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塑料工业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塑料工业
塑料工业

陈敏剑

月刊

1005-5770

office@plast.com.cn

028-85570801、85558516

610041

成都市人民南路4段30号

塑料工业/Journal China Plastics Industry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月刊,本刊为专业技术刊物。刊登塑料工业技术方面的论文与科技成果。主要栏目有:合成工艺与工程、成型加工与设备、材料性能与应用、塑料助剂与配混、物化分析与测试、新技术与产品开发、国外动态、塑料市场等。读者对象为塑料工业科技人员及相关专业高等院校师生。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高阻燃PC/PET合金材料的制备与性能

    徐星驰陈锐陈金伟刘亚辉...
    53-57页
    查看更多>>摘要:使用双螺杆挤出机熔融共混制备了聚碳酸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C/PET)合金.研究了阻燃剂的种类、相容剂种类以及PET树脂的黏度对材料的阻燃性能、力学性能和热性能.结果 表明,添加16%苯氧基四溴双酚A碳酸酯齐聚物,试样阻燃等级可以达到UL94 V-0级别(0.8 mm),缺口冲击强度达到50.2 kJ/m2,球压痕直径小于2 mm.三氧化二锑的加入会降低材料的耐热性能以及灼热丝起燃温度,乙烯-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三元共聚物(E-MA-GMA)对PC/PET合金的相容作用最优,材料的冲击强度最高.丙烯酸酯-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MBS)和丙烯酸酯-有机硅共聚物对材料的增韧效果较弱,但是灼热丝起燃温度可以达到875℃.选择中等黏度PET树脂有利于提高材料的热变形温度,减小球压痕直径而高黏度PET树脂则有利于提高材料的缺口冲击强度.

    阻燃聚碳酸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相容剂

    车用聚丙烯复合材料的焦糊气味与VOC研究

    冯杨王辉王溢
    58-61,7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明确聚丙烯复合材料的味型、气味等级与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组分的关联,两种具有焦糊气味的聚丙烯材料(皆包含样板及粒料)分别被用于气味评估、气相色谱-嗅闻-质谱(GC-O-MS)和醛酮分析.结果 显示,样板与所用粒料释放的VOC组成基本一致,但样板对应的烷烃类组分浓度低于粒料,醛酮类组分浓度则高于粒料;所有样品的焦糊味皆源于碳原子个数在一定范围的烷烃类组分,而气味等级则是烷烃类和醛酮类共同对嗅觉产生作用的结果.对于其他味型的聚丙烯复合材料而言,有理由推测,决定味型的VOC组分亦无法完全决定气味等级.

    聚丙烯复合材料汽车内饰气味

    SMA-纳米SiC及SMA-纳米金刚石复合膜制备及其Cu2+离子吸附性能

    程军张婉莹赵婉君曹攀婷...
    62-67,168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纳米SiC及纳米金刚石粉体为添加剂,通过苯乙烯与顺丁烯二酸酐的聚合,成功制备了苯乙烯-马来酸酐-纳米碳化硅(SMA-纳米SiC)及苯乙烯-马来酸酐-纳米金刚石(SMA-nano diamond)复合薄膜材料.通过热重分析(TG)、傅里叶红外光谱仪(FTIR)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吸附复合膜的结构进行表征.研究了SMA-纳米SiC及SMA-纳米金刚石复合膜的吸水性及其对二价铜(Cu2+)离子的吸附特性.结果 表明,无机纳米颗粒的添加均提高了复合薄膜的耐热特性,提高了热分解温度.当纳米粉体含量在0.8~1.2 g之间,可以获得较为均匀的泡沫状多孔复合薄膜.浸泡6h,纳米SiC添加量为1.0 g的复合膜吸水率低至4.81%.纳米金刚石添加量为1.0g,复合膜吸水率低至3.52%.适量的纳米SiC及纳米金刚石可以提高复合膜的耐水性能.SMA-纳米SiC及SMA-纳米金刚石复合膜材料均对Cu2+离子具有一定的吸附特性,泡沫状复合膜吸附性能最佳.纳米SiC及纳米金刚石能够有效改善SMA膜对重金属离子的吸附性能.

    苯乙烯-马来酸酐共聚物纳米碳化硅纳米金刚石吸水性Cu2+离子吸附

    不同种类酚醛树脂黏结剂对摩擦材料性能的影响

    凌俊华栾道成胡志华刘浪...
    68-72页
    查看更多>>摘要:分别以未改性通用酚醛树脂、特殊改性刹车片专用酚醛树脂、腰果壳油改性酚醛树脂、丁腈橡胶改性酚醛树脂为黏结剂,玄武岩纤维、钢纤维为增强纤维制备四种酚醛树脂基摩擦材料.对试样进行物理性能、机械性能和摩擦磨损性能测试.结果 表明,四种摩擦材料的密度相差不大,未改性通用酚醛树脂基摩擦材料的硬度符合刹车片使用要求,腰果壳油改性酚醛树脂基摩擦材料具有最佳的冲击强度和压缩强度;在摩擦过程中,腰果壳油改性树脂摩擦表面形成碳化膜,碳化膜的存在使摩擦材料的摩擦系数相对比较稳定,降低了磨耗量.研究表明,腰果壳油改性树脂基摩擦材料的综合性能最优.

    酚醛树脂黏结剂摩擦材料力学性能摩擦磨损

    氨基封端的聚砜增韧改性环氧树脂复合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周俊雷毅
    73-78页
    查看更多>>摘要:合成一种氨基封端的聚砜(PSF-NH12)并添加至环氧树脂中制备复合材料.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热重分析(TG)、动态力学分析(DMA)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等方法对复合材料的结构与性能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添加适量的PSF-NH2可以使复合材料保持均相体系,当PSF-NH2含量为2.50%时,冲击强度相比于纯树脂提高了95.02%.环氧树脂的韧性得到提高的同时拉伸和弯曲性能也有所改善,且复合材料耐热性基本保持不变.

    环氧树脂氨基封端的聚砜增韧改性相结构

    POSS/DOPO衍生物阻燃改性有机-无机杂化环氧树脂的制备

    徐伟华
    79-83页
    查看更多>>摘要:将低聚倍半硅氧烷(POSS)和一种高效9,10-氢-9-氧杂-10-磷杂菲-10-氧化物(DOPO)衍生物(D-bp)通过化学键合的方式引入到环氧树脂的固化体系中制备了有机-无机杂化环氧树脂,并对其阻燃性能和力学性能进行分析.结果 表明,有机-无机杂化环氧树脂表现出优异的综合性能,当磷含量仅为0.25%时,有机-无机杂化环氧树脂的阻燃级别能达到UL94 V-0级,峰值热释放速率(p-HRR)、总热释放量(THR)和有效燃烧热(EHC)为515.7 kW/m2、157.2 MJ/m2和23.9 MJ/kg,分别降低了45.1%、22.1%和24.4%,力学性能也有明显改善.

    环氧树脂9,10-二氢-9-氧杂-10-磷杂菲-10-氧化物低聚倍半硅氧烷有机-无机杂化阻燃性能

    聚乳酸/聚酰胺弹性体/聚乙酸乙烯酯共混纤维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毛雯雯杨青山李大伟邓炳耀...
    84-89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聚乙酸乙烯酯(PVAc)为增容剂,采用熔融共混和熔融纺丝的方法制备了聚乳酸(PLA)/聚酰胺弹性体(PAE)/PVAc共混切片和共混纤维,研究了增容剂的加入对共混切片相容性的影响和共混纤维增韧改性效果的影响.结果 表明,加入PVAc后,分散相粒子尺寸减小,两相界面模糊,相容性提高.随着PAE弹性体含量增加,初生纤维中PLA的结晶度提高;二级牵伸共混纤维在PAE含量为10%时,综合力学性能最优,断裂强度、模量、断裂伸长率和断裂功分别达412.7 MPa、6345.4 MPa、22.3%和127.4 mJ,共混纤维的可纺性显著提高.

    聚乳酸聚酰胺弹性体聚乙酸乙烯酯共混纤维熔融纺丝

    无吸收剂激光透射焊接聚碳酸酯的工艺研究

    蔡令波曲兆展王剑磊孟宪凤...
    90-93,135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不添加吸收剂的条件下,使用1910 nm半导体激光器对同种聚碳酸酯(pC)透明塑料板材进行了激光透射焊接实验.分析了激光功率、焊接速度及线能量等参数对试件焊接效果的影响规律,确定了焊接效果理想的试件的工艺参数.结果 证明,最佳线能量为2.5 J/mm,此线能量下获得的试件形貌规整、拉断力大,焊接效果理想.保持最佳线能量不变,通过改变激光功率和焊接速度得到的多组试件的焊接效果基本一致,在激光功率为30 W,焊接速度可达到12 mm/s且焊接效果较为理想.

    吸收剂半导体激光器聚碳酸酯透明塑料拉断力线能量

    曲面分型多方位斜向抽芯注塑模设计

    简发萍郑得庆陈小红李厚佳...
    94-98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滑块盖板曲面分型面,三维空间6方位斜向侧向抽芯的结构难点,提出了斜抽芯方向与主开模方向一致的减少斜抽芯数量的方法,成功将6方位斜向侧向抽芯简化为4方位斜向侧向抽芯.设计了T型块内侧斜向抽芯机构、斜导柱外侧斜向抽芯机构.为配合二次抽芯,模具采用动模一侧二次分型.为完成二次分型,设计了顺序定距分型机构和推出机构随行机构.经试模,该模具工作可靠,满足实际要求.

    曲面分型面方位多方位斜向抽芯T型块斜向抽芯斜导柱斜向抽芯动模一侧二次分型

    狭长型薄壁零件的注塑模3D打印随形水路设计及开发

    李红莉叶军刘志安
    99-102,162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狭长型薄壁零件的注塑模具冷却优化问题,以典型零件引水管为研究对象,采用随形水路的冷却设计方案,通过Moldflow软件,进行随形水路与传统水路的仿真模拟及对比.结果 表明,随形冷却在产品表面温度分布均匀性上提升了52.6%,冷却时间上缩短了19.7%,整个注射过程填充情况良好,体积收缩符合要求;并采用选择性激光熔化技术(SLM)型3D打印的方式,加工随形冷却水路的型芯镶件,并进行模具装配试制及批量加工的实际验证.结果 表明,随形水路冷却方案在狭长型薄壁零件的模具加工中能有效改善产品质量、提高冷却效率.

    注塑模具随形水路3D打印冷却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