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

旬刊

1671-3141

sjzxyx88@163.com

010-52832585

100044

北京市3108信箱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Journal World Latest Medicine Information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IL-5相关单克隆抗体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研究与进展

    谭万梅李娜
    84-86,88页
    查看更多>>摘要: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种可预防也可治疗的疾病,在中国甚至全世界都很常见,但它又是不能治愈的[1,2].多达40%的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存在嗜酸性炎症[3],白介素5(IL-5)在骨髓嗜酸性粒细胞的分化、成熟等重要生长过程中起关键作用[4].目前针对IL-5且已入临床实验的相关单克隆抗体包括IL-5拮抗剂mepolizumab和IL-5R拮抗剂benralizumab.两者对慢阻肺患者有一定疗效,尤其对具有嗜酸性表型的慢阻肺患者.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白介素5单克隆抗体

    脊柱结核术后复治的影响因素概述

    宋磊磊官众
    87-88页
    查看更多>>摘要:脊柱结核在全身骨关节结核中发生率居首位.在国内脊柱结核主要分布在西北与西南偏远的经济欠发达农牧区,其可影响患者的运动功能,造成脊柱畸形,功能障碍,故此病对个人健康、家庭稳定与国家经济的危害都是巨大的,其防治工作仍然是国家卫生防疫工作重点之一.脊柱结核的治疗由最初的休养、卧床、长期制动、营养、日照等手段,历经演变发展为目前规范化的治疗方案.当下脊柱结核的外科治疗以化疗药物治疗为基础,行病灶清除、畸形矫正、椎管减压、植骨融合、器械内固定手术,但仍存在术后复治的情况.复治脊柱结核成为脊柱外科医生棘手的问题,本文就脊柱结核复治的影响因素进行综述,以提高对复治结核的认识,为脊柱结核的规范治疗提供参考和帮助,临床医师积极采取更有效的预防和治疗措施,规范脊柱结核患者的诊断和治疗,降低复治率,从而减轻患者痛苦,保障更好的预后.

    脊柱结核复治手术抗结核治疗

    自噬在喉癌化学药物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张坤马瑶佳李福兴彭梅君...
    89-90页
    查看更多>>摘要:自噬是近年来研究的热点,目前研究发现自噬在喉癌中同样发挥了重要作用,某些诱导喉癌凋亡的药物在自噬效应的保护下可降低肿瘤细胞对化疗药物的敏感性,同时自噬抑制剂联合化学药物治疗可提高喉癌细胞凋亡率,故本文拟从自噬在喉癌化学治疗中的作用作一综述,从而为喉癌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启发.

    自噬喉癌凋亡化疗

    THSD7A在特发性膜性肾病中的临床意义

    刘慧婷汪裕伟
    91-92,95页
    查看更多>>摘要:特发性膜性肾病(Idiopathic membranous nephropathy,IMN)是指排除了感染、自身免疫性疾病、肿瘤、药物及毒性物质等继发因素缺乏特异性临床病因的临床综合征,约占膜性肾病的75-80%.近年来,IMN的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并逐渐趋向年轻化.1型血小板反应蛋白7A域(THSD7A)是自磷脂酶A2受体(PLA2R)之后发现的被认为与成人IMN密切相关的第二种自身抗原.国内外学者通过大量研究证明THSD7A在指导IMN诊断和鉴别诊断,评估IMN病情和活动性,以及评估肾移植复发方面具有一定价值.但其在临床上应用尚不广泛,仍需更进一步的探讨.

    1型血小板反应蛋白7A域PLA2R特发性膜性肾病

    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在炎症性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王钰贾寒忽胜和
    93-9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绝对值的比值(NLR),是反映体内免疫平衡失调和全身炎症性反应的潜在生物标志物.近年来研究发现其与心血管系统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感染性疾病、恶性肿瘤等疾病密切相关.尤其是在炎症性疾病中,NLR更可作为预测疾病严重程度和不良预后的潜在生物标志物.炎症反应是临床常见的一个病理过程,是机体对于刺激的一种防御反应,大多数疾病都有炎症反应的参与,常引起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计数的变化.本文将在重点阐述NLR在急性胰腺炎、溃疡性结肠炎、感染性疾病、心血管疾病等其他炎症性疾病中的最新研究进展.

    NLR炎症性疾病生物标志物

    外泌体参与维持妊娠的相关研究进展

    马薇薇
    96-97页
    查看更多>>摘要:外泌体是30至100纳米大小的膜结合微囊泡,通过细胞分泌到细胞外基质.外泌体广泛存在于外周血、乳汁、尿液、唾液、腹水和羊水等体液中,它们携带转移很多生物分子,如DNA片段、环状RNA、mRNA、miRNA、细胞溶质等,并且外泌体通过吞噬、胞吞等形式发挥作用,参与细胞之间的沟通.妊娠期间,母体与胎儿之间的"交流"在医学研究领域的具有重要的地位.同时,在妊娠期间,外泌体可以参与母胎间的信息交流,在维持正常胎儿发育中发挥作用,本文综述外泌体在维持妊娠稳定状态过程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细胞外囊泡外泌体妊娠胚胎发育细胞传递

    超声引导下胸椎旁阻滞的围术期应用进展

    孟欢张树波
    98-100页
    查看更多>>摘要:胸椎旁阻滞(TPVB)技术是将局部麻醉药注射至胸段的椎间孔外口,阻滞行走于该区域内的脊神经根.该区域神经阻滞技术通过解剖学定位或者超声引导实施,可以达到更好的麻醉镇痛效果.随着超声可视化技术的进步,超声引导下TPVB成为目前临床麻醉学科新开展的技术热点.本文将对超声引导下TPVB围术期应用进展进行文献综述.

    超声引导下胸椎旁神经阻滞围术期应用

    脊髓缺血再灌注的机制及防治研究进展

    冯玉涛严冬雪
    101-102,105页
    查看更多>>摘要: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spinal cord 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SCII)是神经系统原发性损伤的由于氧气和血液再灌注后的继发性损伤,多继发于脊柱脊髓损伤,脊髓损伤的首要原因为交通事故.其发病机制涉及众多环节,通常会引起严重的后果,但脊髓损伤后进行性缺血的确切机制还不清楚,一般认为既有全身性因素也有局部因素,治疗方法也是多种多样,但最终还是以对症处理为主,本文就如何有效预防SCII的治疗进行阐述.

    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血-脊髓屏障低温高压氧Ca2+细胞凋亡

    中医药人工智能领域知识系统构建研究进展报告

    任秋静温川飙
    103-105页
    查看更多>>摘要:人工智能技术发展迅速,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并基于此产生了诸多与之相关的交叉学科,其中中医与人工智能的结合也在积极推进.我们以"人工智能中医"为主题在中国知网检索到598条结果,选取其中近5年关于中医药人工智能知识系统构建的论文进行归类总结和梳理,概括当前中医药人工智能领域知识系统构建进展,以期为未来推进中医药人工智能知识系统构建提供参考.结果 显示中医药知识系统的构建在基础术语建设、古籍整理、医案挖掘、舌像本体构建以及本体研究方法的探索上成果显著,基于此中医药本体构建的未来可以向完善脉象、望诊等更加具体的分科本体发展;此外还可以在更加便捷和实用的本体研究方法上做出进一步的探索.

    人工智能中医药知识系统本体研究方法

    支气管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重叠研究进展

    邱豪熊简
    106-107,110页
    查看更多>>摘要:支气管哮喘(哮喘)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阻肺)是具有不同病理生理学和炎症表型的异质性疾病,同一个体可以同时存在上述两种疾病,即哮喘-慢阻肺重叠.近年发现同时拥有哮喘和慢阻肺症状的患者较单纯的哮喘或慢阻肺患者预后更差,造成的社会负担更重.本文主要对近年哮喘慢阻肺疾病重叠研究进展进行总结,为临床诊疗提供参考.

    支气管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哮喘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