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森林病虫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森林病虫
国家林业局森林病虫害防治总站
中国森林病虫

国家林业局森林病虫害防治总站

宋玉双

双月刊

1671-0886

slbc@chinajournal.net.cn

024-86800056

110034

沈阳市黄河北大街58号

中国森林病虫/Journal Forest Pest and Disease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属森林病虫害防治专业的技术类科技期刊,以宣传党和国家方针政策,介绍国内外森林病虫害发生、防治的科技动态,普及森防知识为主,面向基层,面向生产单位,主要读者对象是森林病虫害防治及其相关学科的科技人员、管理干部、林业职工及农林院校师生和科研院所研究人员。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中国森林保护学科和专业的发展与展望

    骆有庆叶建仁宗世祥黄麟...
    1-5页
    查看更多>>摘要:简要回顾中国森林保护学科和专业的发展及主要成就,阐述所面临的发展机遇与挑战,展望未来的发展方向,为森林保护学科和专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重要参考.

    森林保护学科专业成就机遇趋势

    中国林业害虫生物防治研究进展

    党英侨王小艺杨忠岐张永安...
    6-13页
    查看更多>>摘要:生物防治是控制林业害虫危害的重要手段之一.从基础理论、应用技术、野外防治应用及效果评价等方面综述我国林业上利用天敌昆虫、昆虫病毒、病原线虫、病原真菌、病原细菌和其他有益生物及生防产品防治害虫的进展情况.分析我国生物防治研究和推广应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同时展望我国林业害虫生物防治的未来发展趋势和研究方向.

    害虫天敌类群防治技术效果评价

    林业外来入侵生物溯源技术研究进展与展望

    石娟覃责实赵佳强
    14-21页
    查看更多>>摘要:由于贸易全球化与旅游交通的飞速发展,林业外来生物的入侵频率与扩散速度逐年增加,严重影响了林业生态安全、人类健康和对外经济贸易的发展,外来入侵生物的溯源追踪成为当前各国的研究热点.对现有的物理、化学以及生物学标记等溯源技术进行汇总分析,溯源方法主要包括文献溯源、轨迹分析溯源、花粉标记溯源、分子标记溯源、稳定同位素溯源、肠道微生物溯源等.溯源的目的是为了判别分析跨境入侵种群和原产地种群的差异性自然标记,揭示其跨境传入来源和扩散蔓延路径,实现对入侵种的精准溯源追踪和防控管理.目前在溯源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包括不同溯源体系或指标的建立、数据库的完善以及应用领域的拓展.从国际溯源技术的发展和我国生物安全的需求来看,应积极参与国际植物检疫合作,吸收其他国家的先进经验,补齐我国林业溯源技术发展的短板.

    林业外来入侵生物生物安全溯源追踪

    害虫种群分子调控技术及在森林害虫防控研究中的进展

    张苏芳张荣张真
    22-31页
    查看更多>>摘要:害虫分子调控技术是基于RNA干扰(RNAi)和遗传防控的害虫管理新技术,两种技术都具有种特异性和环境友好型的特点,适用于现代害虫管理理念.RNAi技术还具有操作简便、周期短的优点,成为至今为止最有可能应用于害虫防治的分子调控技术,但不同昆虫的干扰效率差异很大,在靶标选择和双链RNA(dsRNA)递送方式上需要不断进步.基于基本的注射、经口、经皮dsRNA导入途径,已经发展出植物介导的昆虫dsRNA递送、纳米材料和脂质体介导的dsRNA递送、微生物介导的dsRNA递送等多种方式,推进了该技术在害虫防治中的应用.害虫遗传调控技术则是利用害虫的自然交配系统,将不育、致死或其他种群发生有关的性质引入种群的方法,其防治策略已经由最初的辐射不育,发展到昆虫显性致死技术,再到最新的基因驱动技术.随着基因编辑技术的不断进步,害虫遗传控制的便捷性也在提高,基于生物工程的遗传防控技术相比传统辐射不育技术需要释放的害虫量较低,可在自然界自行繁殖,能够达到可持续防控的目的,成为害虫防治极具吸引力的新技术.我国森林昆虫分子调控技术起步较晚,目前基本处于靶标筛选和调控体系尝试构建的阶段,未来有必要加强森林害虫分子调控技术的研发,从而在复杂的森林生态系统充分利用分子调控技术的便捷、可持续等特性.笔者在回顾RNA干扰和遗传调控技术进展的同时,着重关注森林昆虫的研究进展,期待为森林害虫防控新技术的发展提供参考.

    RNA干扰遗传防控基因编辑森林害虫

    国外梢斑螟属害虫研究进展

    聂振业宋丽文迟德富
    32-43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国外梢斑螟属重要种类的种团划分、分布区、寄主植物、危害部位等进行概述,归纳生物学特性,总结有效的防控技术,以期为我国梢斑螟属害虫科研和有效防控技术开发提供借鉴.

    梢斑螟生物学发生规律防治技术研究进展

    美国白蛾防控技术的研究进展及展望

    赵旭东耿薏舒郝德君代鲁鲁...
    44-52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现有的美国白蛾Hyphantria cunea防控技术中,以性信息素为载体的种群监测技术和以寄生性天敌白蛾周氏啮小蜂Chouioia cunea Yang为主要天敌的生物防治技术较为成熟;同时,适用于防控美国白蛾的病原微生物以及高效低毒的化学农药和植物源农药筛选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美国白蛾综合防控在种群精准监测基础上,使用人工摘除网幕、施用HcNPV和Bt菌、以及植物源农药控制种群;对于个别暴发危害区,可以合理使用化学农药和植物源农药压低虫口密度.在美国白蛾种群精准监测、多种生物防治手段的相互配合、化学防治的精准施药,乃至分子层面的基因编辑技术等新型防治手段开发等方面则应进一步深入研究,以期形成更加精准、绿色、高效的综合防控技术.

    美国白蛾监测技术综合治理

    天牛科和小蠹亚科昆虫信息化学物质研究进展

    陆鹏飞孙江华
    53-68页
    查看更多>>摘要:天牛科Cerambycidae和小蠹亚科Scolytinae昆虫是我国林业主要害虫类群,分布范围广、适应能力强,部分种类是重要检疫对象,给我国林业生产带来巨大威胁.笔者以天牛科和小蠹亚科两类常见重要蛀干害虫为对象,基于前人的研究成果,综述其信息素、寄主植物挥发物、共生菌等信息化学物质的成分鉴定、室内行为生测、电生理活性物质筛选、林间诱捕效果;最后综述近年来两类昆虫化学通讯分子机制研究进展,包括相关化学感受蛋白基因鉴定、同源基因进化分析、蛋白功能鉴定.以期为两类害虫的化学生态调控研究提供新思路.

    天牛科小蠹亚科信息素挥发物行为生测林间诱捕分子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