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世界中医药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世界中医药
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
世界中医药

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

李振吉

月刊

1673-7202

sjzyyzz@vip.126.com;wfcms2006zzs@163.com

010-58650023

100101

北京市朝阳区小营路19号财富嘉园A座303室

世界中医药/Journal World Chinese MedicineCHSSCDCSTPCD
查看更多>>《世界中医药》杂志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总署正式批准,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主管、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主办的综合性中医药学术期刊,是世界中联的国际性、专业性杂志。拟于2006年11月正式出版,双月刊,国内外公开发行。《世界中医药》杂志以增进世界各国中医药学术交流,促进中医药发展为宗旨,以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传播中医药文化,提高中医药学术水平,推动中医药国际化发展为己任。本刊的办刊方针是提高兼顾普及,继承与创新并重,展现中医药界最具权威的学术成果。《世界中医药》杂志力求做到既能反映世界各国高质量的中医药学术研究成果,又能满足各国中医药从业者提高技能的需要。因此,栏目设置多样,如“科研成果”、“科研动态”、“实验研究”、“临床研究”、“临床报道”、“名老中医经验”、“理论研究”、“综述”、“论坛”、“中医药国际标准化”、“中医药教学”等。另外,杂志还登载中医药在各国和地区的发展情况,中医药新产品的研制和开发,各种进修培训信息,向读者推荐新书等。为把《世界中医药》杂志办成国际化精品期刊,使中医药更好地为人类健康服务,我们欢迎各界人士为本刊撰写文章或提出建议,共同把《世界中医药》杂志办好。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胃食管反流病的中西医治疗现状述评

    魏秀秀张北华尹晓岚卫裕晨...
    2101-2107页
    查看更多>>摘要:胃食管反流病(GERD)是一种常见的慢性消化系统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生命质量,近年来患病率呈上升趋势,已成为全球重视的医疗问题.抑酸药质子泵抑制剂(PPI)及钾竞争性酸阻滞剂(P-CAB)是目前治疗GERD患者诱导症状缓解和维持治疗的一线药物,其促进黏膜愈合疗效优势确切,但仍有一部分患者症状顽固,反复发作,停药困难,尤其对不典型症状、食管外症状、重叠功能性烧心和反流高敏感的GERD患者抑酸疗效欠佳.长期使用PPI带来的增加胃癌患病风险也备受关注.新型抑酸剂P-CAB问世解决了部分难题,但升级强效抑酸对日间胃内节律的影响较大,也因此逐渐强调适度抑酸.现代医学介入治疗发展较快,为PPI依赖性和难治性GERD提供了新的治疗选择,但其长期疗效存在争议.中医药可通过调节防御因素与侵袭因素间的失衡,多靶点多维度发挥作用,在助力分级降阶梯撤药减、停抑酸药的使用方面疗效优势明确,中西医结合有望成为GE RD更优化的临床治疗策略.

    胃食管反流病治疗中西医结合适度抑酸分级降阶梯黏膜愈合症状缓解述评

    胃食管反流病相关影响因素分析及应对策略

    陆喜荣杨炜张昕琰徐进康...
    2108-2111页
    查看更多>>摘要:胃食管反流病是消化系统的常见病,病因多样,发病机制尚不十分明确.现结合临床实践及查阅古今文献,发现其发病原因与饮食、情绪、体质量、服药史等有较大关系,并对本病的中西医结合应对策略作一综述,以期对临床诊治提供一定指导意义.

    胃食管反流病饮食情绪体质量服药史中西医结合治疗

    中药复方治疗胃食管反流病作用机制探讨

    李勉力唐旭东李海文张伟健...
    2112-2116页
    查看更多>>摘要:胃食管反流病(GERD)是以反流和烧心为典型症状的一种疾病,具有难治愈、易反复的特点,极大地影响着患者的生命质量.其发生发展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尤其是精神心理因素影响,在生活节奏日益加快的当下,其发病率有明显的上升趋势.目前西医治疗主要以控制症状、减少并发症为目标,采用抑酸药、促胃动力药等治疗,但疗效有限.而中药复方可以进行个体化、多靶点治疗,疗效得到了广泛的验证.现就中药复方治疗GE RD的机制进行综合阐述,主要包括减少食管下括约肌一过性松弛、降低食管敏感性、减少炎症反应、缓解焦虑抑郁4大方面.

    胃食管反流病中药复方作用机制食管下括约肌食管敏感性食管炎症反应焦虑抑郁

    不同地域中医名家论治胃食管反流病的学术特点比较

    徐泳茵吴皓萌秦书敏郑欢...
    2117-2120页
    查看更多>>摘要:胃食管反流病(GERD)是指胃、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引起不适症状和(或)食管黏膜病理改变的疾病.在全球范围内患病率逐年增加,其病因和发病机制复杂,食管内外均可表现刺激症状,症状隐匿多样,患者常伴有抑郁和(或)焦虑.目前现代医学多用质子泵抑制剂作为主要治疗药物,无明确有效的综合治疗方法.中医流传千年,古籍中已对GE RD病名、病因、病机等进行了详尽论述.而因所处年代、地域、环境不同,学术流派之间互相影响,在一代代中医人的思想传承下,现代名中医对GE RD的认识、病因病机、治疗用药规律及常用方剂等方面各有见解.现就董建华、徐景藩、李佃贵、劳绍贤、周福生、唐旭东、沈洪等著名医家的经验进行了概述和学术特点比较.以名中医为代表凝练北方、江南、岭南等地医家的学术思想,各位医者学习他们的经验,开阔GE RD诊治思路,提高临床水平,在"因人、因时、因地"的思想指导下进行辨证论治.

    胃食管反流病名中医诊疗特点专家经验通降论浊毒学说伏邪学说岭南医学

    基于数据挖掘探讨胃食管反流病中医证型与用药规律分析

    贾越博刘林白光唐旭东...
    2121-2126,213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总结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用药经验,分析遣方用药规律,为临床治疗本病提供新的思路.方法:选取2019年6月至2021年6月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胃食管反流病住院治疗患者数据,根据其临床症状进行分型,采用SPSS统计软件对药物进行聚类分析和关联分析,运用Cytoscape软件绘制进行复杂网络药物分析图,归纳总结胃食管反流病的常用药、常用药对、用药规律.结果:最终纳入的204例患者中,中医证型中证频数最多的为肝胃不和证,且与肝、脾、肺、胃、肾、心密切相关.在肝胃不和证型的用药规律分析中,治疗药物多以甘、苦味为主.温药、寒药在治疗上使用频次相当,无明显偏向性.治疗的核心处方包括18味中药.结论:肝胃不和证型是胃食管反流病中分布最多的证型,核心处方主要由柴胡疏肝散、二陈汤、四君子汤等方剂加减变化组成.

    胃食管反流病证型分布肝胃不和用药规律关联规则聚类分析数据挖掘复杂网络

    中药复方治疗非糜烂性胃食管反流病的随机对照试验系统评价与Meta分析

    刘凡李双翼郭洁时昭红...
    2127-213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系统评价中药复方治疗非糜烂性胃食管反流病(NERD)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国家知识基础设施数据库(CNKI)、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CSPD)、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CCD)、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PubMed、Cochrane、EMbase数据库,收集中药复方治疗NERD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检索时间范围均为建库至2022年4月.由2名研究者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评价纳入研究质量后,用Review Manager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并用Stata SE12.0检验发表偏倚风险.结果:共纳入17个RCT,包括1630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西药组比较,中药复方组治疗NERD的总有效率高于西药组(RR=1.16,95%CI为1.10~1.23,Z=5.19,P<0.0001);复发率(RR=0.31,95%CI为0.22~0.45,Z=4.22,P<0.0001)、不良反应发生率(RR=0.19,95%CI为0.09~0.43,Z=3.99,P<0.0001)均低于西药组;反流性疾病问卷积分与西药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SMD=-0.68,95%CI为-1.50~0.13,Z=1.64,P=0.10).结论:中药复方治疗NERD的总体疗效优于常规西药治疗,且具有复发率低、不良反应少的优势.未来应开展更多高质量研究以进一步验证上述结论.

    非糜烂性胃食管反流病中药复方随机对照试验Meta分析系统评价有效率复发率不良反应

    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临证研究

    周正华唐旭东王威冀建斌...
    2135-2137,2142页
    查看更多>>摘要: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是临床疑难病,症状反复,缠绵难愈,治疗棘手.中医药治疗"反酸""吞酸"证历久源远,充分挖掘古籍,深研病机,提炼治法,发挥中医药特色,对治疗本病意义深远.

    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反酸中医药@周正华

    中医外治法在胃食管反流病的应用现状与研究进展

    陈峭周晓玲唐旭东张北华...
    2138-2142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胃食管反流病发病率的逐年升高,其治疗越来越受到重视,然而现代医学对胃食管反流病尚无理想的治疗方案.中医外治法是与内治(口服给药)相对而言的特色治疗方法,在临床应用中对胃食管反流病的治疗显示出了确切的疗效,近年来越发受到医学界的重视.现归纳了包括针刺类、灸类、推拿类等常用中医外治法在胃食管反流病临床中的应用现状与研究进展,以期为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诊治提供些许借鉴.

    胃食管反流病中医外治法研究进展综述

    基于网络药理学及分子对接探讨瓜蒌-薤白治疗冠心病的作用机制

    李昕蒙秀东史丽萍
    2143-214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运用网络药理学及分子对接探索瓜蒌-薤白治疗冠心病的作用机制.方法:应用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和BATMAN-TCM筛选符合口服生物利用度(OB)≥30%、类药性(DL)≥0.18的瓜蒌-薤白活性成分及作用靶点;使用GeneCards数据库在线获取冠心病相关靶点;将瓜蒌-薤白与冠心病的交集靶点导入STRING数据库构建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网络,使用Cytoscape分析网络的核心靶点,运用ClueGO及DAVID在线数据库对交集靶点进行基因本体(GO)富集分析和京都基因和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最后使用Autodock软件对核心活性成分及作用靶点进行分子对接验证.结果:瓜蒌-薤白中共得到22种活性成分,201个靶点,与冠心病相关靶点116个,在构建核心靶点PPI网络后得到包括肿瘤坏死因子(TNF)、苏氨酸蛋白激酶1(AKT1)、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3(MAPK3)、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蛋白P53(TP53)、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VEGFA)、上皮生长因子A(EGFA)等核心靶点,涉及生物学过程对缺氧的反应、对药物的反应、聚合酶Ⅱ启动子转录的正调控和衰老等,KEGG通路包括HIF-1信号通路、TNF信号通路和cancer信号通路等,分子对接表明活性成分中槲皮素、β-谷甾醇、香叶木素、柚皮素、羟基芜花素活性成分可作用于磷酸肌醇3激酶(PIK3CG)、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1(MAPK1)、环加氧酶2(PTGS2)、MAPK3、TNF和AKT1等核心靶点.结论:瓜蒌-薤白中槲皮素、β-谷甾醇、香叶木素、柚皮素、羟基芜花素可能作用于PIK3CG、MAPK1、PTGS2、MAPK3、TNF和AKT1而影响TNF、HIF-1和晚期糖基化终产物及受体(AGE/RAGE)等通路发挥治疗冠心病的作用.

    网络药理学瓜蒌-薤白冠心病分子对接信号通路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丹参饮治疗心绞痛的作用机制

    李莹郭经奇赵立群
    2150-215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运用网络药理学方法探究丹参饮治疗心绞痛的作用机制.方法:本研究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筛选出丹参饮中丹参、檀香、砂仁的有效活性成分及其相关靶点蛋白,通过GeneCards数据库挖掘心绞痛的疾病靶点,将其与药物靶点蛋白取其交集,并将交集靶点运用Cytoscape 3.7.2构建活性成分-靶点-疾病网络图.运用STRING数据库对交集靶点构建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PI)I网络图,并进行基因本体(GO)富集分析和京都基因和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结果:共筛选出丹参饮的活性成分78个,靶点334个,心绞痛的靶点2578个,其交集靶点93个,对应的活性成分59个.GO生物过程20条,包括肾上腺素能受体活性、G蛋白偶联胺受体活性、泛素样蛋白连接酶结合、细胞因子受体结合、酰胺结合等;KEGG相关信号通路,涉及HIF-1信号通路、IL-17信号通路、T细胞受体信号通路等.结论:本研究体现了丹参饮治疗心绞痛的作用机制,体现了中药多成分、多靶点、多途径的作用特点,为临床应用及药理学研究提供了思路和依据.

    丹参饮网络药理学心绞痛中药活性成分靶点信号通路作用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