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陈凯先

双月刊

1674-3849

wst@casipm.ac.cn

010-62616352

100190

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东路55号思源楼12层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Journal World Science and Technology-Moderniz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杂志是在科技部社会发展司、中科院生命科学与生物技术局、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教司指导下创办的,集战略性、政策性、指导性和学术性为一体的先导性科技期刊,具有很高的权威性,是目前国内中医药界最活跃、影响最大、对社会贡献最大的期刊之一。2005年被评为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本刊面向全国中医药管理、科研、生产、流通、教学、临床、 出口等有关部门和人员。其宗旨是弘扬中医药,宣传中医药发展战略,促进中医药现代化、国际化和知识产权保护,使中药产业成为21世纪我国的支柱产业之一,进而造福全人类。   主要刊登内容:国家有关中医药现代化发展的战略部署、进展及 相关政策:从药材种子选育、栽培、饮片炮制直至中药新药研究开发过程中的基础性研究成果、方法、标准等:从药材直至成药的产业化发展趋势与实践;中药系列标准规范的研究、制定与实践;中医药国际市场需求、前景,国际化的战略、政策、措施及范例,中药进入各国的途径、申报程序等;国内外有关部门中药、植物药知识产权保护的法规、现状、措施及典型实例;利用信息技术加速中医药现代化国际化;其它有关中药现代化、国际化的新观点、新理论、新方法等。   主要栏目:中药现代化专论、战略决策与法规、思路与方法、高技术应用、药学前言、中药资源保护、药品分析与鉴定、基础研究 与临床应用、市场评述与展望、知识产权保护、中药材生产与基地建设、产业经济研究等。  本刊作为唯一一本国家级中医药现代化杂志,为科研、教学部门 等医疗单位和产业部门介绍最新成果、促进中医药成果转化、宣传临床经验、展示新技术、新工艺,促进中药规范化、规模化。   本刊现己被《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国期刊网》、《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中国药学文摘》、《中国药学文献数据库》列为收录源期刊。  本杂志为双月刊,全年6期。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基于中医脉象检测开展正常高值血压者心脑血管风险管理的思考

    尧明慧张梦楚解天骁王斯曼...
    2688-2694页
    查看更多>>摘要:正常高值血压是我国心脑血管事件预防十分重要的窗口期,相较于正常血压阶段已经出现血管、心、肾、脑等靶器官的损伤,尽早诊治可降低正常高值血压者发生心脑血管风险。现代化中医脉诊研究手段日益成熟,已广泛运用于高血压、冠心病、脑卒中等心脑血管风险事件的筛查、诊断、预测、干预,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果。通过检测中医脉象对应的压力脉图获得正常高值血压者血管功能状态、血管弹性等信息,从而实现对于正常高值血压者的心脑血管风险管理,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本文就正常高值血压者心脑血管风险事件展开论述,并对中医脉诊在心脑血管风险事件管理中的应用进行梳理,进一步思考脉诊检测在正常高值血压者心脑血管风险事件管理中的应用价值,并提出相应风险管理策略。

    中医脉象检测正常高值血压心脑血管风险管理思考

    缺血性脑卒中两种血瘀证的生物信息学分析及实验验证

    梁晨曦李筱璐陈建敏王柯文...
    2695-270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索缺血性脑卒中(IS)气虚血瘀(QDBS)和阴虚血瘀(YDBS)证型的差异表达基因(DEGs)及相关信号通路,从分子水平阐明IS血瘀证可能的发生机制及生物学基础。方法 从GEO数据库下载大鼠IS两个证型的mRNA表达谱数据集GSE100235,利用R语言的limma包筛选DEGs。然后使用DAVID数据库进行GO和KEGG分析。联合使用miRDB和miRWalk数据库预测DEGs的miRNA,构建miRNA-mRNA调控网络。随后使用STRING数据库构建蛋白-蛋白互作网络,采用cytoHubba插件识别核心靶基因。分别采用力竭游泳训练结合改良Longa线栓法构建QDBS大鼠模型,氢化可的松注射及线栓法构建YDBS大鼠脑缺血模型。RT-qPCR法验证两组大鼠脑组织中核心靶点的表达水平。结果 共筛选出47个DEGs,主要涉及神经元凋亡、炎症反应、适应性免疫反应等生物过程,参与脂质和动脉粥样硬化和C型凝集素受体信号通路。miRNA-mRNA互作网络包括64个节点和55条边。共获得5个核心靶基因,分别为Ccl2、Selp、Timp1、Ccr1l1和Fpr1。结论 IS大鼠QDBS和YDBS证型中存在显著差异表达的基因,涉及多种生物过程和作用途径,其中与脂质和动脉粥样硬化信号通路联系最为密切。

    缺血性脑卒中GEO数据库生物信息学气虚血瘀证阴虚血瘀证

    黄芩苷对Ang Ⅱ诱导的病理性左心室重塑的干预效应和机制研究

    薛聿杰崔艺萌李蒙丽崔金刚...
    2703-271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黄芩苷对病理性左心室重塑的干预效应和机制。方法 体内实验:采用血管紧张素Ⅱ(Angiotensin Ⅱ,Ang Ⅱ)诱导病理性左心室重塑小鼠模型,探讨黄芩苷对病理性左心室重塑的干预效应。将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5组:假手术组,模型组(Ang Ⅱ组),黄芩苷低、中、高剂量给药组。除Sham组外,其余各组予Ang Ⅱ持续输注2周,各给药组分别给予相应剂量黄芩苷灌胃,连续干预2周。测量小鼠血压、体质量、心脏重量和胫骨长度;采用小麦胚芽凝集素(Wheat germ agglutinin,WGA)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测量心肌细胞横截面积;对心肌细胞心房钠尿肽(Atrial natriuretic peptide,ANP)的表达进行分析;采用苏木素-伊红(Hematoxylin-eosin,HE)、Masson's trichrome染色观察心脏病理改变。体外实验:采用Ang Ⅱ诱导心肌细胞肥大模型,明确黄芩苷是否对心肌肥大具有直接的干预作用。将H9C2心肌细胞分为溶剂对照组(VC组)、模型组(Ang Ⅱ组)、给药组(Bai组)。采用罗丹明-鬼笔环肽染色对心肌细胞大小进行评估;采用免疫荧光染色对心肌细胞ANP水平进行分析;采用线粒体超氧化物(Mito-SOX)染色对线粒体氧化应激水平进行分析;采用线粒体膜电位检测试剂盒(JC-1)对细胞线粒体膜电位(ΔΨm)进行分析;采用钙黄绿素乙酰甲酯(Calcein AM)染色对细胞线粒体通透性转换孔(mPTP)的开放程度进行评估。结果 体内实验:中、高剂量的黄芩苷可显著拮抗Ang Ⅱ诱导的小鼠的收缩压升高(P<0。05);黄芩苷显著抑制Ang Ⅱ输注小鼠的心脏重量和胫骨长度的比率(HW/TL)及心脏重量和体质量的比率(HW/BW)的升高;黄芩苷显著抑制Ang Ⅱ输注小鼠的心肌细胞横截面积和ANP水平(P<0。05);黄芩苷显著抑制Ang Ⅱ诱导的炎症和纤维化(P<0。05)。体外实验:黄芩苷显著抑制Ang Ⅱ诱导的心肌细胞肥大和心肌细胞内ANP水平的增加(P<0。05);黄芩苷显著抑制Ang Ⅱ诱导的心肌细胞线粒体氧化应激、线粒体ΔΨm损伤及mPTP开放。结论 黄芩苷可直接拮抗Ang Ⅱ诱导的心肌细胞肥大,抑制Ang Ⅱ诱导的心肌细胞线粒体功能障碍及氧化应激,可能是其有效减轻Ang Ⅱ介导的病理性左心室重塑的部分机制。

    黄芩苷心肌肥大左心室重塑AngⅡ线粒体功能障碍

    基于lncRNA H19的m6A甲基化调控S1PR2/TLR4/NLRP3通路探讨电针血清对缺血性脑卒中后血脑屏障的作用机制

    张浛芮吕鹤群曾春利沈燕...
    2716-272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从lncRNA H19的m6A甲基化调控S1PR2/TLR4/NLRP3通路的角度,探讨电针血清对缺血性脑卒中后血脑屏障的作用机制。方法 电针血清的制备:建立改良的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分别在缺血后5 min、再灌注24 h和48 h进行3次电针干预,针刺人中、百会穴,并接电针仪治疗30 min。3次电针干预后取大鼠血清备用。细胞实验:将脑微血管内皮细胞和周细胞共培养的血脑屏障模型分为对照组、模型组、电针组、电针联合METTL3过表达组与电针联合lncRNA H19过表达组。除对照组外,其余各组氧糖剥夺2 h后再复氧、复糖24 h,并于复氧、复糖的同时给予电针血清、METTL3过表达慢病毒及lncRNA H19过表达慢病毒处理。本实验采用跨内皮细胞电阻和Na-F通透性检测血脑屏障模型的功能;比色法检测总RNA m6A修饰定量;Western blot检测METTL3、ZO-1、S1PR2、TLR4和NLRP3蛋白水平的表达;qPCR检测METTL3、ZO-1、S1PR2、TLR4、NLRP3和lncRNA H19 mRNA的表达。结果 与模型组相比,电针组的跨内皮细胞电阻值增高(P<0。01);Na-F值降低(P<0。01);总RNA m6A修饰水平降低(P<0。01);METTL3、S1PR2、TLR4、NLRP3和lncRNA H19表达水平下调(P<0。01),ZO-1蛋白与mRNA表达上调(P<0。01)。与电针组相比,电针联合METTL3和lncRNA H19过表达组的跨内皮细胞电阻值降低(P<0。05);Na-F值增高(P<0。01);总RNA m6A修饰水平增高(P<0。01),METTL3、S1PR2、TLR4、NLRP3和lncRNA H19表达上调(P<0。05),ZO-1蛋白与mRNA表达下调(P<0。01)。结论 电针血清对氧糖剥夺再灌注后血脑屏障模型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是电针通过lncRNA H19的m6A甲基化下调S1PR2/TLR4/NLRP3通路,从而减轻缺血性脑卒中后血脑屏障损伤。

    缺血性脑卒中电针血脑屏障m6A甲基化S1PR2/TLR4/NLRP3

    杨宇飞教授防治结直肠癌化疗副反应常用对药、角药总结

    宁春晖闫蕴孜孙凌云杨宇飞...
    2726-2731页
    查看更多>>摘要:结肠直肠癌是胃肠道中常见的恶性肿瘤,属于中医"肠覃""锁肛痔""肠癖"等范畴。杨宇飞教授根据化疗期间不同副反应出现的时间不同创制了"两阶段三部曲"疗法,并且在诊疗过程中善于辨证论治加强西医常规治疗的作用并减轻其副反应。杨宇飞教授中药治疗结直肠癌化疗副反应,药物加减合理,用药剂量精当,疗效显著,可为临床用药提供新思路。

    结直肠癌化疗副反应两阶段三部曲用药经验配伍特色

    黄芩有效成分抗结直肠癌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王白燕张毅豪郭丹丹李爱芳...
    2732-2738页
    查看更多>>摘要:结直肠癌是全球第三大癌症死亡原因,近年来结直肠癌的发病率逐年攀升且年轻化趋势明显,而放化疗以及手术切除癌变部位等综合治疗方案不甚理想。因此迫切需要寻找一种新的治疗策略及方案。中药辅助治疗结直肠癌具有多靶点、多层次、多环节、整体调节等特性,其在结直肠癌防治中具有显著优势。黄芩作为中药辅助治疗结直肠癌的主要药物之一,得到了广泛的研究和认可。本文就黄芩主要有效成分抗结直肠癌机制研究作一综述,旨在为结直肠癌的中药的防治提供背景资料和借鉴思路。

    中药黄芩结直肠癌作用机制最新进展

    中西医治疗直肠癌术后排便功能障碍的结局指标比较研究

    陆美吉张蕊李芮彭蓉晏...
    2739-274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比较分析中西医结合治疗直肠癌术后排便功能障碍的结局指标,划分指标域。方法 检索8大中英文数据库和两个临床注册中心,提取数据并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 共获得西医RCT 121项、中西医结合RCT 25项、中医RCT 8项,得到93种结局指标,划分为5个核心域和13个结局域。西医RCT结局指标常使用低位前切除综合征评分量表(Low anterior resection syndrome score,LARS)、肛管直肠压力、生活质量核心评价量表QLQ-30(Quality of life questionnaire-core 30,QLQ-30)。中医RCT结局指标常使用中医临床疗效判定标准、中医症候评价、LARS评分。中西医结合RCT结局指标常使用徐忠法五项十分制量表、LRAS评分、肛管直肠压力。结论 目前中西医治疗直肠癌术后排便功能障碍的RCT存在总体质量较低、依从性与经济学指标使用较少、缺乏中医特色等问题。基于上述问题,本研究提出未来构建具有中医药特色的直肠癌根治术后排便功能障碍核心指标集。

    直肠癌排便功能障碍低位前切除综合征LARS临床评价指标结局指标

    基于肠道菌群-短链脂肪酸-肠PPARγ介导肠上皮代谢探讨针灸修复IBS肠黏膜屏障损伤的可行性

    宋亚芳蒋诗媛庄艺王宇航...
    2748-2754页
    查看更多>>摘要: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常伴有肠黏膜屏障受损,目前尚缺乏理想的药物疗法。针灸保护IBS肠黏膜屏障优势明显,疗效确切,但分子生物学机制亟待深入。立足于肠道整体稳态的"菌群-肠上皮对话"研究修复损伤的肠黏膜屏障已经成为本领域研究的热点。据此,本文立足于前沿基础,从肠道菌群-短链脂肪酸-肠PPARγ途径介导肠上皮细胞代谢角度探讨针灸修复IBS肠黏膜屏障损伤可行性,以期诠释针灸修复肠黏膜屏障损伤的科学内涵,使针灸疗法在公共医疗卫生中发挥更大作用,为中医药的现代化提供科学依据。

    针灸肠易激综合征肠道菌群-短链脂肪酸-肠PPARγ途径肠上皮代谢肠黏膜屏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