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世界宗教文化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世界宗教文化
世界宗教文化

金泽

双月刊

1007-6255

religion@cass.org.cn

010-85195480

100732

北京市建国门内大街5号

世界宗教文化/Journal The World Religious CulturesCSSCICHSSCD北大核心CSTPCD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稳中求变:20年来高校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教育研究的现状、热点与趋势

    陆丽青陆羽婕
    70-77页
    查看更多>>摘要:高校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教育研究历经20余年发展,近年来呈现明显回落的趋势.通过文献计量学分析发现,高校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教育研究队伍已初具规模,研究者围绕研究的必要性、重要性,结合教育内容与原则展开了丰富探析,呈现较平稳的研究姿态.但是,由于受到的关注 日趋减少,研究热度和力度无法适配社会需求,加之该领域学科归属较为模糊,并存在对象局限、内容重复、方法单一等问题,使研究沦于"老生常谈"的窘境,无法全面关照学科建设、服务国家战略、回应社会问题.因之,仍需研究者在稳中求变,突破学理局限,以新思维、新方法、新姿态,构建中国高校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教育的体系和有效途径.

    高校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教育科学知识图谱分析反思现状

    近年来曲阜及周边地区基督教发展的基本态势

    李先明马兴才
    78-85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督教在中国的传播呈现出何种样态,一直备受学界关注.本文从纵向与横向的维度,对曲阜及其周边的宁阳、泗水、兖州等四个样本县市的基督教发展状况进行比较分析,发现近年来基督教发展呈现出新受洗信徒人数急剧下滑、信众入教动机渐趋理性、基督教中国化程度不断加深、教会管理体制 日渐正规、农村教会日趋萎缩和城区教会扩展下降的总体态势.但既有研究中所得出的信徒构成之分层特征已有根本改观的结论在本文中并未得到验证.

    基督教曲阜及周边发展态势比较分析

    欧美宗教"突然衰落"的原因解析——以英格哈特《宗教的突然衰落》为中心

    张小燕
    86-93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几十年来,尽管一些人认为宗教在全球范围内正经历"回潮"和"复兴",但事实上,进入21世纪后,宗教的发展趋势是"突然衰落".这一观点基于多项数据和现象.英格哈特教授对此提出了他的解释,强调了宗教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互动关系.在加强马克思主义宗教学三大体系的建设过程中,我们需要具备全球化视野和包容性态度,借鉴世界各地的宗教研究成果,更好地理解宗教现象的本质和发展趋势.本文对英格哈特的《宗教的突然衰落》进行了深入剖析,全面探讨了当代西方宗教的变革趋势,同时对其理论进行了审慎的评价,旨在汲取其精华,推动宗教学领域的创新与发展.

    宗教不安全感生育政策宗教衰落

    后现代性的宗教回归之路——透视吉亚尼·瓦蒂莫的弱化宗教观

    铁小茜孔新峰
    94-101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后现代性思潮成为反现代性思想家的基本取向之后,作为反现代性的思想家,意大利著名哲学家瓦蒂莫的宗教回归之路从后现代性的虚无主义出发,以弱势思想为核心,通过"上帝之死"弱化形而上学和最高价值,通过"神性放弃"弱化神性的上帝,通过"世俗化"弱化宗教与世俗的对立.瓦蒂莫选取的这个回归路径并非真的回到传统的宗教本身,而是探寻如何在后现代接续上西方以基督教为中心的宗教传统.虽然瓦蒂莫确实为后现代主义者指出了一条通达宗教的可选路径,揭示了宗教的后现代性存在方式,但因其时代性上的不合时宜、哲学基础的不牢靠和回归路径的不可操作,所以想以后现代性的形式保留宗教必然遇到许多问题和困难.实际上,西方基督教在当代所走的道路就是顺应时代的要求,更现代化、更与理性靠近,而不是走向反现代性的后现代性.

    后现代性宗教瓦蒂莫弱化

    后伊斯兰主义的特征及其宗教主张

    秦政
    102-109页
    查看更多>>摘要:伊斯兰主义作为一种政治意识形态,在近30年中已经发生了重大变化."后伊斯兰主义"概念的出现,就是对这种变化的描述.本文梳理了不同研究者对于后伊斯兰主义概念的使用,并依据后伊斯兰主义思想家的著作,阐述了后伊斯兰主义的概念史、主要特征及宗教主张.相对于伊斯兰主义而言,后伊斯兰主义不仅在实践上放弃了伊斯兰主义的行动纲领,在宗教主张上也有相应的变化,但不同的宗教主张间存在质的差异.在某种程度上,后伊斯兰主义更多是一个描述性和时间性概念,因此能够包含不同的宗教主张和思想.本文希望通过不同角度的分析,呈现伊斯兰主义的具体变化,进而理解这些变化背后的思想动因.

    后伊斯兰主义伊斯兰主义概念史宗教主张教法创制

    《五更词》与宗教中国化

    李志鸿
    110-117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以《五更词》为例,探讨民间小调在佛教、道教、伊斯兰教传播中的作用.借此,亦可见佛教、伊斯兰教中国化的独特路径.历史上,传播道教内丹思想的《五更词》与苏菲学派的《五更词》多有相似处.可以说,道教为外来宗教的中国化提供了众多的途径、方法、策略,这是我们在探索宗教文化交流互鉴,以及宗教中国化过程中理应充分关注的,这也是道教包容性的充分体现.

    《五更词》道教苏菲学派

    试论嘎迪林耶派《纲常》与道教经典的几点共性

    张阳
    118-125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以杨保元《纲常》一书为基础,探讨《纲常》与道教经典中相同的表达,借此可见道教、伊斯兰教至少在汉语的经典表述中,很早就有了相互借鉴与吸收.上溯至清代,以杨保元《纲常》为代表的伊教经典与道经就有了许多相似之处.可见,道教在西北地区的传播与伊斯兰教有着充分的融合与借鉴,这对于研究宗教交流互鉴及伊斯兰教中国化进程等都有着重要的价值.

    《纲常》道教多元互补

    晚清基督教传教士郭实猎眼中的道教与佛教

    李以清
    126-134页
    查看更多>>摘要:晚清基督新教传教士郭实猎于1838年出版英文专著《开放的中国》,辟专章介绍中国宗教.本文借助其独特视角,从基督教角度观察和理解晚清道教与佛教——道教的基本信仰、崇信对象、理想的信仰生活,及所谓"道士"的实际生活;佛教的汉化及与皇权的关系,清朝的佛教信仰及教徒的现状.郭氏对这些观察与经历,批判的同时或有欣赏,并非一概负面与偏颇.他清楚宗教典籍、教义、历史与现实境况的差异,亦尝试多维度地向西方展示中国宗教样貌.

    晚清传教士郭实猎《开放的中国》道教与佛教

    试论《魏书·释老志》中的道教

    黄崑威
    135-141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以《魏书·释老志》为中心线索,通过考察道教在北魏建构政权合法性过程中所扮演的"天命"神授角色,于北朝民族认同、文化认同历史潮流中发挥的促进民族融合、文化融汇的独特作用,探析其对4-6世纪"大一统"局面再次铸造成型的历史贡献.

    北魏道教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佛道关系

    方以智生命观新探

    孙国柱
    142-149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中国文化语境里,生命与学问是统一的,明清之际著名学人方以智具有高度的代表性.方以智一生迭逢患难,经历生死考验,留下大量关于生命之学的论述.从方以智的人生履历、著作文本等出发深入探讨方以智生命观的具体内涵与融合方式,当能够为刻画方以智的精神肖像提供更多富有价值的内容.方以智的生命观,创造性地融合了儒释道易诸家之学,具有丰富而深刻的内涵,在人类文明尤其需要共生互补的今天值得进一步思考和研究.

    方以智生命观儒释道易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