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社科纵横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社科纵横
社科纵横

张仲仪

月刊

1007-9106

skzh2008@126.com

0931-8726025;872295

730000

甘肃省皋兰路20号兴中大厦1502室

社科纵横/Journal Social Sciences ReviewCHSSCD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甘肃人口老龄化状况与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研究

    王明霞
    68-73页
    查看更多>>摘要: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必然要求.当前,甘肃人口老龄化呈现"未富先老""未备先老""慢备快老""城乡倒置"等特征,建设更加充分、更加均衡的养老服务体系对甘肃来说迫在眉睫.在调研基础上对甘肃人口老龄化状况、养老服务体系取得的成就与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凝聚全社会力量,建设老年友好型社会;巩固并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养老服务体系;技术赋能创新养老服务方式,加快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等优化策略.

    养老服务模式优化

    人口老龄化背景下农村养老服务供需问题研究——以甘肃省兰州市农村地区为例

    包福存
    74-80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农村人口老龄化进程逐渐加速,家庭规模小型化、结构核心化以及空巢化的背景下,分析兰州市农村养老服务供需的现状:家庭供给能力弱化不能满足老年人家庭养老的需求;农村社区养老服务的供给与需求不平衡;养老供给主体单一,筹资渠道缺乏多元化,社会力量参与有限;农村养老资源不足.剖析农村养老服务供需存在问题的原因:不能精准识别老年人的养老需求;经济发展水平影响了农村养老服务供给体系的建设;农村老年人养老服务消费能力不足;现有的农村养老供给体系创新不足.在此基础上提出优化农村养老服务供给的路径:精准识别农村老年人的养老服务需求,增加对养老消费的经济投入;推动农村养老服务供给体系的创新;大力推广农村互助养老模式;整合农村养老资源,建设智慧化养老供给体系.

    人口老龄化乡村振兴农村养老服务供需

    结构二重性视角下"村改居"社区乡村结构再生产——基于陕西省L社区的分析

    贺芒方丽婷
    81-88页
    查看更多>>摘要:"村改居"社区作为城乡一体化的衍生物,其治理有效对新型城镇化以及基层治理具有重要意义.基于结构二重性理论,以L社区为例,分析留存于"村改居"社区的乡村结构的约束性与能动性,具体阐述社区行动主体如何从认知障碍到认知调适后逐渐适应社区,并利用乡村结构不断推动社区资源再造与规则重塑,以及再造的社区新结构反作用于行动主体的全过程.实现"村改居"社区乡村结构再生产的关键在于发挥行动主体的能动性,发动关键群众、提供活动平台以及利用情面规则重塑文明生活秩序与情感治理规则.

    "村改居"社区结构二重性乡村结构资源再造规则重塑

    深入推进中国社会史研究的多元化进路——"中国历史上的移居与社会"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

    尚季芳侯培和
    89-96页
    查看更多>>摘要:2022年10月22—23日,第十八届中国社会史年会暨"中国历史上的移居与社会"在线上召开,会议围绕中国历史上的移民与移居、宗族与家族、中国共产党政权建设、日常生活、医疗卫生、水利社会、边疆民族、乡村治理、灾害治理、匪患治理、城市变迁、商业贸易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研讨.会议议题多元、问题意识鲜明、方法多样、理论和史料不断拓展,是一次高质量、学术原创性突出的学术盛宴,推进了中国社会史的总体研究.

    中国社会史移居与社会多元化

    对泓之战几个问题的再探讨

    徐宇春姚明今
    97-105页
    查看更多>>摘要:宋襄公的泓之战是一桩千年公案,在这个问题的评判上,一定要贴近历史史实,反对任何先入为主的做法.第一,要了解对宋襄公具有巨大垂范作用的齐桓公的事迹.追寻齐桓公主盟攘楚的经过,发现服郑才是核心,且经过十分复杂曲折,鲜为人知.这与流行的对齐桓公霸政"以德服人"的解释,以及召陵之盟"不战而屈人之兵"的赫赫威名形成强烈反差.深受商周礼法传统影响的宋襄公不折不扣地接受了这一点.第二,对泓之战的研究,对与宋国实力相当的郑、鲁等国的考察必不可少,相较之下,宋国思想观念、军事水平非常落后,造成了保守传统、不重兵学的地域文化特点,因此,宋襄公坚持礼让,是个人性格与内外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宋襄公坚持的一套不是当时流行的军礼,春秋战争讲究贵族礼仪,但仅限于君子个人之间,并不会任意将其扩大到两国军队之间.

    泓之战宋襄公齐桓公称霸交战礼

    中古嘉礼研究之二——试论礼学视域下的纳后礼之形塑与消亡

    吴凌杰
    106-113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梳理中古时期纳后礼与册后礼的流变,可发现礼仪文本的残缺与毁废,礼官们为构建完整的仪式,只得拆东补西、据此修彼,让原本不同的纳后礼与册后礼在文本上呈现出混杂的特点.重点探讨了唐代纳后礼与册后礼,发现前者从未行用,后者自从宪宗后亦流于空文,原因在于唐代的统治者并不重视礼经礼义,他们有的只是"古为今用""自我作古"的思想,这使得《开元礼》创作之初就夹杂了很多的"备而不用"之礼,并对宋代礼典制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通过对唐代官修史书中《后妃传》书写模式的探讨,发现唐人早期实则很重视对后妃群体的告诫,特别是经历了武后、韦后的唐代统治者,愈发注意皇权的集中,随着"不立皇后"制度的确立,使得纳后与册后均未行用.到了五代宋初,因为仪注的残缺,时人还不断争论相关礼制的准确性.

    唐代嘉礼纳后礼册后礼《大唐开元礼》

    社会治理视角下甘肃应急管理能力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梁海燕
    114-120页
    查看更多>>摘要:应急管理是社会治理的重要功能,也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一环.当前,社会发展的宏观和内在环境发生深刻变化,人口流动加快,群众利益诉求多元化,公共安全态势趋于复杂,应急管理面临一系列新问题、新挑战.在此背景下,以应急管理能力建设为突破口,协同推进社会治理和应急管理,是有效应对风险社会、不断推进应急管理和社会治理现代化的有效路径.在梳理甘肃省近年来应急管理能力建设实践的基础上,分析了社会治理背景下基层应急管理能力建设面临的挑战,进一步提出了针对性对策建议.

    应急管理能力社会治理挑战多元共治

    农村人居环境与居民健康协同发展研究

    卢智增黄圣赟
    121-128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与爱国卫生运动的深入发展,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与提高居民健康状况已成为中国建设现代化强国的重要任务.通过分析农村人居环境与居民健康的相互作用关系,揭示二者协同发展的机理,构建农村人居环境与居民健康复合系统协同度模型,并利用2012年—2020年的相关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目前中国农村人居环境与居民健康子系统的有序度呈上升发展态势,但二者间并未形成良性协同发展机制;在农村人居环境与居民健康协同发展过程中,主要存在着政策效果持续力度弱、监督体系不完善以及居民参与率低等问题.基于实证分析结果,提出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建立多元监督体系、丰富乡村治理形式等对策建议.

    农村人居环境农村居民健康协同发展协同度

    论耕地经营权流转的复合治理

    姚伟
    129-135页
    查看更多>>摘要:2016年底"三权分置"办法的出台,加速了耕地经营权流转、缓解了耕地撂荒、促进了农民增收和农业现代化.从总体上看,流转过程中仍存在较多的矛盾冲突,耕地非粮化和非农化等问题较为严重.为此,应进一步完善相关法律制度和政策体系,加强基层党建并增强其引领治理的能力,培育多元治理参与主体以及构建复合治理机制,以促进耕地经营权流转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耕地三权分置经营权流转复合治理

    网络文化综合治理的建构逻辑与践行路径

    宁文英敖永春
    136-142页
    查看更多>>摘要:网络文化综合治理指向在传统与现代信息技术互构的基础上,以平等协商、多元共治为主要表征样态,致力于治理与发展并行的动态性、开放式治理体系,在其现实性上展现了聚合自由与秩序的权力逻辑、利润与发展的资本逻辑、沟通与创新的技术逻辑以及共建与共享的利益逻辑的多元逻辑统一.面对世界范围内网络文化与人类社会发展愈加高密度融合及其自身在多线程、多维度发展传播中遭遇巨大困境的现实境遇,探索发展聚合全员治理、全景治理、全域治理和全程治理共时性着力的践行路径,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无可或缺的战略性选择,不仅对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无可估量的价值,更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提升的重要尝试.

    网络文化治理综合建构逻辑践行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