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森林病虫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森林病虫
国家林业局森林病虫害防治总站
中国森林病虫

国家林业局森林病虫害防治总站

宋玉双

双月刊

1671-0886

slbc@chinajournal.net.cn

024-86800056

110034

沈阳市黄河北大街58号

中国森林病虫/Journal Forest Pest and Disease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属森林病虫害防治专业的技术类科技期刊,以宣传党和国家方针政策,介绍国内外森林病虫害发生、防治的科技动态,普及森防知识为主,面向基层,面向生产单位,主要读者对象是森林病虫害防治及其相关学科的科技人员、管理干部、林业职工及农林院校师生和科研院所研究人员。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入侵植物紫茎泽兰在贵州的适生区预测

    喻三鹏田茂娟张念念邱建生...
    1-7页
    查看更多>>摘要:利用MaxEnt生态位模型,以紫茎泽兰Eupatorium adenophorum分布点的气候和海拔因子作为模型运算的基础数据进行适生区预测.结果表明:紫茎泽兰在贵州的高度、中度适生区主要位于贵州西南部(24.62° ~27.76°N,103.62° ~108.95°E),面积约689.14万hm2,占全省行政区划面积的39.0%,适生区面积较大,对区域经济、社会、生态均构成严重威胁.要阻止紫茎泽兰在贵州的进一步传播和危害,须在高、中适生区范围开展面上监测,强化对分布区紫茎泽兰种群的防控.

    紫茎泽兰适生区预测MaxEnt

    石楠叶斑病田间综合防治技术研究

    于静亚董立坤刘超王志华...
    8-1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索由小孢拟盘多毛孢Pestalotiopsis microspora引起的石楠叶斑病的田间综合防治技术,采用叶面喷施杀菌剂和根埋复合肥的方法进行试验.结果表明:叶面喷施450 g/L咪鲜胺水乳剂(EW)结合根部埋施卡美拉•丰王复合肥处理组的相对防治效果为82.50%,显著高于其它3个处理组;37%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WG)+卡美拉•丰王复合肥处理组的防治效果与70%甲基托布津(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WP)+卡美拉•丰王复合肥、卡美拉•丰王复合肥的相对防效相比,差异均不显著.因此,在田间可喷施杀菌剂咪鲜胺,并结合施肥等措施防治石楠叶斑病.

    叶斑病石楠杀菌剂施肥防治效果

    黑色枝小蠹生物学特性及越冬成虫耐寒性

    高磊孙荣华孙雪婷
    12-1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明确黑色枝小蠹Xylosandrus compactus的生物学特性和越冬成虫的抗寒能力,采用室外监测调查和室内饲养观察相结合的方法,确定黑色枝小蠹的寄主植物、发生动态、生活习性等,测定越冬成虫的低温耐受性.结果表明:黑色枝小蠹危害的寄主植物15种,其在上海地区1 a发生3~4代,每个虫道内成幼虫(7.06±3.76)头,卵(15.80±5.45)粒,受害的枝条直径0.65~2.25 cm;越冬状态下每个虫道平均有成虫(16.84±3.84)头,雌雄比约11:1,越冬雌雄成虫的平均过冷却点分别为-18.73℃和-18.25℃,平均冰点分别为-15.18℃和-17.67℃,雌雄虫间均无显著性差异.该结果可为黑色枝小蠹的扩散趋势预测、综合防控等提供依据.

    黑色枝小蠹生物学特性过冷却点冰点耐寒性

    乙烯利防治云杉矮槲寄生效果及安全性评估

    李学武李积闰汪占彪魏志成...
    17-2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安全、高效利用乙烯利防治云杉矮槲寄生Arceuthobium sichuanense,在青海云杉Picea crassifolia树冠中部和下部喷施1:200的乙烯利水剂(AS)防治云杉矮槲寄生,并评估其对林下灌木和草本植物的安全性.结果显示:药后9 d,树冠下部的校正防效达到90%以上,树冠中部的校正防效达到80%以上;药后12 d,林下灌木发生轻微药害,大部分草本植物无药害,仅草地早熟禾Poa pratensis和青藏苔草Carex moorcroftii产生轻微药害.需进一步筛选更适合的浓度,确保非目标植物的安全性.

    云杉矮槲寄生乙烯利安全性评估

    双季板栗果实坏死病病原菌的生物学特性及鉴定

    孙万霞潘晓芳韦继光杨来安...
    21-2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明确双季板栗Castanea mollissima果实真菌性病害种类,并筛选出合适的杀菌剂,对广西隆安县境内双季板栗现有林分开展采前果实病害调查,实地采集病果,将病害部位进行培养、分离纯化、致病性试验和分子生物学鉴定,并对鉴定出的病原菌进行形态学及生物学特性分析等研究.确认广西隆安县双季板栗采前果实病害病原菌为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层出镰刀菌Fu-sarium proliferatum、可可球毛色二孢Lasiodiplodia theobromae.该病害是2种或3种病原菌同时危害果实,其中新发现尖孢镰刀菌可侵染双季板栗果实导致采前果实坏死.3种菌株菌丝适合的生长温度为25~28℃,全黑暗(6 d)条件下均能生长,在pH值5~10范围内,生长良好,最适pH值为7.

    果实病害双季板栗致病菌鉴定生物学特性

    白足蚜小蜂对桃蚜的取食和寄生功能反应及搜寻效应

    赵艳丽韩丽田秀峰刘青娴...
    27-3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评估白足蚜小蜂Aphelinus albipodus对桃蚜Myzus persicae的防控效果,在室内测定了白足蚜小蜂对不同发育阶段桃蚜的功能反应和搜寻效应,并对种内干扰和分摊竞争强度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白足蚜小蜂对不同发育阶段桃蚜的取食量和寄生量均随着蚜虫密度增加而增加,取食量和寄生功能反应均符合HollingⅡ模型.白足蚜小蜂对桃蚜的理论最大取食量2.809头,瞬时攻击率0.218,处理时间0.023 d;白足蚜小蜂对3~4日龄桃蚜寄生量最大,为47.62头,寄生瞬时攻击率0.723,处理时间0.021 d.搜寻效应均随蚜虫密度的增加而下降,且与蚜虫密度呈负相关.白足蚜小蜂个体之间存在种内干扰作用,随着自身密度增加,单头寄生率相对下降,分摊竞争强度增大,干扰效应符合Hassell-varley模型.由功能反应、种内干扰等指标可见白足蚜小蜂对桃蚜具有较好的防控作用.

    白足蚜小蜂桃蚜功能反应搜寻效应生物防治

    假齿小蠹属的检疫鉴定与防控

    潘杰邵沛泽杨光周奕景...
    33-3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主要介绍3种假齿小蠹的分布和寄主、生物学特性和主要鉴定特征等,并与齿小蠹属的近似种进行简要的检索鉴定比较,提出防控措施建议.

    假齿小蠹属西特喀云杉假齿小蠹墨西哥假齿小蠹东方假齿小蠹生物学特性形态特征

    南水北调中线唐县渠段植物及病虫害种类调查

    张晓飞刘程徐金涛李子楠...
    37-4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研发南水北调防护林带林业有害生物绿色防控技术提供基础数据,2019年6月—2020年10月,对唐县渠段两侧防护林带植物种类和病虫害情况进行实地调查.结果显示:唐县渠段防护林带共有植物23种,隶属于14科21属,主要树种有金叶榆Ulmus pumila、国槐Sophora japonica、核桃Juglans regia、垂柳Salix babylonica、黄栌Cotinus coggygria;病害9种,发生严重的是桃细菌性穿孔病(Xanthomonas arboricola pv.pruni);害虫17种,发生严重的有美国白蛾Hyphantria cunea、苹掌舟蛾Phalera flavescens、榆木蠹蛾Holcocerus vicarius和芳香木蠹蛾Cossus cossus.唐县渠段植物种类较为丰富,病虫害主要为叶部病害和食叶害虫,对危害严重的病虫害可进行针对性预防和防治.

    植物种类病害虫害南水北调工程唐县渠段

    高新技术应用于全国林业有害生物普查工作的现状及展望

    阎合田呈明李娟董瀛谦...
    41-45页
    查看更多>>摘要:2014—2017年第三次全国林业有害生物普查,各地在技术方法上积极探索试用地理信息系统、遥感、物联网、昆虫信息素等现代技术.实践表明,这些高新技术有力推动了普查工作的深入开展,但每项高新技术有其特定的应用条件和环境,以及应用的局限性.对4项新技术使用情况进行全面总结,对未来使用前景进行系统分析.

    林业有害生物普查新技术现状展望

    美国白蛾发生情况及2022年趋势预测

    赫传杰李加正王越陈怡帆...
    46-48页
    查看更多>>摘要:总结分析美国白蛾入侵我国以来的总体扩散和危害情况,研判2022年发生趋势.结果显示:美国白蛾在我国总体呈现入侵初期局部扩散、入侵中期快速发展、当前扩散持续向南但明显趋缓的态势,危害情况得到良好控制;2021年美国白蛾总体呈现发生期不整齐,世代重叠严重,第1代、第2代整体危害较轻,第3代危害多点暴发、偏多偏重发生的危害特点.预计2022年美国白蛾在我国仍呈现持续向南扩散态势,发生危害整体以轻度为主,但在局部地区存在暴发风险.针对当前形势提出2022年美国白蛾防控对策建议.

    美国白蛾发生情况趋势预测对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