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森林病虫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森林病虫
国家林业局森林病虫害防治总站
中国森林病虫

国家林业局森林病虫害防治总站

宋玉双

双月刊

1671-0886

slbc@chinajournal.net.cn

024-86800056

110034

沈阳市黄河北大街58号

中国森林病虫/Journal Forest Pest and Disease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属森林病虫害防治专业的技术类科技期刊,以宣传党和国家方针政策,介绍国内外森林病虫害发生、防治的科技动态,普及森防知识为主,面向基层,面向生产单位,主要读者对象是森林病虫害防治及其相关学科的科技人员、管理干部、林业职工及农林院校师生和科研院所研究人员。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菩提树黑痣病菌生物学特性及病害发生规律

    韦昌幸黄宇豪韦继光吴耀军...
    1-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研究菩提树黑痣病的年发生规律、病原菌子囊孢子释放规律及子囊孢子萌发的生物学特性,利用样地调查和实验室测定方法,对广西凭祥市菩提树黑痣病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菩提树黑痣病病情指数增长量与平均降水量和平均空气相对湿度呈极显著关系,与温度变化呈显著关系,与平均相对孢子捕捉量呈不显著关系.菩提树黑痣病病情指数增长盛期在4—8月,增长高峰期为6月;室外子囊孢子捕捉量在6月、10—11月出现2个高峰期;菩提树黑痣病菌子囊孢子萌发的最适生长温度为25℃,子囊孢子萌发要求的最低空气相对湿度为90%,3种碳源处理都无法刺激子囊孢子萌发,而3种氮源中的硝酸钠处理可以刺激其萌发.

    菩提树黑痣病黑痣菌发生规律子囊孢子捕捉

    辽宁抚顺樟子松松材线虫分离与鉴定

    于海英吴昊黄瑞芬王蛟...
    6-10页
    查看更多>>摘要:2019年4—7月在辽宁省抚顺市对樟子松Pinus sylvestris var.mongolica枯死、濒死树取样调查,发现树体内含有线虫,经形态学比较、测量以及核糖体DNA序列分析,鉴定为松材线虫Bur-saphelenchus xylophilus.樟子松是欧洲赤松Pinus sylvestris的变种,我国早期的接种试验表明樟子松为人工接种感病树种,但始终未见樟子松自然感染现象,此文是我国自然条件下樟子松感染松材线虫的首次报道.

    樟子松松材线虫形态学分子生物学新寄主植物

    杨柳小卷蛾生物学特性及发生规律研究

    吴福荣王海明袁烈焱徐伟...
    11-1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摸清杨柳小卷蛾Gypsonoma minutara Hübner的生活习性、发生规律及在鲁西南地区的生活史,通过室内饲养与林间调查相结合的研究方法,观测杨柳小卷蛾成虫、卵、幼虫、蛹的形态特征,林间调查其生物学特性和发生规律.结果表明:该虫1a发生3代,以初龄幼虫在树皮缝隙等处结薄茧越冬.5龄幼虫吐丝缀叶危害.3代幼虫的孵化盛期分别在6月中旬、8月上旬、9月中旬,有世代重叠现象.成虫有趋光性和趋化性,单雌产卵量平均64.3粒.研究结果可为杨柳小卷蛾防控提供重要参考.

    杨柳小卷蛾生物学特性发生规律

    黄山中低海拔区域松林松墨天牛虫口数量分布与环境因子分析

    蒋晓辉王昭成姚剑飞许成芳...
    16-1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解黄山周边松林松墨天牛Monochamus alternatus相对虫口数量,探索松墨天牛相对虫口数与林分因子的关系,在黄山周围中低海拔区域选6片马尾松林设立29个收集点,采用APF-1型松墨天牛化学诱剂和ZM-60型诱捕器诱捕天牛,统计1个月内诱捕数量.以各收集点诱捕天牛数量同7个环境因子进行回归分析.回归分析表明,松墨天牛相对虫口数与林龄、林分郁闭度关系最为密切,与坡位、混交比关系也较密切,而与海拔高度、树高、坡向3个因子关系不很密切.诱捕结果还显示,黄山周围南大门和浮溪林区天牛密度较高.

    马尾松松墨天牛相对虫口数量环境因子多元回归分析

    林木病原真菌——赤黏壳科(Erythrogloeaceae)的识别与鉴定

    陈文艳姜宁范鑫磊田呈明...
    20-27页
    查看更多>>摘要:赤黏壳科Erythrogloeaceae包含了多种植物枝干溃疡病菌及叶斑病菌,是间座壳目Diaportha-les中一类重要的林木病原菌.本文分析了赤黏壳科的分类学历史和研究现状,总结了赤黏壳科4属21种的分类学特征,编制分种检索表,并构建了该科适用的系统发育树,对后续相关研究工作以及林木病害防治工作提供技术支撑.

    分类系统间座壳目赤黏壳科枝腐壳属植物病害

    花椒病虫害研究进展

    刘朝茂杨雨雯李萍伍建榕...
    28-35页
    查看更多>>摘要:花椒Zanthoxylum bungeanum是一种具有重要经济价值和药用价值的多年生香料和油料树种,国内外学者对花椒的栽培、育种等方面研究较多,而对花椒病虫害防治方面的研究较少.笔者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通过文献分析明确花椒及其病虫害方面的研究,并对已报道的花椒病虫害、防治方法等进行了综述,以期为今后开展花椒病虫害防治相关研究提供理论支持和方向.

    花椒病虫害防治经济价值研究进展

    河北地区白蜡树主要害虫的发生与防治

    吴伯军乔秀荣
    36-39页
    查看更多>>摘要:白蜡属Fraxinus L.树木是我国绿化和用材林的主要树种,随着白蜡在我国被大面积推广栽植,其害虫的发生量与危害程度也在不断加重,导致被害树生长不良、甚至死亡,造成严重的生态和经济损失.河北地区危害白蜡的主要害虫有7种,按取食方式分为蛀干(茎)、刺吸树体汁液和食叶3类,笔者分别对其各自发生与危害特点进行综合描述,并对每种害虫提出综合防治措施,为及时发现和治理白蜡害虫提供参考.

    白蜡害虫发生危害防治措施

    双诱芯诱捕器监测两种松毛虫的效果比较

    喻锦秀阳党政何振李密...
    40-42页
    查看更多>>摘要:利用性信息素监测是目前松毛虫监测预报的重要方法.为了对同一林地中混合发生的两种或多种松毛虫同时进行监测,在桂阳县2个乡镇开展马尾松毛虫Dendrolimus punctatus思茅松毛虫Dendrolimus kikuchii双诱芯诱捕器和靶标昆虫诱捕器的诱捕效果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在3块样地中,双诱芯诱捕器和马尾松毛虫诱捕器诱捕到的马尾松毛虫分别为(10.22±3.15)头/器、(9.78±3.61)头/器,无显著差异(P>0.05);双诱芯诱捕器和思茅松毛虫诱捕器诱捕到的思茅松毛虫分别为(13.22±4.39)头/器、(14.33±4.73)头/器,无显著差异(P>0.05).在两种松毛虫混合发生的林地,将两种靶标昆虫的诱芯放置于同一个诱捕器中,可以同时有效地监测两种松毛虫,节约人力物力.

    双诱芯诱捕器马尾松毛虫思茅松毛虫监测

    模毒蛾性信息素应用技术研究

    高泽芬陈国发王鹏张军生...
    43-46页
    查看更多>>摘要:模毒蛾Lymantria monacha是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重大森林害虫.通过对模毒蛾性信息素诱捕器应用技术的研究显示:不同类型的诱捕器诱虫效果不同,圆筒型和船型诱捕器的诱捕效果较好,方形的较差;诱捕器设置高度对诱虫效果的影响不同,设置在树冠下层和中层的诱捕器诱捕效果较好,上层的较差;不同设置距离的诱捕器的诱虫效果不同,随着设置距离的增加,诱捕器的诱捕量逐渐下降,设置于距林缘50 m的诱捕器诱虫效果最好,性信息素诱捕器的最远引诱距离可能为280 m.研究结果为利用性信息素对模毒蛾进行种群监测和防治提供了依据.

    模毒蛾性信息素诱捕器应用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