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世纪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世纪桥
世纪桥

半月刊

1001-0475

0451-86331886 53650223

150001

哈尔滨市南岗区花园街204号

世纪桥/Journal BRIDGE OF CENTURYCHSSCD
查看更多>>总结历史、说明现在、探索规律、启示未来。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红四军的成立、发展壮大与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进一步巩固

    张光日
    52-58页
    查看更多>>摘要:1930年11月至1931年5月,鄂豫皖革命根据地深入贯彻党的六届三中全会精神,恢复和建立特委和军委的统一领导,继续坚持以工农为骨干的建军路线,扩大红军,整编红一军和红十五军,成立红四军。中共鄂豫皖临时特委正确地分析了形势,明确提出主力红军的机动作战和广泛的游击战争相结合的作战方针,充分发动群众,先后取得两次反"围剿"的胜利,使得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得到进一步巩固。

    红一军红十五军红四军鄂豫皖革命根据地

    遵义会议精神的哲学意蕴

    苏晓伟
    59-62页
    查看更多>>摘要: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在长征途中召开的一次具有伟大转折意义的会议,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开始走上了独立自主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正确道路,形成了"坚定信念、实事求是、独立自主、敢闯新路、民主团结"的遵义会议精神。遵义会议精神贯穿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思想精髓,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解决中国革命实际问题,生动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唯物论和历史观相统一、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科学性与实践性相统一、合规律性与合目的 性相统一的哲学意蕴。

    遵义会议精神马克思主义哲学意蕴

    井冈山精神的新内涵及弘扬与传承

    谢乾丰朱艳琳
    63-67页
    查看更多>>摘要:井冈山时期所孕育和形成的井冈山精神,不仅对中国民主革命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发挥了重要作用,而且亦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不断发展和繁荣发挥了重要作用。作为一份宝贵的精神财富和重要的红色基因,密切结合历史使命和时代要求,把井冈山精神融会贯通于我们每一个人的工作实践与生活当中,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是继承和发扬井冈山精神的根本要求。

    井冈山精神红色基因民族复兴民族精神时代精神

    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弘扬革命精神的三重逻辑

    孙秀芳陈倩男
    68-73,78页
    查看更多>>摘要:革命精神是中国共产党近百年革命实践的精神成果。新时代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的弘扬具有三重逻辑。从理论逻辑看,以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无产阶级革命精神的论述为渊源,以中国共产党历代领导集体关于革命精神的论述为基础,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革命精神的重要论述为遵循;从历史逻辑看,是对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建设、改革过程中所形成的革命精神的继承与发展;从实践逻辑看,需要培育主体,搭建网络平台,汲取优秀传统文化基因,于行动中落实。

    革命精神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实践逻辑

    全面从严治党视域下加强基层党的建设途径研究

    乔耀聪
    74-78页
    查看更多>>摘要:全面从严治党作为党的十八大以来重大战略部署为基层党建提供了根本保证,基层党建作为履行党的职能的前沿阵地,必须始终不渝地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做好全面从严治党视域下的基层党建的创新发展,本文着重探索如何更高质高效地加强基层党建的途径,以期为加强基层党建提供一定程度上的借鉴。

    全面从严治党加强基层党建途径

    基于百年思想政治教育的历程构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大思政"格局——以广州商学院为例

    梁利珍
    79-81,9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一百年来,我党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不断变化,进入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领域不断拓宽,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有了新的特点,为适应新特形势,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方法随之发生了不断变化,尤其是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不再只是思想政治理论课需要进行和开展的,思想政治教育已发生了重大变革,它已经渗透到全员、全方位中进行,在高等学校全部课程中已开展思想政治教育,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共同完成育人工作。

    思想政治教育历程课程思政

    基于系统逻辑论锻造领导干部行动力的实现路径

    候术山江溪泽
    82-88页
    查看更多>>摘要:领导干部强大的行动力是提升、彰显党的领导力的内源因素,也是影响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发展的重要因素。本文以领导干部行动力为研究对象,采用内外兼具、协同互动的系统研究视角,从厘清现实行动原点、把握思维方法支撑、关注行动能力提升以及注重强化政治统领等方面,提出锻造领导干部行动力的基本框架与具体对策。

    领导干部中国共产党行动力对策

    运用分析哲学法研究马克思主义探析

    朱兴国杨航
    89-92页
    查看更多>>摘要:运用分析哲学研究马克思主义主要是借助分析哲学的概念、逻辑分析等思维和方法,去分析马克思主义的相关概念、命题。这种研究方法,在一定程度上扩大了马克思主义与其他社会科学思想之间的交流,确保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更具科学性、精确性,更适应当前社会发展的需要,指导和引导社会实践工作的开展和实施。另一方面,分析这些思想和方法的运用,对理解马克思主义有着重要的影响。本文主要对运用分析哲学研究马克思主义的逻辑转向、具体阐述进行简单的论述,希望对如何促进二者的有效结合有所启示。

    马克思主义分析哲学结合

    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的生态意蕴及启示

    周旭
    93-96页
    查看更多>>摘要:异化劳动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阐述异化劳动的具体内容,马克思揭示了资本家和工人之间剥削与被剥削的关系,展现了其对于私有制条件下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担忧和思考。以《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为基础,结合新的时代特征,梳理异化劳动理论的脉络,窥见异化劳动理论的生态学意蕴,探究异化劳动理论的生态意义及其对当代的启示,能够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新局面提供理论遵循。

    异化劳动生态意义启示

    约稿函

    封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