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世界临床医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世界临床医学
世界临床医学

双月刊

世界临床医学/Journal The World Clinical Medicine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对乙酰氨基酚引起肝损伤的机制及治疗进展

    李颖林爱清
    59,61页
    查看更多>>摘要:对乙酰氨基酚是最常见的解热镇痛药物之一,临床上应用广泛,但该药造成肝损伤甚至急性肝衰竭的事件屡见不鲜,从而引起了人们的重视和讨论。本文结合国内外文献,就对乙酰氨基酚引起肝损伤的机制和治疗予以综述。

    对乙酰氨基酚肝损伤机制治疗

    胃癌根治术后手术部位感染相关因素的研究进展

    杨炎王正兵
    60-6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相关数据显示,在我国各种恶性肿瘤之中,胃癌的发病率始终居于前列,治疗胃癌常采用具有根治可能性的胃癌切除术。然而,切除术术后有手术部位感染(SSI)的风险,SSI的发生不仅加重患者病情,延长患者术后的住院时间,增加了的患者再次住院概率与经济负担,甚至影响肿瘤患者的术后生存。本文从患者自身因素、医源性因素两个方面进行阐述,重点分析患者自身因素中的患者年龄、体质量指数(BMI)、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评分、合并糖尿病、低蛋白血症五个相关因素,以及医源性因素中的手术时间、输血、术前住院时间、医生技术四个相关因素,进而根据不同相关因素提出相应的建议,以期为减少胃癌根治术后手术部位感染提供依据。

    胃癌术后手术部位感染相关因素

    促红细胞生成素对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血清NSE和S-100B的影响

    石秋梅
    62,6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促红细胞生成素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治疗中对患儿血清S-100B和NES含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6-2017年在我院接受诊治的HIE患儿120例作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原则其分为两组,每组60例。对两组患几分别进行动态血清NSE和S-100B定量检测;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性方案治疗,研究组患者在给予常规性治疗方案的基础上联合使用促红细胞生成素进行治疗。结果:研究组的血清NSE和S-100B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NSE浓度变化趋势是新生儿HIE预后评估的有效指标[1],因此该检测能为临床使用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提供指导意义。

    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促红细胞生成素S-100NSE

    中西医结合保守治疗异位妊娠的临床效果

    周芳
    63,6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分析中西医结合保守治疗异位妊娠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来我院治疗该病症的16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80例,分别是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选择中西医结合保守治疗方式,对照组选择传统西医治疗方式。观察两组治疗效果,并且分析两组血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值何时恢复正常、包块何时消失,对比不良反应。结果:试验组治愈率高于观察组;在血β-HCG值恢复正常和包块消失的时间方面,试验组也优于观察组;在不良反应方面,试验组少于观察组,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保守治疗异位妊娠的临床效果优于单纯西医治疗,治疗时间缩短,并且出现不良反应的患者数量减少,临床推广应用意义较大。

    中西医结合保守治疗异位妊娠临床分析

    原发性宫颈恶性淋巴瘤的病理分析

    周华山周艳华
    64-6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原发性宫颈恶性淋巴瘤的临床特征与病理特征。方法:将我院2015年11月至2017年5月收治的42例原发性宫颈恶性淋巴瘤患者,参照FIGO宫颈癌分期标准进行临床分期,Ⅰa期12例,Ⅱb期20例,Ⅲb10例。对其进行涂片、活检等检查,实施CHOP治疗方案。结果:患者治疗后,并无肿瘤残留情况,1例患者治疗后2个月出现复发情况,再次接受治疗,41例患者短期内各项指标在正常范围内,近期疗效理想。对Ⅰa手术后黏膜相关淋巴组织(MALT)淋巴瘤无淋巴结转移者,实施4个疗程的化疗,对Ⅱb手术后病理无恶性依据者,实施6个疗程化疗,Ⅲb复发1例,患者近期治疗效果较好。结论:原发性宫颈恶性淋巴瘤由于发生率不高,在临床中很容易出现漏诊误诊的情况,对此类患者建议活检+免疫组化等方法进行确诊,从而提升对原发发性生宫颈恶性淋巴瘤疾病的诊断准确率,可根据患者的年龄、体质情况以及病情严重程度选择疗法,有手术、化疗以及放疗等。

    病理分析原发性恶性淋巴瘤宫颈

    早期持续小剂量多巴酚丁胺泵注治疗危重症新生儿的疗效

    左君
    66,6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观察在危重症新生儿患儿中采用早期持续小剂量多巴酚丁胺泵注治疗的疗效。方法:研究样本选自本院危重症新生儿患儿,样本选取量为100例,研究时间为2016年5月至2018年5月,按照治疗方式的差异将100例患此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患儿采用早期持续小剂量多巴酚丁胺泵注治疗,对照组患儿采用常规抗感染治疗,对比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结果:对比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的危重症评分,并将其作为治疗质量指标的对比依据,统计结果教糖得知,治疗组危重症评分优于对照组,且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对比两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治疗组患儿临床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且与对照组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此次观察证实,早期持续小剂量多巴酚丁胺泵注治疗危重症新生儿患儿有效。

    危重症新生儿早期持续小剂量多巴酚丁胺疗效观察

    生物反馈、电刺激联合盆底肌锻炼对产后盆底康复的疗效对比

    马婷宋红
    67,6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比较产妇产后盆底康复中运用生物反馈、电刺激联合盆底肌锻炼的效果。方法:将我院妇产科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99例产妇作为本研究的观察对象,将33例经产妇分为一组,将66例初产妇按照数字随机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33例产妇采用生物反馈、电刺激联合盆底肌锻炼联合治疗,对照组33例产妇采用产后健康宣教治疗。观察3组产妇治疗3个月后盆底综合肌力及尿失禁发生概率。结果:观察组产妇治疗后综合肌力显著高于其他两组(P<0。05)。观察组产妇在治疗后尿失禁3例,占总比例的9。09%,对照组尿失禁10例,占总比例的30。30%,经产妇组尿失禁7例,占总比例的21。21%。结论:生物反馈、电刺激联合盆底肌锻炼对产后盆底康复有显著效果,能有效提升产妇盆底综合肌力。

    盆底功能障碍产后修复盆底综合肌力盆底肌锻炼生物反馈、电刺激

    超声心动图评价早发型重度先兆子痫孕妇左心室收缩功能的效果

    郭君君王娜史丹丹
    68-6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确定超声心动图在早发型重度先兆子痫孕妇左心室收缩功能中的评价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8年1月至2018年11月收治的早发型重度先兆子痫孕妇27例作为试验组,并选择同期收治的健康孕妇31例作为对照组,两组孕妇均接受超声心动图检查,对比两组孕妇的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Ds)以及左室短轴收缩率(FS)。结果:试验组孕妇的LVEF与FS值均低于对照组孕妇,而LVDd与LVDs值则高于对照组孕妇,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4。878、4。660、4。767、4。072,P<0。05)。结论:与健康孕妇相比,早发型重度先兆子痫孕妇左室收缩功能下降较为显著,对其施以超声心动图检查,可以得到有效确诊,有利于更好地监护孕妇的血流动力学。

    早发型重度先兆子痫孕妇超声心动图左心室收缩功能

    高频振荡通气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新生儿肺出血的疗效

    杨丽
    70,7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分析高频振荡通气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在新生儿肺出血中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4月至2018年4月本院收治的新生儿肺出血患儿作为试验对象,按数字随机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联合高频振荡通气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高频振荡通气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进行治疗。结果:治疗后,两组患儿的临床指标存在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的肺氧合功能指标为315。43 (s=26。57),显著高于对照组216。26(s=28。73)的肺氧合功能指标(P<0。05)。结论:与单纯高频振荡通气治疗相比,在高频振荡通气的基础上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进行新生儿肺出血的治疗,显著改善和提高了患儿的肺氧合功能指标,有效提高了临床治疗总有效率。

    高频振荡通气肺表面活性物质新生儿肺出血临床疗效

    抗HPV生物蛋白敷料联合LEEP术治疗宫颈CIN合并高危HPV感染的临床观察

    韩芳文红蕾卢逸静张映辉...
    71-7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抗人乳头瘤病毒(HPV)生物蛋白敷料联合LEEP术治疗宫颈宫颈上皮内瘤变(CIN)合并高危HPV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针对我院CINⅡ或Ⅲ级需行LEEP术患者90例,术前检测合并高危型HPV感染,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于LEEP术前及术后以抗HPV生物蛋白敷料阴道内放置,隔日1枚,10d为1个疗程,术前1个疗程,术后1个疗程,连用2个疗程。对照组患者予单纯LEEP术治疗。于术后第4、6、8周复查,分别观察两组患者宫颈创面愈合时间,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等,术后第3个月、6个月再次行宫颈HPV、宫颈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测(TCT)。结果:两组患者宫颈创面愈合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高危HPV清除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1。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3。3%(x2=3。19,P<0。05)。结论:对于宫颈CIN合并高危HPV感染患者于LEEP术前及术后加用抗HPV生物蛋白敷料治疗,能显著提高宫颈高危型HPV感染清除率,并且宫颈创面愈合时间缩短,术后阴道不适等并发症明显减少,临床疗效明确,具有不良反应轻,安全性较好,使用方便等优点。

    官颈上皮内瘤变宫颈人乳头瘤病毒抗HPV生物蛋白LEEP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