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森林病虫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森林病虫
国家林业局森林病虫害防治总站
中国森林病虫

国家林业局森林病虫害防治总站

宋玉双

双月刊

1671-0886

slbc@chinajournal.net.cn

024-86800056

110034

沈阳市黄河北大街58号

中国森林病虫/Journal Forest Pest and Disease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属森林病虫害防治专业的技术类科技期刊,以宣传党和国家方针政策,介绍国内外森林病虫害发生、防治的科技动态,普及森防知识为主,面向基层,面向生产单位,主要读者对象是森林病虫害防治及其相关学科的科技人员、管理干部、林业职工及农林院校师生和科研院所研究人员。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短毛切梢小蠹肠道细菌群落结构与多样性

    崔雅洁赵宁李宗波杨斌...
    1-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明确短毛切梢小蠹Tomicus brevipilosus肠道细菌群落结构及其多样性,采用宏基因组测序技术对短毛切梢小蠹肠道和残体的细菌DNA测序,分析细菌群落的组成、丰度及多样性.结果发现:共鉴定出 23门 53纲 119目 188科 221属 458种;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拟杆菌门 Bacteroidetes为肠道和残体菌群的优势门,平均相对丰度分别为64.14%和 61.21%、26.58%和 24.78%、8.79%和 12.08%;分枝菌酸杆菌属Mycolicibacterium、中慢生根瘤菌属Mesorhizobium、叶杆菌属Phyllobacterium、慢生根瘤菌属Bradyrhizobium为肠道和残体菌群优势属,平均相对丰度分别为 17.60%和 16.67%、13.89%和 10.01%、10.27%和 5.82%、10.90%和 18.89%;肠道和残体的细菌群落组成和多样性有明显不同.这些结果将为深入探究短毛切梢小蠹的肠道菌群功能及其灾变机制提供新的视野和理论依据.

    短毛切梢小蠹消化道细菌群落多样性宏基因组技术

    东北地区美国白蛾灾害扩散过程和趋势分析

    李德斌卢修亮何姍罗在全...
    9-15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明确美国白蛾Hyphantria cunea灾害扩散动力和成灾条件的基础上,系统回顾其在东北地区的扩散过程,探讨其扩散规律,并对其在东北地区的扩散趋势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致灾因子的自然扩散和人为传播相结合是灾害持续扩散的动力;沿海地区具有更加适宜致灾因子生存和灾害发生的孕灾环境;受孕灾环境和防控措施的综合影响,相对扩散速度差异较大;灾害的扩散过程体现出入侵生物引发的典型特征;美国白蛾灾害在松辽平原西部防护林经济林区、松辽平原东部防护林区、长白山南部防护林用材林区有进一步扩散的趋势,三江平原防护林区存在发生的可能性.

    美国白蛾生物灾害东北地区扩散过程趋势分析

    树锦鸡儿白粉病的病原鉴定及寄主生理生化变化

    王靖琳王晓林陈黄欣钱莹莹...
    16-2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明确树锦鸡儿Caragana arborescens白粉病的病原菌,以及在白粉菌胁迫下树锦鸡儿的生理功能变化,对树锦鸡儿上的白粉病病原物进行形态学鉴定,观察孢子在 2种介质下的萌发情况,测定受白粉菌胁迫下树锦鸡儿的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经鉴定分析,发生在树锦鸡儿上的白粉病原为树锦鸡儿叉丝壳菌Erysiphe grossulariae;孢子在载玻片和Parafilm膜上均可萌发,萌发情况相似;受白粉菌胁迫树锦鸡儿的CAT和MDA的含量与感病树锦鸡儿病情指数呈负相关.

    白粉病树锦鸡儿树锦鸡儿叉丝壳菌鉴定生理生化指标

    幕阜山自然保护区亮壮异蝽生物学特性

    胡满花喻锦秀邹武方兴...
    21-2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掌握亮壮异蝽Urochela distincta的生物学特性,采用样线调查法和五点取样法等方法,于2009-2021年对幕阜山自然保护区的亮壮异蝽进行连续监测和调查.结果表明:亮壮异蝽在幕阜山 1a1代,主要分布于海拔 1300m以上的区域,以成虫在水渠石缝、近水崖缝、树皮裂缝和房屋墙角处越冬;越冬成虫 5月中旬开始活动,6月初开始产卵,6月下旬或 7月上旬若虫开始活动,8月上中旬为成虫盛发期,10月上旬陆续越冬;该虫可取食豆梨Pyrus calleryana、杜鹃Rhododendron simsii、栎树 Quercus spp.、榆树 Ulmus pumila、椴树 Tilia spp.、女贞 Ligustrum lucidum、乌桕Sapium sebiferum等多种阔叶树的叶片,尤其喜欢在女贞、豆梨上栖息和危害,同一植物嫩叶的受害率均高于生长叶和成熟叶;自 2019年以来,幕阜山自然保护区的亮壮异蝽种群数量呈现递减趋势,且存在逐渐向低海拔区域扩散的迹象.研究结果可为监测亮壮异蝽提供参考.

    亮壮异蝽生物学特性幕阜山

    雀茸毒蛾生物学特性及林间防治试验

    孙凯胡蔚柏小东李密...
    26-29页
    查看更多>>摘要:雀茸毒蛾Dasychira melli是杉木偶发性害虫.林间调查与室内饲养相结合,对湘南地区杉木林中雀茸毒蛾的生活史和生活习性进行观察,采用无人机和直升机喷洒测定 3种药剂的林间防效.结果表明:雀茸毒蛾在湖南南部地区 1a发生 3代,幼虫危害期分别为 5月上旬至 6月上旬,7月上旬至8月上旬,8月下旬至10月初.直升机施用2%阿维·苏云金杆菌可湿性粉剂(WP)150,225 g/hm2或0.5%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乳油(EC)900 mL/hm2 防治雀茸毒蛾,药后11d防效均超过90%,且无显著差异.

    雀茸毒蛾生物学特性药剂筛选

    杉李盖痂锈菌锈孢子阶段的寄主种类调查

    徐红霞杨帆屠彩芸张睿珂...
    30-34页
    查看更多>>摘要:2017至 2020年,在甘肃省插岗梁省级自然保护区云杉人工林和苗圃,采集不同云杉树种的球果,分别在显微镜和扫描电镜下观察锈孢子器、锈孢子及其包被的形态特征,对病原进行初步鉴定,同时调查 9种云杉上球果锈病发病率.结果表明:在插岗梁省级自然保护区内 5种常见云杉中,大果青杄Picea neoveitchii球果鳞片上未发现锈孢子器;沙滩苗圃 13种云杉中,只有4种结果,东方云杉P.orientalis和黑云杉P.mariana球果鳞片上未发现锈孢子器,丽江云杉P.likiangensis和西藏云杉P.spinulosa感病;通过形态特征比对,初步确定 6种云杉上球果锈病的病原均为杉李盖痂锈菌Thekopsora areolata.

    云杉球果锈病杉李盖痂锈菌发病率

    中国的曲脊姬蜂记述

    李海燕黄瑞芬郭瑞崔振强...
    35-38页
    查看更多>>摘要:介绍在辽宁发现的中国新纪录种—苏曲脊姬蜂Apophua sugaharai Momoi,1978,重新描述其形态特征,提供整体特征和头部正面图;介绍我国曲脊姬蜂属Apophua Morley,1913的种类、分布和主要寄主.苏曲脊姬蜂标本保存在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生物灾害防控中心.

    苏曲脊姬蜂中国新纪录膜翅目姬蜂科曲脊姬蜂属

    苯甲酰脲类杀虫剂作用机理及在林业害虫防治中的应用

    赵悦成李兴鹏张凯鹏左彤彤...
    39-45页
    查看更多>>摘要:苯甲酰脲类(BPUs)几丁质合成抑制剂被广泛应用于农林害虫防治.综述BPUs化合物的种类、合成途径及在林业害虫防治中的应用,并对该类化合物对靶标害虫的作用机理研究分歧进行系统分析,讨论BPUs化合物对昆虫表皮离子通道的影响、对几丁质合成酶活性的抑制作用、对昆虫磺酰脲受体蛋白的作用等;结合目前林业害虫防治进展,展望该类杀虫剂未来的研究趋势和方向.

    林业害虫防治苯甲酰脲杀虫剂几丁质合成抑制剂作用机理

    四种生物杀菌剂对黄栌枯萎病的防治效果评价

    史丹阳魏步飞李会平曾健勇...
    46-5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筛选出防治黄栌Cotinus coggygria枯萎病的高效低毒杀菌剂,选择 4种不同生物杀菌剂分别进行盆栽苗防治与田间防治试验.结果表明: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菌剂和哈茨木霉Trichoderma harzianum菌剂对黄栌枯萎病有一定的防效,并且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植株的生长.盆栽苗中,枯草芽孢杆菌菌剂 500倍稀释液防效最好,达到了 77.85%;田间防效中,枯草芽孢杆菌菌剂和哈茨木霉菌剂 500倍稀释液防效最好,分别为 59.15%,55.00%.选择生物杀菌剂防治黄栌枯萎病时,优先选择枯草芽孢杆菌菌剂.

    枯萎病黄栌生物杀菌剂防治效果

    全国主要林业有害生物2022年发生情况及2023年趋势预测

    陈怡帆周艳涛孙红王越...
    51-54页
    查看更多>>摘要:总结分析全国主要林业有害生物 2022年发生情况,研判 2023年发生趋势.结果显示:2022年全国主要林业有害生物持续高发态势趋缓,但仍属偏重发生、局部成灾,全年发生面积1187.08万hm²,同比下降5.44%;预测2023年全国主要林业有害生物仍将延续近年来偏重发生、局部成灾的态势,全年发生面积 1204.00万hm².针对当前主要林业有害生物发生特点和形势,提出全国林业有害生物防控对策建议.

    林业有害生物发生情况趋势预测对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