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摘要:选用十六烷基、氨基、环氧基 3 种不同硅烷偶联剂,先对碱式硫酸镁晶须(MOSw)进行表面处理,再与聚丙烯(PP)熔融共混改性,结合偶联剂的处理、加工工艺、树脂协同复配等技术,制备了低MOSw含量(质量分数仅为 3%)的MOSw/PP复合材料,利用场发射扫描电镜、红外光谱、差示扫描量热仪等分析测试手段,探讨了 3 种硅烷偶联剂对MOSw红外光谱和微观形貌的影响以及对MOSw/PP复合材料的结晶行为、力学性能的影响,并分析了其变化规律及机理.结果表明,3种硅烷偶联剂中,十六烷基硅烷由于—C16 H33基团的碳链最长、极性小,对MOSw的分散效果最好,环氧基硅烷次之,氨基硅烷最差;MOSw的加入对PP的结晶起到了阻碍的作用,硅烷偶联剂改性后提高了MOSw的分散性,进一步阻碍了PP的结晶,添加十六烷基硅烷改性晶须的复合材料的结晶度最低,仅为 39.3%,与纯PP的结晶度相比下降了 14.4%,并且添加十六烷基硅烷、环氧基硅烷改性的MOSw,加快了复合材料结晶速度;经十六烷基硅烷改性的MOSw与PP的结合力最好,基于3%质量分数的MOSw制备的复合材料的性能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密度仅 0.963 g/cm3,与纯PP的力学性能相比,弯曲模量提高了116%,达到了2 323 MPa,拉伸强度提高了7.8%,缺口冲击强度提高了2.5%,性能好、密度低,可用于制备轻量化的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