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世界中医药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世界中医药
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
世界中医药

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

李振吉

月刊

1673-7202

sjzyyzz@vip.126.com;wfcms2006zzs@163.com

010-58650023

100101

北京市朝阳区小营路19号财富嘉园A座303室

世界中医药/Journal World Chinese MedicineCHSSCDCSTPCD
查看更多>>《世界中医药》杂志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总署正式批准,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主管、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主办的综合性中医药学术期刊,是世界中联的国际性、专业性杂志。拟于2006年11月正式出版,双月刊,国内外公开发行。《世界中医药》杂志以增进世界各国中医药学术交流,促进中医药发展为宗旨,以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传播中医药文化,提高中医药学术水平,推动中医药国际化发展为己任。本刊的办刊方针是提高兼顾普及,继承与创新并重,展现中医药界最具权威的学术成果。《世界中医药》杂志力求做到既能反映世界各国高质量的中医药学术研究成果,又能满足各国中医药从业者提高技能的需要。因此,栏目设置多样,如“科研成果”、“科研动态”、“实验研究”、“临床研究”、“临床报道”、“名老中医经验”、“理论研究”、“综述”、“论坛”、“中医药国际标准化”、“中医药教学”等。另外,杂志还登载中医药在各国和地区的发展情况,中医药新产品的研制和开发,各种进修培训信息,向读者推荐新书等。为把《世界中医药》杂志办成国际化精品期刊,使中医药更好地为人类健康服务,我们欢迎各界人士为本刊撰写文章或提出建议,共同把《世界中医药》杂志办好。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中西并重"模式在结直肠癌全程防治中的应用与实践

    杨宇飞
    1343-1348,1356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年来结直肠癌西医治疗飞速发展,但其治疗仍然存在短板,亦在随访期、康复期、终末期存在方案空缺,因此,以改善疾病相关症状为疗效评价标准,以治人为核心理念的中医药在结直肠癌全程防治中具有重要作用.正如2016年《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中明确提到的"发挥中医药在治未病中的主导作用、重大疾病的协同作用和康复中的核心作用",现通过回顾近25年本团队在结直肠癌全程防治中"中西并重"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为该模式在其他重大疾病治疗中的应用提供借鉴,以期能够促进中西医并重中国特色医疗体系的构建.

    结直肠癌中西并重防治实践模式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大复方祛邪胶囊治疗结直肠癌的作用机制

    宋卓陈悦翟嘉威谷珊珊...
    1349-135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大复方祛邪胶囊是基于明代医家李中梓治疗积聚的名方——阴阳攻积丸研制而成,文章通过网络药理学方法挖掘其对结直肠癌的作用机制,为揭示经典名方阴阳攻积丸的临床价值和现代机制提供借鉴.方法: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中医药百科全书(ETCM)等数据库筛选祛邪胶囊的活性成分及靶点,通过Swiss Target Prediction靶标垂钓,取药物靶点的并集.通过TTD、OMIM、Drugbank和GeneCards数据库筛选结直肠癌的靶点,取并集.取药物靶点与疾病靶点的交集,并依据化合物的Degree值筛选,建立"中药-成分-靶点"数据库,依据核心靶点构建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网络,进行基因本体(GO)功能和京都基因和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富集分析,与前期研究结果进行对比.结果:构建祛邪胶囊治疗结直肠癌的活性成分127个,靶向254个核心基因,核心基因的PPI网络包含248个节点,共有5个核心网络.富集分析显示祛邪胶囊可能主要通过调控RNA聚合酶的启动、DNA转录、翻译、蛋白的激活和增殖、凋亡、耐药、炎症反应等过程介导HIF-1α、PI3K/Akt、TNF、FoxO、Toll样受体等多个信号通路,其中凋亡、免疫方面的调节及FoxO信号通路得到本团队前期研究的验证.结论:祛邪胶囊治疗结直肠癌的作用机制与介导凋亡、免疫及FoxO信号通路方面有关,此外还可能调控HIF-1α、PI3K/Akt、TNF、Toll样受体等多个信号通路,体现了祛邪胶囊治疗结直肠癌成分多、调控通路和靶点复杂的特点,同时展现了古人"反激逆从"和"温阳通下"论治肿瘤的理论魅力和临床价值,为后续的深入研究提供指导.

    结直肠癌网络药理学大复方祛邪胶囊阴阳攻积丸经典名方分子机制中草药

    胃肠恶性肿瘤以脾虚为核心病机的理论与实践探讨

    宋卓杨宇飞孙凌云张彤...
    1357-1363,1371页
    查看更多>>摘要:胃肠恶性肿瘤给我国人民的生命健康带来了严重的危害.中医学具有以人为本、整体调节的特点在我国胃肠肿瘤的防治体系中占据一席之地.当代中医形成了以健脾为核心的防治理念,但各医家对脾虚内涵的理解尚不统一,应用方药差异较大,制约中医药研究质量的提高和未来的发展.本团队多年来从脾虚论治结直肠癌的临床和科研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效,并与国内多家单位一起,围绕脾虚在胃肠肿瘤领域开展循证研究工作.现结合文献和团队多年来的实践,提出瘤之成因与治疗造就胃肠恶性肿瘤病机以脾虚为主,遵循以脾虚为本、邪实自内外而生、蕴化癌毒、病久及肾的病机演变规律,正虚、邪实、癌毒是中医认识其病机的3个层面,同时兼有胃癌易于阳化、肠癌易于寒化的特点.最后从证治规律、临床试验、生物机制3个方面列举当前已有的相关研究实践作为验证.对胃肠肿瘤脾虚理论的探索起到了抛砖引玉的作用,旨在促进中医肿瘤防治理论的创新,为更高质量的研究提供理论支撑.

    胃癌结直肠癌中医药核心病机脾虚证候专家观点述评

    祛邪胶囊治疗晚期结直肠癌疗效及安全性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

    张彤杨宇飞
    1364-137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对前期祛邪胶囊临床随机对照试验(RCT)的数据进行更新,验证祛邪胶囊治疗晚期结直肠癌患者生存期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14年4月1日至2015年7月31日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肿瘤科门诊和住院的有明确病理诊断的晚期结直肠癌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区组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的方法将受试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采用祛邪胶囊联合常规治疗,对照组采用祛邪胶囊安慰剂联合常规治疗,治疗3个月后长期随访,观察2组的总生存期、无进展生存期、安全性指标和不良反应.随访至2021年2月20日,全部受试者均达到了临床终点,最长随访时间74个月.结果:观察组中位生存期较对照组延长了9.6个月(23.9比14.3,P=0.032),2组中位无进展生存均为6个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0).在结肠亚组、左半结肠亚组、二线及二线以上治疗亚组、非靶向治疗亚组、RAS野生型亚组中,观察组与对照组的OS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8,0.037,0.007,0.022,0.019);在化疗亚组中,观察组总生存期较对照组延长了9.7个月,临床获益明显,趋势有差异(P=0.072).祛邪胶囊安全性良好.结论:祛邪胶囊可以延长晚期结直肠癌患者的生存期且安全性良好.

    祛邪胶囊晚期结直肠癌阴阳攻积丸随机对照临床试验中西医结合

    杨宇飞教授阶段辨治晚期结直肠癌的中西医并重思路与经验总结

    徐钰莹杨宇飞
    1372-1379页
    查看更多>>摘要:结直肠癌具有高发病率与高死亡率,晚期结直肠癌大多无法治愈,虽然西医常规治疗为患者带来生存获益,但疾病本身引起的症状与西医治疗带来的不良反应往往使患者痛苦不堪,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命质量.除此之外,晚期结直肠癌的西医常规治疗无法覆盖所有人群,对于部分经济基础差、体弱、高龄、西医治疗意愿不强而拒绝或无法接受西医常规治疗的患者来说,迫切需要新的治疗方式弥补常规治疗的缺口,扩大治疗覆盖面.中医药治疗肿瘤历史悠久,在减轻晚期结直肠癌西医治疗不良反应、增加治疗疗效、延长生存期、提高生命质量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杨宇飞教授认为晚期结直肠癌的治疗不能单靠中医或西医一种治疗手段,强调中西医并重是晚期结直肠癌的核心治疗策略,以人为本是要坚持的治疗理念,要在不同疾病发展阶段根据患者的治疗意愿、疾病特征与个人体质灵活选用中医为主或者西医为主、中医为辅或中西医相辅相成的中西医并重治疗策略.在遣方用药时扶正祛邪是晚期结直肠癌治疗核心,健脾补肾解毒是治疗首推之法,根据病情的不同发展阶段与患者所处的西医不同治疗阶段,灵活调节扶正祛邪比例,最终达到提高晚期结直肠癌患者生命质量,延长生存期的目的.

    杨宇飞晚期结直肠癌中西医并重中医药健脾补肾解毒扶正祛邪治疗经验

    中西医结合加速康复外科方案在结直肠癌围手术期应用的依从性研究

    赫兰晔陈楠武爱文杨宇飞...
    1380-138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究结直肠癌根治性手术的患者对于中西医结合加速康复外科方案干预的依从性以及中西医结合加速康复外科方案对结直肠癌患者术后康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9月至2021年2月就诊于北京大学肿瘤医院胃肠肿瘤中心三病区接受根治性手术的结直肠癌患者216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直肠癌120例,结肠癌96例.在围手术期应用中西医结合加速康复外科方案进行干预,记录术后排气、排便恢复的时间、围手术期并发症的情况,同时评价患者的依从性.结果:术后排气、排便的恢复时间与患者依从性的相关性具有统计学意义,依从性越好,排气、排便的恢复时间越短(P<0.05);年龄越小,依从性越好(r=0.162,P=0.017);有术前新辅助治疗经历的患者,依从性更好(r=-0.162,P=0.019);依从性与受试者性别、疾病分期、并发症事件的发生没有相关性(P>0.05).结论:结直肠癌患者术后对于中西医结合加速康复外科方案的依从性整体比较好,且患者术后肠道功能的恢复与依从性具有相关性.

    中西医结合穴位贴敷结直肠癌根治术肠道功能依从性加速康复外科并发症

    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1及其配体抑制剂免疫相关不良反应的中医病因病机及治法

    陈泓志梁伟林顾瞻张慧卿...
    1386-1390,1399页
    查看更多>>摘要: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1及其配体(PD-1/PD-L1)抑制剂可引发与既往治疗手段不同的免疫相关不良反应.根据中医基础理论及药性理论的相关知识,尝试对PD-1/PD-L1抑制剂进行中药化性能分析,认为PD-1/PD-L1抑制剂的药物性能属辛温之品,趋向升浮,归于肺、脾、胃经,其免疫相关不良反应的主要病因为"免疫药毒",主要病机为风邪兼杂湿邪与热毒合阻于肌肤,脾胃虚弱以及气血亏虚,并提出了相应的治法,以期对免疫治疗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的提升起到积极作用.

    免疫治疗免疫相关不良反应病因分析病机分析中药性能

    转移性结直肠癌中医治疗优势人群的肠道菌群及TB淋巴细胞亚群特征分析

    闫蕴孜孙凌云徐钰莹陈冬梅...
    1391-139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分析转移性结直肠癌(mCRC)中医治疗优势人群肠道菌群及TB淋巴细胞亚群分布特征及相关性.方法:选取2018年3月至2019年3月期间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肿瘤科门诊或病房收治的mCRC患者4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临床研究方法,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安慰剂组,治疗给予常规中医治疗加用祛邪胶囊,对照组在与观察组相同治疗基础上服用安慰剂胶囊.收集基线时患者的粪便样本及外周血样本并进行检测.根据入组患者3年随访的生存结局以及mCRC中医治疗优势人群判定标准,将患者分为中医治疗优势人群及非优势人群,分析2组间肠道菌群及TB淋巴细胞亚群的差异性及相关性.结果:肠道菌群Alpha多样性分析显示,中医治疗非优势人群相比优势人群具有更高的sobs指数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15.17±19.25 vs.81.96±36.79,P=0.005),中医治疗优势人群具有更高比例的拟杆菌属(30.6%vs.23.9%,P=0.33)和普雷沃氏菌属(5.7%vs.3.9%,P=0.69);TB淋巴细胞亚群分析结果发现,中医治疗优势人群组较非优势人群组具有更高的双阴T细胞绝对值(89.6±82.0 vs.37.1±16.5,P=0.01)以及非HLA依赖细胞毒性T细胞(83.0±43.6 vs.28.4±18.3,P=0.01);HLA依赖细胞毒性T细胞绝对值与粪厌氧棒状菌(Anaero-stipes)呈显著负相关(P=0.04).结论:mCRC中医治疗优势人群与非优势人群在肠道菌群分布以及TB淋巴细胞亚群特征方面存在显著差异且具有一定相关性,为进一步阐释中医优势人群特征及疗效机制提供了必要的科学依据.

    转移性结直肠癌中医药优势人群肠道菌群淋巴细胞亚群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血府逐瘀汤治疗冠心病的作用机制

    叶嘉豪胡志希钟森杰杨梦...
    1400-140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分析血府逐瘀汤治疗冠心病的作用机制.方法:借助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检索血府逐瘀汤的化学成分和靶基因,利用GeneCards获得与冠心病相关的靶基因,采用Cytoscape 3.7.2绘制"中药成分-疾病靶基因"网络图,采用String数据库构建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网络图,将PPI网络图导入Cytoscape 3.7.2,借助CytoN-CA插件进行网络拓扑分析,采用R643.6.1软件对靶基因进行GO功能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结果:筛选出血府逐瘀汤相关化合物224个,作用于冠心病的相关靶点3564个,PPI网络显示Degree值排名前10位的靶基因依次为IL6、AKT1、ALB、VEGFA、CCL2、EGF、IL1B、MMP-9、CASP3、MAPK1,拓扑分析结果显示Degree值排名前10位的靶基因依次为PTGS2、MMP2、VEGFA、AKT1、ALB、CASP3、STAT3、IL6、MMP9、SERPINE1.GO富集分析预测出此方对冠心病的治疗机制可能与调控营养水平反应、对氧含量的反应、膜筏、膜微域、磷酸酶结合等通路相关.KE GG富集分析预测出此方治疗冠心病可能是通过糖尿病并发症AGE-RAGE信号通路、流体剪切应力和动脉粥样硬化、HIF-1信号通路、TNF信号通路等几个关键的通路达到治疗效果.结论:本研究探讨了血府逐瘀汤治疗冠心病的活性成分及其作用机制,血府逐瘀汤可通过多靶点、多通路治疗冠心病,为进一步研究该方作用机制提供了理论依据.

    冠心病血府逐瘀汤网络药理学靶基因通路作用机制

    基于GEO数据挖掘与网络药理学探讨化痰通络汤治疗脑梗死的机制研究

    龚翠兰周德生杨仁义傅馨莹...
    1406-141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采用GE O芯片数据及网络药理学方法,分析脑梗死疾病基因,并对化痰通络汤治疗脑梗死风痰阻络证的作用机制进行探讨,为脑梗死的中医药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多学科交叉方法对化痰通络汤治疗脑梗死风痰阻络证进行研究,整合GEO、GeneCards、TCMSP、PubChem、Swiss Target Prediction、String、WebGestalt数据库资源,利用Cytoscape、R语言软件,对脑梗死差异基因、疾病靶点、化痰通络汤的中药有效成分、中药靶点进行筛选,从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PI)共表达网络、GO及KEGG富集分析角度,探讨化痰通络汤治疗脑梗死风痰阻络证的所用机制.结果:获取3110个脑梗死疾病靶点,其中203个差异基因,198个在脑梗死疾病中表达上调,5个在脑梗死疾病中表达下调,可作为诊断及治疗的潜在靶点.PPI网络及Degree、Betweenness、Closeness算法拓扑分析结果显示,PI3KCA、MAPK1、EGFR等48个靶点相互作用最强,可作为后续基础研究验证方向.GO、KEGG富集分析结果显示,BP共富集354个生物进程,CC共富集16个细胞组分,MF共富集29个分子功能,KEGG共富集137个信号通路,结合FDR、ratio与P值结果对富集分析结果进行权重分析,进一步聚焦其富集结果.结论:化痰通络汤可针对性上调GFAP、CD14、STAT3、H19、CXCL16等,下调NAT8F3、OLR59、GPR88等,以多组分、多功能、多途径的形式介导鞘脂信号通路、VEGF通路、HIF-1通路等多通路在脑梗死风痰阻络证中发挥作用.

    基因表达综合差异基因化痰通络汤脑梗死网络药理学风痰阻络证KEGG富集分析靶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