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世界核地质科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世界核地质科学
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院
世界核地质科学

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院

李子颖

季刊

1672-0636

sjhdzkx@126.com

010-64965429

100029

北京市9818信箱(朝阳区小关东里10号院)

世界核地质科学/Journal World Nuclear Geoscience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始终坚持国家科技期刊办刊方针,紧紧围绕我国核地质学中心工作和发展前沿,及时跟踪和报道核地质理论、技术,为我国核地质工业的发展提供信息,为世界各国核地质科研工作者提供学术交流的园地,也为我国核地质工作的发展,特别是铀金矿地质科研、找矿提供了大量的可借鉴的资料,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受到了广大读者的好评和欢迎。在新形势下,该刊将一如既往,继续办好本刊,为我国核地质科学的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瞬变电磁法在新疆哈密花岗岩地区寻找地下水资源中的应用

    李菊红孙彦良娄佰信
    540-549页
    查看更多>>摘要:某金属矿位于哈密东部星星峡附近,地表出露主要为花岗岩,矿区内水资源匮乏,供水问题已成为影响企业生产的一项重大问题.为解决企业用水困难问题,寻找断层导储水有利位置,在遥感推测断层处,开展3条瞬变电磁测量,经处理分析发现断层附近200 m以浅区域存在低阻异常区,推测断层附近200 m以浅区域具备储水条件.后期在选定区域钻探打井,出水量为30 m3·h-1,极大地解决了矿区用水需求.此次勘探查明了断层储水有利位置,选定了钻井位置,出水量满足矿方需求,解决了缺水问题,为类似地区解决用水问题开展水资源调查提供了借鉴意义.

    瞬变电磁法花岗岩钻探

    激电中梯和测深在柳树湾金矿勘查中的应用研究

    郗昭陈擎娄汉生吕杰...
    550-559页
    查看更多>>摘要:柳树湾金矿床位于汉南-碑坝元古代Fe-Cu成矿亚带内,为典型的黄铁矿化石英脉型金矿床.矿区前期的勘查仅限于地表圈定的矿化蚀变带周边的点对点找矿,对矿(化)体的延伸范围及垂向展布特征掌握不清,为进一步扩大矿体规模,加快找矿进度,选择了大功率激电测量对矿区进行勘查.通过激电中梯和测深方法在该矿床的应用研究表明:碑坝矿区内金矿体严格受NNE向或NS向断裂控制,呈脉状产出于断裂或岩性接触带部位,倾角较大.区内视极化率的ηs异常下限为5.00%,ηs值最高超过30.00%,电阻率值相对较低,表现为低阻高极化特征,激电异常多呈条带状展布,走向基本与构造走向一致.激电中梯及激电测深所圈定的IP1、IP2异常强度及规模都较好,且与地表已知矿化蚀变带对应性好,后经钻探查证,揭露了多层矿(化)石英脉体,脉体内赋存金矿(化)体,且与异常部位基本吻合,初步掌握了矿(化)体的发育位置和展布特征,取得了较好的地质找矿效果.认为该方法可以有效地指导钻探工作部署,是开展多金属矿勘查的重要技术手段之一,可作为该金矿床勘查的首选物探技术方法.

    激电中梯激电测深金矿

    无人机高光谱岩性和矿物识别技术研究

    刘洪成叶发旺韩晓青谭宏婕...
    560-572页
    查看更多>>摘要:无人机高光谱遥感技术以其高空间分辨率和高光谱分辨率的技术优势,在大比例尺区域地质填图领域可以发挥重要作用.利用无人机搭载全谱段高光谱成像仪(HD_SAVI)获取0.2 m高空间分辨率影像数据,采用经验线性法对所获取数据进行光谱重建,重建后无人机高光谱影像光谱曲线与地面实测光谱曲线谱形基本一致,典型特征吸收峰位置偏差均在1个像元以内.采集岩性样本构建岩性知识库,利用深度学习算法基于无人机高光谱影像数据开展岩性识别;岩性识别结果与大比例尺地质图对比,岩性空间分布基本一致,地质体边界准确且较清晰.参考典型矿物光谱库进行矿物识别.与同一地区CASI/SASI航空高光谱数据地质填图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两者提取的矿物在空间分布上具有较高的一致性,但无人机低空高光谱影像空间分辨率较高,识别出的矿物种类更加丰富.无人机高光谱遥感技术可以满足无人区、交通不便地区地质勘查,以及重点区或矿区外围等地区大比例尺地质填图的需要.

    全谱段高光谱成像仪经验线性法岩性样本深度学习大比例尺地质填图

    鄂尔多斯盆地西南部环县地区砂岩型铀矿成矿要素遥感识别

    杨云汉叶发旺木红旭武鼎...
    573-583页
    查看更多>>摘要:鄂尔多斯盆地是中国重要的能源、矿产产出盆地,先后在盆地北缘发现多个大型砂岩铀矿床,但是在盆内坳陷的铀矿勘查上仍需突破.渗出理论的提出为盆缘找矿向盆内找矿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研究表明:断层、次生还原矿物、磁异常的变化以及地表铀异常信息是渗出成矿作用在浅表的反映.对上述信息的识别可以为盆内砂岩型铀矿勘查提供数据支撑.以鄂尔多斯盆地西南部环县地区为研究区,利用ETM影像、航磁数据进行构造解译,利用ZY1E高光谱影像识别区内主要出露蚀变矿物,结合航磁、航放数据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内断层主要表现为NE、NNE走向,其次为NW和SN向,主要出露蚀变矿物为伊利石、碳酸盐岩,主要分布在沿断层与河流下切作用出露的下白垩统岩层中.航磁异常资料显示研究区出现多处磁异常的过渡区,表现为正的弱异常,可能与深部还原性流体的渗出有关.航放数据表明铀的富集与断层、蚀变矿物的分布在空间上有一定关系.综合高光谱影像、航磁航放资料识别出红杂色沉积建造中铀成矿有利的构造与蚀变矿物,在环县地区指出4处找矿有利区,对坳陷内部找矿具有指导意义.

    遥感技术鄂尔多斯盆地砂岩型铀矿渗出型成矿作用红杂色沉积建造

    遥感图像超分辨率重建技术研究及地质解译应用

    万昫宏赵英俊
    584-594页
    查看更多>>摘要:遥感图像超分辨率重建技术通过提升遥感图像的空间分辨率,增强图像的细节和清晰度,在地质调查中能够提高地质特征的识别精度和信息提取的准确性,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针对现有遥感图像重建模型在地质解译下的细节和特征信息丢失等缺点,提出一种基于增强型深度残差网络的多尺度渐进式残差网络(MPEDSR)的超分辨率重建模型.该模型重点针对残差结构进行调整,在残差块堆叠结构中加入跳跃连接,同时在残差块间引入通道注意力机制模块,实现残差分支信息的充分利用,并通过测试集图像证明所提方法的地质调查要素解译能力.实验结果表明:所提算法在主观视觉感受及峰值信噪比(PeakSignal-to-NoiseRatio,PSNR)和结构相似度(Structural Similarity,SSIM)等客观评价指标上均高于现有几种主流算法.在2倍和4倍放大因子下相较原模型在PSNR上分别提升 0.176和 0.194 dB,在SSIM上分别提升 0.018和 0.021.此外,该网络能有效提取滑坡和岩性边界,识别断裂构造.本研究为高分辨率遥感图像下的地质解译和地质灾害监测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手段,推动了遥感地质解译的精细化和智能化发展.

    超分辨率重建残差网络遥感图像地质解译

    高放废物处置缓冲材料砌块养护方法研究

    马利科曹胜飞谢敬礼张奇...
    595-603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高放废物地质处置库中,作为阻滞核素迁移的关键环节,缓冲材料通常以高压实砌块形式放置于废物罐周围.为了保证砌块的工程性能,缓冲材料砌块在制备、储存、运输和安装等各阶段均应进行环境湿度控制,以减少环境湿度对砌块性能的劣化影响.以高庙子膨润土压实试样为研究对象,开展了裸样、覆膜、覆膜+密封等不同包装方式,在0~100%相对湿度环境下的长期养护性能测试.试验结果表明:针对含水率介于13%~15%之间的膨润土压实试样,当环境湿度在80%~92%养护时,试样的质量变化均不超过1%;其中在92%的环境湿度下,试样的质量变化不超过0.3%,为最优养护环境.采用覆膜+密封包装方式,可大幅拓宽环境湿度范围,试样在不同相对湿度下的质量变化大幅减少,当相对湿度超过57%后,试样的质量变化比均不超过1%.其中在相对湿度为92%的养护环境下,试样的质量变化比最小,仅为0.032%.研究结果可为解决米级尺度高放废物地质处置缓冲材料大型砌块长期存储这一难题提供基础参数和技术支撑.

    缓冲材料压实砌块包装方式养护相对湿度

    建材析出氡浓度持续监测研究及其应用

    范增伟李婷段金松武旭东...
    604-610页
    查看更多>>摘要:建筑材料析出的氡扩散至房屋内部导致室内氡浓度增加,对居住者产生健康威胁.提出了一种建材析出氡浓度持续监测方法,将自制具有不同放射性含量的建材实验样品块和氡浓度持续监测系统放置于密闭恒温容器内进行长时间监测,结果表明在2~9 h密封时间内建材析出氡浓度与密封时间的线性相关系数为0.99以上,连续密封72 h时氡浓度的析出量仍在增加,未出现饱和趋势.将氡浓度持续监测系统应用于室内氡浓度监测,当浓度超过报警阈值后自动开启通风系统进行空气置换,可实现快速排氡,有效改善室内空气质量,避免居住者长期暴露在高氡浓度环境中.

    室内氡浓度建材氡析出氡浓度监测静态测量

    伊犁盆地南缘煤炭开发区水中放射性特征

    郭超王忠阳成建军
    611-62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查清伊犁盆地南缘重点煤炭资源开发区放射性环境现状,同时为煤田安全开发与辐射污染防控提供基础数据.在系统收集以往铀矿水化学调查资料的基础上,通过对研究区内井水、泉水、河水、水文地质长期观测孔内水、生产矿区饮用水及铀矿地浸采区地下水等水源采样分析其放射性活度浓度,初步了解了不同含水岩层中放射性核素的分布特征.本次调查共发现30个地下水铀异常点、10个地表水铀异常点、32个地下水氡异常点,划定地下水铀异常区9处、地表水铀异常区5处、地下水氡异常区11处;铀异常区主要分布在洪海沟—加格斯台、苏阿苏—达拉地一带,多位于铀矿床及其周边;氡异常区受矿床控制明显,个别受断层控制;煤矿排水中天然放射性核素浓度与全疆水平相当,生活饮用水中总α、总β符合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但铀矿地浸采区地下水中总α、总β超标,不宜饮用.综合分析认为:研究区内铀异常、氡异常的形成多与附近铀矿化的发育存在密切关系,今后其附近地下水开发利用需要开展进一步的放射性环境评价.

    伊犁盆地南缘重点煤炭开发区水放射性

    北京延庆泥石流隐患分布规律及演化趋势研究

    王瑞军王帅东孙永彬王诜...
    623-632页
    查看更多>>摘要:泥石流是一种具有强烈破坏性的山区突发性地质灾害现象,是北京山区较严重、危害性较大的地质灾害类型之一.北京延庆泥石流灾害的研究主要针对局部或单流域泥石流沟,区域性的泥石流隐患特征、分布规律以及演化特征等研究工作极少.以北京延庆泥石流隐患为研究对象,旨在为延庆山区泥石流灾害预警预报和防灾减灾提供理论依据.通过收集延庆泥石流隐患相关文献资料,实际调查泥石流隐患发育特征,系统分析延庆泥石流灾害的孕灾背景情况,梳理自然地理、地质背景及人类活动之间的内在联系,查明泥石流隐患的沟域和物源特征,研究泥石流隐患所在流域的地貌形态、地形坡度、降雨条件及地层岩性的分布特征,探究泥石流、水石流和发育期、衰退期泥石流隐患的物源分布规律,查清泥石流隐患的物源转化过程,掌握延庆主要处于发育期和衰退期的泥石流隐患演化趋势.研究结果表明:延庆泥石流隐患属于暴雨型-沟谷型-支沟群发型泥石流,泥石流规模大小与流域地形地貌、松散堆积物累积、动态变化以及暴雨情况相关,研究成果可为泥石流调查研究、预测预报和监测预警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参考.

    泥石流分布规律地质灾害延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