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世纪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世纪桥
世纪桥

半月刊

1001-0475

0451-86331886 53650223

150001

哈尔滨市南岗区花园街204号

世纪桥/Journal BRIDGE OF CENTURYCHSSCD
查看更多>>总结历史、说明现在、探索规律、启示未来。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新时代党的政治建设推进方式的思考

    余洋
    49-51页
    查看更多>>摘要:2019年1月,《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意见》颁布以后,关于党的政治建设研究成为学界关注热点。本文以新时代党的政治建设内容为基础,着重探析了党的政治建设整体思维推进方式、动态思维推进方式、组织单元"四个作用"发挥方式,以期推进新时代党的政治建设趋向更加完备的理论体系和行之有效的实践体系。

    新时代政治建设推进方式

    基于党建科学化视角探索机关党的建设

    涂洪樱子
    52-55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社会科技水平的不断提升,对基层组织建设提出更高的要求。作为党的建设重要组成部分的机关党的建设工作,不仅在党建工作中占据着较为重要的地位,并且能够对基层党建工作效果的提升发挥重要的促进作用。在现阶段中,有必要基于党的建设科学化视角来对机关党的建设进行探索,结合时代的发展要求促进机关党的建设科学化的实现。

    党的建设科学化视角机关党的建设

    农村基层党组织引领乡村振兴的实践逻辑、困境与进路

    刘海涛
    56-64页
    查看更多>>摘要:当前,"三农"工作重心发生历史性的转移,由"精准脱贫"已转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并上升至党和国家战略高度,而在其中能够发挥战斗堡垒作用的是农村基层党组织。在对农村基层党组织引领乡村振兴实践逻辑分析的基础上,以乡村振兴战略"20字"的总要求为视角去剖析农村基层党组织在乡村振兴战略中的价值逻辑,厘清二者在实践中面临的现实困境,试图以乡村振兴的总要求为根本遵循,进一步提升农村基层党组织的"经济引领、生态建设、文化引领、乡村治理、群众凝聚"等方面的工作能力水平。

    乡村振兴农村基层党组织实践逻辑实践困境实践进路

    "十四五"时期推进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何以必要与如何可能

    吕丹红
    65-70页
    查看更多>>摘要:创新是引领经济发展的第一动力,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把创新提到现代化建设全局的核心地位。面对传统要素的驱动不够、逆风逆水的外部环境之困,加之创新又是突破发展瓶颈的根本出路,使得推进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十分重要。基于此,需要从认识、实践、制度三个层面出发,即在认识层面统筹安排进度、在实践层面重视科技创新、在制度层面优化体制机制等做法更好地推进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十四五"时期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何以必要如何可能

    新时代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特殊价值及实现路径

    孟庆艳
    71-74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时代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具有更远大的现实指导价值和时代意义。当前我国社会发展中面临的新问题和新挑战,需要用科学的哲学理论和方法体系作为指导。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是基于辩证唯物主义作出的重大判断,体现了唯物辩证法影响下的战略思维。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要坚持问题导向,探索具体化、可操作化和深层次化路径,惟其如此,才能更好地指导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特殊价值实现路径

    新时代提升新型政党制度效能的多维路径

    康德颜
    75-77,9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中国国家制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进一步发挥新型政党制度效能是彰显制度优势,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时代课题。本文探讨新时代提升新型政党制度效能的多维路径,提出强化政治认同是提升新型政党制度效能的根本;畅通谏言协商机制是提升新型政党制度效能的重点;完善吸纳整合功能是提升新型政党制度效能的关键。

    新型政党制度制度效能制度优势路径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政治经济学分析:标识、经验与启示

    贺志勇殷石龙
    78-82,87页
    查看更多>>摘要:如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史上的一个重大里程碑,也是中国人民追求美好生活目标的重大阶段性成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标识特征显著,成绩鲜亮,是经济政治、社会生态、民生福祉等多维全面发展的小康。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行政治经济学分析,有助于我们总结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宝贵经验,分析存在的问题与不足,明确未来尚待继续攻坚的重点,为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提供启示和借鉴。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政治经济学标识经验启示

    浅析坚持系统观念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申永强
    83-87页
    查看更多>>摘要: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明确提出,要将系统观念作为我国第十四个五年计划必须坚持的重要准则。系统观念作为马克思主义工作方法的精髓,是我们党改革发展的重要思想遵循。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坚持系统观念是增强经济发展动能、化解重大改革风险和实现共同富裕的关键。在此过程中,坚持系统化的经济发展就必须坚持党对社会经济改革的统一领导、加强领导干部系统思维的培养、协调好改革实践中的四种关系。只有如此,我国经济发展才能以全局性、战略性和长期性的改革视野,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远景目标。

    系统观念改革经济发展

    《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的版本流变、思想探源与贡献影响

    刘国权
    88-9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是毛泽东阶级分析论的奠基之作。自1925年12月1日问世以来,《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共经历七个版本、三个阶段的流变,其流变的过程也是毛泽东同志基于唯物史观对中国国情初步探索、将列宁民族殖民地理论与中国革命融入结合、使马克思主义阶级阶层理论与中国发展深度接合的过程。《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为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和社会主义革命胜利提供了重要思想指引,对中国共产党人如期完成"两大历史任务"具有重大意义价值。

    《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马克思主义阶级阶层理论毛泽东阶级分析观

    推进学雷锋活动常态化路径研究

    李新仓周景凤
    93-96页
    查看更多>>摘要:雷锋精神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诠释。雷锋精神的实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针对当前对雷锋精神内涵研究不够、持续性不强以及缺乏创新性载体等问题,提出要从精准把握雷锋精神内涵、创新传播渠道、拓宽实践渠道、创新体制机制等方面,探究学雷锋活动常态化路径,推进学雷锋活动持续开展。

    雷锋精神学雷锋活动常态化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