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世界地理研究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世界地理研究
世界地理研究

杜德斌

季刊

1004-9479

worldgeo@126.com

021-62233749

200062

上海中山北路3663号华东师范大学西欧北美地理研究所内

世界地理研究/Journal World Regional StudiesCSSCICHS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为中国地理学会主办的学报级学术刊物。主要围绕人口、资源环境和经济协调这一主题,刊登有关全球的自然、社会、经济、政治事象的空间格局及动态趋势;国际间的经济联系和经济要素的空间运动规律;国外区域开发、城乡建设、生产力布局、产业结构变动理论与实践;世界地理教育改革和世界各国地理学发展动态等;同时刊登反映中国经济国际化发展的相关研究成果。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中国旅游业碳生产率的区域差异及格局演变

    李华郑梦园熊力刘娟娟...
    130-141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中国30个省份2008-2019年旅游业及相关行业的面板数据,借助旅游消费剥离系数、空间自相关模型以及空间滞后模型,分析中国旅游业碳生产率的时空差异及影响因素.研究表明:(1)2008-2019年,中国旅游业碳生产率总体呈增长趋势,但空间分布不均,大体呈东高西低的空间格局,并且有向中、西部扩张的趋势.(2)中国旅游业碳生产率存在较强空间正自相关性,且在局部空间上的集聚性强于异质性,"热点"区域(H-H类型)主要邻近东部沿海地区,"冷点"区域(L-L类型)则主要分布在中、西部地区.(3)根据回归结果,仅产业结构体现出了正向影响,而经济发展程度、科技创新以及市场规模均呈现了负面影响.最后,针对性地提出提升我国旅游业碳生产率的对策建议.

    旅游业碳生产率区域差异格局演变

    环渤海地区港口效率的时空分异、未来趋势及驱动因素研究

    周玉涛李振福邓昭
    142-154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用超效率SBM模型、核密度估计、泰尔指数对2001-2020年环渤海地区港口效率进行测度和时空演化分析,并结合Theil-Sen中值趋势分析、Mann-Kendall检验和Hurst指数进一步探讨港口效率的未来趋势,最后利用Tobit模型对港口效率的驱动因素进行识别.结果表明:①环渤海地区港口效率整体呈波动增长趋势,先后经历了快速增长和增长缓滞两个发展阶段;②环渤海地区港口效率的空间差异总体趋于缩小,"山东-津冀-辽宁"顺时针递减格局逐步衰弱;③环渤海地区港口效率的空间差异主要来源于区域内差异,而区域内差异主要由山东沿海地区内部差异造成;④未来,环渤海地区港口效率的空间差异存在再次扩大的风险;⑤港口功能、港口空间竞争和交通运输能力是驱动环渤海地区港口效率时空演化的主要因素,对外开放水平和腹地经济属于次要因素.

    港口效率时空分异驱动因素Hurst指数环渤海地区

    中国省域物流碳排放效率的演化特征及收敛性分析

    李晓梅黄俊
    155-166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2006-2019年中国30个省域为研究对象,基于碳排放新评估准则,结合超效率DEA-ML模型和全局空间自相关分析,对中国实际物流碳排放效率进行重新测度与总体特征描述,进一步引入探索性时空数据分析方法及相关计量模型,深入探讨物流碳排放效率时空动态演化特征及其对收敛性的影响.结果表明:①中国物流碳排放效率处于中等水平,平均情况呈东高西低分布,大多省份处于规模报酬递增阶段,年际变动表现出动态增长趋势,受技术进步影响大,存在空间集聚特征.②物流碳排放效率的局部空间结构与空间依赖方向变化存在差异,在相邻省份间呈现较强的空间整合性,其时空迁跃具有转移惰性与路径锁定的功能.③省域物流碳排放效率不存在σ收敛,存在β收敛和俱乐部收敛.地区差异、物流集聚水平与信息化程度是条件β收敛的主要影响因素,物流碳排放效率时空演化更为曲折的地区存在更为显著的俱乐部收敛.

    物流碳排放效率时空演化收敛性分析探索性时空数据分析

    知识地理学史视角下知识溢出内容分析:以"海丝"南海段游历记录为例

    许译文吴必虎纪凤仪钟栎娜...
    167-178页
    查看更多>>摘要:后殖民主义批判作为研究视角有助于克服长期以来盛行的欧洲中心主义对于地理学等知识体系和研究理论的控制,避免对非欧洲起源的地理知识的忽视.近年来得到广泛关注的知识地理学史研究范式,与在欧洲中心主义基础上产生和发展的科学地理学史不同,它强调非欧洲起源的地理知识的积累及其知识体系的重要性和学术价值.游历是人类自古以来在旅途和目的地进行地理探索与异地体验的旅行活动,在游历中形成了大量形式各异的游历记录.游历记录对于研究历史时期的知识溢出过程具有重要意义,为进行知识地理学史研究和后殖民主义批判提供了重要数据来源.研究以海上丝绸之路南海段自东汉至清代形成的32册游记为基础,进行整理与编码,构建游记文本内容数据库.研究发现,在海上丝绸之路南海段中,因游历活动而产生知识溢出的主要有民间个人、政府组织和贸易组织三种载体.通过内容分析后可将知识溢出进一步分为显性和隐性两大类、16个亚类、63个基本类型,且不同时期知识溢出的载体和内容有明显不同.对历史数据和具体案例的研究证实了游记可作为研究知识溢出的重要数据来源,游记所展现的内容具有重要的知识地理学史研究价值.

    知识地理学史游历记录知识溢出海上丝绸之路南海段

    喀斯特山区相对贫困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张家硕周忠发朱昌丽马国璇...
    179-18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相对贫困是当前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重点关注的问题之一.研究从社会剥夺的视角,构建生活水平、可行能力和经济状况3个维度的相对贫困测度体系,对贵州省花江示范区581户农户的相对贫困进行了定量研究,分析其空间特征,并运用地理探测器探测影响贫困的地理要素,结果显示:①花江示范区相对贫困程度较深,贫富差距较大,相对贫困农户的生活水平和可行能力较差;②地处海拔高、坡度大、地形起伏度大的区域农户更容易陷入相对贫困;③地理探测器的交互作用探测显示各因子间有显著的交互作用,自然因素是影响相对贫困的主导力量,是相对贫困形成、发展及演化的基础,社会因素对相对贫困也具有一定影响.测度花江示范区相对贫困水平,探究其影响因素,这对于实现花江示范区区域可持续发展以及各国应对喀斯特山区相对贫困的难题具有较好的理论意义.

    农村相对贫困空间分布地理探测喀斯特山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