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世界中医药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世界中医药
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
世界中医药

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

李振吉

月刊

1673-7202

sjzyyzz@vip.126.com;wfcms2006zzs@163.com

010-58650023

100101

北京市朝阳区小营路19号财富嘉园A座303室

世界中医药/Journal World Chinese MedicineCHSSCDCSTPCD
查看更多>>《世界中医药》杂志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总署正式批准,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主管、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主办的综合性中医药学术期刊,是世界中联的国际性、专业性杂志。拟于2006年11月正式出版,双月刊,国内外公开发行。《世界中医药》杂志以增进世界各国中医药学术交流,促进中医药发展为宗旨,以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传播中医药文化,提高中医药学术水平,推动中医药国际化发展为己任。本刊的办刊方针是提高兼顾普及,继承与创新并重,展现中医药界最具权威的学术成果。《世界中医药》杂志力求做到既能反映世界各国高质量的中医药学术研究成果,又能满足各国中医药从业者提高技能的需要。因此,栏目设置多样,如“科研成果”、“科研动态”、“实验研究”、“临床研究”、“临床报道”、“名老中医经验”、“理论研究”、“综述”、“论坛”、“中医药国际标准化”、“中医药教学”等。另外,杂志还登载中医药在各国和地区的发展情况,中医药新产品的研制和开发,各种进修培训信息,向读者推荐新书等。为把《世界中医药》杂志办成国际化精品期刊,使中医药更好地为人类健康服务,我们欢迎各界人士为本刊撰写文章或提出建议,共同把《世界中医药》杂志办好。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7种经方及中成药治疗室性早搏的网状Meta分析

    李海田李金懋赵芸戴方圆...
    3045-3054,306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采用网状Meta分析方法对7种经方及中成药治疗室性早搏(Premature Ventricular Beat,PVB)的疗效进行临床评价.方法:制定检索策略,由2名独立人员共同检索并筛选国家知识基础设施数据库(CNKI)、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CSPD)及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CCD)中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RCT),时间限定为建库至2021年11月5日,对检索结果进行筛选,并采用Cochrane偏倚风险评估工具对所纳入文献进行质量评价,完成最终的资料提取.借助Stata16.0进行网状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RCT 64篇,包含4种经方及3种中成药,10种不同干预措施,涉及患者5972例.临床总有效率: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加味>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加味联合西药常规>养心定悸胶囊联合西药常规>炙甘草汤加味联合西药常规>天王补心丹>心速宁胶囊联合西药常规>炙甘草汤加味=温胆汤加味联合西药常规>通脉养心丸联合西药常规>西药常规.治疗后24 h室性早搏减少有效率:天王补心丹>炙甘草汤加味联合西药常规>通脉养心丸联合西药常规>温胆汤加味联合西药常规>炙甘草汤加味>西药常规.不良反应由高到低为:西药常规>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加味联合西药常规>心速宁胶囊联合西药常规>炙甘草汤加味联合西药常规>温胆汤加味联合西药常规>通脉养心丸联合西药常规>炙甘草汤加味>养心定悸胶囊联合西药常规>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加味.结论: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加味是总体疗效最佳且不良反应最少的经方,对减少24 h早搏数量疗效最显著的是天王补心丹,但本研究的结果仍需要大量的更加可靠的RCTs进一步验证.

    经方中成药室性早搏临床疗效网状Meta分析24h早搏有效率不良反应虚实

    柴胡疏肝散加减治疗慢性胆囊炎的Meta分析和试验序贯分析

    俞赟丰张家齐徐思琦韦方敏...
    3055-306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系统评价柴胡疏肝散加减较常规西药治疗慢性胆囊炎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为柴胡疏肝散的临床应用提供循证依据.方法:检索PubMed、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国家知识基础设施数据库(CNKI)、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CSPD)、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CCD)、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等数据库,检索国内外发表的关于柴胡疏肝散加减治疗慢性胆囊炎的随机对照试验,时限从建库至2020年8月.由2位研究员按筛选标准独立甄选文献,提取资料及评价偏倚风险,运用Revman5.3软件开展Meta分析,Stata15.0软件评估发表偏倚评估,TSA0.9软件开展试验序贯分析(TSA),GRADE3.6软件评价证据质量.结果:纳入11项临床研究,共计样本量1772例,涵盖观察组1034例,对照组738例.1)Meta分析:相对于常规西药,柴胡疏肝散能提高慢性胆囊炎的临床治愈率(RR=1.35,95%CI为1.21~1.50,P<0.00001)、临床总有效率(RR=1.17,95%CI为1.13~1.22,P<0.00001),降低复发率(RR=0.07,95%CI为0.01~0.34,P=0.001)和不良反应发生率(RR=0.06,95%CI为0.01~0.33,P=0.0009).2)TSA分析:TSA报告临床总有效率累计Z值在第3项研究达到传统界值和TSA界值,表明该结果具有确切结论性.3)发表偏倚:Harbord回归示不存在发表偏倚(P=0.23).4)证据质量评价:GRADE示临床治愈率及临床总有效率证据质量均为低,复发率和不良反应率证据质量均为极低,且推荐强度均为弱推荐.结论:柴胡疏肝散治疗慢性胆囊炎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均优于常规西药,拥有辨治应用的价值.

    柴胡疏肝散慢性胆囊炎Meta分析试验序贯分析

    痰瘀同病的理论内涵及其临床应用

    李玉波于眉李君玲吴朦...
    3061-3064,3069页
    查看更多>>摘要:痰和瘀的中医理论研究颇多,现将痰和瘀的中医理论与现代医学的内环境理论相结合,重新认识痰瘀互结.痰瘀互结的临床症状诸多学者表述不一,主要有癥积包块、神志失常、疼痛、肌肤麻木、肢体偏废、痈疡等.基于理论研究发现,大部分症状都可以归纳为疼痛和麻木2个核心症状,并系统阐述了痰瘀同病的病因病机,以冠心病、抑郁症、阳痿3个临床常见疾病为例,探讨从痰瘀论治在具体疾病中的重要意义.

    理论内涵临床特征疼痛麻木临床应用

    从燥邪理论探讨放射性皮炎

    王寅孙立巧康宁宋凤丽...
    3065-3069页
    查看更多>>摘要:放射性皮炎为肿瘤患者放射治疗后常见的不良反应,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命质量.中医药治疗具有其特色和优势,辨证论治是其核心思想,因此探讨放射性皮炎的中医理论基础对于提高中医药治疗放射性皮肤损伤的疗效起着重要指导作用.基于放射性皮炎的临床表现与燥邪致病相似,故从燥邪角度探讨放射性皮炎,以期为中医药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燥邪放射性皮炎加味四妙勇安方理论辨证论治肿瘤

    基于"骨错缝,筋出槽"探讨林氏正骨手法治疗急性腰扭伤的临床效果

    洪晓燕赵家友范志勇吴山...
    3070-3073页
    查看更多>>摘要:急性腰扭伤,作为腰部急性病变的常见病之一,归属于中医学"腰痛"以及俗称的"闪腰""岔气"等范畴,其主要临床症状表现为腰部疼痛及功能活动受限.目前急性腰扭伤的治疗主要包括西医以消炎镇痛为主的治疗、中药治疗、针灸治疗、推拿正骨手法、运动疗法、联合治疗等,其中推拿正骨手法具有通畅血脉、解痉通络、消肿镇痛的作用,通过作用于腰骶部局部肌肉,给予一定刺激,促进软组织痉挛的解除和炎症介质的吸收,同时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从而达到镇痛的目的.岭南林氏正骨手法为林应强教授所创立,以爆发力的使用为特点,讲求筋骨并重,手法正骨兼理筋,对于急性腰扭伤有着显著的临床疗效.

    骨错缝筋出槽急性腰扭伤林氏经筋弹拨手法林氏正骨手法垫枕背伸定点按压法立体定位斜扳法林氏提拉旋转斜扳法

    康妇消炎栓联合左氧氟沙星治疗慢性盆腔炎所致疼痛的临床研究

    唐登凤邬小龙应洁敏张安乐...
    3074-307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究康妇消炎栓联合左氧氟沙星对慢性盆腔炎所致疼痛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德驭医疗马鞍山总医院收治的慢性盆腔炎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左氧氟沙星治疗,观察组采用康妇消炎栓配合左氧氟沙星治疗,比较2组患者临床疗效,炎症介质水平(白细胞介素-6、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临床症状改善时间,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包块直径、盆腔积液深度,以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临床疗效为95.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5.00%(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白细胞介素-6、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后,观察组症状改善时间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VAS评分、包块直径、盆腔积液深度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10.00%,低于对照组的27.5%(P<0.05).结论:康妇消炎栓配合左氧氟沙星治疗慢性盆腔炎疗效较好,能够帮助患者控制病情,降低炎症反应,值得临床推广.

    康妇消炎栓左氧氟沙星慢性盆腔炎疼痛治疗临床效果治疗总有效率炎症介质

    穴位贴敷联合瓜蒌薤白半夏汤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心功能的影响

    刘宇涵袁国强秦皓郄东磊...
    3078-308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研究穴位贴敷联合瓜蒌薤白半夏汤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9月至2020年9月河北以岭医院收治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116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穴位贴敷联合瓜蒌薤白半夏汤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治疗前后的中医证候积分、心功能、血脂指标、心绞痛发作情况等.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5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7.59%(P<0.05);观察组中医证候积分、心绞痛发作次数及持续时间、硝酸甘油用量、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A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后观察组左室射血分数(LVEF)、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穴位贴敷联合瓜蒌薤白半夏汤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更好,能有效缓解临床症状,提高患者心功能,值得进一步的临床研究.

    不稳定型心绞痛穴位贴敷瓜蒌薤白半夏汤心功能中医证候积分胆固醇血脂水平

    基于关联规则分析真实世界的肾恶性肿瘤联合用药特征

    赵凤英李斌斌谢雁鸣刘峘...
    3083-3088,309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基于医药信息管理系统(HIS)电子医疗数据,分析真实世界中肾恶性肿瘤患者的中西药联合使用特征,探求未被满足的临床需求,为临床实践提供优化治疗方案.方法:提取全国37家三甲医院7095例肾恶性肿瘤患者的电子医疗数据,对患者临床用药信息采用基于Apriori算法的关联规则分析.结果:免疫调节药与抗生素药2类西药药理联合使用频率最高,支持度达40.9%;电解质平衡调节剂和抗生素支持度39.4%;氨溴索注射液与胰岛素联合使用频率最高,支持度12.8%;中药益气扶正剂与清热解毒剂联合使用频率最高,支持度11.147%;感冒清热颗粒与复方苦参注射液2个药联合使用频率最高,支持度1.706%.结论:肾恶性肿瘤患者联合用药多作为术后或副瘤综合征以及转移灶引起的对症处理,一线治疗晚期或转移性肾癌的靶向制剂及免疫治疗药物临床使用率低,仅细胞因子重组人白细胞介素-2临床联合使用频率11.2%以上,中医清热解毒剂和益气扶正剂相结合的方法使用较多,关键药物有参芪扶正注射液、贞芪扶正颗粒以及复方苦参注射液.

    肾恶性肿瘤肾癌真实世界研究临床实践联合用药临床需求复方苦参注射液靶向制剂

    基于伏邪理论探讨2015—2020年天津市荨麻疹滞后发病与气象因素相关性

    康帅张帆王上胡莲怡...
    3089-309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气象因素对荨麻疹发病滞后性的影响.方法:收集2015年1月至2020年12月天津市4家医院荨麻疹每天的病例资料与气象资料,利用Spearman相关分析及分布滞后非线性模型(DLNM)分析气象因素对荨麻疹发病的滞后性影响,统计计算采用SPSS 21.0及R 3.5.1完成.结果:天津市荨麻疹病例就诊数在立秋、处暑2个节气出现高峰值,在大寒、立春2个节气为低谷值.荨麻疹门诊病例数与平均温度(rs=0.361)、相对湿度(rs=0.095)、日照(rs=0.124)、最高温度(rs=0.359)、最低温度(rs=0.352)正相关(P<0.05);与平均风速(rs=-0.048)负相关(P<0.05).当平均温度、相对湿度、降水量、日照时长分别在27.5~30.0℃、30%~35%、6~10 mm、0 h,滞后时间分别为0个节气、0个节气、0.5~1.3个节气、2个节气时,荨麻疹发病的滞后效应达到峰值;当平均风速分别在2~2.5 m/s、4 m/s,滞后时间分别为2个节气、1个节气时,荨麻疹发病的滞后效应出现2个峰值,呈现双峰趋势.各气象要素滞后效应与荨麻疹发病的关系,平均气温28℃的滞后效应在滞后0个节气时最大,相对危险度(RR)为1.660,95%CI为1.077~2.558(P<0.05),平均气温-2.8℃的滞后效应在滞后0个节气时最小,RR为0.631,95%CI为0.416~0.960(P<0.05);平均风速3.0 m/s的滞后效应在滞后0个节气时最小,相对危险度RR值为0.836,95%CI为0.726~0.963(P<0.05).结论:平均气温、相对湿度、降水量、平均风速、日照时长等气象因素对荨麻疹发病均有一定影响,其中降水量、平均风速、日照时长对荨麻疹发病存在一定程度的滞后效应影响,又以平均风速滞后效应影响时间较长.

    气象荨麻疹滞后效应天人相应

    天枢、上巨虚作为基础腧穴治疗胃肠疾病的研究进展

    许爱丽李园杨俭勤苏晓兰...
    3096-3100页
    查看更多>>摘要:分析总结天枢、上巨虚作为基础腧穴治疗胃肠疾病的临床与基础研究进展,探索合募配穴的临床价值,从而为合募配穴的临床应用提供依据.基于现有文献,天枢与上巨虚作为基础腧穴应用广泛,二者共同作为基础腧穴主要应用于功能性肠病与炎症性肠病的治疗,而在慢性胃炎、功能性消化不良等其他常见消化疾病中应用较少.临床常用的治疗方法为针刺、艾灸、中药穴位贴敷.基于动物实验的疗效机制表明,天枢、上巨虚及其他配穴干预,可调节大鼠兴奋性、抑制性神经递质并改善大鼠体内炎症介质水平,改善功能性便秘症状;抑制中枢敏化,从而缓解大鼠肠易激症状;抑制胃内压和胃运动以减轻功能性腹泻症状;通过降低大鼠延髓孤束核内神经元和星形胶质细胞的阳性免疫产物的高表达水平,并抑制Toll样受体4(TLR4)/髓样分化因子88(MyD88)/核因子κB(NF-κB)信号通路并减少炎症介质的释放以保护溃疡性结肠炎大鼠结肠黏膜组织.在不同胃肠疾病治疗中,天枢、上巨虚所配伍的腧穴有所差异,因此应基于现有证据与临床经验选择最佳腧穴配伍,从而提升临床疗效.

    天枢上巨虚合募配穴胃肠疾病机制临床实践针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