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世界中医药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世界中医药
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
世界中医药

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

李振吉

月刊

1673-7202

sjzyyzz@vip.126.com;wfcms2006zzs@163.com

010-58650023

100101

北京市朝阳区小营路19号财富嘉园A座303室

世界中医药/Journal World Chinese MedicineCHSSCDCSTPCD
查看更多>>《世界中医药》杂志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总署正式批准,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主管、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主办的综合性中医药学术期刊,是世界中联的国际性、专业性杂志。拟于2006年11月正式出版,双月刊,国内外公开发行。《世界中医药》杂志以增进世界各国中医药学术交流,促进中医药发展为宗旨,以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传播中医药文化,提高中医药学术水平,推动中医药国际化发展为己任。本刊的办刊方针是提高兼顾普及,继承与创新并重,展现中医药界最具权威的学术成果。《世界中医药》杂志力求做到既能反映世界各国高质量的中医药学术研究成果,又能满足各国中医药从业者提高技能的需要。因此,栏目设置多样,如“科研成果”、“科研动态”、“实验研究”、“临床研究”、“临床报道”、“名老中医经验”、“理论研究”、“综述”、“论坛”、“中医药国际标准化”、“中医药教学”等。另外,杂志还登载中医药在各国和地区的发展情况,中医药新产品的研制和开发,各种进修培训信息,向读者推荐新书等。为把《世界中医药》杂志办成国际化精品期刊,使中医药更好地为人类健康服务,我们欢迎各界人士为本刊撰写文章或提出建议,共同把《世界中医药》杂志办好。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平衡针联合核心稳定性训练对脑卒中运动功能的影响

    王莎莎卓金张中伟曹贤畅...
    1297-130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平衡针联合核心稳定性训练对脑卒中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3月至2019年4月海南省人民医院收治的脑卒中功能障碍患者112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号单双平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平衡针联合核心稳定性训练,2组均治疗4周,比较2组治疗前后的生命质量、神经毒性损害物质、氧化应激、相关运动能力指标变化情况,以及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的显效率(44.64%)和总有效率(89.28%)显著高于对照组的显效率(30.36%)和总有效率(78.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方案在提升患者Fugl-Meyer评分法(FMA)的上肢评分、下肢评分、总评分和Breg量表评分、Brunnstrom量表评分、MRC评分及精力、活动能力、自理能力、肢体功能、工作/劳动、社会角色评分以及降低髓鞘碱性蛋白(MBP)、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血清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S100B蛋白(S100B)、血清铁调素25(Hepc25)、活性氧(ROS)、晚期氧化蛋白产物(AOPP)、丙二醇(MDA)均有明显优势(P<0.05).结论:平衡针联合核心稳定性训练能抑制神经毒性损害,改善氧化应激,从而改善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提高生命质量.

    平衡针核心稳定性训练脑卒中运动功能生命质量氧化应激神经毒性损害相关评分

    "针药并举"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的疗效及对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影响

    龙威力韦殷凌建伟李捷宁...
    1302-130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针药并举"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Shoulder Hand Syndrome After Stroke,SHSAS)患者的疗效及对血液流变学指标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5月至2018年5月钦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SHSAS患者102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49)和观察组(n=53).对照组给予常规神经内科用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针药结合治疗,均治疗14 d;比较2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FMA、NRS评分、肿胀评分和血液流变学指标观察,随访末期(治疗后6个月)SHSS、生命质量及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2组临床治疗效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92.45%)显著高于对照组(77.55%)(P<0.05).治疗后,2组FMA评分均较治疗前提高,NRS和肿胀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观察组FMA评分(54.17±7.12)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的(49.95±9.64)分,NRS和肿胀评分为(2.57±0.85)分和(2.95±0.96)分、显著低于对照组的(0.82±0.27)分和(1.19±0.39)分(P<0.05);2组血浆黏度、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和血小板聚集率较治疗前均有所降低,但观察组上述指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随访末期观察组SH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生命质量各项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1.32%和8.1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药并举"治疗SHSAS患者具有良好的近、远期临床疗效,可以明显减轻患者症状,有效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并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

    脑卒中肩手综合征头针补阳还五汤疗效血液流变学预后生命质量

    中药联合耳穴治疗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临床观察

    叶青艳顾奕婷宗南伟周君慧...
    1307-131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观察中药联合耳穴贴压治疗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10月至2017年10月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收治的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12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对照组给予单纯中药治疗,观察组予中药联合耳穴压丸治疗.2组疗程均为2个月,随访6个月,观察2组临床疗效,病程、病情、病种、中医证候积分及血清免疫球蛋白A(IgA)的变化.结果:观察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93.33%,高于对照组的83.33%,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病种改善方面,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但在病情及病程改善方面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儿中医证候量化积分均较治疗前改善(P<0.05),且观察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2组患儿血清IgA水平均较治疗前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儿在治疗期间均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对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中药联合耳穴压丸与单纯中药治疗在临床疗效上相当,但中药联合耳穴压丸能改善反复感染患儿中医证候及病种.

    反复呼吸道感染儿童中医药治疗耳穴压丸体质中医证候血清免疫球蛋白A临床研究

    血瘀体质中lncRNA和mRNA表达谱分析及调控网络研究

    董丽丹李玲孺张妍成金俊...
    1311-131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为了更客观地探索血瘀体质的微观特征,本研究从转录组学水平首次初步揭示血瘀体质外周血中lncRNA和mRNA的表达谱特征及其相关作用网络.方法:运用Agilent Human lncRNA+mRNA 4×180 k表达谱芯片,从血瘀体质(BSC,n=11)和平和体质(BC,n=9)者的外周血中分离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s,PBMCs),采用"limma"方法筛选出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lncRNAs和mRNAs,对差异基因进行GO功能和KEGG信号通路的显著性富集分析,通过构建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网络图并寻找其作用通路中关键的hub基因.结果:差异表达的lncRNAs和mRNAs均能够将血瘀体质和平和体质进行区分.血瘀体质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lncRNAs 394个(139个上调,255个下调)和mRNAs 410个(159个上调,251个下调).结果 显示,血瘀体质差异基因显著聚集在生长发育调节和细胞信号传导相关作用通路,例如,MAP激酶活性的正向调控、血管生成的正向调控、腺苷酸环化酶活性的激活、卵巢卵泡发育、γ-氨基丁酸能突触以及PI3K-AKT信号通路等.通过构建PPI并筛选了一些核心基因,如,FGF2、VEGFA、HIST1H2BK和PHF5 A等.结论:血瘀体质易感冠心病,脑卒中等循环系统疾病和疼痛性疾病等物质基础可能与lncRNAs/mRNAs的生长发育调节和细胞信号传导失调相关.

    长链非编码RNA血瘀体质生物信息学中医

    新形势下中医药防治艾滋病的思考

    张淼于祯钰
    1316-1319页
    查看更多>>摘要:2019年发布的《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中指出要彰显中医药在疾病治疗中的优势,聚焦癌症、感染性疾病、糖尿病、心脑血管病、抗生素耐药等问题,开展中西医协同攻关,到2022年形成并推广50个左右中西医结合诊疗方案.新修订的《中国艾滋病诊疗指南(2018版)》中指出,成年人及青少年确诊的HIV感染者,建议立即进行抗反转录病毒治疗,目前在抑制病毒复制,改善免疫系统功能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是也存在耐药、不良反应、依从性等问题.中医药具有独特的理论体系,经过30余年的研究,在防治艾滋病方面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和优势.在新形势下,充分利用中医药治疗艾滋病的优势,中西医结合防治艾滋病.

    艾滋病新形势中医药中西医结合优势特色防治思考

    中医药治疗心力衰竭及其对心肌组织ATP含量影响的研究进展

    杨凯晶于淼薛一涛
    1320-1323,1332页
    查看更多>>摘要:心肌代谢障碍是心力衰竭(HF)发生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中医药在调节心肌组织代谢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其机制可能是通过相关中药的有效成分调节心肌细胞ATP酶活性、激活AMPK信号通路、刺激肌酸激酶(CK)反应、提高心肌基质金属蛋白酶(MMP)水平、保护线粒体结构及功能等途径,保证ATP的供应及传递,改善心脏的能量代谢,纠正HF.近年来,中医药治疗慢性HF的优势逐渐突出,并取得良好成果,研究中医药对HF时心肌组织ATP的供应机制,有助于为临床治疗该病提供理论依据.

    中医药病因病机治疗原则辨证论治心力衰竭三磷酸腺苷能量代谢

    近5年SCI源针灸干预肿瘤治疗研究文献综述

    安琪刘佩东刘阳阳赵天易...
    1324-1332页
    查看更多>>摘要:分析整合近5年美国《科学引文索引》(Science Citation Index,SCI)收录发表的针灸干预肿瘤治疗相关文献,SCI收录针灸干预肿瘤治疗研究共82篇,现阶段研究重点在于证明针灸疗法的有效性、安全性,研究方向集中于针灸缓解肿瘤放化疗引发的不良反应和癌症相关症状,针刺为主要的治疗方法.针灸疗法在肿瘤治疗领域是可接受且有效的一种支持疗法,对化疗相关不良反应,如恶心呕吐、潮热、周围神经病变,以及癌性疼痛、疲劳、上肢淋巴水肿等症状疗效确切.今后应更多地设计符合针灸作用特点、合理对照的高质量研究,针灸抑瘤作用、增加化疗靶向性作用的研究可能是新方向.

    针灸肿瘤化疗相关不良反应安全性有效性临床研究进展综述

    中医治法在血管性痴呆中的应用

    徐婧程岩岩张立德丛国倩...
    1333-1337,1342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中医学中没有对血管性痴呆的确切记录,但散见在"文痴""呆病""痴呆""善忘"等难治病范畴中.该病病变过程复杂多变,或从虚致病,或虚实夹杂.中医治疗血管性痴呆既从整体出发,又着眼于局部,达到辨病与辨证相结合.从病因病机、辨证分型、中药治疗、针灸治疗等方面论述该病的中医研究,为临床更好治疗该病提供理论依据.

    血管性痴呆病因病机辨证分型治疗中药经典方剂经验方针刺

    运动性心肌损伤的中医药防治进展

    傅梦薇韩宜臻李洪峥王阶...
    1338-1342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从运动性心脏损伤的背景、病理机制、治疗现状等方面展开论述,综合分析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运动性心脏损伤的现代机制研究以及中医药治疗现状.在古今文献研究的基础上,提出未病先防理念下中医药心脏保健的入静锻炼与饮食营养,在灵活运用经方之上结合王阶教授临床经验探索有效的中医药治疗手段,充分发挥中医药在心血管领域的防治优势,以期能为越来越多投身耐力型运动或高强度训练的人群进行运动性心肌损伤的知识普及,并为医疗工作者运用中医药展开防治工作提供借鉴和参考.

    运动心肌损伤病理机制中医药防治临床经验锻炼饮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