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世界临床医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世界临床医学
世界临床医学

双月刊

世界临床医学/Journal The World Clinical Medicine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精细化护理干预在全身麻醉手术后患者苏醒期的作用研究

    肖艳梅
    101-10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分析全身麻醉手术后患者苏醒期应用精细化护理干预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73例全身麻醉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基础组与精细组。比较不同组别自主呼吸恢复时间、苏醒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拔管时间、麻醉不良反应出现率、镇痛剂使用率等。结果:精细组自主呼吸恢复时间、苏醒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拔管时间明显比基础组短(P<0。05),不良反应出现率、镇痛剂使用率明显比基础组低(P<0。05)。结论:全身麻醉手术后患者苏醒期应用精细化护理干预可加快患者麻醉恢复速度、减少麻醉不良反应,减少镇痛剂使用。

    精细化护理干预全身麻醉苏醒期

    危重症专职护理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时娟萍张婷李晔
    103,10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分析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呼吸衰竭者治疗中运用危重症专职护理的效果。方法:分析本院收治的选择序贯通气治疗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呼吸衰竭106例患者资料,按照治疗中运用的不同护理方案分成两组,将运用常规护理53例作为对照组,运用危重症专职护理53例患者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时间指标、综合指标和呼吸机相关肺炎、再插管率。结果:观察组有创通气用时和入住重症监护病房时间5。10h (s=1。08)和12。30d (s=1。12)均比对照组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各项综合指标均优于对照组,且呼吸机相关肺炎、再插管率0。00%、1。89%均比对照组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呼吸衰竭者治疗中运用危重症专职护理,效果满意。

    呼吸衰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序贯通气危重症专职护理

    四手操作护理对窝沟封闭术的影响

    隋肖会
    104,10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评价四手操作护理对窝沟封闭术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6年10月至2018年7月收治的64例行窝沟封闭术治疗的患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32例,采用独立操作,观察组32例,采用四手操作护理。对两组操作时间、封闭剂保留情况进行观察对比。结果:对照组平均操作时间明显超过观察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封闭剂保留情况明显不如观察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四手操作护理能够缩短窝沟封闭术操作时间,提高封闭剂保留效果,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窝沟封闭术四手操作护理影响评价

    围手术期临床护理路径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介入治疗效果的影响

    王凌云
    105-10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采用围手术期临床护理路径对其介入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5月至2018年5月我院就诊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76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8例。对照组采用手术室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围手术期临床护理路径,对比两组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及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护理后SAS、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失眠、心律失常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围手术期临床护理路径可有效改善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患者的心理状态,降低其并发症发生率。

    急性心肌梗死临床护理路径介入治疗

    睡眠护理干预对围绝经期患者睡眠质量和负性情绪的影响观察

    王文娟
    10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观察睡眠护理干预对围绝经期患者睡眠质量和负性情绪的影响。方法: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我院收治的围绝经期患者共109例,从中选取60例为样本,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睡眠护理干预。治疗1个月后,统计两组患者的睡眠满意度和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结果:护理治疗1个月后,对照组患者睡眠满意度为63。40%,观察组患者睡眠满意度为96。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睡眠护理干预的方法对围绝经期患者的康复有积极意义。有利于患者早日康复,有实际应用价值,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睡眠护理干预围绝经期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

    护理康复干预包在COPD稳定期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张婷李晔
    108-10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护理康复干预包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稳定期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60例COPD稳定期出院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8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干预组在此基础上发放护理康复干预包。随访6个月,对比分析两组患者肺功能状况及生活质量。结果:干预6个月后,干预组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用力肺活量(FVC)、最大肺活量(VCmax)和最大呼气流速峰值(PEF)等肺功能指标结果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呼吸症状、活动能力、生活影响维度得分及总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COPD稳定期患者发放护理干预包有利于改善患者肺功能状况,可以提高生活质量。

    护理康复干预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临床效果

    肢体语言沟通在小儿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许爱红
    110,11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观察分析将肢体语言沟通应用于小儿护理工作中的效果。方法:从2017年2月至2018年6月于本院接受治疗的小儿疾病患者中随机抽取222例作为本次研究的观察对象,采用随机抽签法将其分成对照组与试验组,每组各111例,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试验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进一步应用肢体语言沟通。对两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与护理满意度进行计算与分析。结果:与对照组患者相比,试验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更高,试验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更高,且存在十分显著的差异(P<0。05)。结论:与仅采用常规护理相比,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将肢体语言沟通应用于小儿护理工作中的效果十分显著,可以有效地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使患者更加认可护理工作,同时有效地改善了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患者更加积极地配合治疗工作,使治疗更加顺利,治疗效果得以提升。

    肢体语言沟通小儿护理治疗依从性满意度

    剖宫产瘢痕憩室患者的护理

    周满许华华
    111-11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观察18例剖宫产瘢痕憩室患者行宫腔镜下剖宫产瘢痕憩室电切手术的效果,总结临床观察及护理要点。方法:对18例剖宫产瘢痕憩室患者行宫腔镜下剖宫产瘢痕憩室电切手术,并给予全面的整体护理。结果:18例行宫腔镜下剖宫产瘢痕憩室电切手术患者术中阴道出血量10~20ml,术后阴道出血量<15ml,未发生术后并发症,全部康复出院。结论:宫腔镜下行剖宫产瘢痕憩室电切手术安全有效,术后恢复快;充分的术前准备、严密的术后病情观察、并发症的预防等全面的整体护理,对宫腔镜下行剖宫产瘢痕憩室电切手术的治疗成功起重要作用。

    剖宫产瘢痕憩室剖宫产瘢痕憩室电切手术护理

    彩色多普勒超声评估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血栓及狭窄的临床价值

    魏玉秀
    113-11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对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血栓与狭窄的评估应该彩色多普勒超声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本研究选择2016年11月至2017年11月本院收治的60例临床透析流量不足的血液透析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分别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与血管造影对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血栓与狭窄生成情况进行评估,并对其诊断价值进行探讨。结果: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包括22例静脉端非血栓性狭窄,15例静脉端血栓,10例内瘘吻合口血栓以及7例吻合口非血栓性狭窄,此诊断结果与血管造影结果一致。而6例未出现明显血栓及狭窄的患者中,有3例患者在血管造影检查中提示其为中心静脉狭窄。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因其无创且使用方便等特点而广泛应用于内瘘血栓及狭窄的临床诊断,为患者的后续治疗也提供了有效的影像资料。采用超声引导下介入治疗内瘘狭窄,能够准确地评估患者动静脉内瘘狭窄情况,为临床诊断提供有效手段。

    彩色多普勒超声血管造影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血栓狭窄

    DWI与SWI在急性期脑梗死合并脑微出血诊断中的应用

    李鹏
    115,11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究与分析DWI与SWI在急性期脑梗死合并脑微出血诊断中的应用。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6月至2018年5月收治的70例急性期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利用GE 1。5T超导型MRI仪,行常规的MRI及DWI、SWI序列,对比DWI与SWI诊断急性期脑梗死合并脑微出血的检出率。结果:DWI序列相比于MRI常规序列及SWI序列具有更高的急性期脑梗死阳性检出率,SWI序列相比于MRI常规序列及DWI序列具有更高的急性期脑梗死合并脑微出血阳性检出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WI联合SWI诊断在急性脑梗死合并脑微出血中具有更高的应用价值。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磁敏感加权成像(SWI)急性脑梗死脑微出血(C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