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世界宗教文化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世界宗教文化
世界宗教文化

金泽

双月刊

1007-6255

religion@cass.org.cn

010-85195480

100732

北京市建国门内大街5号

世界宗教文化/Journal The World Religious CulturesCSSCICHSSCD北大核心CSTPCD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文明交流互鉴视域下的佛教中国化与三教关系

    洪修平
    1-6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中华文明正是在同其他文明不断交流互鉴中充满生机与活力,不但底蕴深厚而且丰富多彩.外来佛教的中国化和中国化佛教的形成、发展并融入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发展史上与其他文明交流互鉴成功的典范.文明交流互鉴推动了佛教中国化,佛教中国化的成果则彰显了文明交流互鉴的重要意义.佛教的中国化在思想层面主要是与儒家文化和道家文化融合发展,从而构成了对中华文化发展影响深远的三教关系.总结佛教中国化与三教关系的历史经验和启示,有助于今天更好地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建设.

    文明交流互鉴佛教中国化三教关系

    书讯

    6,164页

    高昌回鹘人佩戴的一件东方教会叙利亚语护身符

    牛汝极
    7-14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首先介绍了地中海和美索不达米亚基督教护身符的早期实践,其次分析了一件出自高昌城的回鹘(畏吾儿)人佩戴的叙利亚语护身符长卷及其内容,认为这件护身符长卷的内容可以追溯到古代亚述和巴比伦时代,在那里可以找到如此多魔法文本的起源.这件护身符与遍布地中海和美索不达米亚魔法文本之间有许多相似之处,可以将此护身符定位在东方教会及其影响上.该护身符从其起源地美索不达米亚出发向东通过波斯和丝绸之路由传教士一直带到中国西部高昌回鹘汗国地方政权所辖区域,在高昌城的残垣断壁下静埋了几个世纪后,它被德国探险队发现并带到欧洲,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炸中幸存下来,并从那里再次被带到俄罗斯圣彼得堡的艾尔米塔什博物馆的新家.

    基督教护身符叙利亚语高昌回鹘东方教会

    俄罗斯北高加索地区车臣人的信仰变迁:进程与特点

    郑丽丽
    15-22页
    查看更多>>摘要:北高加索地区作为俄罗斯的南部边疆,处于民族和宗教冲突的中心地带.伊斯兰教是北高加索地区车臣人最重要的社会意识形态和文化.本文主要探讨俄罗斯北高加索地区车臣人历史上宗教信仰的变迁进程和特点.伊斯兰教在传入车臣社会的过程中,逐渐与车臣社会的多神教、自然崇拜、基督教等元素相融合,形成了具有本土特色的伊斯兰传统.与此同时,在与沙俄帝国斗争中发起的伊斯兰"圣战"传统和宗教极端思想影响至今,使得北高加索地区深受宗教极端主义和恐怖主义的威胁.

    俄罗斯北高加索地区车臣人信仰变迁本土化

    实效主义与救赎主义:宗教犹太复国主义思想的嬗变

    王昊
    23-29页
    查看更多>>摘要:宗教犹太复国主义运动由瑞恩斯拉比创立于1902年,是犹太复国主义运动的一个分支,其核心概念为实效主义和救赎主义,即通过实效主义来看待犹太人返回以色列土地和传统的犹太救赎主义.本文通过对瑞恩斯、库克和小库克三位拉比思想的具体阐述,了解宗教犹太复国主义思想从以实效主义为主导,到以救赎主义为目标,实效主义为具体实践方法再到以救赎主义为目标和实践的嬗变过程.

    宗教犹太复国主义救赎主义实效主义

    突尼斯杰尔巴岛犹太人朝圣及其影响

    钮松梅丽安
    30-38页
    查看更多>>摘要:跨境宗教朝圣对于现代国际关系的影响日益明显.宗教朝圣的意义亦不再仅限于宗教层面,而是综合呈现了文化、历史、社会和经济等诸多面向的意味.具体而言,前往突尼斯杰尔巴岛格里巴犹太会堂的朝圣,不仅对于全球犹太人而言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于突尼斯内政、外交和宗教本土化也具有影响.就突尼斯内政而言,其维护格里巴犹太会堂的存在及朝圣活动的持续展开,有助于推进国内的族际关系与宗教关系的和谐发展,特别是展示了该国犹太文化本土化发展的历史与现状.就突尼斯的外交及国际形象而言,保障全球犹太人前来朝圣既促进了突尼斯与以色列实质关系的维系,又向全世界传递了该国宽容与和谐的国家形象.此外,旅游经济在突尼斯经济版图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而以杰尔巴岛朝圣为依托的宗教朝圣经济成为突尼斯特色的旅游经济发展路径.总之,杰尔巴岛犹太人朝圣活动的顺利组织及其成效,体现了突尼斯的宗教治理与社会治理的相互促进.

    突尼斯杰尔巴岛格里巴朝圣犹太人

    埃及穆斯林兄弟会的崛起与穆巴拉克政权的垮台——基于文化话语权争夺与建构的视角

    吴旻雁
    39-45页
    查看更多>>摘要:穆巴拉克时期,穆兄会在社会公共空间场域争夺既有文化资本,创造"宗教教育"空间,利用发展伊斯兰学校、建立私立清真寺网络、散发宗教宣传读物等手段,不断削弱政府的话语空间,争夺文化话语权,谋求自身位置的改变.依据布迪厄场域理论中资本和权力的关系,从文化话语权争夺与建构的角度看,穆巴拉克政权在此过程中逐渐丧失文化话语权,及其在思想意识形态领域的领导权,失去市民社会的价值认同,最终在"一·二五"革命爆发后垮台.

    文化话语权穆兄会穆巴拉克政权

    努尔人传统宗教的复兴及其对南苏丹国家独立的影响

    徐薇
    46-53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简要梳理努尔人的传统宗教观,并从努尔人先知恩贡登·邦(Ngundeng Bong)及其预言的由来、发展及进入现代社会后恩贡登教会的成立为线索,深入挖掘恩贡登邦教会在南苏丹再度复兴的原因和动力.与此同时,力图全面客观揭示出恩贡登教会在南苏丹独立进程中发挥的作用和影响,进而阐明传统宗教与现代国家建立间的内在联系.事实上,在南苏丹特殊的历史与社会背景下,恩贡登教会对推动南苏丹独立、构建一个新的民族国家以及探求南苏丹的本土治理模式至关重要.

    努尔人南苏丹传统宗教恩贡登教会民族国家

    摩洛哥政教关系与宗教治理探析

    黄麟
    54-61页
    查看更多>>摘要:摩洛哥政治与宗教的结合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传统君主制、圣裔血统和作为"信士之长官"的宗教权威共同构成国王合法性的基础.历史上,摩洛哥宗教权力由素丹、苏非教团和乌里玛共享,竞争与融合是其传统政教关系的主要特点.现当代以来,国王的宗教权威经历了神魅化和法理化演进,王室逐步垄断了宗教权力.20世纪80年代政治伊斯兰的兴起和2011年"阿拉伯之春"的爆发,相继对王室的宗教权威发起挑战,但国王采取"分而治之"的策略予以化解.制度化正义与发展党、边缘化正义与善行会、配合国际"反恐战争"打击宗教极端主义、倡导苏非派的忠诚与温和价值,以及鼓励"温和伊斯兰"以确保"精神安全"和国家安全,是穆罕默德六世进行宗教治理的主要方法与核心内涵.

    摩洛哥政教关系宗教治理

    意义与身份——谁来治理宗教?

    林瑜胜
    62-69页
    查看更多>>摘要:宗教的产生根源、发展历程和未来走向都与社会密切相关,在此过程中所展现出来的宗教之于人类社会的意义是其需要治理的前提.宗教治理涉及谁来治理宗教、治理宗教的什么内容、宗教治理的受益对象等问题.作为宗教治理主体,宗教治理的实施者显然包括代表政权的国家和代表宗教自身的宗教团体两大主体.在宗教作为治理客体的情况下,宗教治理的受益层面包括依法维护公民宗教信仰自由权利和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宗教信仰宗教治理身份宗教中国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