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世界中医药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世界中医药
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
世界中医药

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

李振吉

月刊

1673-7202

sjzyyzz@vip.126.com;wfcms2006zzs@163.com

010-58650023

100101

北京市朝阳区小营路19号财富嘉园A座303室

世界中医药/Journal World Chinese MedicineCHSSCDCSTPCD
查看更多>>《世界中医药》杂志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总署正式批准,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主管、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主办的综合性中医药学术期刊,是世界中联的国际性、专业性杂志。拟于2006年11月正式出版,双月刊,国内外公开发行。《世界中医药》杂志以增进世界各国中医药学术交流,促进中医药发展为宗旨,以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传播中医药文化,提高中医药学术水平,推动中医药国际化发展为己任。本刊的办刊方针是提高兼顾普及,继承与创新并重,展现中医药界最具权威的学术成果。《世界中医药》杂志力求做到既能反映世界各国高质量的中医药学术研究成果,又能满足各国中医药从业者提高技能的需要。因此,栏目设置多样,如“科研成果”、“科研动态”、“实验研究”、“临床研究”、“临床报道”、“名老中医经验”、“理论研究”、“综述”、“论坛”、“中医药国际标准化”、“中医药教学”等。另外,杂志还登载中医药在各国和地区的发展情况,中医药新产品的研制和开发,各种进修培训信息,向读者推荐新书等。为把《世界中医药》杂志办成国际化精品期刊,使中医药更好地为人类健康服务,我们欢迎各界人士为本刊撰写文章或提出建议,共同把《世界中医药》杂志办好。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重楼与非小细胞肺癌相关分子机制

    陈佳丽滕龙飞李素云范正媛...
    1959-196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方法筛选重楼[Paris polyphylla var.yunnanensis(Franch.)Hand.-Mazz.]的主要活性成分,预测其治疗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作用靶点及信号通路,进一步探讨其治疗NSCLC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通过中药与化学成分数据库、瑞士生物信息研究所平台(SIB)及文献挖掘,检索并收集重楼的活性成分及其对应的靶标基因.利用GeneCards、在线人类孟德尔遗传数据库(OMIM)获得NSCLC的潜在靶标基因.将二者靶标基因相映射筛选核心靶标基因,依托DAVID数据库对重楼的作用靶标基因进行基因本体(GO)富集分析生物学过程和京都基因和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注释分析,并通过分子对接验证预测结果.结果:共筛选得到重楼的7个活性成分,包括β-蜕皮素、γ-氨基丁酸、重楼皂苷A、重楼皂苷G、重楼皂苷F、重楼皂苷D、重楼皂苷B等;筛选出核心靶点7个,包括MAPK1、MAPK3、VEGFA、PIK3CA、BCL2L1、FGF1、STAT3.结论:7个核心靶点主要通过癌症通路、非小细胞肺癌通路、PI3K-AKT信号通路、FoxO信号通路、MAPK信号通路起到抗癌、免疫调节、维持端粒稳定的作用.本研究基于网络药理学的方法预测了重楼治疗NSCLC可能的作用机制,为后续的深入研究提供了参考.

    重楼非小细胞肺癌网络药理学分子对接作用机制靶点β-蜕皮素γ-氨基丁酸重楼皂苷

    基于质量树的中药全程质量控制物联网平台的设计与构建

    陈思玉王慧田学梅纪徐维晟...
    1966-197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基于质量树设计并构建中药全程质量控制物联网平台,方便对中药全过程的质量进行量化评估和智能管控.方法:结合中药质量树数学模型与物联网技术,设计并构建中药全程质量控制的物联网平台.结果:设计并构建出一个中药全程质量控制的物联网平台,建立了相关数据库和数据量化计算模块,满足中药全程质量控制和量化评估的需求.在平台应用过程中,可依据具体中药特点进行扩展和修改,形成专属的中药全程质量控制物联网平台,做到个性化服务.结论:基于质量树的中药全程质量控制物联网平台通过对中药的种植、加工、仓储和运输等全程质量的及时监测和量化评估,实现监管的有效判断和预警,为中药全程质量的管控和优化提供技术支持.

    质量树中药全程质量控制物联网技术数学模型平台开发系统设计量化评估个性化

    正交试验优选羽扇豆醇提取工艺及液相色谱法-质谱法联用(LC-MS)与气相色谱法-质谱法联用检测比较

    任天和潘年松罗俊
    1974-197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索从马棘种子中提取羽扇豆醇的最佳工艺以及液相色谱法-质谱法联用(LC-MS)与气相色谱法-质谱法联用(GC-MS)峰面积关联度.方法:1)采用L9(34)正交试验优选马棘提取羽扇豆醇最佳工艺,GC-MS检测峰面积;2)根据LC-MS检测单因素实验含量,3种溶剂(95%乙醇、乙酸乙酯、石油醚)分别在10倍液料比下浸提5 d、15 d,与正交实验相同工艺下峰面积进行比值,并推导正交实验羽扇豆醇含量.结果:1)正交实验26条工艺路线所获样本经GC-MS检测后换算含量及中位数检验,其中位数值为4503.655μg;羽扇豆醇含量最高为石油醚、浸提5 d、10倍液料比;95%乙醇、浸提5 d、5倍液料比含量最低;排除石油醚后,95%乙醇、浸提5 d、10倍液料比含量最高;2)相同工艺下的样品,GC-MS值经含量推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95%乙醇、乙酸乙酯、石油醚对应比值分别为315.91、208.25、1305.83.结论:1)从安全、经济及工业化生产角度,马棘种子采用95%乙醇、浸提15 d、10倍液料比方法提取较好;2)GC-MS常定性某成分的有无,不作为定量依据,一次检测可获得多种物质的信息;LC-MS一般作定量依据,但1次只能检测1个成分的含量.从本实验看,GC-MS的峰面积值似可以与LC-MS进行大体含量推导.这为初步判断GC-MS峰面积值提供了一个便捷方法,值得进一步积累数据,找出规律.

    羽扇豆醇正交试验马棘液相色谱法-质谱法联用气相色谱法-质谱法联用

    三味山姜属中药黄酮类成分对胃溃疡寒证大鼠药效及作用机制研究

    秦华珍黄焕迪陈俊其戴庆玲...
    1978-198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观察高良姜、大高良姜、红豆蔻3味山姜属中药黄酮类成分的温中散寒药效及作用机制,探讨"亲缘关系-活性成分-效用"间的关联性.方法:给予大鼠灌服冰知母水煎液与15%冰乙酸制备胃溃疡寒证模型,观察3味山姜属中药黄酮类成分对大鼠行为体征的影响,检测血清中一氧化氮(NO)、内皮素(ET)、血小板活化因子(PAF)、血栓素B2(TXB2)、血清皮质素(COR)的含量.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毛发脏乱、精神状态较差,体质量、进食量、饮水量减少,肛温降低;NO含量减少,ET、PAF、TXB2、COR含量增加(P<0.01).与模型组比较,高良姜、大高良姜高剂量组体质量增加(P<0.05);大高良姜高剂量组、红豆蔻高低剂量组进食量增加(P<0.05或P<0.01);高良姜、大高良姜、红豆蔻高剂量组饮水量增加,肛温升高,毛发及精神状态恢复(P<0.05).高良姜高低剂量组、大高良姜与红豆蔻高剂量组NO含量增加(P<0.05或P<0.01)、COR含量减少(P<0.05或P<0.01);各给药组高低剂量组ET含量均减少(均P<0.05或P<0.01);高良姜与红豆蔻高剂量组、大高良姜高低剂量组PAF、TXB2含量减少(P<0.05或P<0.01).各给药组饮水与进食量、NO、ET含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或P<0.01).结论:3味山姜属中药黄酮类成分有抗胃溃疡寒证作用,药效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和差异性;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血清中NO含量增加,ET、PAF、TXB2、COR含量减少有关.

    山姜属中药亲缘关系黄酮胃溃疡寒证血清药效作用机制

    偏痛汤1号对硝酸甘油致偏头痛模型大鼠药效学影响研究

    罗亚敏葛飞李伊然周冉冉...
    1983-198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研究硝酸甘油致大鼠偏头痛样疼痛行为的模型评价及偏痛汤1号对本模型药效学影响.方法:采用硝酸甘油颈部皮下注射方法造模.成模大鼠随机分成模型组、阳性药组[0.25 mg/(kg·d)]、TRPV1抑制剂组[TRPV1抑制剂,3 mg/(kg·d)]、偏痛汤1号组[13.5 g/(kg·d)]、偏痛汤1号+TRPV1抑制剂组,另设假手术组、空白组,每组12只,雌雄各半.各组分别用药干预1周,同时检测行为学及痛阈值变化.末次给药1h后取血,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检测组胺、5-羟色胺表达水平.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挠头及往返运动等行为评分均显著上升,而爬笼行为仅于第2次造模后评分显著增加,痛阈值均显著下降(P<0.05,P<0.01).与模型组比较,偏痛汤1号组灌胃后挠头评分及血浆组胺含量均明显下降,痛阈值及5-羟色胺含量均显著上调,往返运动仅于第1天见偏痛汤1号组显著降低(P<0.05,P<0.01).与TRPV1抑制剂组比较,偏痛汤1号组第6天痛敏反应不甚显著(P<0.05).结论:实验成功复制大鼠偏头痛模型,尤以雌性模型变化显著.而偏痛汤1号对模型大鼠表现的偏头痛样行为、痛敏反应及血浆血管活性胺变化改善明显.

    偏头痛行为学表现痛觉过敏血管活性胺偏痛汤1号

    肠炎清对溃疡性结肠炎大鼠TGF-β1/Smad3/ERK通路的影响

    詹原泉丛龙玲吕永慧黄雅静...
    1990-1994,200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观察肠炎清对溃疡性结肠炎(UC)大鼠的保护作用及对TGF-β1/Smad3/ERK信号通路的调控作用.方法:将25只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5组:空白对照组、模型组、美沙拉嗪组、肠炎清低剂量组和肠炎清高剂量组,除空白对照组外,其余大鼠均采用2,4,6三硝基苯磺酸(TNBS)诱导,建立UC模型.造模24 h后,模型组、空白对照组分别用0.9%生理盐水灌胃;美沙拉嗪对照组以30 mg/kg艾迪莎混悬液灌胃;肠炎清高剂量组以147.2 g/kg肠炎清灌胃;肠炎清低剂量组以36.8 g/kg肠炎清灌胃;1次/d,时间固定,持续7 d.检测结肠黏膜组织中转化生长因子(TGF)-β1、Smad3、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磷酸化的水平及TGF-β1信号通路活化的程度.结果:模型组ERK表达水平最低,低于溶媒对照组、美沙拉嗪组、肠炎清高剂量组和低剂量组,肠炎清剂量组该指标水平随剂量升高而上升,且高剂量肠炎清组E RK表达水平显著高于模型组.模型组TGF-β1和Smad3高于美沙拉嗪组组、空白对照组和肠炎清低剂量组及高剂量组.结论:肠炎清对UC大鼠肠黏膜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通过下调TGF-β1-Smad3通路,提高ERK表达有关.

    肠炎清大鼠转化生长因子-β1信号传导蛋白-3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作用机制溃疡性结肠炎信号通路

    高氏盆炎方三号对慢性盆腔炎大鼠炎症介质和生殖功能的影响

    郝艳红高慧刘玉兰
    1995-200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观察高氏盆炎方三号对慢性盆腔炎大鼠炎症介质和生殖功能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将119只SD大鼠分为药效学观察组(药效组)和生殖功能观察组(生殖组),采用机械损伤联合化学烧伤方法制备慢性盆腔炎大鼠模型(10 d),并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模型组、蒲苓组、人胎盘组织液组(简胎盘组)、高氏盆炎方三号高、中、低剂量组(中药高、中、低剂量组),另设正常动物为空白组,药效组,每组10只,生殖组每组7只,给药20 d.药效组处死大鼠,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检测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白细胞介素(IL)-4的水平;光镜下观察各组大鼠子宫病理学变化;免疫组化法和RT-PCR法分别检测核因子κB蛋白和mRNA的表达.生殖组以7:2比例进行雌雄合笼,观察60 d内大鼠妊娠率、产仔数等变化.结果:光镜下模型组大鼠子宫组织呈现明显炎细胞浸润,内膜充血水肿,管腔壁增厚,组织结构紊乱,腺体紊乱萎缩变形等病理改变.与模型组比较,高氏盆炎方三号高、中、低剂量组大鼠血清GM-CSF水平均显著降低,IL-4水平升高,大鼠子宫组织核因子κB蛋白和基因表达均明显降低(P<0.05);生殖组中模型组妊娠率为0,中药高、中、低剂量组总妊娠率较高,且大鼠受孕率、产仔数、平均产仔数及子鼠存活率都较高,中药高剂量组受孕率与空白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氏盆炎方三号对慢性盆腔炎大鼠及炎性不孕大鼠有良好的治疗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促进抗炎细胞因子IL-4分泌水平,抑制核因子κB的激活,进而降低GM-CSF释放,减轻盆腔炎炎症反应,改善大鼠的生殖功能.

    盆腔炎性疾病慢性盆腔炎不孕高氏盆炎方三号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核因子κB雌雄合笼生殖功能

    壮药扶正方对TAMs与肿瘤细胞共培养体系A549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

    张顺荣莫娟梅甘芷川李琼谦...
    2002-200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壮药扶正方含药血清对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AMs)与肺癌A549细胞共培养体系肺癌A549细胞增殖、迁移及侵袭等生物学行为影响及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氟波酯(PMA)联合白细胞介素-4、白细胞介素-13诱导人急性白血病单核细胞株(THP-1)建立TAMs体外模型,实时定量PCR及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分析含药血清(低、中、高剂量组)及药物处理后24、48、72 h对TAMs表型调节;采用共培养体系,以肺癌A549细胞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MTT法、实时细胞分析技术(RTCA)、Transwell法检测不同条件下A549细胞增殖、迁移及侵袭情况.结果:壮药扶正方含药血清能显著上调TMAs中M1型标志物白细胞介素-12、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表达水平,下调M2型标志物白细胞介素-10、CD206表达水平;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共培养组A549细胞增殖明显增加,细胞迁移及侵袭能力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共培养组比较,壮药扶正方含药血清低、中、高剂量组A549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作用受抑制,且呈剂量依赖性(P<0.05).结论:壮药扶正方含药血清在共培养体系中能够抑制肺癌A549细胞的增殖、迁移及侵袭作用,机制可能与其调节肿瘤微环境TAMs表型有关.

    壮药扶正方含药血清肿瘤相关巨噬细胞肺癌A549细胞共培养体系增殖迁移侵袭

    缪刺法联合中药熏洗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疗效观察

    户宗英谭丽博郝宇刘雅儒...
    2008-2012,201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观察缪刺法联合中药熏洗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SHS)的疗效.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1年8月北京中医药大学房山医院月华分院康复科收治的脑卒中后SHS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信封简单随机法1:1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观察组采用缪刺法联合中药熏洗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法联合中药熏洗治疗.评价2组患者患侧上肢疼痛情况、运动功能及肿胀程度.结果:2组患者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患手肿胀评分、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量表评分、巴塞尔指数评分均优于治疗前(P<0.05),治疗2周和4周观察组患者VAS评分、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量表评分、巴塞尔指数评分均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治疗4周后在改善疼痛、患手肿胀程度、运动功能及提高日常生活能力效果最明显(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4.0%,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7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缪刺法联合中药熏洗可减轻卒中后SHS患者患肢疼痛,提高运动功能并缓解肿胀程度.

    缪刺法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疗效中药熏洗针刺疼痛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

    老年抑郁症阴虚肝郁证与"神经-内分泌-免疫"的关系研究

    郭明冬黄悦吴宇飞安玉凤...
    2013-201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老年抑郁症阴虚肝郁证与"神经-内分泌-免疫"的关系.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收治的老年抑郁症阴虚肝郁证患者64例作为观察组,并选取正常老年人50例作为对照组.测定并比较2组人群外周血5-羟色胺(5-HT)、去甲肾上腺素(NE)、多巴胺(DA)、皮质醇(CS)、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CRH)、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结果:观察组神经递质5-HT、DA、CS、CRH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免疫细胞因子IL-6、TNF-α水平比对照组升高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抑郁症阴虚肝郁证可能与"神经-内分泌-免疫"功能失调密切相关,临床通过滋阴调肝法调节神经-内分泌-免疫功能可能更有利于患者的康复.

    老年病抑郁症阴虚肝郁证神经内分泌免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