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社科纵横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社科纵横
社科纵横

张仲仪

月刊

1007-9106

skzh2008@126.com

0931-8726025;872295

730000

甘肃省皋兰路20号兴中大厦1502室

社科纵横/Journal Social Sciences ReviewCHSSCD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中华民族文化主体性建构的三维向度

    马乔恩孙快
    1-11页
    查看更多>>摘要:巩固中华民族文化主体性是习近平文化思想的重要指向.在中华民族文化主体性何以稳固的问题上,习近平文化思想基于中华文明的连续性、统一性、创新性特质,以深化历史自觉、凝聚价值共识、开创崭新形态为支点夯实中华民族文化主体性的根基;在中华民族文化主体性何以呈现的问题上,习近平文化思想锚定"人民自我""民族自我""人类自我"的"为我"逻辑,系统阐释了习近平文化思想对中华民族文化主体性建构的定力提升作用;在中华民族文化主体性何以延续的问题上,习近平文化思想以"坚持第二个结合""促进文明交流互鉴""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高质量发展"的整体性布局赋予中华民族文化主体性以历史高度、实践广度和现实深度,引领文化主体性"再生产".

    习近平文化思想中华民族文化主体性

    习近平文化思想人民性的三维审视

    刘溢彩傅畅梅
    12-18页
    查看更多>>摘要:习近平文化思想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发展的现实产物,人民性作为贯穿于习近平文化思想的一条价值红线,始终引导着我国文化建设的价值方向.从坚持人民的立场是习近平文化思想的价值所指、彰显人民的主体性是习近平文化思想的逻辑使然、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是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实践要求三个向度探讨习近平文化思想的人民性意蕴,旨在彰显习近平文化思想深厚的人民情怀和价值导向.坚持和把握习近平文化思想的人民性意蕴,有助于开辟马克思主义文化思想中国化的新篇章,对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新辉煌具有重要意义.

    习近平文化思想人民性人民立场

    习近平文化思想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超越

    陈梦婷曹富雄
    19-23页
    查看更多>>摘要:习近平文化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成果,蕴含着中华民族一以贯之的优秀传统文化基因,强调"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立场,赋予传统民本思想新的时代内涵;擘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创新大同社会新型话语表达方式;厚植"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根本大计,突破传统人地共蕴生态理念;贯穿"坚持党的全面领导"这一根本保证,传承古代中国大一统政治智慧;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共同价值,洞悉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人类命运的整体性、共通性的战略意义.习近平文化思想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超越,集中体现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马克思主义观的发展.

    习近平文化思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

    伟大建党精神: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精神支柱

    赵鹏
    24-29页
    查看更多>>摘要:伟大建党精神作为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源头活水和重要构成,事关党员理想信念的坚定与否,更与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息息相关.当前,深刻认识把握伟大建党精神与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实践逻辑与历史逻辑,阐明其优势、发挥其强大内生动力,无疑已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至关重要的一步.

    伟大建党精神中国式现代化历史逻辑实践逻辑

    中国式现代化的地方实践路径探索——强省会战略与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动态交互

    高秉龙
    30-4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国式现代化既是一种特色的富强路径,又是一种富强特有的表现.中国式现代化的逐步推进,需要地方政府开拓思维,探索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路径.从部分地方政府工作的重点和热点来看,"强省会"战略和全过程人民民主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和关键举措,二者在理论上具有相容性且动态互促,又在逻辑和机制层面动态交互,形成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推进路径.甘肃省兰州市的实践案例表明,该路径不仅有助于"强省会"战略的实施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实践,而且有利于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和实现国家富强.为进一步加强该路径的效用并开拓新路径,地方政府应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树立"一盘棋"战略和政策执行思想,团结参与主体,有效运用科技红利.

    中国式现代化地方政府强省会战略全过程人民民主相容性动态互促

    新质生产力的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底蕴

    饶旭鹏连兴琦
    42-50页
    查看更多>>摘要: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认识新质生产力的方法论基础.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蕴藏在新质生产力的坚守、创新、运用中,新质生产力对认识论的坚守主要体现在坚持了实践基础上的反映论、发挥了认识的能动性、把握了质量互变的规律性;新质生产力的创新主要体现在对理论的扬弃和对中国实际的结合的过程中;新质生产力的运用主要彰显于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调查研究的协调统一.新时代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发展为认识新质生产力提供了认识论底蕴,夯实了高质量发展和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哲学根基.

    新质生产力认识论哲学底蕴

    新质生产力和新型生产关系: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赋能

    王艺枞吕可达
    51-59页
    查看更多>>摘要: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经济高质量发展以新发展理念为根本指导,以发展新质生产力为重要着力点,以重塑新型生产关系为强大推进器.生产力代表着整个社会的全体财富,生产关系反映着各个社会主体力量的经济利益关系,因此,处理好社会总体利益和私人群体利益之间的矛盾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本质要求.中国共产党代表着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协调各个群体经济关系的重要社会政治力量,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根本遵循.

    经济高质量发展生产力异化新质生产力新型生产关系

    数字经济背景下新质生产力的内涵特征、核心要素与实践培育

    刘衍峰
    60-70页
    查看更多>>摘要: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强调加快构建促进数字经济发展的体制机制.数字经济是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关键支撑和新赛道,在数字经济的大背景下,新质生产力有其独特的内涵:新质生产力是由传统生产力构成要素的质的提升而呈现出的更为先进的生产力形态,其形成以数字化转型为主导,新质生产力在赋能社会经济发展中发挥特殊作用,其理论基础始终根植于马克思生产力理论范畴.数字经济时代的新质生产力,科技创新是其形成的动力源泉、数据成为新的生产要素、智能化与绿色化是必要生产方式.未来,结合数字经济特征和具体国情,中国需要强化关键核心技术攻坚突破、加速新型数据要素融合渗透、培育战略新兴产业与未来产业、培育高素质的数字化人才,最终培育形成新质生产力.

    数字经济新质生产力科技创新数字化

    ESG评级分歧对绿色技术创新持续性的影响

    刘建国李欣洋
    71-82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不断推进,企业ESG(环境、社会和治理)表现愈加受到重视,ESG评级分歧成为影响绿色技术创新持续性的关键因素.基于2007-2022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数据,理论分析并实证检验了ESG评级分歧对绿色技术创新持续性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发现:ESG评级分歧显著抑制了绿色技术创新持续性,且这一作用在非重污染和所处地区环境规制较弱企业中尤为显著.分析发现,ESG评级分歧通过加剧管理层短视和融资约束两个渠道显著抑制了绿色技术创新持续性.基于此,从ESG评级的角度出发,为保障绿色技术创新持续性提供了经验证据和理论支持.

    ESG评级分歧绿色技术创新持续性管理层短视融资约束

    生育行为对家庭消费的影响研究——基于生育政策视角

    肖琴濮静文倪健洺赵月川...
    83-92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CFPS),从家庭生育行为的转变视角,研究并剖析家庭消费水平和消费结构,并探讨其潜在的作用机制.研究发现:(1)家庭生育行为的转变促进了家庭发展型消费,有利于家庭消费结构升级.(2)有新生孩子的家庭虽然抑制了家庭整体消费水平,但促进了家庭消费结构转变,且家庭更重视子女的教育资本支出.(3)城镇家庭和新生二孩家庭的消费行为受到政策效果的影响更为明显.(4)生育行为的转变通过增加家庭养育成本间接对家庭消费行为产生影响.

    生育政策家庭生育行为转变家庭消费养育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