.

    新质生产力元宇宙文化数字化数字经济标准化

    新型配电系统国际标准化现状与展望

    蒋一博王喆朱婵霞单沫文...
    37-44,49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型配电系统标准是新型配电系统技术发展总体战略的重要内容,对整个行业的发展起着有效的规范和引导作用,然而新型配电系统国际标准化工作还处于起步阶段,迫切需要我国根据国内新型配电系统标准发展与国际化现状,开展新型配电系统标准国际化战略研究.本文首先对新型配电系统的关键特征和面临的技术挑战进行了梳理和分析,然后对目前主要的国际标准组织在新型配电系统领域相关国际标准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和总结,最后对相关领域的国际标准化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为后续新型配电系统国际标准的制修订提供参考.

    新型配电系统新能源并网国际标准化标准化展望

    提升我国标准国际竞争力的挑战与对策研究

    王淼朱思婍
    45-49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全球化和技术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国际标准成为国家竞争力的关键.本文分析了全球标准化的新趋势和西方国家提升竞争力的策略,探讨了我国目前标准化发展现状和面临的挑战,提出了强化技术力量、释放应用潜能、优化标准表达和加强国际合作等措施,以提升我国标准国际竞争力.

    国际标准国际竞争力标准化技术壁垒

    构建质量基础制度化体系推动汽车芯片产业新质生产力发展

    岳岩吴海文刘曦王若冰...
    50-53页
    查看更多>>摘要:汽车芯片产业面临"前有猛虎、后有追兵"的发展之困,构建质量基础制度化体系是破局之道.因此本文从剖析汽车芯片产业新质生产力形成的卡点和堵点入手,厘清了质量基础建构和新质生产力之间的关系,并提出建立中国统一的汽车芯片可靠性检测和审查认证标准体系,以推动国产汽车芯片产业化应用及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

    质量基础汽车芯片新质生产力

    汽车芯片认证检测资源现状剖析及对策建议

    刘曦吴海文岳岩费艳...
    54-59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基于分析中国汽车芯片认证检测资源的现状,发现我国尚未建立汽车芯片认证检测标准体系、汽车芯片全产业链合格审查机制尚未健全和认证检测项目覆盖不全等问题,无法有效支撑质量安全、可靠性及产品缺陷分析认证测试工作的开展.进而提出了建立汽车芯片全产业链的合格评定体系、强化可靠性和功能安全认证标准、构建国产芯片质量管理体系和审核机制、推动国际合作与标准对接、支持国内芯片企业技术发展与创新等对策建议,推动以新质生产力建设发展中国汽车芯片产业.

    汽车芯片认证检测资源对策建议

    面向车规级芯片产品的安全可靠性认证方案研究

    刘玉莹陈超吴海文夏显召...
    60-64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汽车智能化、网联化和电动化趋势的不断发展,未来汽车产品中70%的核心技术需要依靠芯片来实现,因此,汽车芯片是中国汽车产业发展战略的重要攻关方向.一方面汽车芯片相较于消费品和工业品使用的芯片有着更高的要求,导致产业成熟度愈加不够完善,另一方面由于我国车规芯片产业起步较晚,标准建设不够完善,多数汽车企业对芯片产品的技术要求了解不够深入,导致芯片选型困难,过分依赖国外检测标准和测试结果.因此,完善适配国内汽车芯片测试认证制度是解决国产汽车芯片产业落地难题的关键要素.本文主要基于国内外资料调研和比对,对车规级芯片安全可靠性的需求、测试能力、审查要求等开展综述讨论,并提出一种国内适配的车规级芯片产品测试验证的可靠性认证审查方案,旨在为芯片企业产品线规划和整车企业设计选型提供参考和帮助.

    智能驾驶车规级芯片可靠性认证可靠性审查芯片选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