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世纪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世纪桥
世纪桥

半月刊

1001-0475

0451-86331886 53650223

150001

哈尔滨市南岗区花园街204号

世纪桥/Journal BRIDGE OF CENTURYCHSSCD
查看更多>>总结历史、说明现在、探索规律、启示未来。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乡村振兴战略重要论述论析

    李黄梅
    4-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破解城乡发展不平衡、农村发展不充分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一系列关于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论述。这些论述是继承和发展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农村发展理论和城乡关系理论以及历代中国共产党人农村经济发展理论的产物,具体阐明了乡村振兴战略的目标、总要求和具体措施,是"三农"问题的重要理论创新。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论述彰显出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品质,丰富了马克思主义乡村经济发展思想,指明了实现高质量农业现代化的具体路径,有利于推动农村现代化的发展。

    习近平乡村振兴战略马克思主义乡村经济发展思想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重要论述多维度论析

    梁宇辰马麒麟
    9-13,48页
    查看更多>>摘要: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科学规划了"十四五"时期的发展战略以及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远景目标,强调要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如何推动我国科技事业的不断向前发展提出了一系列核心观点与理念,着重强调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坚持自主创新道路、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大力培养科技人才和深度参与全球科技治理等方面的重要性,形成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重要论述。这一重要论述在理论与实践方面为我国完善国家创新体系、加快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夺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胜利的宏伟目标提供了行之有效的科学指引,有着极为重要的当代价值。

    习近平新时代科学技术科技创新

    坚持人民至上理念的三维论析

    徐欣李维佳
    14-1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以来始终秉承人民至上理念,建党百年来的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表明,中国共产党的力量源于人民,根植于人民。人民至上理念符合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初心;建党百年来党带领人民在曲折中前行,取得了一次又一次的伟大胜利,人民至上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夺取胜利的法宝;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背景下,中国共产党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坚持人民至上,凝聚民心民力,才能为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助力。

    人民至上马克思主义立场历史经验现实挑战

    建党百年来马克思主义党的学说中国化的演进历程和创新发展

    高萍萍
    17-20页
    查看更多>>摘要:建党百年来马克思主义党的学说不断丰富和发展,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呈现出不同的时代特征,同时也遵循了一定的内在规律和演进逻辑。马克思主义党的学说中国化始终坚持了以无产阶级政党的实践活动为历史线索,始终保持了理论联系实际的优良作风。也正是基于这样的思路,马克思主义党的学说持续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形成了一系列独具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党的学说。

    马克思主义党的学说中国化演进历程创新发展

    加强干部党史学习教育的重要性及策略研究

    曹发顺
    21-25页
    查看更多>>摘要:党的历史,是一本厚重的教科书,记载着我们的昨天,书写着我们的今天,更昭示着我们的明天,具有以史鉴今、强党资政育人的重要作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党的一百年,是矢志践行初心使命的一百年,是筚路蓝缕奠基立业的一百年,是创造辉煌开辟未来的一百年。回望过往的奋斗路,眺望前方的奋进路,必须把党的历史学习好、总结好,把党的成功经验传承好、发扬好。"文章介绍了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重要内容,结合加强干部党史教育的重要性的分析,提出了加强干部的党史教育的主要策略:一是学以正心,树立正确党史观;二是学以担责,做好党史宣传工作;三是学以看齐,党组织要开展好"学党史"活动;四是学以创新,增强针对性实效性;五是学以致用,办实事开新局。

    干部党史学习教育重要性策略

    俞秀松革命精神对培养新时代青年党员的启示

    廖小红董一冰
    26-29页
    查看更多>>摘要:俞秀松革命精神是在其短暂的革命实践中凝练出的思想精华。信仰赤诚、胸怀家国、不懈斗争和勇敢无畏是其革命精神的内核,具有丰富的时代价值。因此,对俞秀松革命精神内核的深入挖掘和分析,不仅是弘扬革命精神、传承红色基因的重要要求,对培养新时代青年党员具有重要的启迪意义。

    俞秀松革命精神新时代青年党员启示

    脱贫攻坚精神引领美好生活实践——高校党史学习教育的新路径探析

    姜学斌
    30-32,64页
    查看更多>>摘要: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是建党百年的重要实践成果,是迈向共同富裕目标、实现美好生活追求的重要前提,脱贫攻坚战的全面胜利展现出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决心。在打赢脱贫攻坚战过程中锻造形成的脱贫攻坚精神,夯实了人民的美好生活追求,同时为高校党史学习教育提供了生动而深刻的育人材料,深化了思政课教育的内涵及现实意义。高校党史学习教育应积极融入时代精神,深入学习贯彻脱贫攻坚精神,以其促进美好生活理论实践教育,不断丰富高校思政课铸魂育人的教育主题。

    党史学习教育美好生活脱贫攻坚

    毛泽东的文化自信论析

    丁燕王志芳
    33-37页
    查看更多>>摘要:毛泽东的文化自信不仅体现在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与创新中,还体现在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中,体现在革命进程中对革命文化的形成与发展中,体现在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探索与实践中。这一文化自信所包含的丰富内容及其价值意义在高度重视文化自信的今天是不容忽视的,依然是我们前进道路上的重要引领。

    文化自信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建党视阈下的五四运动历史贡献探微

    王振
    38-43页
    查看更多>>摘要:五四运动是中国近现代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一个重大事件,对当代中国的社会转型和进步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在舆论造势、思想启迪、理论铺垫、阶级基础、准备干部、道路选择等方面为中国共产党建立创造了条件。历史的演进证明,五四运动为中国共产党的创建作出了历史性贡献。

    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历史性贡献

    "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的逻辑与路径

    陶绍兴王培
    44-48页
    查看更多>>摘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有着特色鲜明的中国逻辑,即厚重的历史逻辑和坚实的实践逻辑。厚重的历史逻辑决定了党应该领导一切工作;坚实的实践逻辑证明了党可以领导一切工作。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是具体的,不是空洞的,必须贯彻到管党治党和治国理政各方面和全过程,实现党的领导全覆盖,促进党的领导更加坚强有力。

    中国共产党党领导一切逻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