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世界民族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世界民族
世界民族

郝时远

双月刊

1006-8287

sjmzbjb@cass.org.cn

010-68932802

100081

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27号

世界民族/Journal World Ethno-National StudiesCSSCICHS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为民族学专业学术期刊。选登国内外学者研究世界民族的论著和资料。主要内容有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研究、族际热点问题透视、民族社会的变革与发展、民族传统文化与现代化、人类学理论和方法、国外民族考察报告、人物与机构介绍等。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实践基础

    刘同舫
    1-1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国道路的探索、"一带一路"国际合作的展开以及马克思人类解放思想的当代践行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奠定了深厚的实践基础.中国道路的成功实践打破了西方一元现代性方案的统治神话,预示着现代性方案的多种可能性与异质共生性."一带一路"国际合作展现出中国道路对发展中国家积极探索 自身现代化建设的引领意义,意味着在全球化时代现代性的建构实践必然呈现为多元现代性的总体格局.中国在现代化实践中致力于推动马克思人类解放思想的时代发展与现实展开,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了巨大牵引力.

    人类命运共同体实践基础中国道路"一带一路"人类解放

    中国minzu(民族)话语的生成、实践与建构

    裴圣愚
    11-22页
    查看更多>>摘要:minzu是"民族"的拼音表达,而作为一种中国特色的民族领域对外话语,其生成经历了从"民族部族之辨"到"民族族群之争"再到"民族国家民族之论"的过程.当前,minzu话语主要见于国内民族领域和地名翻译的相关使用中,以及国外的中国民族研究和民族院校名翻译的相关使用中.实践范围虽然比较集中,但minzu话语为创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理论与政策的对外宣传提供了可能.立足新时代,可以将minzu话语作为坚定民族领域对外话语自信的新符号以实现价值重塑,作为讲好中华民族共同体故事的新策略以实现范式再造,从而推动相关研究走向"民族共同体之释"与Zhonghua minzu(中华民族)译法确立的新阶段.

    minzu话语民族理论构建

    埃尔多安时期土耳其的民粹主义政治实践及后果

    田文林
    23-34页
    查看更多>>摘要:土耳其长期奉行新自由主义政策,导致该国深陷治理危机,经济停滞和贫富分化直接威胁政局稳定.在此背景下,土耳其政府转而诉诸民粹主义以摆脱困境:首先,制造"我们与他们"对立以强化个人集权;其次,向底层民众发放福利以笼络人心;再次,意识形态转向传统宗教以争取多数;最后,对外进行积极扩张,借以转移国内矛盾.这些政策缓和了治理危机,但中长期看,民粹主义政策并不能解决既存的治理危机.一则,政治高压使错误政策难以纠正;二则,惠民政策未能根本缓解贫富悬殊;三则,回归宗教助长新自由主义;四则,对外扩张导致国力透支.民粹主义最大的问题就是"言大于行",无力或不愿触动阻碍民生幸福的根本性问题,其提供的解决方案短期看效果卓著,长远看却无法实现可持续发展,甚至使国家陷入更加深重的灾难.

    民粹主义土耳其新自由主义效果评估

    古米廖夫欧亚主义与俄罗斯的"向东看"战略

    丁宏陈曦
    35-46页
    查看更多>>摘要:列夫·古米廖夫是俄罗斯著名民族学家,其欧亚主义思想旨在尝试解答俄罗斯的国家身份认同、历史根源与发展道路问题,在俄罗斯具有较强的社会影响力,这使得俄罗斯总统普京多次将古米廖夫的观点应用于该国"向东看"战略的政治话语中.本文从民族学理论思想史的视角出发,追溯了古米廖夫欧亚主义思想的源头与流变,介绍了古米廖夫借由"互补性""激情"等概念对欧亚时空中民族关系的论述,剖析了古米廖夫欧亚主义在当代俄罗斯政治话语中,特别是在俄乌冲突中所展现的含义.

    古米廖夫欧亚主义互补性"向东看"俄乌冲突

    印度裔南非人身份认同问题研究

    刘敏
    47-59页
    查看更多>>摘要:2021年的骚乱事件,撕开了南非的种族关系裂痕,印度裔南非人的身份认同问题加剧.作为侨民群体,受制于种姓制度所造成的身份差异,印度裔南非人并非一个自在的种族,而是在应对白人种族歧视及非洲裔种族暴力的过程中,通过不断的抗争与团结逐渐形成的.在种族隔离的制度环境下,作为侨民群体的南非印度人逐步摆脱了差异性的种姓身份认同,并因为一种整合性的种族身份认同而逐步形成了以"南非性"为特征的种族化少数群体,即印度裔南非人.在后种族隔离时代,尽管新南非试图建设一个非种族社会,但作为种族化的少数群体,受南非社会转型困境及印度政府积极侨民政策等内外部因素的影响,印度裔身份认同的"去种族化"面临困境,这不仅影响印度裔的身份归属,印度裔与非洲裔的关系也面临诸多不确定性.

    印度裔南非人种姓种族种族化身份认同

    现代伊朗民族认同建构的嬗变(1925-2000)

    杜林泽
    60-72页
    查看更多>>摘要:民族认同建构是现代伊朗政治社会生活中的重要主题.巴列维王朝两代国王极力淡化伊斯兰符号,围绕雅利安身份建构西方世俗形态的民族认同,服务于王朝法统的建构与君主专制的强化.至王朝末期,伊朗知识分子通过"西方毒化"与"回归 自我"的阐释,重塑对伊斯兰这一"真实"民族身份的认同,强调伊斯兰教什叶派的公平与正义理念.自下而上的伊斯兰认同重塑与 自上而下的雅利安认同建构之逆向运动,反映了此间民主对专制的抗争和西方式现代化移植的困境.伊斯兰革命后,共和国政治精英在更显包容性的伊斯兰-伊朗认同建构下继续强调伊斯兰身份的核心地位,但同时也将波斯符号融入其中.现代伊朗民族认同建构的嬗变源于巴列维国王时期尖锐的社会-国家矛盾,折射出伊朗从西方化到本土化的现代化路径选择.

    伊朗民族认同雅利安本土化

    19世纪英国医学界对黑人精神形象的塑造及其影响

    吴晗蒋琳琳
    73-85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代英帝国的扩张及黑奴贸易活动使英国医学界有更多接触和研究黑人等"有色人种"的机会.基于18世纪后期逐步兴起的"多源论",以及对黑人"生理缺陷"的初步认知,英国医学界在19世纪依据颅相学、气质学和人种病理学等一系列更具歧视性的"种族科学",对黑人的"精神缺陷"和"精神疾病"进行了构建与研究.这不仅推动了"多源论"的进一步兴起,也衍生出一种具有种族主义色彩的文明观念,使得黑人等"有色人种"被塑造为在生理和精神上皆有"缺陷"的"不文明"的"低等种族".此类认知迎合了近代西方殖民者固有的种族偏见及扩张需求,在19世纪中后期进一步催生出一种替西方殖民扩张辩护的"文明使命"论,为西方殖民者奴役和支配"有色人种"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英国医学界黑人多源论精神缺陷论种族科学

    20世纪七八十年代英国的"醋酸甲羟孕酮注射液"(Depo-Provera)之争

    罗睿
    86-98页
    查看更多>>摘要:20世纪七八十年代,英国社会开始推广长效避孕药"醋酸甲羟孕酮注射液",由此引发了国内有色族裔女性的抗议.她们批判政府试图以该药物限制有色族裔人口的增长,并提出了三点依据:一是"消极优生学"论调的扩张;二是该药物在有色族裔妇女中的滥用;三是药物知情同意权的缺失.基于这些观点,一些黑人女性主义者发起了诉求明确和形式多样的"反醋酸甲羟孕酮注射液"运动,赢得国内外的广泛支持,并最终促使英国政府禁止该药物的推行.这场持续了近20年的"醋酸甲羟孕酮注射液"之争,一方面集中体现了在战后移民浪潮中英国社会不断高涨的种族和移民排斥,以及对有色族裔人口上升与 日俱增的焦虑;另一方面也凸显出英国有色族裔群体对自身处境的抗争,它不仅反映在生育权上,更包含对种族平等的诉求和身份认同的追求.直至今日,这种白人的焦虑与有色族裔的抗争,依然是英国多元文化主义困境的症结所在.

    长效避孕药黑人女性种族主义女权运动

    新加坡民族政策的变迁与族群意识的演化

    黄小龙杨静林
    99-113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加坡素有"世界人种博物馆"之称,因而处理好各个族群之间的关系是新加坡自独立以来一项非常重要的课题.新加坡独立初期,国内各民族间诸如宗教、语言问题丛生,且主要民族间冲突不断.然而,50年后的今天,新加坡主要族群间关系却呈现出显著的和谐局面.族群关系的前后变化反映的是新加坡族群意识的淡化和国民意识提高的演化逻辑.那么,这一演化逻辑背后新加坡民族政策发挥了怎样的作用?基于这一思考,本文着眼于新加坡民族议题,以不同时期的民族政策和民族关系的变迁为脉络,剖析新加坡民族意识发展及国民意识提高的过程.研究认为,民族政策对族群意识有着淡化和塑造的双重功能,当不同的政策作用于多元民族国家时,政策的张力(即包容性和适用性范围)也使民族关系呈现融合或冲突的情形.新加坡独立后多元一体的民族政策调控淡化了狭隘的民族自我意识,并塑造演化出国民意识,这是如今新加坡主要族群之间关系和睦与民族凝聚力增强的根本原因.

    民族政策族群意识国民意识新加坡

    美国Hmong人老兵公民身份和权益争取的历程

    张晓彭涛
    114-126页
    查看更多>>摘要:美国Hmong人是生活在美国的一个特殊移民群体,主要来自老挝.在越南战争期间,部分老挝Hmong人被迫卷入了美国在老挝操纵的隐蔽行动"秘密战争",以至沦落成为战争难民.这个后果是美国造成的,但是美国政府并没有承担起全部责任,而是任由Hmong人难民背井离乡在美国以及其他西方国家艰难生存.饱受战争创伤的Hmong人难民再次接受命运的挑战,迎着巨大的文化冲突,努力适应和融入美国社会,并奋力争取他们赖以立足发展的公民身份和权益.本文论述了美国Hmong人老兵在初步站稳脚跟之后,如何凭借其曾经在老挝"秘密战争"中服务于美国的经历作为资本和策略,分"获取公民身份"和"获取美国军人待遇"两个阶段,向美国政府争取其公民身份和权益的艰难历程.最后,对整个过程中Hmong人老兵与美国政府的双方互动,以及Hmong人老兵的认同建构和美国政府的接纳模式做了讨论.

    美国Hmong人老兵公民身份权益争取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