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世纪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世纪桥
世纪桥

半月刊

1001-0475

0451-86331886 53650223

150001

哈尔滨市南岗区花园街204号

世纪桥/Journal BRIDGE OF CENTURYCHSSCD
查看更多>>总结历史、说明现在、探索规律、启示未来。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发展、规律、价值: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的实践探索

    陆倩倩詹家英
    47-50页
    查看更多>>摘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是党取得伟大成就的关键所在。通过回顾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的发展历程,研究探索推动新时代党的建设的成功经验。实践表明,要想使党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就要坚持党对一切工作领导的基本原则,要以自我革命精神推进党的建设,以及建立起党规与国法相结合的党内治理模式。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的实践探索丰富和完善了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理论,提高了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有力助推了民族复兴伟大梦想的实现。

    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发展历程规律认识价值意蕴

    关于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路径研究

    许文博李传玉
    51-53页
    查看更多>>摘要:坚定不移地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基层党组织担负着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重要责任,是全面贯彻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落实党的任务的战斗堡垒。新时代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要以强化监督作为执行力的保障,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重要指导,坚持党建基本原则,落实党建工作总要求,全面开展监督工作。科学布局营造监督氛围,完善监督保障体系,提升党建理论制度的执行力,将基层党建制度落到实处,以确保充分发挥基层党建制度的重要作用。

    基层党组织基层党建制度论述

    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的内涵与外延研究

    赵德金
    54-5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国共产党的基层组织是党的坚强基石,突出政治功能是基层党组织面临的一项紧迫任务。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是指基层党组织以提升组织力为目标,在贯彻党的执政理念、实现党的政治任务等政治活动中所发挥的积极作用和效能。其外延包括政治组织功能、政治教育功能、政治吸纳功能和政治监督功能。

    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内涵外延

    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的四维解读

    吴轩
    58-63页
    查看更多>>摘要:党的十九大报告立足于党的建设所面临的新情况新形势新问题,着眼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深刻阐述了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这一总要求不仅论述了党的建设的根本方针,而且还论述了党的建设的工作思路、总体布局和总目标。深刻领会与把握这一总要求的丰富蕴涵,是新形势下不断开辟管党治党新境界的内在要求。

    新时代党的建设新要求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视域下《实践论》的价值启示

    郑亦深
    64-67,73页
    查看更多>>摘要:1937年7月,为克服党内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错误,毛泽东撰写了《实践论》,这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经典著作,为我们提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经典范例,具有有的放矢地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价值、言之有物地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方法论价值和与时俱进地推进新时代马克思主义创新发展的时代价值。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践论启示

    关于马克思主义理论宣传教育的时代思考

    任辰洋
    68-73页
    查看更多>>摘要: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不断从中汲取科学智慧和真理力量,是奋力走好新时代长征路的内在要求。立足新时代,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宣传教育是巩固意识形态、凝聚思想共识、实现铸魂育人的需求。通过开展理想信念、思想文化、法治宣传、生态文明等方面教育,着力在"实、活、新"上下功夫,不断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宣传教育。深入探索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宣传教育的当代价值,不断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取得新进展。

    新时代马克思主义理论宣传教育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传统文化现代化的协同推进探析

    孟庆艳
    74-77页
    查看更多>>摘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传统文化现代化具有关联性和契合性,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在中国文化的土壤中发展的,其中国化进程也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文化融合的过程。协同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传统文化现代化需构建文化互动融合体系、创新协同推进方法体系,并逐步完善中华文化规范体系。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传统文化现代化协同推进

    论马克思"自然观"的生活意蕴

    陈凯
    78-81,85页
    查看更多>>摘要:马克思"自然观"本质上是生活自然观。它从生存论和主客体互动关系的角度对自然的本质、内涵、发展规律与价值向度进行了历史性的解读和科学诠释,从而彰显其鲜明的批判性、革命性、科学性和生活性。马克思"自然观"通过对"现实的""感性的"人的生活前提的批判性审视,以人的实践活动为中介,在"自然的人化"和"人的自然化"的互动过程中揭示了人与自然关系生成的历史逻辑。这一互动过程所使自然分化的"天然自然""人工自然"和"人造自然"构成了人类生活场域的空间架构,而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最终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则蕴含了马克思"自然观"的生活价值维度。

    马克思自然观生活意蕴

    论马克思的生态自然观及现实意义

    高艳芳林琳
    82-85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科学技术水平的提升,全球生态问题越来越突出,生态危机日益严重。马克思生态自然观从人与自然的关系出发,分析了生态危机产生的根源以及造成的影响,对当代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为我们正确处理人、自然、社会三者之间的关系提供了理论依据。我们应当运用马克思的这一思想,着力解决全球性的环境污染问题,加快推进构建和谐社会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步伐。

    生态自然观生态危机和谐社会

    挂职干部应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关术勇
    86-87,96页
    查看更多>>摘要:选派年轻干部挂职锻炼,是加强后备干部队伍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挂职干部应通过锻炼提高自身素质,牢固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踏踏实实融入基层、融入群众当中,在奋斗中真正实现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

    挂职干部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