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塑料工业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塑料工业
塑料工业

陈敏剑

月刊

1005-5770

office@plast.com.cn

028-85570801、85558516

610041

成都市人民南路4段30号

塑料工业/Journal China Plastics Industry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月刊,本刊为专业技术刊物。刊登塑料工业技术方面的论文与科技成果。主要栏目有:合成工艺与工程、成型加工与设备、材料性能与应用、塑料助剂与配混、物化分析与测试、新技术与产品开发、国外动态、塑料市场等。读者对象为塑料工业科技人员及相关专业高等院校师生。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混杂粒子改性聚乙烯复合材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杨光陈荣源
    58-63,149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用氮化硼(BN)、氧化铝(Al203)和硅微粉三种导热粒子进行两两混杂和三元混杂,加入到低密度聚乙烯(LDPE)中进行熔融共混制备复合材料,研究不同的导热粒子混杂体系对LDPE的导热性能、流变性能、力学性能、绝缘性能和热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LDPE中加入10份BN和10份硅微粉复合体系的复数黏度最高、大分子链松弛过程更加复杂,综合性能最优,与LDPE相比,复合体系热导率为0.58W/(m·K),提高了 26.09%,绝缘性良好,拉伸强度未降低,为10.50 MPa,弯曲强度为11.96 MPa,提高了 26.60%,断裂伸长率和冲击强度均降低,结晶能力提高,同时结晶完善程度降低,复合材料保持较好的耐热性.

    低密度聚乙烯混杂粒子复合材料导热性能流变性能

    蒙脱土的有机改性及对聚氨酯力学性能和抗屈挠性能的影响

    陈智兴易玉华
    64-68,156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用一种阳离子水性聚氨酯(NWPU)对钠基蒙脱土(Na-MMT)进行插层改性获得有机蒙脱土(NWPU@MMT),通过原位聚合制备了不同NWPU@MMT添加量的PU复合材料.对NWPU与Na-MMT的化学组成、层间距及表面能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NWPU与MMT层间钠离子进行了交换并插层到MMT片层间,引入的氨基甲酸酯基有利于蒙脱土与PU基体的界面结合.NWPU@MMT可提高PU弹性体的力学强度、耐热性能和韧性,最佳添加量为1.0%,此时拉伸强度和撕裂强度比纯PU分别提高了 60.6%和22.4%,初始热降解温度Tim与软段最大失重温度Tmax,s分别提高12.9℃和11.1℃,抗屈挠龟裂性能也大幅提升.

    插层改性蒙脱土聚氨酯复合材料力学性能抗屈挠性能

    MWCNT/PU导电聚合物复合膜的制备、表征及气敏特性

    张新建罗延龄牛莉
    69-75页
    查看更多>>摘要:分别采用端羟基聚丁二烯丙烯腈(HTBN)、经水解改性的端羟基聚丁二烯-丙烯腈共聚物(h-HTBN)、聚乙二醇(PEG)与不同扩链剂反应,并填充不同导电填料[多壁碳纳米管(MWCNT)、羟基碳纳米管(MWCNT-OH)、羧基碳纳米管(MWCNT-COOH)],制备了一系列的多壁碳纳米管/聚氨酯(MWCNT/PU)复合导电膜.采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其微观结构和分散性进行了研究.并通过气敏性响应性测量,对比了所制备的复合导电膜对苯、无水乙醚、氯仿三种有机溶剂蒸气中的气敏响应性.结果表明,以h-HTBN为软段、1,4-丁二醇(BDO)为扩链剂,填充MWCNT-OH时制得的导电复合材料表现出了良好的分散性及气敏响应性,具有很好的开发前景.

    多壁碳纳米管聚氨酯复合导电薄膜气敏响应性

    LDPE双腔微管模具优化设计及实验验证

    方坤戴文利敬波潘建武...
    76-80,86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管材模具设计理论,初步设计出低密度聚乙烯(LDPE)双腔微管模具流道结构,再利用Ansys-Polyflow逆向求解,固定挤出胀大段形状,求解熔体出口端面形状,并参照计算结果对模具定型段截面形状进行优化设计,得到优化后模具结构,完成LDPE双腔微管挤出成型实验.结果表明,LDPE双腔微管的最佳挤出成型工艺为螺杆转速6.0 r/min,模具温度170℃.在该工艺条件下,经数值模拟优化后的LDPE双腔微管模具制品精密度得到显著提高.

    数值模拟双腔微管挤出成型模具设计

    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内衬软管接缝热封性能及机理

    闻雪唐彪曹井国田琪...
    81-86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热塑性聚氨酯(TPU)膜为密封材料,通过热封装置进行内衬软管接缝的焊接实验,以探究塑料膜热焊接性能和机制.结果表明,在焊接温度240~320℃条件下,升高温度不改变分子链官能团,但会影响分子链运动的强弱;焊接温度的升高会减少分子链段中的缠结交联点,降低拉伸强度;热风焊接过程可按膜受热熔融、界面对流、缠结和冷却凝固四个阶段进行,控制阶段为受热熔融和缠结阶段.

    内衬软管密封膜热风焊接焊接温度焊接机理

    激光功率对CB/PES烧结件成型性能和力学性能的影响

    陈晖赵佳琳谭博马江可...
    87-90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选择性激光烧结(SLS)技术制备炭黑/聚醚砜(CB/PES)复合粉末激光烧结件,研究激光功率对CB/PES激光烧结件成型性能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随着激光功率的增大,CB/PES激光烧结件的拉伸强度与弯曲强度先增大后减小,激光功率为18 W时,CB/PES激光烧结件的拉伸强度和弯曲强度最大.激光功率为9 W时,CB/PES激光烧结件层间分离,随着激光功率的增大,CB/PES激光烧结件颜色逐渐变深且表面逐渐粗糙,激光功率为20 W时,CB/PES激光烧结件次级烧结现象严重且呈"橘皮式"表面.

    激光烧结炭黑/聚醚砜复合材料激光功率成型性能力学性能

    熔融沉积3D打印PLA制件力学性能影响因素及其数学模型

    赵静魏天路陈兴强陈亚...
    91-96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正交试验研究了打印层厚、顶部/底部层数、填充密度、初始填充角度及角度增长对熔融沉积PLA制件力学性能的影响,影响程度由强到弱依次为:填充密度>顶部/底部层数>打印层厚>角度增长>初始填充角度.在试验范围内打印层厚0.2 mm,顶部/底部层数5层,填充密度80%,初始填充角度30°,每层角度增长70.可得到PLA制件的最佳力学性能.同时基于正交试验结果进行正交多项式回归分析并建立熔融沉积3D打印PLA制件力学性能与工艺参数间的数学模型,经残差检验该数学模型的误差率为1.04%,可靠性高,可为FDM 3D打印制件力学性能的提升及工艺优化提供理论依据.

    熔融沉积3D打印力学性能数学模型

    后处理对连续玻璃纤维增强聚氨酯复合材料的影响

    彭旭涛熊巍侯世维刘濮源...
    97-105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拉挤成型可以得到高纤维含量的连续玻璃纤维增强的聚氨酯复合材料,由于拉挤成型生产速度快,聚氨酯固化不完全,聚氨酯分子链在定向排布的玻璃纤维界面处的损耗显著,从而影响玻璃纤维增强聚氨酯复合材料的综合性能.对拉挤成型制备的连续玻璃纤维/聚氨酯复合材料进行不同的后处理,分析后处理工艺对复合材料结构和性能的影响.根据优化后的工艺,对具有厚壁结构的连续玻璃纤维/聚氨酯鱼尾板进行后处理,在130℃热处理4 h后,鱼尾板样品的弯曲强度提高了 20%.通过动态力学分析比较了热处理对拉挤成型厚壁件表层和芯层的不同影响,探究了聚氨酯结构以及与玻璃纤维的界面相互作用,为提高玻璃纤维/聚氨酯拉挤制件的性能提供理论依据.

    拉挤成型玻璃纤维增强聚氨酯复合材料后处理

    基于Hallberg-Peck模型的玻璃纤维增强PC的性能与寿命

    卢炽华张艳杰卢思思孙志端...
    106-109,15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研究玻璃纤维增强聚碳酸酯的性能以及应用于智能电表中的可靠性寿命,针对玻璃纤维增强聚碳酸酯进行加速老化实验.基于温湿度对聚碳酸酯材料老化性能的影响,将制作的样条在四种不同温湿度条件下进行高温高湿存储实验,根据设定的失效判据判定失效情况,并结合Hallberg-Peck模型推算出寿命模型,为玻璃纤维增强聚碳酸酯材料在产品应用中的设计选型、质量控制和可靠性预计方面提供参考依据.

    Hallberg-Peck模型聚碳酸酯加速老化电能表

    低烟无卤线缆料抗开裂性能评估方法的拓展和研究

    付晓王林刘乐文梁家荣...
    110-114页
    查看更多>>摘要:低烟无卤线缆护套料开裂的情况在行业内时有发生.目前行业内评估抗开裂的主要方法为耐热冲击实验方法,本文研究了冷热循环抗开裂实验、高温力学性能测试来评估低烟无卤线缆料的抗开裂性能,丰富了低烟无卤材料抗开裂性能的评估方法和手段,并通过数据进一步加深护套开裂机理的理解.

    低烟无卤线缆料抗开裂性能冷热循环实验高温力学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