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世界科技研究与发展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世界科技研究与发展
世界科技研究与发展

方曙

双月刊

1006-6055

bj@clas.ac.cn

028-85223853

610041

中国科学院成都文献情报中心

世界科技研究与发展/Journal World Sci-Tech R & DCSCDCSTPCD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本刊是面向当代基础学科前沿研究和世界各国科技政策与科研管理的国际性综合科技双月刊。近几年已有200多位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在本刊发表科研论文300余篇,对学科的发展和前瞻起到重要作用。本刊发表和报道重点是基础科学和前沿研究,同时也发表有关各国的科技政策与科研管理稿件,热忱欢迎广大科技工作者投稿和订阅。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面向《巴黎协定》目标的首次全球盘点系列报告解析及启示

    滕飞孙玉玲曲建升
    277-286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国际能源署和国际可再生能源署近期发布的七个系列报告为数据基础,首先综合了分析全球气候行动的总体进展、能源系统转型与重点行业减排进展,并采用Doc_LDA主题模型进行文本挖掘,揭示实现《巴黎协定》目标的六大关键主题:可再生能源及能效、多元化创新、重点领域碳减排、政策、关键矿产以及国际合作.随后,进一步深入分析全球气候行动进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差距,提出未来行动方向的建议.最后,围绕中国实现《巴黎协定》目标,提出四点启示性建议:1)加强气候政策的执行力度,因地制宜制定相关策略;2)加大对气候变化相关技术研发的投入,加速低碳技术的创新和商业化;3)构建完善的气候投融资机制和标准,加强风险管理办法的部署;4)积极参与国际政策对话与合作,共同推动全球气候治理体系的发展和完善.

    《巴黎协定》首次全球盘点Doc_LDA主题模型文本挖掘内容分析

    后疫情时代美英和欧盟生物安全领域重大政策和举措概述

    朱小丽黄翠王蠡张吉...
    287-305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冠大流行给全球带来了很大冲击,后疫情时代,加强生物安全能力建设成为世界各国高度重视的议题.本文梳理了美国、英国以及欧盟在新冠疫情影响下密集出台的一系列举措,涉及战略行动、机构改革、能力建设等方面.总的来说,美国、英国以及欧盟纷纷加大生物安全战略投资,寻求技术变革以保持对生物威胁的态势感知,以及加强检测、疫苗、疗法等医疗防御能力.值得注意的是,美国、英国以及欧盟均新设立大流行协调应对永久性机构.此外,在应对抗微生物药物耐药性方面,美国、英国以及欧盟除了加大研发投入,还试图通过创新的市场激励措施来应对研发管线不足带来的严峻风险.美国、英国以及欧盟的这些政策和举措对于我国具有一定的启示和借鉴意义,我们需要制定更加全面的生物安全战略并积极投资,才能未雨绸缪、防范风险.

    生物安全大流行抗微生物药物耐药性医疗对策投资

    东盟数据跨境流动制度研究:进程演进与规则构建

    林梓瀚
    306-317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5G、人工智能、区块链、大数据等数字技术的发展,东盟开始关注区域内数字经济的发展所带来的影响,其中数据跨境流动的安全日益引发东盟及各成员国的关注.本文通过文献调研等定性研究方法,归纳总结东盟及其主要成员国数据跨境流动规则的构建及建设进程,从而分析东盟数据跨境流动规则存在的问题及其对中国与东盟开展数据跨境流动合作形成的挑战.研究发现,东盟在数据跨境流动领域形成宏观到微观的三层规则体系,主要成员国如新加坡适用多元规则强化与国际对接,而马来西亚将允许数据跨境流动纳入"例外情形";东盟区域内规则适用较为混乱,内部协调难度大等问题将增加中国企业在东盟开展数据跨境流动的合规成本与潜在风险.最后,本文提出细化中国-东盟数据跨境流动操作路径、强化中国-东盟数据安全规则的互认以及探索中国-东盟数据跨境流动新方式等相关建议.

    东盟数据跨境流动规则

    科技成果转化的非正式机制、路径研究与展望

    李晨光罗杰
    318-333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年来,科技成果转化的非正式机制与路径因其灵活开放备受瞩目,但目前该领域的相关研究缺乏系统梳理.本文以"科技成果转化的非正式机制与路径"为研究主题,采用CiteSpace可视化软件,对2001-2023年WOS和CNKI数据库的161篇精选文献进行了计量分析,梳理了科技成果转化非正式机制的内涵,展示了相关研究热点,剖析了科技成果转化的非正式机制和路径,展望了前沿动向和研究机会.研究发现:1)国内外现有科技成果转化的非正式机制内涵尚未统一,但可以从人际互动、合同契约、转化代理视角进行辨析;2)科技成果转化的非正式机制与路径的相关研究涵盖非正式组织、非正式制度、私人关系、非正式网络、数智化时代、企业数字化、内部网络结构等主题;3)科技成果转化的非正式机制与路径的研究热点已从最初揭示非正式组织、制度在组织内外的运作关系,逐步转向数智化时代背景下的"非正式"因素影响效益研究.此外,构建了过程导向、内外部驱动因素影响的不同核心主体参与科技成果转化的非正式机制和路径分析框架.最后,探讨了科技成果转化的非正式机制与路径的未来研究方向,以期从新的视角丰富科技成果转化领域的研究.

    科技成果转化非正式转化机制与路径知识图谱CiteSpace

    美国"双D"运行模式分析及对军工科研院所科技创新启示

    阳勇嵇晓宇
    334-349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科技实力也取得了较大提升.军工科研院所作为国防科技创新发展的主要引擎,为我国装备性能提升和科技创新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扮演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但是,在科技强国战略总体指引下,我国军工科研院所科技创新能力与美国相关组织机构科技创新能力相比在协同创新、前沿科技项目生成与管理、成果转移转化等方面存在一定不足.为此,本文以美国国防科技创新"先锋"——美国国防高级研究计划局(DARPA)和国防创新小组(DIU)为研究对象,对比分析其组织架构、运行模式、主要优势、相关举措等,得出了 DARPA、DIU的独特之处与成功之道.结合我国军工科研院所的发展现状,从宏观层面提出了军工科研院所科技创新的相关建议,从完善科技协同创新体系、构建创新前沿科技项目的生成与管理机制、丰富战略研究专家委员会并完善相关机制、发挥专家委员会作用等角度提出了具体建议和措施,为军工科研院所科技创新发展提供参考.

    DARPADIU科技创新创新体系军工科研院所

    传统能源行业领军企业绿色创新生态演进机制和路径研究

    李正锋史力睿蔡建峰
    350-370页
    查看更多>>摘要:领军企业绿色创新对推动企业绿色低碳发展具有示范和辐射效应.本文基于资源编排和生态位理论,以国有领军企业陕煤集团和民营领军企业潞宝集团为案例研究对象,分析了传统能源行业领军企业绿色创新生态的内在演进机制,探讨了不同所有制领军企业的共性特征和差异化表现.研究发现:第一,以关键事件划分时序区间,领军企业绿色创新生态演化可以划分为3个阶段,且不同阶段的制度逻辑、资源编排和行为特征存在明显差异;第二,领军企业绿色创新生态演进的关键因子为环境响应、资源编排、创新能力和价值创造,通过关键因子的协同作用,企业绿色创新生态均呈现出从态能积累到势能提升到适宜度优化的共性演进过程;第三,不同所有制领军企业在多重制度逻辑约束下,在绿色创新生态演进过程中表现出显著的差异性,国有领军企业遵循主动响应的创新战略,通过资源的"内延式整合"创新机制推动绿色创新生态的进阶,而民营领军企业则遵循组织自适应的创新战略,通过资源的"外延式拓展"创新机制推动绿色创新生态的迭代演进.本研究从"情景驱动—协同治理—演进结果"整合视角下探讨了领军企业绿色创新生态从构建到演进的内在机制和核心要素,揭示了国有和民营领军企业因绿色创新战略导向的不同,在演进逻辑、治理模式和行为特征上的差异性.研究结论为传统能源行业领军企业绿色创新生态升级和实现绿色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理论支撑和管理启示.

    领军企业绿色创新资源编排生态位理论

    多维视角下的关键核心技术识别:概念辨析与研究进展

    李露魏巍文庭孝
    371-38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总结国内外关键核心技术识别的研究现状,为我国关键核心技术概念界定和识别方法优化的进一步深入研究提供参考,本文通过界定关键核心技术内涵,选取2016-2022年间的830篇论文进行文献统计,引入产业要素进行文献筛选.基于国内格局和国际竞争视角,将关键核心技术研究领域限定在数据驱动型重点产业,兼顾研究主题相关度和新颖性,提取了 26篇外文文献、43篇中文文献用于定性描述,对关键核心技术的内涵、特征及识别方法进行总结和述评,梳理研究框架并预测未来发展趋势.根据关键核心技术的内涵及现有研究侧重,基于技术视角、战略视角和技术与产业链结合的视角,从三个维度梳理关键核心技术识别方法、常用可计算特征及指标测度方法,总结当前研究成果.研究认为,未来应从明确界定关键核心技术的内涵及外延、建立基于关键核心技术全特征的综合指标技术识别体系、实现更广范围关键核心技术的识别与预测机制实证检验三个方面,推进我国关键核心技术识别的研究.

    关键核心技术技术识别方法产业要素

    技术交叉主题特征识别研究进展

    张娴李嘉晖
    386-408页
    查看更多>>摘要:技术交叉主题识别研究对于技术创新研究意义重大.本文首先分析了技术交叉的内涵,随后对技术交叉主题识别主要方法进行了系统调研、归纳与分析,最后总结现有研究特点及优劣.研究发现,当前技术交叉主题识别主要方法有信息计量、引文分析、网络分析、文本挖掘、知识图谱、机器学习,涉及弱信号、突破性、颠覆性识别.主要特点包括:1)由形态特征层面的计量测度转向内容特征层面的文本主题挖掘;2)基于技术交叉特性的关联分析、文本挖掘方法等成为主流;3)多种方法与技术结合运用.技术交叉主题识别的未来研究方向包括:深入微观层面主题特征识别;多种方法的综合性创新运用;多元数据融汇;多领域异构大数据融合与应用关键技术.

    技术交叉主题识别技术融合网络分析文本挖掘

    中国国际科技合作政策动态量化评价——基于政策建模一致性指数模型

    翟运开李芳草刘月
    409-425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发展格局下国际科技合作环境发生巨大变化,对以往国际科技合作政策进行评价反思能为"双循环"下国际科技合作政策完善提供重要支撑依据.本文以1978-2022年国家层面出台的199项国际科技合作政策为研究对象,利用Python技术进行文本挖掘来捕捉政策文本特点,结合现有文献关于政策评价指标的设定,构建国际科技合作政策的PMC指数模型,从国际科技合作事业的不同发展阶段中动态选取18项样本政策进行量化评价.结果显示:这18项国际科技合作政策中,有完美级3项、优上级6项、优下级9项,无可接受级及不良等级,但微观分析指标得分发现仍存在发布机构失衡、政策性质不足、政策视角单一、政策重点模糊、忽视民间客体及政策工具使用不充分等问题;国际科技合作事业不同发展阶段的政策质量得分从高到低依次为:创新发展阶段、稳步恢复阶段、快速推进阶段、全面提升阶段,主要差异源于不同时期对于政策类型、政策性质、政策视角和政策功能的需求不同.

    国际科技合作PMC指数模型政策评价文本挖掘

    专利视角下全球氢能产业技术创新态势分析

    杨欣宇李钊曹凤霞
    426-437页
    查看更多>>摘要:氢能作为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已成为新质生产力的重要一环.本文以近20年来公开的氢能产业发明专利数据为基础,从专利公开态势、产业链分布、区域分布、创新主体、关键技术等维度全面分析了氢能产业专利创新态势.结果表明:全球氢能产业处于快速发展阶段,中国发展势头迅猛;全球氢能产业发明专利主要集中在产业链中游,中国则主要集中在产业链上游,产业链中游及下游相对薄弱;中国、日本和美国是氢能产业专利布局的主战场,中国已成为全球氢能产业发明专利布局最多的国家;北京、广东、上海和江苏的氢能产业相关发明专利公开量位列我国第一梯队;日本、韩国等的汽车及电气巨头是全球氢能产业技术创新领头羊,中国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中国石化、清华大学等科研院所、企业及高校为主要创新代表;水电解制氢、高压气态储氢、双极板、氢燃料电池车等为氢能产业专利布局热点技术领域.最后,基于专利分析结果,为加快我国氢能产业创新发展、培育氢能新质生产力提出了建议.

    氢能产业专利技术创新关键技术专利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