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世界中医药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世界中医药
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
世界中医药

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

李振吉

月刊

1673-7202

sjzyyzz@vip.126.com;wfcms2006zzs@163.com

010-58650023

100101

北京市朝阳区小营路19号财富嘉园A座303室

世界中医药/Journal World Chinese MedicineCHSSCDCSTPCD
查看更多>>《世界中医药》杂志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总署正式批准,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主管、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主办的综合性中医药学术期刊,是世界中联的国际性、专业性杂志。拟于2006年11月正式出版,双月刊,国内外公开发行。《世界中医药》杂志以增进世界各国中医药学术交流,促进中医药发展为宗旨,以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传播中医药文化,提高中医药学术水平,推动中医药国际化发展为己任。本刊的办刊方针是提高兼顾普及,继承与创新并重,展现中医药界最具权威的学术成果。《世界中医药》杂志力求做到既能反映世界各国高质量的中医药学术研究成果,又能满足各国中医药从业者提高技能的需要。因此,栏目设置多样,如“科研成果”、“科研动态”、“实验研究”、“临床研究”、“临床报道”、“名老中医经验”、“理论研究”、“综述”、“论坛”、“中医药国际标准化”、“中医药教学”等。另外,杂志还登载中医药在各国和地区的发展情况,中医药新产品的研制和开发,各种进修培训信息,向读者推荐新书等。为把《世界中医药》杂志办成国际化精品期刊,使中医药更好地为人类健康服务,我们欢迎各界人士为本刊撰写文章或提出建议,共同把《世界中医药》杂志办好。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高尿酸血症和痛风病证结合诊疗指南(2021-01-20)

    中国医师协会中西医结合医师分会内分泌与代谢病学专业委员会
    183-189页

    国际中医临床实践指南更年期综合征(2020-10-11)

    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中华中医药学会
    190-192页

    中医云讲堂在匈牙利播出中医药让越来越多匈牙利人受益

    192页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病证结合诊疗指南(2021-01-20)

    中国医师协会中西医结合医师分会内分泌与代谢病学专业委员会
    193-196页

    基于网络效应的薯蓣皂苷类成分调控糖代谢作用机制研究

    张晶李冰冰黄敏仪肖雪...
    197-20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方探讨薯蓣皂苷类成分调控糖代谢的潜在作用机制.方法:利用文献挖掘及数据库检索获得薯蓣皂苷类成分调控糖代谢的活性成分、作用靶点及与糖代谢相关的疾病靶点,利用STRING、Cytoscape3.5.1中的BiN-GO、MCODE及CluGO插件对潜在靶点分别进行GO生物过程、聚类模块及KEGG信号通路富集分析,构建薯蓣皂苷类"成分-靶点-通路-疾病"网络.结果:本研究筛选得到11种薯蓣皂苷类活性成分,协同作用于AKT1、STAT3、VEGFA等22个关键靶点,主要参与蛋白激酶级联调控、免疫反应、白细胞趋化性调控等7类生物过程及HIF-1信号通路、糖尿病并发症的AGE-RAGE信号通路、长寿信号通路、脂肪细胞脂解调控、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等25条信号通路综合调控糖代谢.结论:本研究初步揭示了薯蓣皂苷类成分的潜在活性成分及其可能的降糖机制,薯蓣皂苷类成分调控糖代谢作用是多靶点、多层次,多途径的,并且可以推测HIF-1信号通路可能是其发挥作用最为重要的信号通路,为薯蓣皂苷类成分进一步的开发和临床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薯蓣皂苷类成分糖代谢调控作用网络药理学HIF-1信号通路

    基于网络药理及分子对接探讨茵陈五苓散治疗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的作用机制

    戚璐徐俊许杰楼汪洲洋...
    206-214,22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及分子对接技术探讨茵陈五苓散治疗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PBC)的潜在作用机制.方法:运用系统药理学数据库和分析平台(TCMSP)检索茵陈五苓散的活性成分和作用靶点.通过GeneCard、OMIM数据库收集疾病靶点.运用Cytoscape3.7.2软件构建化合物-靶点网络.采用R语言进行基因本体(GO)功能富集分析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将药理网络中的核心活性化合物与法尼醇X受体(FXR)进行分子对接,同时比较推荐的化学药物与FXR的结合活性.结果:化合物-靶点网络筛选出茵陈五苓散核心活性化合物为槲皮素、异鼠李素、β-谷甾醇、阿特匹林A、猪毛蒿、芫花黄素、茵陈黄酮、3β-乙酞氧基苍术酮、二氢槲皮素、去甲氧基茵陈色原酮等.得到GO条目2189条(P<0.05),KEGG通路富集分析得到155条信号通路(P<0.05).分子对接结果显示核心活性化合物与FXR亲和力与推荐药物相近.结论:茵陈五苓散对PBC的干预作用的潜在机制可能是槲皮素、异鼠李素、β-谷甾醇、阿特匹林A、猪毛蒿、芫花黄素、茵陈黄酮、3β-乙酞氧基苍术酮、二氢槲皮素、去甲氧基茵陈色原酮等活性化合物通过与FXR结合作用于AKT1、JUN、MAPK1、RELA、IL6、MAPK14、EGFR、ESR1、FOS、CCND1等靶点调节多条信号通路而发挥作用.

    网络药理学分子对接茵陈五苓散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

    草乌叶生物碱分离纯化工艺的研究

    赛乌其日新吉乐特格喜白音敖登其木格...
    215-22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利用制备型高效液相色谱(PHPLC)研究草乌叶生物碱的分离纯化工艺为目的.方法:利用苯提取法得到草乌叶苯提取物.利用PHPLC将草乌叶苯提取物进行初步分离,分离产物用薄层色谱和分析型液相色谱分析,以确定目标峰.再次用PHPLC对目标峰进行分离和纯化,对所得各峰进行收集,薄层色谱和分析型液相色谱分析分离产物,验证分离效果.结果:草乌叶苯提取物经PHPLC初步分离后得到峰1~峰12.经薄层色谱和分析型液相色谱分析得知峰5~峰10含有大量生物碱.选择峰5作为研究对象,进一步使用PHPLC进行分离纯化,得到峰5-1~峰5-12等12个峰.薄层色谱和分析型液相色谱分析结果证明,峰5-4基本包含了峰5内的生物碱,为目标分离产物.结论:PHPLC初步分离和二次分离建立的色谱条件,可为草乌叶生物碱的大量精制提供依据.

    草乌叶生物碱制备型高效液相色谱

    苍耳子油脂质体的制备工艺研究

    王红娟王芳王亚桃
    222-22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为了得到苍耳子油脂质体的最佳制备工艺.方法:以卵磷脂和胆固醇为膜材,采用薄膜分散水化法制备脂质体,利用游离药物与含药脂质体的重量差异通过超速离心法分离,并计算其包封率.根据单因素实验得对其包封率有显著影响的因素,以正交试验设计筛选出制备脂质体的最佳制备方法.结果:通过正交试验得到最优方法为:卵磷脂:胆固醇3:1、苍耳子油:卵磷脂1:7、水化溶液体积20 mL,此条件下测得其包封率为68.0%.结论:该方法所得脂质体包封率达60%以上,比较稳定.

    苍耳子油脂质体包封率正交试验

    基于肠道菌群介导的炎性反应研究黄芪多糖对结肠炎相关癌症的作用

    刘雷蕾马淑然
    226-23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黄芪多糖(APS)对结肠炎相关癌(CAC)小鼠和结肠癌细胞中肠道细菌诱导的Toll样受体-4/核因子-κB(TLR4/NF-κB)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将40只C57BL/6J雄性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n=10),模型组(n=15)和APS组(n=15).模型组和APS组由氧化偶氮甲烷和葡聚糖硫酸钠制成CAC模型.对照组和模型组给予0.9%氯化钠注射液,APS组给予100 mg/kg APS灌胃14 d.动物研究中,通过HE染色方法检测小鼠中结肠直肠的病理状况;通过16S rDNA测序分析肠道菌群的特征;通过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脂多糖浓度;免疫组化法检测结肠组织中TLR4和NF-κBp65蛋白的表达.体外研究中,进一步验证了APS对人结肠癌细胞增殖和迁移的影响,运用MTT测定和划痕实验用于评估细胞活力测定;通过免疫荧光检测NF-κBp65的核转位;Western blot检测E-cadherin和N-cadherin蛋白的表达.结果:测序结果表明,模型组以革兰氏阴性菌拟杆菌属为主,APS组肠道菌群多为革兰氏阳性菌乳球菌属和双歧杆菌属;APS组LPS、TLR4和NF-κBp65蛋白的表达水平明显低于模型组;APS可以抑制LoVo细胞和HCT116细胞的增殖和迁移能力;APS(40μg/mL)可抑制NF-κB的核转位,降低N-cadherin蛋白的表达,增加E-cadherin蛋白的表达.结论:APS通过抑制革兰氏阴性病原体,减少LPS的释放,抑制TLR4/NF-κB信号通路,阻止CAC的发生,且APS可有效抑制人结肠癌细胞的EMT过程,有效控制肿瘤的增殖和迁移.

    结直肠癌肠道菌群脂多糖黄芪多糖核因子κB

    止嗽散对咳嗽变异性哮喘大鼠气道炎性反应及外周血Th1/Th2平衡的影响

    胡佳沈波
    238-241,26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止嗽散对咳嗽变异性哮喘大鼠气道炎性反应及外周血Th1/Th2平衡的影响.方法:48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地塞米松组(0.2 mg/kg)、止嗽散高(12.6 g/kg)、中(6.3 g/kg)、低(3.1 g/kg)剂量组,每组8只.以卵白蛋白(OVA)致敏激发法制备大鼠咳嗽变异性哮喘模型,检测各组大鼠血液中嗜酸性粒细胞、中性粒细胞及淋巴细胞含量,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剂测定法(ELISA)测定血清和肺泡灌洗液(BALF)中IL-4和IFN-γ水平,同时做肺脏的组织病理学检测.结果:止嗽散高剂量组大鼠血液嗜酸性粒细胞绝对值、淋巴细胞绝对值降低,血清和BALF中IL-4含量降低,IFN-γ含量升高,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同时能够改善肺脏组织炎性细胞浸润,减轻纤维结缔组织增生.结论:止嗽散可以通过降低血清和BALF中IL-4含量,升高IFN-γ含量,调节Th1/Th2的免疫失衡,改善咳嗽变异性哮喘症状.

    止嗽散咳嗽变异性哮喘白细胞介素4γ-干扰素气道炎性反应免疫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