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世界中医药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世界中医药
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
世界中医药

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

李振吉

月刊

1673-7202

sjzyyzz@vip.126.com;wfcms2006zzs@163.com

010-58650023

100101

北京市朝阳区小营路19号财富嘉园A座303室

世界中医药/Journal World Chinese MedicineCHSSCDCSTPCD
查看更多>>《世界中医药》杂志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总署正式批准,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主管、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主办的综合性中医药学术期刊,是世界中联的国际性、专业性杂志。拟于2006年11月正式出版,双月刊,国内外公开发行。《世界中医药》杂志以增进世界各国中医药学术交流,促进中医药发展为宗旨,以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传播中医药文化,提高中医药学术水平,推动中医药国际化发展为己任。本刊的办刊方针是提高兼顾普及,继承与创新并重,展现中医药界最具权威的学术成果。《世界中医药》杂志力求做到既能反映世界各国高质量的中医药学术研究成果,又能满足各国中医药从业者提高技能的需要。因此,栏目设置多样,如“科研成果”、“科研动态”、“实验研究”、“临床研究”、“临床报道”、“名老中医经验”、“理论研究”、“综述”、“论坛”、“中医药国际标准化”、“中医药教学”等。另外,杂志还登载中医药在各国和地区的发展情况,中医药新产品的研制和开发,各种进修培训信息,向读者推荐新书等。为把《世界中医药》杂志办成国际化精品期刊,使中医药更好地为人类健康服务,我们欢迎各界人士为本刊撰写文章或提出建议,共同把《世界中医药》杂志办好。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通心络胶囊联合硫酸氢氯吡格雷对急性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患者的临床疗效

    王微微袁国强洪衡王磊...
    1649-165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观察通心络胶囊联合硫酸氢氯吡格雷对急性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心脏功能、炎症指标、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7月至2020年7月在河北以岭医院心内科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AMI)行PCI术后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给予心内科常规治疗和硫酸氢氯吡格雷,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通心络胶囊,2组均治疗4周.观察治疗后2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中医证候评分、健康调查简表(SF-36)评分、左室射血分数(LVEF)、每搏量(SV)、左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左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纤维蛋白原(FIB)、红细胞沉降率(ESR)、血浆黏度(PV)、全血低切黏度(NBL)、全血高切黏度(NBH).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0%(48/5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2.0%(36/50),2组治疗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中医证候评分、LVEDV、LVESV、hs-CRP、IL-6、TNF-α、FIB、ESR、PV、NBL、NBH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上述指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2组患者SF-36评分、LVEF、SV水平明显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上述指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通心络胶囊联合硫酸氢氯吡格雷对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后患者临床疗效显著,能够有效改善心功能、血液流变学指标,并且降低炎症水平.

    通心络胶囊硫酸氢氯吡格雷急性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中医证候心功能炎症血液流变学

    缺氧对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

    王亚芬旷湘楠尹玉洁韩宁馨...
    1654-1658,1664页
    查看更多>>摘要: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是一种常见的以睡眠时上气道反复塌陷为特征的慢性睡眠呼吸疾病,与高脂血症、动脉粥样硬化和心血管风险相关.近年来,已有研究证实OSAS是动脉粥样硬化(AS)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会加速AS的发生和发展.目前有理论提出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的关键因素之一是动脉壁氧供需不平衡,而OSAS的典型特征是慢性间歇性缺氧(CIH),所以推测CIH可能是OSAS加速AS形成的中间机制,然而其具体机制尚未完全明确,因此现就其可能的机制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治疗和研究提供启示.

    间歇性缺氧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动脉粥样硬化炎症内皮功能障碍氧化应激代谢失调血小板聚集和活化交感神经活动

    数据挖掘方法在中医医案研究中的应用

    王康尹玉洁李雅文秘红英...
    1659-166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医医案作为中医诊疗经验及学术观点的载体,历来是中医传承研究的重中之重.传统的"个人领悟式"方法在分析医案时难以避免存在片面性和主观性.因此,寻找一种可以全面、客观地反映医案中隐藏信息的医案研究方法就显得尤为重要.近些年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数据挖掘技术在医案研究中的应用也日益深入.现通过对目前医案研究领域常用的数据挖掘方法、软件及平台的应用现状进行梳理,并对每种方法在医案研究中的适用领域进行简要评述,以期为医案研究者选择合适的研究方法提供参考,为传承医案中蕴含的诊疗经验及发展中医药事业提供新思路.

    中医医案中医诊疗经验数据挖掘统计学方法

    中药单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心脏纤维化的实验研究进展

    李真尹玉洁刘依韩宁馨...
    1665-1670页
    查看更多>>摘要:急性心肌梗死(AMI)发生后,一系列复杂病理过程导致心脏结构和功能均发生改变,心脏纤维化(MF)形成后持续进展,导致心功能逐渐降低,预后不良.近年来中草药来源的活性成分因其结构稳定、药效确切逐步受到广泛关注,或许将为新药开发提供有价值的候选化合物.研究中药单体的作用和机制有利于寻找AMI后MF的有效治疗药物.目前已有多项实验研究发现,不同种中药单体均对AMI后MF的发生发展产生不同程度的阻抑作用且机制不同.根据中医理论对心肌梗死后心脏纤维化病机演变规律的认识,治疗药物可选取益气类、活血通络类、温阳类等,而对应的中药单体种类繁多、药效和作用机制不同,因此对于中药单体治疗AMI后MF的实验研究逐步广泛开展,并取得一定成果,日后仍需更多相关研究进行深入探索.

    中药单体急性心肌梗死心脏纤维化实验研究益气活血通络研究进展

    胰岛素抵抗的发病机制研究进展

    刘妍常丽萍高怀林
    1671-1674页
    查看更多>>摘要:胰岛素抵抗是一种由遗传和环境因素引起的胰岛素促进葡萄糖摄取和利用率下降,机体对胰岛素生理作用反应性、敏感性降低的一种病理状态,主要作用于肝脏、脂肪、肌肉组织,由此引起的糖、脂代谢紊乱可导致糖尿病、冠心病、肥胖症、代谢综合征等多种代谢紊乱性疾病.近年来,相关研究表明脂肪细胞因子、炎症反应、NF-κB非依赖机制、线粒体功能障碍、内质网应激等与胰岛素抵抗密切相关.

    胰岛素抵抗发病机制脂肪细胞因子炎症反应内质网应激线粒体功能障碍

    从五脏特性出发探析高脂血症的发病机制

    秘红英宋红霞王磊房会文...
    1675-1678,1684页
    查看更多>>摘要:高脂血症作为代谢类疾病中的一种,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逐渐升高,生活方式的不断改变,其患病率日益增高,现已成为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1],临床医生也越来越重视血脂水平的控制,而现代及传统医学越来越重视该病治疗及发病机制的研究.较多的研究显示中医药对于该病的治疗具有独特的优势,不良反应小,在降低血脂的同时改善机体的整体状态,可以多途径、多靶点的改善脂质代谢,对于心脑血管及肾脏疾病的防治具有重要的意义.现以中医"整体观念"为指导,于五脏特性出发探析高脂血症的发病机制,以发挥中医整体辨证论治的特点,以期为高脂血症的临床治疗提供理论支持.

    高脂血症代谢类疾病整体观念五脏特性发病机制脂质代谢降低血脂理论支持

    射血分数保留型心力衰竭发病机制及治疗进展

    郝佳梦王丹东集川原张少兰...
    1679-1684页
    查看更多>>摘要:射血分数保留型心力衰竭(HFpEF)约占心力衰竭患者的50%,其高发病率和高死亡率成为目前最具挑战性的临床综合征之一.HFpEF是一种复杂的临床综合征,其生理病理机制复杂,尚无明确定论.大规模临床调查显示以射血分数降低型心力衰竭(HFrEF)常规治疗手段均不能确定降低HFpEF患者发病率和死亡率.现对HFpEF流行病学、病因、诊断、病生理机制及治疗方案进行了简要回顾与总结,以期为该病基础及临床研究提供研究思路.

    心力衰竭射血分数心室重构舒张性心力衰竭发病机制治疗脉络学说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阐释芪甲扶正方治疗肺腺癌相关性疲乏的潜在作用机制

    刘寰宇王焱冰杨涛崔人匀...
    1685-169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究芪甲扶正方治疗肺腺癌相关性疲乏的作用机制.方法:基于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中医药综合数据库(TCMID)、Pubchem、Swiss Target Prediction等数据库收集芪甲扶正方有效成分及作用靶点;通过GeneCards、OMIM等数据库获取"肺腺癌相关性疲乏"相关靶基因;将药物靶点映射到疾病靶点集合上,获取交集基因;使用String构建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网络;通过Cytoscape构建药物-成分-靶点调控网络;利用DAVID数据库对芪甲扶正方治疗肺腺癌相关性疲乏的靶点进行基因本体(GO)富集分析和京都基因和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富集分析;运用Genebank数据库分析交集基因的组织器官定位;利用AutoDock Vina_1.1.2分析主要活性成分和关键靶点的结合能力,并使用PYMOL软件将对接结果进行可视化展示.结果:调控网络共包含9味中药、108种活性成分、87个靶基因;和CASP3、VEGFA、EGFR、MYC、IL-6;KEGG富集分析涉及PI3K-AKT、p53、TNF、MAPK、ErbB、Ras、FoxO等通路;关键基因主要分布在肺、红细胞、T细胞、B细胞;分子对接结果表明EGFR与木犀草素、IL-6、MAKP3与β-谷甾醇、MAKP8与鞣花酸具有较强的结合能力.结论:芪甲扶正方活性成分鞣花酸、β-谷甾醇等,可能通过作用于EGFR、IL-6、MAKP3、MAKP8等靶点,进而通过调节PI3 K-AKT通路发挥对肺腺癌相关性疲乏的治疗作用.

    肺腺癌癌因性疲乏芪甲扶正方网络药理学分子对接鞣花酸IL6PI3K-AKT

    基于网络药理学的补阳还五汤治疗阿尔兹海默症的作用机制研究

    薛慧安丽凤曲岩陈巧云...
    1692-169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运用网络药理学的研究方法,初步探讨补阳还五汤治疗阿尔兹海默症(AD)的作用机制.方法:借助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OMIM、DrugBank、TTD数据库检索和收集AD的相关靶点;利用TCMSP和TCM@TAIWAN数据库检索和筛选补阳还五汤组方药物的活性成分,并通过PharmMapper服务器预测化合物潜在作用靶点;通过与收集的AD靶点比对获得活性成分作用的AD靶点,并利用STRING数据库和Cytoscape软件构建和分析AD靶点的PPI网络图和"组方药物-活性成分-AD靶点"网络图;分别通过DAVID系统、KOBAS 3.0数据库对AD靶点进行基因本体(GO)富集分析和京都基因和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结果:从补阳还五汤中筛选出92个活性成分,其中来自赤芍的芍药内酯苷、4-乙基芍药苷、4-氧-甲基-芍药苷可能是重要的多效活性成分;活性成分经靶点预测和比对后确定33个抗AD靶点,其中CASP3、MAPK14、BCHE、BACE1可能是抗AD的关键靶点.活性成分通过作用上述AD靶点调控MAPK、PI3 K/AKT、Rap1、Ras等信号通路,影响蛋白水解、蛋白磷酸化、雌激素应答等生物过程,抑制Aβ的生成,降低神经元炎症反应和神经细胞凋亡,减弱胆碱酯酶活性,进而达到治疗AD的目的.结论:通过网络药理学方法研究补阳还五汤治疗AD的活性成分和作用机制,揭示了补阳还五汤在治疗AD方面具有多成分、多靶点、多途径的优点,为补阳还五汤的后期实验提供新思路.

    补阳还五汤阿尔兹海默症网络药理学活性成分靶点通路

    丹参饮介导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型受体γ减轻大鼠冠脉粥样硬化

    祝雪丽熊尚全陈怀宇褚剑锋...
    1698-1701,170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研究丹参饮通过介导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型受体γ(PPAR-γ)/肝X受体α(LXR-α)/三磷酸腺苷结合盒转运体A1(ABCA1)信号通路减轻大鼠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机制.方法:选取无特定病原体(SPF)级40只健康Wist-ar大鼠作为实验动物,随机分为空白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组(对照组)、丹参饮低剂量观察组(低剂量组)和丹参饮高剂量观察组(高剂量组),比较各组大鼠的炎症介质水平、ICAM-1水平、脂代谢水平、PPAR-γ、LXR-α和ABCA1 mRNA表达和蛋白表达.结果:对照组、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的三酰甘油(TG)、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均高于空白组(P<0.05),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的TG、TC和LDL-C均低于对照组(P<0.05),且高剂量组低于低剂量组(P<0.05),但4组的HDL-C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的炎症介质和ICAM-1表达均高于空白组(P<0.05),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的炎症介质和ICAM-1表达均低于对照组(P<0.05),且高剂量组低于低剂量组(P<0.05);对照组、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的PPAR-γ、LXR-α和ABCA1 mRNA和蛋白表达均高于空白组(P<0.05),且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高剂量组明显高于低剂量组(P<0.05).结论:丹参饮可以通过对PPAR-γ-LXR-α-ABCA1信号通路的介导,发挥出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

    丹参饮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型受体γ肝X受体α三磷酸腺苷结合盒转运体A1丹参檀香砂仁冠心病预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