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世界地质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世界地质
世界地质

孙革

季刊

1004-5589

sjdz@jlu.edu.cn

0431-88502274,88502587

130026

长春市西民主大街938号

世界地质/Journal Global GeologyCSCDCSTPCD
查看更多>>本杂志于1982年由原中国长春地质学院创刊,现由中国吉林大学东北亚国际地学研究与教学中心主办,是一有影响的地学学术刊物。主要报导地球科学领域里的基础理论研究和应用研究成果。同时刊载综述性文章和学术动态等。本刊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鼓励创新和开拓进取精神;优先刊登前沿性、创新性和开拓性的研究成果,至2004年底已出版了23卷(总96期)。办刊宗旨是跟踪地学前沿,及时反映全球地学领域里的新发现、新理论和新成果,为中国和东北亚区域培养高水平的地学科技人才,促进地球科学的发展。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大兴安岭阿尔山地区宝力高庙组浅变质岩年代学、地球化学特征及原岩建造探讨

    王之晟高天栋王洪志郭恒飞...
    1-18页
    查看更多>>摘要:大兴安岭阿尔山地区宝力高庙组为一套以沉积碎屑岩、安山岩为主的陆相沉积-火山岩系,经历了区域变质作用后转变为低绿片岩相.笔者对宝力高庙组浅变质岩开展了锆石U-Pb定年、地球化学的研究,结合岩性岩相学和变质变形特征,试图恢复其原岩建造,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沉积背景.结果表明,阿尔山地区变质安山岩LA-ICP-MS锆石U-Pb年龄为(312.1±1.2)Ma,地质时代属晚石炭世—早二叠世,将其厘定为宝力高庙组,原岩组合属典型的滨湖相陆源中酸性火山-沉积建造,沉积构造环境为活动大陆边缘的弧内盆地,与区域上二连—贺根山蛇绿—增生杂岩带晚石炭世—早二叠世时期的构造环境一致.

    宝力高庙组锆石U-Pb定年原岩建造弧内盆地阿尔山地区

    松辽盆地北部青山口组富烃页岩形成环境与成因

    付秀丽李军辉郑强崔坤宁...
    19-36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古地温、古地貌、沉积环境定量恢复及地质事件综合研究,分析青山口组富烃页岩形成环境及成因.结果表明,松辽盆地青山口组富烃页岩Ro介于0.75%~1.60%,游离烃含量高,介于(4~12)mg/g,形成于古地温梯度(50~70)℃/km的高温热盆背景;在拉伸大地动力学及热沉降背景下形成了正断层密集断裂带控制的页岩层系,两凹一凸的古地貌为页岩形成演化提供富集场所;湖相温湿气候及岩浆热液为藻类繁殖成为厚层富烃页岩发育奠定物质基础;缺氧的半深湖—深湖还原—强还原环境有利于有机质埋藏.综合分析表明,构造、湖相沉积与古地温耦合作用奠定了富烃页岩的构造背景和热动力条件,温湿气候、缺氧环境及火山热液带来的营养物质是富烃页岩形成的重要原因.

    富烃页岩古地温梯度构造演化火山活动沉积环境青山口组松辽盆地

    欢迎订阅《世界地质》

    36页

    渤海湾盆地莱州湾凹陷沙三上段近源砂质辫状河三角洲沉积特征

    赵汉卿李超郭诚陈晓明...
    37-4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厘清渤海湾盆地莱州湾凹陷近源砂质辫状河三角洲沉积特征和储层发育规律,应用地震、钻测井资料、岩心观察及粒度分析等资料分析,总结K油田沙三上段的沉积特征.研究结果表明K油田沙三上段可识别出辫状河三角洲平原、辫状河三角洲前缘及辫状河前三角洲等3种亚相,进一步划分出辫状河道、冲积平原、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席状砂及水下分流河道间等6种沉积微相,不同沉积微相的粒度分布特征明显不同;沙三上段发育一套完整的升降旋回,初期主要发育水下分流河道沉积,砂体储层厚度4~9 m,河道末端发育河口坝,砂体储层厚度3~8 m,分流河道平面分布范围最大,是该地区重要的储集层;之后湖平面逐渐上升,河口坝平面发育范围达到最大,至最大湖泛面后湖平面缓慢下降,并在沙三上段顶部发育辫状河三角洲平原亚相,砂岩厚度减薄至2~5 m.

    沙三上段辫状河三角洲沉积特征莱州湾凹陷

    珠江口盆地白云凹陷超深水区层序-沉积及古环境特征:以A1井为例

    卫哲曾驿周小康易浩...
    47-5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系统认识珠江口盆地白云凹陷超深水区层序界面识别和沉积环境演变,笔者采用白云凹陷已钻A1井晚渐新统珠海组—早中新统珠江组碳酸盐岩层段微量元素和常量元素数据开展综合分析,研究表明:①通过Pb、Zn、Rb、Al2O3、Fe2O3、Th/U比值等参数的变化特征识别了 SB24.80、SB23.03和SB21.00共3个三级层序界面;②利用Sr/Ba、V/Ni、Sr/Cu、Al2O3/MgO、MgO/CaO比值的变化证实样品段以干热气候、海平面相对上升的沉积环境为主;③通过V/Cr、Ni/Co、V/(V+Ni)等比值表明,A1井碳酸盐岩主要发育在氧化环境的古海洋水体中,水体较浅,晚期水位上升趋向于贫氧环境,直至"淹死"终止碳酸盐岩发育.

    地球化学元素层序界面古环境白云凹陷珠江口盆地

    低渗碎屑砂岩地热储层开采潜力:以吉林油田为例

    贾雪峰李迎九徐小红肖杭州...
    56-68页
    查看更多>>摘要:油气沉积盆地拥有丰富的地热资源.由于我国能源供需紧张,油田地热资源开发日益受到重视.为满足吉林油田A1站原油加热和输运能耗需求,笔者以吉林油田A1区块青三段低孔、低渗碎屑砂岩地热储层为研究对象,采用场地试验和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识别了地层物性参数,优化了开采速率等关键工程参数,分析了研究区地热资源可持续开发潜力.结果表明吉林油田A1站需要设计两眼注入井和两眼生产井可满足现场用热需求.地热水开采速率可达1 400 m3/d,且10年周期内地热开采温度保持在67℃以上.

    油井再利用油田地热地热开发数值模拟碳减排

    华北廊固凹陷万庄地区沙三段油藏单元表征

    石岩张惠文徐令闻王海英...
    69-8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解决廊固凹陷万庄地区沙三段地层勘探开发程度低以及油藏单元各要素认识不成熟的问题,从而推进油气藏评价与建产工作,笔者采用了一种综合测井解释结论资料、试油和生产动态等资料相结合的方法,对沙三段地层的油藏单元进行了详细的研究.通过梳理砂体展布与构造特征,对各油藏单体的连通关系进行了分析,重新厘定了单元边界,并明确了油气藏有利发育单元.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纵向上可以分成12套单元层系,其中Es32底各层系油藏单元主要发育于T12、Q56、T47和Q87区块.Es33上各层系油藏单元较多,Es33下各层系油藏单元数量有所减少,主要集中于T12区块.总体上看,各区块主要油藏单元仍然以构造控制为主,断层发挥着重要遮挡作用.此外,河道化砂体上倾尖灭与断层配合也可形成众多构造-岩性圈闭,是油气藏发育有利位置.

    沙三段油藏单元廊固凹陷砂体展布万庄地区

    GPR绕射波与反射波分离的变分模态分解方法研究

    商耀达刘财徐杨杨鹿琪...
    82-92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传统绕射波与反射波分离方法易造成有效信号丢失的问题,本文利用二维变分模态分解(2D-VMD)进行探地雷达(GPR)数据的绕射波与反射波分离.对二维GPR数据进行2D-VMD分解后,可得到包含从低频低波数到高频高波数的各阶模态分量及各阶模态分量的F-K谱.通过分析绕射波与反射波在频率-波数域的差异,分别重构绕射波与反射波对应的模态分量,得到分离后的绕射波与反射波数据.数值模拟与实测数据处理结果表明,相比于传统方法,该方法可以有效分离绕射波与反射波,并且不损失任何有效信号.

    探地雷达二维变分模态分解F-K谱绕射波反射波波场分离

    超短时长被动源面波成像在浅地表空洞识别中的应用

    刘诗钰王典李正
    93-10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解决城市物探工作中由于勘探场地的监管限制导致无法进行长时间数据采集工作的问题,笔者使用超短时长被动源噪声数据,通过相位加权叠加互相关函数法提取出频散曲线,并对基阶频散曲线反演得到一维横波速度剖面,以一维横波速度剖面为初始模型反演得到第二阶段反演结果,指示出地下空洞的存在.研究结果表明超短时长被动源面波成像方法在空洞识别方向应用的可行性.

    被动源面波勘探地下空洞浅层勘探频散曲线

    基于SBAS-InSAR技术的樱岛火山形变监测

    王琳炜张旭晴王凤艳陈峰...
    102-108页
    查看更多>>摘要:火山喷发往往是由地壳内部岩浆活动引起的,通过监测火山区地表形变可以有效反演出地下岩浆的状态.为监测火山区地表形变,笔者选取日本樱岛火山为研究区域,采用SBAS-InSAR技术对2019-2021年间共计75景Sentinel-1 A影像进行处理.结果表明,樱岛火山处于比较活跃的阶段,监测期间樱岛火山总体处于沉降状态,平均形变速率为-10.05 mm/a.最大沉降区域为火山中心地带,累积形变量为-62.72 mm,并且在时间上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特征;抬升主要发生在火山外围区域,其中最大抬升发生于樱岛东南侧,监测期间累积抬升108.71 mm.

    SBAS-InSAR樱岛火山形变监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