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世界临床医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世界临床医学
世界临床医学

双月刊

世界临床医学/Journal The World Clinical Medicine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肌骨超声在肢体疼痛患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张桂新
    31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研究在肢体疼痛患者诊断中采用肌骨超声的临床效果。方法:本次研究选择我院2017年10月至2018年10月接诊的65例肢体疼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全部患者都进行肌骨超声检查。结果:阳性病例检出率为96。92%。结论:在临床肢体疼痛的诊断中使用肌骨超声可以清楚地观察到患者的细微组织结构。

    肢体疼痛肌骨超声诊断

    高血压左心室肥厚伴心力衰竭的心脏超声诊断分析

    胡乙君李灿李晓娟
    31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分析心脏超声对高血压左心室肥厚伴心力衰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我院自2016年8月至2018年10月收治的52例高血压左心室肥厚伴心力衰竭患者作为本研究的研究组,另选取同一时期来院接受体检的52例健康人作为本研究的对照组,分别对两组患者进行心脏超声检查,对两组患者的各项心功能数值进行观察与对比。结果:研究组患者的左心房内径(LAD)、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D)、早期峰值流速与舒张晚期峰值流速比值(E/A)分别为43。59mm(s=3。75)、56。39mm(s=7。20)、12。69% (s=3。0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27。64mm(s=3。68)、43。62mm(s=6。51)、6。87%(s=2。16);研究组患者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为51。68% (s=8。43),显著低于对照组的70。46%(s=7。01),组间数据经统计学分析得出显著差异(P<0。05)。结论:心脏彩超对高血压左心室肥厚伴心力衰竭的诊断价值较高,可对患者的左心室功能变化进行有效反馈。

    心脏超声高血压左心室肥厚伴心力衰竭诊断价值

    64层螺旋CT与传统冠状动脉造影诊断冠状动脉不同程度狭窄的准确性对比

    罗春
    31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对比分析64层螺旋CT与传统冠状动脉造影诊断冠状动脉不同程度狭窄的准确性。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150例冠状动脉狭窄患者,全部患者首先接受64层螺旋CT检查,并在1周后给予传统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对比分析两种检查方法对诊断冠状动脉不同程度狭窄的准确性。结果:在冠状动脉轻度狭窄的诊断准确率方面,64层螺旋CT检查显著高于传统冠状动脉造影检查(P<0。05)。结论:与传统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相比,64层螺旋CT检查能对冠状动脉不同程度狭窄进行准确诊断,而且安全可靠,能为临床诊治、预后评估提供详细指导。

    64层螺旋CT传统冠状动脉造影冠状动脉诊断准确性

    骨髓细胞及血小板参数联合诊断血液疾病的价值

    陈涛
    319,32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分析骨髓细胞及血小板参数联合诊断在血液疾病检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8月至2019年2月收治的90例血液疾病患者,分为A组(再生障碍性贫血)、B组(急性白血病)、C组(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每组30例患者,同时选取3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对比4组受检者骨髓细胞及血小板参数检验结果。结果:A组、B组、C组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压积(PCT)均低于对照组,但是血小板平均容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骨髓增生程度显著下降,急性白血病、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骨髓增生程度明显活跃,3种疾病患者巨核细胞数均以“幼稚型”为主,血小板单个、偶见分布。结论:血液疾病患者骨髓细胞、血小板参数发生明显变化,通过检测血小板及骨髓细胞情况,能够对血液疾病做出基本判断,具有临床诊断价值。

    骨髓细胞血小板参数血液疾病

    血清胆红素、糖化血红蛋白与血脂联合检验在2型糖尿病合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诊断中的应用

    廖丽雅
    320,32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研究血清胆红素、糖化血红蛋白及血脂联合检验在2型糖尿病(T2DM)合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月至2018年5月收治的T2DM合并冠心病患者60例为观察组,同期选择单纯T2DM患者60例为对照组。回顾性分析两组相关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接受血清胆红素和糖化血红蛋白及血脂联合检验。比较两组血清胆红素(TBil)、糖化血红蛋白(HbA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CL-C)、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等指标检测结果。结果:在LDL-C、TC、TG、HbAlc等指标上,观察组较对照组均明显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HDL-C、TBil等指标上,观察组较对照组明显较低,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胆红素、糖化血红蛋白及血脂联合检验在诊断T2DM合并冠心病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可为患者的临床诊治和预后评估提供可靠依据,因此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T2DM合并冠心病血清胆红素糖化血红蛋白血脂联合检验

    妊娠期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在妊娠糖尿病诊断中的效果

    倪娟
    321,32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究孕期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检查对妊娠糖尿病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2月至2018年2月前来我院妇产科就医的妊娠期妇女为研究对象,其中有45例为孕期糖尿病孕妇,将其作为研究组;另选取45例健康孕妇作为对照组。患者均接受血糖检测,统计两组孕妇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等三项指标检查结果,并记录阳性率。结果:研究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阳性率均较对照组更高,对比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在产妇孕期采取糖化血红蛋白检查能够有效判断产妇的血糖情况,为临床干预、治疗提供诊断依据。

    妊娠糖尿病孕期检查糖化血红蛋白

    17例血红蛋白病患者的骨髓、外周血红细胞观察

    朱理平王永志朱士红
    322-32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观察血红蛋白病患者的骨髓、外周血红细胞形态的改变。方法:对17例血红蛋白病确诊患者行骨髓、外周血红细胞形态学和血常规检查,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17例骨髓、外周血片中大部分成熟红细胞中央浅染区扩大,出现泪滴状、畸形红细胞。在7例重型β-地中海贫血、5例α-地中海贫血HbH病、1例HbE复合β-地中海贫血的骨髓、外周血片中同时还可见少数盔形、椭圆形、靶形红细胞及红细胞碎片。2例骨髓有核细胞增生活跃,15例明显活跃,以红系增生明显,且有13例粒红比率倒置。9例伴有不同程度巨幼红细胞改变,7例偶见畸形核红细胞。骨髓检查报告:2例为增生性贫血骨髓象,15例为溶血性贫血骨髓象。结论:血红蛋白病患者红细胞(RBC)数减少,血红蛋白(Hb)减少,网织红细胞(Ret)增高。骨髓、血液中成熟红细胞大小不等,以小为主,伴有明显红细胞中央浅染区扩大。出现较多泪滴状红细胞、畸形红细胞及少数红细胞碎片,仅在部分病例中见少数或偶见靶形红细胞。骨髓有核细胞增生多为明显活跃,以红系增生明显且常伴有粒红比率倒置。部分患者伴有不同程度巨幼红细胞改变。

    血红蛋白病外周血骨髓红细胞

    低离子聚凝胺技术在输血检验交叉配血中的稳定性和灵敏度研究

    尹素伟
    32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观察低离子聚凝胺技术在输血检验交叉配血中的稳定性与灵敏度。方法:将158例正常供血者与108例患病受血者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使用盐水法进行交叉配血,观察组患者使用低离子聚凝胺技术进行交叉配血,对比两组患者的交叉配血结果及其准确性、稳定性与灵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交叉配血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阳性检出率及交叉配血的准确性、稳定性与灵敏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低离子聚凝胺技术进行交叉配血的灵敏度和稳定性更高,可在临床大力推广。

    低离子聚凝胺技术输血检验交叉配血稳定性灵敏度

    幽门螺旋杆菌联合多种肿瘤标志物在胃癌早期筛查中的临床效果

    莫小滔
    32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CA724、癌胚抗原(CEA)检测联合幽门螺旋杆菌在胃癌患者临床诊治中的意义。方法:本次研究中以我院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51例胃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同期健康体检的正常者作为对照组,对两组受试者CA724、CEA、幽门螺旋杆菌进行检测。结果:观察组CA724、CEA、幽门螺杆菌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CA724、CEA联合幽门螺旋杆菌可作为胃癌患者诊断的重要参数指标,联合检测有利于监控胃癌的发生与发展,值得临床推广和广泛应用。

    CA724CEA检测幽门螺旋杆菌胃癌

    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后并发尿路感染的相关影响因素分析

    向刚
    32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究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手术治疗后并发尿路感染的相关临床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6年11月至2018年3月在我院接受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治疗的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114例为研究对象,根据其术后并发尿路感染情况划分为并发组(17例)和未并发组(97例)。采用Logistic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术后并发尿路感染的临床影响因素。结果:114例患者中共有17例并发尿路感染,感染率为14。91%。Logistic分析显示,电切术后并发尿路感染的影响因素包括患者年龄、糖尿病史、医生经验、术前抗生素的使用、术前尿潴留导尿术治疗和术后留置导尿管时间,组间以上指标差异显著。结论: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手术治疗后并发尿路感染的临床影响因素众多,在护理过程中应针对各个方面采取积极措施,尽可能降低患者术后尿路感染风险。

    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尿路感染临床影响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