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世界临床医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世界临床医学
世界临床医学

双月刊

世界临床医学/Journal The World Clinical Medicine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围绝经期女性健康状况与影响因素调查分析

    谭丽霞
    73,7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研究围绝经期女性健康状况与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7年11月至2018年11月我院接收的80例围绝经期女性,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改良更年期评价量表(Kupperman Index),总结围绝经期女性的围绝经期综合征发生情况,并对围绝经期女性出现围绝经期综合征的影响因素进行总结。结果:共80例围绝经期女性中,围绝经期综合征发生率为73。75%(59/80),年龄≥45周岁、分娩次数≥2次、绝经、有妇科疾病手术史、无围绝经期保健品服用以及有慢性疾病的围绝经期女性,其出现围绝经期综合征的发生率,均显著高于年龄<45岁、分娩次数<2次、月经规律、无妇科疾病手术史、有围绝经期保健品服用以及无慢性疾病的围绝经期女性(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年龄、分娩次数及妇科疾病手术史为主要危险因素(P<0。05)。结论:分析围绝经期女性的健康状况及影响因素,有助于临床制定干预措施,改善该类群体的生活质量。

    围绝经期健康状况影响因素调查分析

    血清25-羟维生素D3水平与婴幼儿喘息性疾病的相关性研究

    张宝平
    74-7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研究血清25-羟维生素D3 [25-(OH)D3]水平与婴幼儿喘息性疾病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在2014年7月至2017年12月在我院就诊的喘息性疾病婴幼儿中选出100例,根据病情进展分成急性发作组和缓解期组,同期选取健康体检婴幼儿50例为对照组,统计3组婴幼儿的血清25-羟维生素D3水平;根据100例婴幼儿有无哮喘高危因素分成两组,收集血清25-羟维生素D3水平;收集100例患儿的过敏体质、特殊生活环境等资料,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对照组婴幼儿的25-(OH)D3水平最高,缓解期组婴幼儿居中,急性发作组婴幼儿的25-(OH)D3水平最低(P<0。05);高危喘息组患儿的血清25-(OH)D3水平显著高于无高危喘息组患儿(P<0。05);相关性分析:婴幼儿过敏体质、特殊生活环境、父母有过敏史、25(OH)D3低水平是喘息性疾病发作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血清25-羟维生素D3水平与婴幼儿喘息性疾病发作呈显著相关性,定期加强儿童的25(OH)D3水平检测,及时发现异常儿童,并对症干预,预防喘息性疾病的发作。

    血清25-羟维生素D3婴幼儿喘息性疾病危险因素

    经鼻间歇正压通气与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疗效比较

    申英杰尉进茜詹实娜赵辉...
    76-7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比较同步经鼻间歇正压通气与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模式在治疗早产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8年10月于北京市顺义区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住院治疗的89例早产合并NRDS,并需进行呼吸支持的患儿为研究对象。2组患儿均在进入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后开始使用无创辅助通气。随机按照呼吸支持治疗方式分为SNIPPV组(n=45)与NCPAP组(n=44)。治疗失败者立即行气管插管,并经气管应用肺表面活性物质。对比2组患者治疗前后动脉血气指标、气管插管率及肺表面活性物质使用率、辅助通气时间、总用氧时间及并发症情况。结果:治疗前2组患儿动脉血气分析及FiO2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24h后SNIPPV组血气分析FiO2、PaCO2水平低于NCPAP组,PaO2水平高于NCPAP组 治疗72h后2组PaCO2水平及PaO2水平无显著差异。SNIPPV组呼吸机使用时长、氧疗时长、住院时长均短于NCPAP组。SNIPPV组气漏、腹胀、颅内出血、支气管发育不良发生率与NCPAP组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SNIPPV可显著减少早产儿RDS患儿无创辅助通气时间,降低气管插管率和肺表面活性物质使用率,临床疗效优于NCPAP。

    经鼻间歇正压通气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自拟祛痹汤与四妙散对类风湿关节炎风湿热郁型患者免疫影响

    钱富艳
    78,8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自拟祛痹汤与四妙散对类风湿关节炎(RA)风湿热郁型患者免疫影响。方法:将我院2016年5月至2018年6月收治的88例风湿热郁型RA患者,根据抽签方式将其平均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采用西医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自拟祛痹汤合四妙散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结果:研究组临床总有效率(93。18%)显著高于对照组(77。27%),组间差异x2=10,051 2 (P<0。05)。研究组患者红细胞沉降率(ESR)、类风湿因子(RF)指标改善情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P<0。05。结论:在常规西药治疗基础上加自拟祛痹汤合四妙散治疗风湿热郁型RA患者临床疗效显著,有利于患者免疫功能指标的恢复。

    祛痹汤合四妙散风湿热郁型类风湿关节炎免疫功能

    接经取穴调气法为主综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研究

    陈勇闫红霞骆卓琦彭跃文...
    79-8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研究接经取穴调气法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从2016年1月至2018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中选取300例患者进行临床调研分析,按照患者入院先后顺序,将300倒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成常规取穴组(对照组)和接经取穴组(治疗组)两组,每组各150例。对应用不同治疗方法带来的治疗效果进行比对分析。主要测评指标包括进行CT、MRI检查,并运用日本骨科协会(JOA)量表测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测评。结果:对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进行全面测评,治疗组治疗后汉化版JOA量表测评得分显著高于治疗前、VAS测评得分结果显著低于治疗后,与对照组相比,改善效果更显著,组间对比差异显著,符合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而言,通过实施接经取穴调气法进行治疗,有助于改善临床不良症状,提高患者存活质量,是一种科学安全的治疗方法,在临床上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腰椎间盘突出针刺推拿牵引接经取穴调气法

    中医辨证治疗慢性胃炎的临床疗效

    吴俊生
    81,8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分析中医辨证治疗慢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探究其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0月至2018年10月收治的120例慢性胃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组方式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各组人数60例。分别给予两组患者不同的治疗方式,试验组采用中医辨证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治疗1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试验组患者胃痛、反酸等临床症状明显改善,有临床症状人数明显减少,人数少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试验组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5。00%,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中医辨证治疗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可以有效控制病情,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慢性胃炎中医辨证治疗分型治疗疗效

    中药熏洗联合光子治疗混合痔术后的疗效观察及护理

    陈秀珍
    82-8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中药熏洗联合光子治疗痔术后的临床疗效与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4~11月混合痔Ⅱ~ Ⅲ期术后患者200倒。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各100例。治疗组用自行研制的痔瘘外洗方中药熏洗联合光子治疗。对照组用2%碘附稀释液熏洗联合光子治疗。观察两组术后伤口疼痛程度、水肿消失及伤口愈合时间。结果:治疗组患者在伤口疼痛程度、水肿消失及伤口愈合时间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药熏洗联合光子治疗,能明显减轻痔术后肛门疼痛、水肿及肛门坠胀局部伤口愈合快,减少患者的痛苦,缩短住院时间。

    混合痔术后中药熏洗光予治疗护理

    中药配方颗粒与传统中药饮片调剂方式的应用研究

    高敏
    84,8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对比研究中药配方颗粒和传统中药饮片两种调剂方式的应用情况。方法:将2016年1月至2018年5月本院药品信息管理系统中提取出的中药配方颗粒和传统中药饮片处方数据作为调查对象,并随机择取在本院服用中药进行治疗的230例患者及从事配药调剂的10名工作人员展开问卷调查,对比分析患者与工作人员对两种调剂方式的选择情况。结果:多数患者倾向于选择传统中药饮片的方式进行中药调剂,这可能与中药配方颗粒的价格较高有很大关系。但与传统中药饮片相较,中药配方颗粒在内部调剂出错率、药物剂量准确、取药方便、卫生条件、服用便捷、工作效率高、存储携带简便、药物浪费少等多方面均体现出显著优势(P<0。05)。结论:传统中药饮片和中药配方颗粒调剂方式在实际应用中各具优势及缺点,中药配方颗粒制备方式的进步发展是对传统中药饮片的重大改革,中医药工作者需对两种调剂方式进行不断完善及改进,以充分发挥中医药在临床上的独特优势。

    中药调剂方式中药配方颗粒传统中药饮片应用对比

    中医特色疗法在疼痛科的临床应用

    戴帅
    85-8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医学是我国传统医学,在疼痛临床诊疗中起着重要作用。在疼痛科结合特色的中医疗法,不仅为患者提供了更多行之有效的方法,同时也弘扬了我传统中医文化瑰宝,让中医学更好地在疼痛科发扬光大。

    杵针滚针火针穴位埋植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在中医与苗医中的认识

    戴景润杨娟
    87-88页
    查看更多>>摘要:绝经期是每个妇女的必经阶段,随着年龄增长,卵巢功能衰退、雌激素水平下降,极易引起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其诱发的骨折在临床也较多见,给患者带来巨大的痛苦,严重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本文将专门针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症(PMOP)做出对比论述,此病名虽在中医学中没有明确的定义,但与“骨痿”“骨枯”等病症临床表现相类似,而在苗医学中则有统一的病名——迈娄报冲蒙。由于此病症具有固定的人群、严重的负面反应,使我们不得不重视其预防与治疗。两个学科在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认识和治疗上各有千秋,本文主要从中医理论和苗医理论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认识与治疗做对比论述,旨在为临床实践做出更科学、更客观的指导,为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提供新途径、新思路。

    中医苗医绝经后骨质疏松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