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世界临床医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世界临床医学
世界临床医学

双月刊

世界临床医学/Journal The World Clinical Medicine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扁桃体炎的围手术期护理分析

    赵辉
    303-30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扁桃体炎患者接受外科手术治疗期间的护理方案。方法:选择于2018年9月至2019年1月在我院接受外科手术治疗的扁桃体炎患者54例,以患者入院时间及手术先后顺序为参考,划分为研究组与参照组,每组各27例,参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研究组患者接受全程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术后白膜形成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术后白膜形成时间明显短于参照组患者,即两组数据组间差异统计学意义显著(P<0。05);研究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3。70%,低于参照组患者的25。92%,数据组间差异统计学意义成立(P<0。05)。结论:扁桃体炎患者接受外科手术治疗期间被施以全程护理干预,可以加快术后白膜的形成,同时减少患者出现并发症的概率,有利于患者获取更好的预后质量,临床应进行推广。

    扁桃体炎护理方案白膜形成时间并发症

    甲状腺癌声学特点及其与分子标志物和病理类型的相关性分析

    周华山周艳华陈瑞丰
    305,30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甲状腺癌采用超声成像技术检查的声学特点及其与分子标志物和病理类型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0月至2018年10月收治的甲状腺癌患者62例,采用超声成像技术检查并做病理切片,计算肿瘤相关基因表达阳性率,分析与影像特征、病理类型的相关性。结果:回声低52例,占83。9%;其他10例,占16。1%;边界模糊38例,占61。3%;其他24例,占38。7%;纵横径比值≥1有41例,占66。1%;纵横径比值<1有21例,占33。9%;有微钙化45例,占72。6%;其他17例,占27。4%。血流分级:Ⅰ级2例,占3。2%;Ⅱ级4例,占6。4%;Ⅲ级56例,占90。3%。将超声声像学即低回声、边界情况、纵横径比值、微钙化、Ⅲ级血流作为对甲状腺癌进行诊断的独立指标,敏感度分别为83。9%、61。3%、66。1%、72。6%、90。3%,Ⅲ级血流有更高的敏感度,且5项联合检测,敏感度为96。8%,高于单项,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VEGF表达阳性率为83。9%;VEGF在Ⅲ级血流、微钙化结节、低回声结节中的阳性表达率水平更高(P<0。05)。结论:针对甲状腺癌患者行超声检测,其结果与病理变化存在密切关联,且与VEGF基因表达有一定相关性,均可作为临床诊断指标。

    甲状腺癌超声成像技术分子标志物病理类型

    B超引导下左、右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在老年患者中的临床应用

    寸待文杨皓
    306,30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比较老年患者应用短轴平面内超声引导下左、右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的价值。方法:选择昆明市第二人民医院老年病科、昆明市第二人民医院康复医学科、昆明市第二人民医院肿瘤科、芒市人民医院心内科收治的老年患者80例,其中男36例,女44例,年龄73 ~92岁,采用前瞻性随机试验法将研究纳入病例均分成左(L组)、右(R组)两组,并分别予以左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治疗和右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治疗。于超声引导下完成颈内静脉置管操作。准确记录两组的总穿刺时间,并对各组的置管成功率和操作并发症发生率等指标进行比较。结果:两组超声引导下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治疗都获得成功,右侧组的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操作时间比左侧组短(P<0。05),两组误刺动脉发生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期间,两组都未发生血胸与气胸等并发症。结论:相较于右侧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左侧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在临床上的应用更少,于B超引导下完成左侧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操作,其并发症发生率和操作成功率同右侧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操相比并无显著差异,故对于不宜接受右侧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的病患,临床医师可充分考虑对其施以左侧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治疗法。

    超声引导颈内静脉胸导管超声短轴平面内

    定量CT技术诊断脂肪肝临床应用的初步探讨

    罗春
    307,30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定量CT技术对不同脂肪肝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腹部CT平扫检查的患者107例,脂肪肝组92例,正常肝脏组15例,采取肝/脾CT比值和肝血管密度相对表现进行分析。结果:与正常组相比,92例脂肪肝患者的三种程度的脂肪肝肝/脾CT比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轻度脂肪肝患者出现2例肝血管基本正常,55例出现肝血管湮没,5例出现肝血管反转,无肝血管明显反转者;中度脂肪肝出现4例肝血管湮没,20例肝血管反转;重度脂肪肝患者均出现肝血管明显反转。结论:肝/脾CT比值和肝血管密度相对值在诊断脂肪肝方面有重要价值。

    定量CT脂肪肝临床应用探讨

    MRI对胎盘植入的诊断价值及其主要影像学表现分析

    杨友
    308-30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研究MRI在胎盘植入中的应用价值及其影像学特征。方法:以2016年1月至2017年6月本科接诊的胎盘植入患者20例为研究对象,对患者行MRI检查,分析检查结果。结果:20例患者的MRI检查提示,局部区域存在胎盘和子宫肌层分界不清的情况,病变同时累及子宫底部和子宫前壁者4例,病变在子宫底部者6例,在子宫前壁者10例。12例产前检查发现,有4例存在完全性前置胎盘,8例产后检查发现,在动脉早期,胚胎组织存在明显强化。结论:经超声检查无法为胎盘植入的诊断提供重要信息时,可采取MRI检查法对患者进行诊断。若胎盘中有粗大的血流空影、胎盘和子宫交界不清晰、胎盘组织中有低信号影、胎盘侵犯子宫肌层等,应警惕胎盘植入。

    影像学表现MRI诊断价值胎盘植入

    经胸及经食管超声心动图在左心耳封堵术中的应用价值研究

    易天红
    310,31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研究左心耳封堵术中经胸和经食管超声心动图的应用价值。方法:以2018年8月至2019年2月本院接诊且行左心耳封堵术治疗的心房颤动患者12例作为研究对象,并在术前对其施以经胸和经食管超声心动图检查,同时在术中于经食管超声心动图监测下完成各项手术操作。准确记录本组超声心动图检查的结果,并对其进行比较。结果:本组术前、术中与术后的左上肺静脉血流速度、左室射血分数、二尖瓣舒张期峰值血液流速及左房反流束容积等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左心耳封堵术中合理运用经胸与经食管超声心动图检查法,可对患者的基础体征进行准确测量,并能引导手术顺利开展,减少手术风险,建议临床上推广。

    左心耳封堵术经食管应用价值超声心动图

    磁共振成像及CT诊断脑静脉窦血栓形成的意义及临床分析

    周明
    311,31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究磁共振成像及CT诊断对于脑静脉窦血栓的诊断价值。方法:将近期我院收治的脑静脉窦血栓患者根据诊断方法分为两组。对照组行CT诊断,观察组行MRI检查。对比两组患者的诊断准确率。结果:以脑血管造影检查作为诊断金标准,对比可知,MRI诊断的准确率为91。6%,明显高于CT诊断的50。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次研究中所有纳入患者均累及2个以上静脉窦,其中共有24例为侧窦(横窦及乙状窦),共有20例患者同时累及上矢状窦及侧窦,共4例患者累及Galen静脉、直窦及上矢状窦。本次研究纳入的48例患者中,经CT平扫发现,共有24例患者受累静脉窦呈明显高密度。经MRI平扫发现共有34例患者出现受累静脉窦T1WI明显高信号或出现混杂信号,T2WI、FLAIR均可见受累静脉窦高信号。10例行MRI增强扫描的患者中,共有7例患者出现受累静脉窦呈完全强化,3例患者出现部分性环线状强化。CT及MRI提示共有3例患者为左颞叶出血性梗死,6例患者为矢状窦旁占位,3例患者为丘脑出血性梗死,6例患者为皮层蛛网膜下腔出血。CT及MRI影像也较好地显示出了6例鼻窦炎、6例中耳乳突炎及3例枕部创伤性骨折改变。结论:对于脑静脉窦血栓的诊断,核磁共振程序检查有较高的敏感性,同时确诊率更高,值得推广。

    磁共振成像CT脑静脉窦血栓诊断

    3D-ASL在成年烟雾病患者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周婷婷邓克学罗艺
    312,31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究3D-ASL技术在成人烟雾病患者的脑组织血流动力学评估中的价值。方法:纳入本院2017年12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成人烟雾病患者50例,对患者进行3D-ASL扫描与WBCTP扫描,对比分析不同扫描方法对患者大脑动脉供血区相对CBF、rCBF等的扫描情况。结果:50例患者经WBCTP扫描与3D-ASL扫描得到的CBF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方法获得的rCBF对比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Bland-Altman分析WBCTP与3D-ASL扫描的CBF差值一致性界限为-6。2,CBF差值的95%一致性界限为WBCTP(-7。32,-5。10),3D-ASL(-30。2,-17。8);Bland-Altman分析WBCTP与3D-ASL扫描的rCBF差值一致性界限为0。01,rCBF差值95%一致性界限为WBCTP(-0。01,-0。03),3D-ASL(-0。21,-0。23)。结论:3D-ASL扫描对成人烟雾病患者的皮层灌注状态可进行准确定量,在脑组织血流动力学评估上与WBCTP具有较高的一致性。

    3D-ASL成年烟雾病应用价值脑组织血流动力学WBCTP

    经阴道超声诊断子宫内膜息肉良恶性的价值分析

    杨珊燕
    313-31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分析经阴道超声诊断子宫内膜息肉良恶性的效果。方法:研究阶段为2017年1月至2018年6月,共纳入研究对象91例,均为子宫内膜息肉患者,所有患者均接受病理及阴道超声诊断并根据诊断方式不同进行分组,超声组采用经阴道超声,病理组采用病理检查,对比两组诊断效果。结果:病理组诊断良性病变78例(85。71),恶性病变13例(14。29%)。超声组诊断良性病变74例,恶性病变17例,诊断准确率为93。41%,灵敏度为92。31%,特异性为93。59%。两组诊断准确率差异不显著(P>0。05)。两组在不同病变诊断结果上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针对子宫内膜息肉患者采用经阴道超声检查有良好的诊断准确率,在对疾病分型上,其诊断准确率与病理结果接近,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经阴道超声诊断子宫内膜息肉良恶性价值

    老年小肠肿瘤合并肠套叠患者手术前后的多层螺旋CT表现分析

    方晓龙
    31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全面分析与研究老年小肠肿瘤合并肠套叠患者手术前后多层螺旋CT的具体特征与临床表现。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共计30例老年小肠肿瘤合并常肠套叠患者进行研究。在手术前,使用16层螺旋CT扫描进行平扫和增强扫描处理,对其中的静脉期图像特征,病灶活动情况,患者术后、随访之后的CT图像表现等进行临床分析与观察。结果:以上30例老年小肠肿瘤合并肠套叠的术前CT诊断成功率为93。3%(28/30)。误诊患者共计6例,3例患者属于小肠间质瘤和错构瘤,3例患者属于腹内疝气,另外有12例患者为回盲部套叠,在增强之后呈现不断强化的态势,强化程度与动脉相似。结论:多层螺旋CT能够准确反映出老年小肠肿瘤合并肠套叠患者手术前后的具体特征,能够对患者的预后评估、手术方式确定等进行相关指导,临床意义突出。

    老年小肠肿瘤手术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