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三晋基层治理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三晋基层治理
三晋基层治理
三晋基层治理/Journal Grassroots Governance In Sanjin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历史逻辑与突破路径

    张林江
    5-15页
    查看更多>>摘要:我国的改革开放事业已经走过40多年的伟大历程,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将我国改革推进到3.0版时代.从改革的1.0版、2.0版到3.0版,40多年的三次改革跃进,贯穿着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等历史逻辑.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需要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发展动力,因地制宜发展壮大新质生产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更加注重改革实效,以人民为中心推进改革,以党的自我革命引领伟大社会革命.

    改革开放3.0版历史逻辑突破路径

    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自我革命的重要思想

    王玉堂李平
    16-20页
    查看更多>>摘要: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自我革命的重要思想的提出,标志着我们党对自我革命的实践和理论探索达到新境界,标注了我们党对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规律、共产党执政规律认识的新高度.这一重要思想,深刻揭示古今中外治乱兴衰的历史规律,深刻回答"为什么要自我革命""为什么能自我革命""怎样推进自我革命"等三个方向性、根本性重大问题;从当前与长远、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提出"九个以"的实践要求,充分彰显我们党解决自身问题的政治清醒、政治智慧和历史自觉.新征程深入推进党的自我革命,必须系统把握这一重要思想的重大意义、科学内涵和实践要求,以彻底的自我革命精神锻造先进纯洁、永葆青春活力和战斗力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提供坚强保障.

    党的建设全面从严治党党的自我革命

    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生成逻辑、现实超越与实践路径

    杨帅张书源
    21-26页
    查看更多>>摘要:全过程人民民主是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人民追求民主、发展民主、实现民主的伟大创造,在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的同时,为丰富人类民主政治文明样态作出了积极贡献.在生成逻辑上,全过程人民民主包含了党对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继承的理论逻辑、对中国传统民本思想赓续的历史逻辑、发轫于党的民主探索与不断深化的实践逻辑.在现实超越上,全过程人民民主以其"以人民为中心"、"全链条、全方位、全覆盖"、真实管用的制度体系优势,打破了西方民主终结的论调.在实践路径上,要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运用数字化治理手段提高治理效率,并通过不断增强我国民主国际话语权等方式完善实践路径,切实推进全过程人民民主发展.

    全过程人民民主生成逻辑现实超越

    全面把握中国道路的五个基本特征

    刘振梅田辉
    27-31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中国成立75年来,中国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最根本之处在于找到了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道路是社会主义之路,同时也是独立自主之路、改革创新之路、人民民主之路以及和平发展之路.全面把握中国道路的五个基本特征,对于我们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以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开辟中国式现代化的广阔前景具有重大意义.

    中国道路基本特征独立自主改革创新

    产业振兴背景下农文旅融合发展的典型模式与优化路径

    高鹏怀周雅琳刘继为
    32-38页
    查看更多>>摘要:产业振兴是乡村全面振兴的基础和关键.农文旅融合发展是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在乡村场域内重组运营农业、文化和旅游资源,繁荣发展新业态,以实现产业兴旺的过程.农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是助力乡村产业兴旺的新载体新模式.当前我国农文旅融合发展形成了"以农铸基,化文带旅""以文兴业,连农带旅""以旅为体,融文助农"三种典型模式.而以产业融合发展动力机制为切入点,从"牵引力、创造力、驱动力、支撑力、聚合力"五个维度,深入分析农文旅融合发展实践,可以发现这三类农文旅融合模式存在一些共性问题,制约了农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因此,要坚持因地制宜、因村制宜的发展思路,科学编制农文旅融合发展规划,提升农文旅融合发展的牵引力.同时,坚持以农民农村农业为主体,建强农文旅融合发展的人才队伍,增强农文旅融合发展的聚合力和创造力.此外,通过数智赋能等手段,加快完善农村农业的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夯实农文旅融合发展的驱动力和支撑力.

    产业振兴产业融合农文旅

    村民自治赋能乡村振兴的几点思考

    王新燕杨舒婷
    39-45页
    查看更多>>摘要:村民自治是农村民主政治的具体体现,在乡村治理体系中处于基础性地位,是振兴乡村的有力保障.村民自治赋能乡村振兴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等五个方面都彰显出不容忽视的价值追求.然而在现实中,村民自治赋能乡村振兴仍面临自治主体效能不足、自治环境有待优化、自治形式创新不够的境遇.因此,要从强化赋能主体、优化赋能环境、创新赋能方式等方面入手,有效实现村民自治赋能乡村振兴的实践路径.

    乡村振兴村民自治价值追求

    全过程人民民主视域下乡村民主监督的时代新路

    李中阳
    46-49页
    查看更多>>摘要:乡村是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实践场域.积极发展基层民主,增强基层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实效,是提升乡村治理水平的必然路径,也是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重要保障.实现乡村民主监督,对于进一步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基层实践、更好彰显中国之治的潜能与活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时代意义与价值.全过程人民民主视域下更好推动乡村民主监督发展,应当以发挥乡村民主监督的常态性、广泛性、治理性为核心,从坚持党的领导、突出主体地位、实现上下贯通、聚焦民生导向等方面入手,有效推动乡村民主监督同民主治理、民生建设、纪法监督相结合,构建全链条全覆盖的民主监督机制,更好地凸显人民群众在乡村治理中的主体地位.

    全过程人民民主乡村治理民主监督

    职业教育赋能乡村人才振兴的逻辑、问题与路径

    燕斌斌
    50-54页
    查看更多>>摘要:职业教育是推动乡村人才振兴的重要抓手,能够发挥自身多层次、宽口径的技能供给优势,着力培养农业农村急需的创新型生产经营人才、终身学习型技能人才和复合型乡村治理人才,推动乡村人力资本的优化配置和升级.近年来,我国职业教育在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和推动乡村全面振兴中发挥了基础性支撑作用.有效解决当前职业教育赋能乡村人才振兴存在的社会认可度、基础办学条件、教育资源分布、多维融合贯通等方面的问题,推动职业教育发展水平与乡村振兴战略的要求更好适应、与农业基础性地位更好匹配,应该从制度、政策、专业、模式、管理等多角度创新职业教育发展路径,着力构建高水平的面向农业农村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职业教育乡村振兴乡村人才振兴人力资源开发

    数字治理视域下的社区韧性建设

    宋青励张勤
    55-61页
    查看更多>>摘要:社区作为城市的基本单元,其韧性建设是应对社会稳定发展需求与内外部不可预测干扰之间复杂挑战的关键策略.数字治理作为新兴的治理方式,其与社区韧性建设具有内在契合性,体现在民主参与与韧性构建的理念契合、技术创新与韧性提升的工具契合以及协同治理与韧性强化的模式契合.实际上,数字治理在推进社区韧性建设中发挥着积极作用,可以利用数字技术嵌入提升过程韧性、打造网络平台强化结构韧性以及信息资源整合增强系统韧性.同时,数字治理在推进社区韧性建设中也面临着治理制度的"空转"、数字技术的滥用、法治保障的脆弱等现实困境.对此,应采取相应措施,推进数字治理与社区韧性建设的深度融合.具体来说,要深化数字治理规则与评估体系,提升居民数字素养;人文智慧赋能科技力量,优化数字技术治理的布局;加快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强化信息安全与共建共享.

    数字治理社区韧性逻辑过程韧性结构韧性系统韧性

    城市社区精细化治理实践探究——基于K市社区治理实践的分析

    陈雪峰李斯雨
    62-65页
    查看更多>>摘要:城市社区治理不仅是影响我国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指标,是我国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关乎广大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精细化治理作为社区治理的一部分,已成为助推城市社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手段.当前,城市社区精细化治理处于发展阶段,仍存在着居民参与社区治理程度不足、社区专业工作人员少、信息技术应用基础薄弱等现实问题.为此,需要从以下三个方面来探寻适应与新时代城市社区精细化治理的行动方向和实践路径:动员居民参与社区治理,强化居民自治能力;强化人才队伍建设,更新精细化治理理念;提高信息技术应用水平,创新社区治理体系.

    城市社区精细化治理治理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