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世界中医药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世界中医药
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
世界中医药

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

李振吉

月刊

1673-7202

sjzyyzz@vip.126.com;wfcms2006zzs@163.com

010-58650023

100101

北京市朝阳区小营路19号财富嘉园A座303室

世界中医药/Journal World Chinese MedicineCHSSCDCSTPCD
查看更多>>《世界中医药》杂志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总署正式批准,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主管、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主办的综合性中医药学术期刊,是世界中联的国际性、专业性杂志。拟于2006年11月正式出版,双月刊,国内外公开发行。《世界中医药》杂志以增进世界各国中医药学术交流,促进中医药发展为宗旨,以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传播中医药文化,提高中医药学术水平,推动中医药国际化发展为己任。本刊的办刊方针是提高兼顾普及,继承与创新并重,展现中医药界最具权威的学术成果。《世界中医药》杂志力求做到既能反映世界各国高质量的中医药学术研究成果,又能满足各国中医药从业者提高技能的需要。因此,栏目设置多样,如“科研成果”、“科研动态”、“实验研究”、“临床研究”、“临床报道”、“名老中医经验”、“理论研究”、“综述”、“论坛”、“中医药国际标准化”、“中医药教学”等。另外,杂志还登载中医药在各国和地区的发展情况,中医药新产品的研制和开发,各种进修培训信息,向读者推荐新书等。为把《世界中医药》杂志办成国际化精品期刊,使中医药更好地为人类健康服务,我们欢迎各界人士为本刊撰写文章或提出建议,共同把《世界中医药》杂志办好。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荧光成像技术用于独活根中香豆素类成分积累规律研究

    姬党通陈玉莹李欠
    3431-343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建立独活冰冻切片的新方法,并利用荧光成像技术对不同时期独活根中的香豆素类成分进行组织化学定位、定量研究,明确独活中活性成分香豆素的组织分布及其动态积累规律.方法:以不同时期的独活根为材料,考察不同保护剂、不同切片厚度对独活根最佳制片的影响,以此建立独活根的最佳制片条件.此外,利用显微成像测量技术对不同部位分泌组织进行统计分析,并结合荧光成像对香豆素成分集中分布部位的荧光强度进行测算,以荧光强度对不同时期的独活根中香豆素成分进行相对定量研究,分析不同时期香豆素成分含量的动态变化规律.结果:独活根经15%甘油保护剂的处理,切片厚度为25 μm时切片效果最佳.通过组织化学定位显示,独活香豆素类成分主要分布在韧皮部的分泌腔及分泌道中.不同时期香豆素类成分总体变化趋势呈S形增长,8 月、10月含量变化明显,10月香豆素含量达到最大.结论:首次使用了独活根冰冻切片及荧光成像新方法,研究了香豆素成分的产生、分布以及积累规律.发现独活香豆素成分主要分布在韧皮部的分泌腔中;不同时期独活根中香豆素成分动态积累变化趋势呈S形增长,且10月香豆素含量积累达到最大,为拓宽中药分析提供了新思路.

    独活香豆素冰冻切片组织化学定位荧光成像技术分泌腔

    基于网络药理学与实验验证研究小儿咽扁颗粒治疗急性咽炎的作用机制

    张可可陈建新赵慧辉贾彩霞...
    3436-344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究小儿咽扁颗粒治疗急性咽炎的作用机制.方法:选取小儿咽扁颗粒中的8味中药作为研究对象,运用数据库配合文献查阅,以口服生物利用度和类药性为筛选的限定条件进行中药化学成分的筛选;运用Symmap数据库对化学成分进行靶点的寻找,在GeneCards、OMIM数据库搜索咽炎相关蛋白,与靶点进行映射,并通过映射找到小儿咽扁颗粒治疗急性咽炎的靶点;运用Cytoscape 3.5.1 软件进行中药-化学成分网络、中药-化学成分-靶点网络、成分靶点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运用Venny 2.1 进一步研究方中君药金银花与射干治疗咽炎的作用机制;运用DAVID数据库对映射后靶标进行基因本体(GO)生物过程和京都基因和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富集分析.结果:筛选出97个化学成分,治疗咽炎的107个靶点,其中隐黄素(Kryptoxanthin)、MYST组蛋白乙酰转移酶(单核细胞白血病)4(MYST4)、三磷酸腺苷结合盒转运体A成员1(ABCA1)、视黄酸受体α(RARA)、与Runt相关转录因子1(RUNX1)为其核心靶点.方中金银花的靶点蛋白数占全方治疗咽炎总靶点蛋白数的41.5%.结论:小儿咽扁颗粒可能通过对药物的反应、对乙醇的反应、凋亡过程的负调控、转录过程的正调控、发挥治疗炎症的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肿瘤坏死因子(TNF),叉头框转录因子 O(FoxO),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PI3K/AKT),缺氧诱导因子1(HIF-1),T细胞受体等信号通路有关.其中Kryp-toxanthin、MYST4、ABCA1、RARA、RUNX1 可能是为其发挥药效作用的核心靶点.

    网络药理学咽炎小儿咽扁颗粒信号通路金银花靶点炎症

    基于网络药理学的桃红四物汤治疗股骨颈骨折初期的物质基础及实验验证

    杨卓熊辉沈浮袁博...
    3443-344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的方法,对桃红四物汤主要活性成分进行筛选,并收集相关靶点,探索其治疗股骨颈骨折初期的可能分子机制.方法:检索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获得桃红四物汤活性成分的干预靶点,再与GeneCards数据库中股骨颈骨折基因靶点相映射得到交集靶点;使用Cytoscape 3.7.0软件构建"活性成分-靶点"网络;利用String数据库得到交集靶点相互作用网络;使用R语言联合数据包进行桃红四物汤潜在靶点的基因本体(GO)富集分析和京都基因和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富集分析,再在动物层面验证方剂的有效性.结果:共筛选出桃红四物汤治疗股骨颈骨折关键活性成分主要有槲皮素、山柰酚、木犀草素、黄芩素、β-胡萝卜素等,潜在靶点PTGS2、NCOA2、PTGS1、HSP90AA1、PGR等,股骨颈与桃红四物汤交集靶点共121个,其生物过程与PI3K-AKT、核因子κB、IL-17及TNF信号通路等相关信号通路关系密切.动物实验显示桃红四物汤加减可促进股骨骨折早期愈合.结论:桃红四物汤有效促进骨折愈合,网络药理学表明桃红四物汤中通过AKT1、MAPK-8、IL-6等关键靶蛋白结合多条通路治疗股骨颈骨折,为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桃红四物汤网络药理学股骨颈骨折物质基础靶点通路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黄芪-丹参药对治疗肝癌的作用机制与实验验证

    苏晓鹏晏军张潞潞李玲孺...
    3449-3455,346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黄芪-丹参药对治疗肝癌的作用机制,并以体外实验对相关通路进行验证.方法:利用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及相关文献搜集黄芪、丹参的有效成分及相关蛋白质靶点名,利用Unitprot数据库对蛋白质靶点进行基因名校正,并通过Cytoscape 3.8.0软件绘制中药-成分-靶点网络图.通过Drugbank数据库、人类孟德尔遗传数据库(OMIM)、治疗靶点数据库(TTD)、GeneCard数据库搜集肝癌的基因靶点,与黄芪-丹参药对基因靶点取交集后得到核心靶点.随后利用String 11.0数据库、Metascape数据库对核心靶点分别进行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PI)分析和基因本体(GO)富集分析和京都基因和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富集分析.最后通过CCK-8 实验及流式凋亡实验检测药物对肝癌细胞的药效及PCR实验检测PI3K、AKT基因表达水平.结果:共筛选出黄芪丹参药对有效成分76个以及118个核心靶点,经过PPI分析,黄芪丹参药对治疗肝癌可能与AKT1、JUN、MAPK1、MAPK8、IL6、MAPK14、FOS、ESR1、EGFR、CCND1 等靶点相关.GO及KEGG富集分析发现,黄芪丹参药对主要作用于转录因子,参与细胞凋亡过程,通过癌症相关通路、PI3K/AKT信号通路及TNF信号通路等起效.CCK-8实验、流式凋亡实验以PCR实验表明黄芪丹参药药对对肝癌有效,并且通过P13K/AKT信号通路发挥凋亡作用.结论:黄芪-丹参药对治疗肝癌具有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协同作用的特点,而PI3K/AKT信号通路在其中发挥重要作用.

    黄芪丹参药对肝癌网络药理学作用机制靶点PI3K/AKT信号通路

    仙灵骨葆胶囊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生物信息学和网络药理学分析和实验验证

    柴爽杨岩冰马江涛郭云鹏...
    3456-346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基于生物信息学和网络药理学挖掘仙灵骨葆胶囊(XLGB)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PMOP)的活性成分和作用机制.方法:采用生物信息学挖掘PMOP相关靶点,采用网络药理学筛选XLGB的活性成分并预测作用靶点,阐明XL-GB治疗PMOP的相关靶点,富集分析其信号通路以探究分子机制.动物实验采用去卵巢SD大鼠动物模型,XLGB灌胃3月,检测骨密度,血清活性氧水平,TUNEL染色检测骨组织凋亡情况,蛋白质免疫印迹法检测骨组织内凋亡相关蛋白B细胞淋巴瘤2(Bcl-2)、Bcl-2相关X蛋白(Bax)表达量.结果:筛选出差异表达基因883 个,筛选出XLGB活性成分119 种,共预测1 734个靶蛋白.通过对XLGB和PMOP共有的26个共同靶点分析显示,AKT1、NFKB1、BAX等靶点及细胞凋亡、破骨细胞分化、cAMP、AMPK等信号通路起重要作用.XLGB组骨密度明显改善,血清活性氧水平降低,TUNEL染色显示XLGB可减少骨组织凋亡情况,提高抗凋亡蛋白Bcl-2、降低促凋亡蛋白Bax的水平.结论:XLGB治疗PMOP具有多成分、多靶点的特点,与调控细胞凋亡密切相关.

    仙灵骨葆胶囊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生物信息学网络药理学成骨细胞破骨细胞血管形成作用机制

    基于P糖蛋白研究仙茅对顺铂耐药非小细胞肺癌细胞的增敏机制

    郝雨朱宝琛薛春苗华国栋...
    3462-3466,347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究中药仙茅水煎液及其主要入血成分苔黑酚葡萄糖苷(OG)对非小细胞肺癌(NSCLC)顺铂耐药细胞(A549/cis)耐药性的影响及其潜在机制.方法:用AutoDock Vina分子对接软件评估P糖蛋白(P-gp)与OG的结合能力;CCK-8法检测顺铂、仙茅水煎液、OG及其联用对A549/cis细胞活力的抑制率;蛋白质免疫印迹法检测A549/cis中P-gp的表达水平.结果:P-gp与OG模拟分子对接的结合自由能为-7.6 kcal/mol(1 cal=4.184 J),二者具有良好的结合活性;顺铂对A549/cis的半抑制浓度(IC50)约为5.5 μg/mL,仙茅水煎液与OG在梯度浓度下对A549/cis活力均无明显影响;顺铂低剂量(1.5 μg/mL)与仙茅水煎液高、低剂量(1 000 μg/mL、500 μg/mL)或OG高剂量(5×10 -5 mol/L)联用组、顺铂中剂量(4 μg/mL)与仙茅水煎液高、低剂量(1 000 μg/mL、500 μg/mL)或OG高、低剂量(5×10 -5mol/L、1×10 -5mol/L)联用组较顺铂单用组细胞抑制率均显著升高(P<0.05 或P<0.01);顺铂(1.5 μg/mL)与仙茅水煎液(1 000 μg/mL)或OG(5×10 -5 mol/L)联用组A549/cis细胞的P-gp表达水平均低于顺铂单用组,其中顺铂与仙茅水煎液联用组降低显著(P<0.05).结论:中药仙茅水煎液及OG均可以降低A549/cis细胞的耐药性,其增敏机制可能与抑制P-gp表达有关.

    仙茅苔黑酚葡萄糖苷非小细胞肺癌肺癌耐药细胞P糖蛋白顺铂多药耐药ATP结合盒

    川楝子醇提物抑制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细胞增殖的作用机制研究

    苗玉迪胡星星王九菊李艳春...
    3467-347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究川楝子醇提物抑制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细胞增殖的作用机制.方法:选取人急性淋巴白血病细胞T淋巴细胞(CCRF-CEM)细胞株及无特定病原体(SPF)级6周SD品种的雌性大鼠12只,以不同浓度梯度川楝子醇提物作用24 h、48 h、72 h,观察其对CCRF-CEM细胞的抑制及凋亡的影响.结果:16 mg/L、80 mg/L、400 mg/L川楝子醇提物作用ALL细胞的不同时间具有明显的抗增殖作用.相较于对照组,于同一时间点,不同质量川楝子醇提物的吸光度值明显不同,且随着质量的增加吸光度值逐渐降低(P<0.05).与对照组比较,16 mg/L、80 mg/L、400 mg/L川楝子醇提物作用外周血淋巴细胞同一时间段的给药吸光度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不同质量浓度对外周血淋巴细胞无明显的不良反应.于同一时间点,与对照组比较,不同质量浓度川楝子提取物的B细胞淋巴瘤-2(Bcl-2)基因、Bcl-2相关X蛋白(Bax)基因、P53基因表达明显不同(P<0.05);Bax基因随质量浓度的增加而增加,Bcl-2 基因表达随质量浓度的增加而降低,24 h 400 mg/L川楝子醇提物的P53基因表达达到最高,而作用于ALL细胞48 h后,基因表达呈上升趋势(P<0.05).结论:川楝子醇提物可通过线粒体介导抑制白血病CCRF-CEM细胞增殖,并且呈浓度及时间的依赖性.

    川楝子醇提物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增殖凋亡Bcl-2关联X蛋白P53基因B细胞淋巴瘤-2线粒体

    基于液质联用法测定乌头碱类生物碱在大鼠体内药代动力学研究

    黄鹤陈腾飞李晗李林...
    3472-3475,348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建立同时测定大鼠血浆样品中乌头碱、次乌头碱、苯甲酰乌头原碱含量的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C-MS/MS)方法,并用于制草乌给药后,3种成分在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研究.方法:以小檗碱为内标,采用Shim-pack Velox SP-C18(100 mm×2.1 mm,2.7 μm)色谱柱,流动相为水-甲醇-乙腈(0.05%甲酸),流速0.3 mL/min,质谱采用电喷雾离子源(ESI),正离子模式,选择反应监测(MRM)方式.血浆样品采用有机试剂沉淀蛋白法.结果:乌头碱、次乌头碱、苯甲酰乌头原碱成分的线性关系良好(r≥0.999 0),日内和日间精密度符合生物样品分析要求,相对标准偏差(RSD)均小于15%.结论:此方法灵敏度高、专属性强,适用于测定乌头碱、次乌头碱、苯甲酰乌头原碱的浓度以及药代动力学研究.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乌头碱次乌头碱苯甲酰乌头原碱药代动力学

    不同温度下短时间磁场处理对大鼠血清的影响

    王焱冰刘炳君刘缨
    3476-348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研究在不同温度下不同磁场强度对体外血液的影响,为不同磁场对血液影响的研究提供参考思路.方法:大鼠随机分为室温组(25℃)和低温组(0~4℃),每个温度组又分别设置地磁场组(GMF)、亚磁场组(HMF)、强磁场组(SMF)和超强磁场组(ESMF).处理2 h后,立即取血清,对其中的谷草转氨酶(GOT)、谷丙转氨酶(GP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2,3-二磷酸甘油酸(2,3-DPG)的含量进行检测.结果:短时间(2 h)室温下ESMF能够使GOT活性显著下降(P<0.01),GPT活性出现下降趋势;低温环境或许能加强各磁场对GOT和GPT的效应;室温下HMF、SMF和ESMF以及低温下HMF和SMF都使2,3-DPG出现上升趋势,低温环境下ESMF能够使2,3-DPG显著降低(P<0.005);不同温度下各磁场对SOD活性暂无影响.结论:短时间亚磁场将保护体外血液蛋白酶活性,同时,血样运输中应避免超强磁场的负面影响.为揭示磁场效应机制以及临床和科研中血样的保存技术开发提供了必要的基础依据和线索,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

    血液保存磁场温度大鼠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超氧化物歧化酶2,3-二磷酸甘油酸

    健脾益气摄血方对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模型小鼠凝血功能的影响

    严香赵倩陈信义张雅月...
    3481-3484,349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健脾益气摄血方治疗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将100只BALB/c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泼尼松组、非从脾论治组、健脾益气摄血组,每组20只.在造模成功后的第8 天,正常组、模型组小鼠给予生理盐水0.1 mL/10 g体积灌胃,泼尼松组给予浓度为2 mg/mL泼尼松溶液0.1 mL/10 g灌胃,中药组均按照0.1 mL/10 g体积灌胃给药,所有组给药1 次/d,持续8 d.通过全自动血液凝固分析仪检测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评估出血程度及指标变化.结果:与正常组比较,给药前各组出血程度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药物干预第6、8天,与模型组比较,泼尼松组、健脾益气摄血组出血程度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小鼠PT、APTT显著升高,FIB水平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模型组比较,泼尼松组与健脾益气摄血组PT、APTT明显下降,FIB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或P<0.01);与非从脾论治组比较,健脾益气摄血组PT、APTT表达明显下降,FIB水平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或P<0.01).结论:健脾益气摄血方能明显改善ITP小鼠出血程度及凝血功能.

    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从脾论治止血机制凝血功能健脾益气摄血方脾主统血出血性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