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世界中医药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世界中医药
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
世界中医药

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

李振吉

月刊

1673-7202

sjzyyzz@vip.126.com;wfcms2006zzs@163.com

010-58650023

100101

北京市朝阳区小营路19号财富嘉园A座303室

世界中医药/Journal World Chinese MedicineCHSSCDCSTPCD
查看更多>>《世界中医药》杂志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总署正式批准,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主管、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主办的综合性中医药学术期刊,是世界中联的国际性、专业性杂志。拟于2006年11月正式出版,双月刊,国内外公开发行。《世界中医药》杂志以增进世界各国中医药学术交流,促进中医药发展为宗旨,以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传播中医药文化,提高中医药学术水平,推动中医药国际化发展为己任。本刊的办刊方针是提高兼顾普及,继承与创新并重,展现中医药界最具权威的学术成果。《世界中医药》杂志力求做到既能反映世界各国高质量的中医药学术研究成果,又能满足各国中医药从业者提高技能的需要。因此,栏目设置多样,如“科研成果”、“科研动态”、“实验研究”、“临床研究”、“临床报道”、“名老中医经验”、“理论研究”、“综述”、“论坛”、“中医药国际标准化”、“中医药教学”等。另外,杂志还登载中医药在各国和地区的发展情况,中医药新产品的研制和开发,各种进修培训信息,向读者推荐新书等。为把《世界中医药》杂志办成国际化精品期刊,使中医药更好地为人类健康服务,我们欢迎各界人士为本刊撰写文章或提出建议,共同把《世界中医药》杂志办好。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痛风病的国内外认识及治疗进展与思考

    黄晶杨婷王雨张冰...
    1-7页
    查看更多>>摘要:痛风病是指与高尿酸血症、尿酸盐沉积密切相关的进展性代谢疾病,已成为我国第二大类代谢疾病.通过梳理和总结国内外痛风相关疾病的指南和专家共识以及中医对痛风病的认识,对痛风病的中西医认识进展进行综述.以及基于对痛风病的认识,总结中西医治疗痛风病的研究进展,以期为痛风病的诊疗及研究提供参考.

    痛风病高尿酸血症尿酸盐沉积痛风性关节炎认识治疗

    "整合论治"策略下张冰教授标本兼治痛风病临床实践

    李文静张晓朦林志健
    8-12页
    查看更多>>摘要:痛风病是与高尿酸血症及尿酸盐沉积密切相关的慢性、进展性、复发性代谢疾病,发病率逐年攀升,严重危害人民健康.张冰教授针对痛风病高血尿酸、尿酸盐沉积、急性炎症不同病程阶段的病理特点,建立"整合论治"的治疗策略,采用健脾祛湿化浊除痹以降尿酸、抗炎镇痛,实现截断高血尿酸、扭转尿酸盐沉积、抑制急性炎症的治疗效果,标本兼治全程干预痛风病,为临床治疗慢性复杂疾病提供新思路.

    痛风病整合论治中医临床经验@张冰

    基于"肠-肾"途径的健脾祛湿中药抗痛风病研究

    王雨褚梦真李文静林志健...
    13-1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从"肠-肾"途径探讨健脾祛湿中药防治痛风病作用.方法:10%果糖塑造大鼠高血尿酸模型,高钙高嘌呤食饵并限水诱导鹌鹑尿酸盐沉积模型,以菊苣、参苓白术散为示例药.生化检测大鼠血清尿酸(SUA)、粪便尿酸(FUA)水平,计算肾脏尿酸清除率(RCUA);检测鹌鹑粪尿中尿酸含量,计算尿酸排泄量.免疫组化分析大鼠肠道ABCG2、肾脏URAT1、OAT1,及鹌鹑肠道Occludin、肾脏p-p65表达.六胺银染色分析尿酸盐沉积.结果:1)菊苣可显著降低模型大鼠SUA、增加FUA、RCUA,促进肠道ABCG2表达,减少肾脏URAT1表达.2)参苓白术散可显著减少模型鹌鹑肾脏尿酸盐沉积,增加尿酸排泄量,增加肠道Occludin表达,减少肾脏p-p65表达.结论:痛风病发生发展中存在"肠-肾"途径的病理改变,健脾祛湿中药通过调节"肠-肾"尿酸转运促尿酸排泄、改善肠道屏障功能及肾脏炎症状态以祛除尿酸盐沉积,共同发挥防治痛风病作用.

    "肠-肾"途径健脾祛湿中药痛风病高血尿酸尿酸盐沉积

    基于Citespace知识图谱的中医药防治痛风病研究可视化分析

    姜卓希杨婷王雨林志健...
    20-2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围绕"中医药防治痛风病"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探讨该领域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方法:分别检索中国知网、万方、维普数据库自建库至2020年8月收录的中医药防治痛风病相关文献,利用Citespace软件对发表年份、期刊、作者、机构、关键词进行分析.结果:共纳入中医药防治痛风病相关文献12324篇.发文量分析显示,该领域的年发文量整体呈上升趋势,进而探讨其研究趋势.文献作者分析显示,北京中医药大学张冰团队、广州中医药大学张剑勇团队等为中医药防治痛风病研究的核心团队.关键词分析显示,研究方向集中在痛风病机制探究、痛风病临床诊断及分析、中医药防治痛风病并发症、中西医结合抗痛风病研究.结论:中医药防治痛风病研究仍分别从急性炎症阶段或高血尿酸阶段展开,对尿酸盐沉积阶段研究不足,且缺乏痛风病进展性的整体认知研究,未能充分展现中医药治疗的优势.

    痛风病中医药CiteSpace知识图谱可视化分析

    基于肾脏尿酸转运的中药降尿酸活性成分筛选及评价——以菊苣酸为例

    邹丽娜王雨姜卓希巨珊珊...
    28-3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基于肾脏尿酸转运环节,筛选及评价中药降尿酸活性成分,为阐释中药降尿酸物质基础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撑.方法:以不同灌注压力进行大鼠离体肾脏灌流,通过肾小球滤过率、尿流率、葡萄糖重吸收率、钠离子重吸收率、钾离子重吸收率等评价肾功能,建立离体肾脏模型;设置尿酸组、菊苣酸组和丙磺舒组进行离体肾脏灌流,观察肾脏尿酸排泄情况,以菊苣酸示例应用离体肾脏灌流模型;设置对照组、尿酸组、苯溴马隆组、丙磺舒组及菊苣酸组,通过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高尿酸状态下HKC细胞GLUT9蛋白表达变化,及高尿酸状态下菊苣酸干预后的表达变化,结合离体肾脏灌流技术评价降尿酸活性成分.结果:在120 mm Hg(1 mm Hg=0.133 kPa)灌注压力下离体肾功能良好;菊苣酸在20~40 min、40~60 min均能提高肾脏清除率,增加肾脏尿酸排泄分数;且菊苣酸能够显著抑制高尿酸状态下HKC细胞的GLUT9蛋白表达.结论:该研究基于肾脏尿酸转运环节,应用离体肾脏灌流技术结合体外HKC细胞筛选并评价中药降尿酸活性成分,筛选出菊苣酸可能是菊苣通过促进尿酸排泄发挥降尿酸作用的活性成分,为抗高尿酸血症药物的研发奠定实验基础,为中药的开发和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以更好服务于临床.

    降尿酸活性成分离体肾脏灌流HKC筛选及评价

    菊苣化学成分及其防治尿酸相关代谢性疾病研究进展

    徐慧哲王雨毛秋月黄政凯...
    35-40页
    查看更多>>摘要:菊苣系维吾尔族习用药材,有近千年的药用、食用、饲用史,具较高药用价值和经济价值.近年来研究发现菊苣有显著的降尿酸活性,且兼具调节尿酸相关代谢紊乱作用,在代谢性疾病的治疗中显示出明确优势.基于此,该研究立足于本课题组近30年菊苣研究成果,结合国内外近3年研究进展,对菊苣的化学成分及其防治尿酸相关代谢性疾病研究进行系统梳理,以期为今后菊苣的研究开发提供参考.

    菊苣化学成分高血尿酸痛风代谢性疾病

    痛风病中药效用机制研究平台构建及应用

    林志健黄政凯王雨杨婷...
    41-4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建立中药防治痛风病的药效评价平台,为评价中药防治痛风病的药效特点与作用机制提供技术支撑.方法:集成"成分-疾病"靶标网络分析、病证结合动物模型、器官模型、细胞模型、分子生物学5个层次,从多层次系统构建中药防治痛风病的药效评价平台.结果:本课题组成功构建了基于尿酸生成与排泄、尿酸盐沉积以及沉积致炎的"整合论治"痛风病药效评价平台.该平台已进行了中药菊苣等多个中药品种的药效评价研究.结论:该平台集成了病证结合、整体动物、组织器官以及细胞分子生物学的研究技术,能够对中药多成分、多靶点、多层次的整合论治特点进行系统评价,已展现出较好的痛风病防治药物综合评价优势,可为临床防治痛风中药的研发提供参考和指导.

    痛风病中药整合论治药效研究平台应用

    痛风相关模型研究进展及痛风病建模思考

    杨婷林志健王雨张冰...
    46-5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分析现有痛风相关体内外模型研究进展,为契合临床疾病特点的痛风病模型提出展望与思考.方法:通过近30年来相关文献整理,从造模方法、模型载体选择、造模原理及模型特点等方面分析现有痛风相关体内外模型,思考痛风病模型建立的切入点.结果:痛风相关模型主要为高尿酸血症模型、痛风性关节炎模型及尿酸性肾病模型,模型动物常用啮齿类及禽类动物,其造模方法以饮食或外源性药物诱导为主,模拟其高血尿酸、尿酸盐沉积及炎性反应等疾病表现.模型细胞常见尿酸代谢及炎性相关细胞,可直接反映其病理变化.结论:现有痛风相关模型较难契合临床痛风整体进展性特点,且诱导尿酸盐沉积模型相对缺乏,而鹌鹑与人类尿酸代谢途径相似,是建立痛风病模型的理想动物.

    痛风模型研究进展痛风病思考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红萸饮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分子机制

    张馨心周唯陆金根王佳雯...
    52-6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采用网络药理学的方法,对红萸饮(HYY)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C)的作用机制进行探讨.方法:通过TCMSP平台和Uniprot数据库对HYY进行活性成分及作用靶点筛选和标准化;在Genecards和在线人类孟德尔遗传数据库中获取疾病靶点.采用Draw Venny Diagram程序生成药物活性成分-疾病靶点数据集及韦恩图;String网站生成蛋白-蛋白互作网络图;Cytoscape 3.7.2软件构建成分-靶点网络;利用R3.6.0软件进行GO功能注释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实验通过DSS建立C57 UC小鼠模型,利用HE染色、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qPCR检测来进一步验证.结果:共筛选出HYY 4味药所含50种类药成分;预测出110个潜在靶点;其中UC相关靶点共计3870个;HYY-疾病共同靶点70个,主要富集于88个生物过程和113条信号通路上.实验也表明HYY可改善UC模型结直肠上皮完整性,降低血清IL-6和结直肠VEGF基因表达.结论:结合实验分析HYY可能通过调节CASP3、IL-6、VEGFA等靶点,调控PI3K-Akt等信号通路,从而调控细胞凋亡、血管生成,抑制炎性反应来达到对UC的治疗作用.

    红萸饮网络药理学溃疡性结肠炎炎性反应凋亡血管生成

    基于网络药理学的雷公藤治疗干燥综合征作用机制研究

    杨少宁孙倩李姗姗于小勇...
    63-7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雷公藤与干燥综合征的关联关系及潜在作用机制.方法:通过检索TCMSP数据库,结合口服生物利用度和类药性分析,筛选出雷公藤中的主要活性成分及作用靶点;检索GE O数据库筛选干燥综合征的预测靶点,并将有效化合物和疾病靶点进行映射;采用Cytoscape软件构建雷公藤化合物-干燥综合征靶点相互作用网络;通过Bisogenet包进行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网络的构建;再使用Bioconductor平台和R软件进行GO功能富集分析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结果:筛选得到雷公藤有效成分共22个,作用靶点413个,从GEO数据库确定干燥综合征差异基因466个;有效化合物-干燥综合征网络总共包括28个节点和41条相互作用关系,关键活性化合物有山柰酚、川陈皮素、β-谷甾醇、雷公藤内酯醇、浙贝素等;通过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网络得到11个核心蛋白;GO富集分析主要涉及共获得生物过程(BP)295个,细胞组成(CC)3个,分子功能(MF)46个;相关条目主要涉及花生四烯酸代谢、类二十烷酸、脂肪酸、前列腺素等生物的合成与代谢过程、氧化应激以及多种酶的活性等;KE GG通路富集筛选得到19条信号通路,主要包括为花生四烯酸代谢、血清素能突触、TNF信号通路、多种细胞凋亡、VEGF信号通路、IL-17信号通路、核因子-κB信号通路等.结论:本研究应用网络药理学方法,对雷公藤治疗干燥综合征的活性成分、作用靶点和信号通路进行了探索性研究,发现雷公藤中的山柰酚、川陈皮素、β-谷甾醇等活性成分可参与调节花生四烯酸、类二十烷酸、脂肪酸、前列腺素等生物的合成与代谢过程、氧化应激以及多种酶的活性,并通过血清素能突触、TNF信号通路、多种细胞凋亡通路、VEGF信号通路、IL-17信号通路、核因子-κB信号通路等信号通路进行综合靶向调控,从而发挥治疗作用.

    雷公藤干燥综合征作用机制靶点网络药理学有效成分富集分析信号通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