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世界临床医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世界临床医学
世界临床医学

双月刊

世界临床医学/Journal The World Clinical Medicine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胆总管下段结石的临床价值分析

    彭利群
    116-11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对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胆总管下段结石的临床价值进行评价分析。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18年6月我院收治的,获得临床确诊的胆总管下段结石患者68例作为研究对象,对其展开超声、MRCP、ERCP进行检查,并将ERCP十二指肠乳头切开术作为金标准,对彩色多普勒超声、MRCP对胆总管下段结石的诊断准确性进行评价,并展开对比分析。结果: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对胆总管下段结石的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准确性与MRCP检查结果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彩色多普勒超声表现为胆总管下段强回声团、中等或较弱的回声团,大多呈类圆形,部分新月形,后方合并声影、较淡的声影,胆总管、肝内胆管呈现不同程度的扩张。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对胆总管下段结石的诊断准确性与MRCP检查结果无差,临床效果显著,操作简单,临床价值显著,值得关注并推广。

    彩色多普勒超声胆总管下段结石胰胆管造影术磁共振

    超声心动图对尿毒症性心肌病患者的临床诊断效果分析

    曾晓妹
    118,12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对尿毒症性心肌病实施超声心动图诊断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本科室住院治疗的50例尿毒症患者实施研究观察,对患者均实施超声心动图检查,了解患者的心脏功能及结构变化状况,确定患者的心肌病发生状况。结果:患者实施超声心动图检查显示左心室增大发生率为34。00%;左心房增大发生率为70。00%;肺动脉内径增大发生率为4。00%;主动脉内径增大发生率为10。00%;左心室后壁肥厚发生率为44。00%;室间隔肥厚发生率为68。00%;肺动脉高压发生率为40。00%;主动脉瓣钙化发生率为30。00%;二尖瓣钙化发生率为24。00%;壁收缩活动异常发生率为18。00%;心包积液发生率为40。00%;主动脉瓣反流发生率为40。00%;二尖瓣反流发生率为78。00%;三尖瓣反流发生率为44。00%;肺动脉瓣反流发生率为10。00%;左心室收缩功能减退发生率为20。00%;左心室舒张功能减退发生率为34。00%。结论:对尿毒症实施超声心动图诊断可及时了解心肌损伤状况,辅助尿毒症性心肌病诊断。

    尿毒症性心肌病超声心动图诊断效果

    MR扩散加权成像与CT增强扫描在肝硬化分级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张精华
    119-12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研究肝硬化分级诊断中应用MR扩散加权成像与CT增强扫描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2月1日至2016年2月10日就诊的200例肝硬化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的形式将200例患者平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均为100例。分别实施MR扩散加权成像以及CT增强扫描,对比两组诊断符合率和漏诊率、误诊率。结果:观察组肝硬化患者的检出率90。00%(阴性患者10例、所占比为10。00%;阳性患者90例、所占比为90。00%)与对照组检出率75。00%相比,具有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误诊率与漏诊率均为5。00%,与对照组相比,临床对比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将肝硬化分级诊断中应用MR扩散加权成像与CT增强扫描的临床价值进行分析,MR扩散加权成像具有多种优势,能显著提高肝硬化的检出率,预防误诊和漏诊情况发生,值得研究。

    肝硬化分级诊断MR扩散加权成像CT增强扫描临床价值

    危重症患者血β2微球蛋白的检测及临床意义

    沙伟伟
    121-12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危重症患者血β2微球蛋白(β2-MG)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危重症患者118例,根据患者是否存在脓毒症分为脓毒症组(50例)和非脓毒症组(68例);根据入院28d内是否死亡分别死亡组(25例)和存活组(93例);另外选择同期在我院门诊体检中心行健康体检的正常体检者25例作为对照组。检测研究对象入院第1天、第7天时的外周静脉血清β2-MG含量。分析患者血清中β2-MG含量与其APACHEⅡ评分的关系。结果:脓毒症组患者APACHEⅡ评分明显高于非脓毒症组(P<0。05),脓毒症组、非脓毒症组患者入院第1天、第7天时血β2-MG含量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而脓毒症组患者明显高于非脓毒症组(P<0。05)。死亡组患者APACHEⅡ评分明显高于存活组(P<0。05),死亡组和存活组患者入院第1天、第7天时血β2-MG含量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而死亡组患者明显高于存活组(P<0。05)。直线相关性分析显示,APACHEⅡ评分与入院第1天时患者血β2-MG含量呈正相关性(r=0。618,P<0。001)。结论:对危重症患者,血β2-MG含量与患者机体脓毒症的发生进展和预后密切相关,通过动态监测血β2-MG含量能较好地评估患者机体炎症反应状态,指导其治疗。

    危重症患者β2-微球蛋白内皮细胞脓毒症

    基于555例不明原因发热入院患者诊断与地域分布的健康教育体会

    杜粉静杨慧玲
    123-12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基于不明原因发热入院患者临床诊断及地域分布实施健康教育活动的情况。方法:调查统计资料为2016年4月至2018年6月我院收入诊治的555例不明原因发热患者,对患者均开展临床诊断,并分析其地域分布情况。结果:患者经临床诊断,病种主要包含肺部感染及重症肺炎、泌尿系感染、上呼吸道感染、布鲁菌病、不明原因发热、EB病毒、中枢神经系统感染、脓毒血症、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其他病种,分别有157例、76例、51例、40例、30例、28例、27例、21例、14例、111例;患者的地域分布涉及陕西、甘肃、湖北、山西等地区,主要集中于陕西省各市,以西安市为主。结论:不明原因发热入院患者的病种以肺部感染及重症肺炎、泌尿系感染等比较常见,主要集中在陕西省西安市,需要针对常见病种在患者集中地区开展针对性的健康教育活动。

    不明原因发热诊断地域分布健康教育

    品管圈对精神科护理工作质量提升的指导意义研究

    任建国苏雪萍张文
    125-12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品管圈对精神科护理工作质量提升的指导意义。方法:选择2017年5月至2018年4月北京市大兴区精神病医院收治的164例精神疾病患者,以随机数字的方法分为对照组(82例)和观察组(82例),对照组患者使用常规精神科护理方法,观察组患者使用品管圈方法指导下的护理方法,对比干预结果。结果:经过护理干预后,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均增高,观察组的增高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患者在治疗期间发生各类不良事件的比例均高于观察组患者(P<0。05)。结论:通过在精神科护理工作中实施品管圈活动,可以改善患者生活质量,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

    品管圈精神科护理质量不良事件

    医疗设备的安全质量管理探索

    吴锁柱宋立峰
    127,129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医学研究的进一步发展,越来越多智能化、多功能的医疗器械被研发出来,为医疗工作的开展提供了便利,医疗设备的研发和试验过程中,常常会用大量的临床试验来检验医疗设备的有效性,在尝试了大量试验成功并确保结果稳定的情况下,才能正式投入到医院临床使用中。但是,因为一些内在和外在的原因,医疗设备的安全质量问题不可避免地存在,医院要提升临床医疗设备的工作效率,确保诊疗结果的准确高效,就必须加强医疗设备的安全质量管理,本文就医疗设备的安全质量问题存在原因进行分析,并探究医疗设备安全质量管理的有效对策。

    医疗设备临床试验安全质量管理

    全科团队管理模式对社区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干预效果分析

    王钦
    128-12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究分析全科团队管理模式对社区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的干预效果。方法:从2016年5月至2016年9月通过全科门诊及家庭医生签约为基础在长桥社区中招募的居家稳定期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中抽选8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诊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全科团队管理,对比两组患者干预效果。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吸烟人数、生活质量CAT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戒烟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生活质量CAT评分及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例数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社区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中采取全科团队管理模式(医护防人员共同协作,给予患者定期健康宣教、呼吸康复训练及生活方式干预等)能够帮助患者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有效延缓病情进展,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全科团队管理模式社区老年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干预效果

    医疗设备质量控制体系的构建分析与解读

    赵巍
    130,132页
    查看更多>>摘要: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科学技术水平不断提升,经济社会各方面得到很大的发展。在国家大力支持和帮助下,中国医疗水平不断提升,医疗设备质量也在不断地提升,取得了质的飞跃。本篇文章主要围绕中国医疗设备控制体系进行分析和解读,明晰中国医疗设备控制体系现状,剖析中国医疗控制体系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就中国医疗体系中医疗设备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并提出可行性解决方案。

    医疗设备质量控制体系构建

    医院感染管理质控小组对医院感染控制工作的实际效果分析

    周林代容
    131-13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研究医院感染管理质控小组在医院感染控制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以2017年1月至6月本院未应用医院感染管理质控措施期间任职的医务人员100名为对照组,另以2017年7月至12月本院应用医院感染管理质控措施期间任职的医务人员100名为试验组。分析医务人员的洗手情况,比较医院感染发生率等指标。结果:试验组的医务人员洗手率及正确洗手率比对照组高,组间差异显著(P<0。05);试验组的医院感染发生率为2。2%,比对照组的3。8%低,组间差异显著(P<0。05),试验组对医院感染控制效果的满意程度为98。0%,比对照组的85。0%高,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成立医院感染管理质控小组,并积极开展医院感染质控活动,可显著提高医务人员的正确洗手率,降低医院感染发生风险,从而确保医疗质量。

    质控中心应用价值医院感染控制洗手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