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塑料工业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塑料工业
塑料工业

陈敏剑

月刊

1005-5770

office@plast.com.cn

028-85570801、85558516

610041

成都市人民南路4段30号

塑料工业/Journal China Plastics Industry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月刊,本刊为专业技术刊物。刊登塑料工业技术方面的论文与科技成果。主要栏目有:合成工艺与工程、成型加工与设备、材料性能与应用、塑料助剂与配混、物化分析与测试、新技术与产品开发、国外动态、塑料市场等。读者对象为塑料工业科技人员及相关专业高等院校师生。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废塑料化学回收技术研究进展

    刘文璐张晓红乔金樑
    1-7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人类对塑料制品的需求日益增多,每年废塑料的数量也不断增加.通过高质量化学回收技术实现废塑料的升级再利用有望成为解决"白色污染"问题的关键.按照塑料品种分类,综述了废塑料化学回收技术取得的进展,代表性技术包括热化学转化技术、超临界水气化技术、焦耳热闪蒸技术、微波裂解技术等.同时对废塑料化学回收技术的发展方向也进行了讨论.

    塑料污染废旧塑料化学回收塑料混合物

    环境友好大豆蛋白质材料共混改性研究进展

    郭改萍乔淦禹詹嘉萍任剑飞...
    8-14,37页
    查看更多>>摘要:由于环境污染的加剧及石油基资源的日益短缺,基于可再生资源的生物质材料日益受到重视.非生理活性植物蛋白质是一类性能优良的环境友好型天然生物高分子材料.大豆蛋白质是豆油产业的副产物,其来源广泛、价格低廉并具有良好的降解性能,是替代石油基合成高分子的候选材料之一.纯蛋白质材料具有力学性能差、防水性弱的缺点.共混是解决蛋白质材料性能缺陷最简单有效的方法.本文总结了近年来大豆蛋白质共混材料的最新发展状况.

    环境友好大豆蛋白质共混材料

    聚乙烯醇复合材料静电纺丝研究进展

    安桃芳李泽阳刘玉飞杨昌磊...
    15-21页
    查看更多>>摘要:聚乙烯醇(PVA)是一种水溶性合成聚合物,具有良好的亲水性、化学稳定性、生物相容性和生物可降解性,因此被广泛应用于多个领域.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静电纺丝法制备PVA复合纳米纤维的研究现状,重点介绍PVA/无机复合纳米纤维和PVA/有机复合纳米纤维的研究进展,以及它们在组织工程支架、过滤分离、纳米传感器、生物医学工程等领域的应用.

    聚乙烯醇静电纺丝复合纳米纤维

    烯烃与S8制备反硫化聚合物的研究进展

    周涵田瑶珠
    22-26页
    查看更多>>摘要:反硫化反应近年来因其能高效利用硫磺,且产物具有高硫含量,能应用在多个领域而受到广泛关注.阐述了反硫化反应的特点和反硫化聚合物材料在电池、修复材料、重金属吸附、光学领域的研究进展,并对反硫化聚合物材料进行了总结和展望.

    硫磺反硫化高硫含量

    超交联聚合物的合成及孔结构研究

    张瑶吴锦荣郑静
    27-32页
    查看更多>>摘要:超交联聚合物是一种发展迅速、应用广泛的纳米多孔材料,为了研究反应组分和制备条件对超交联聚合物孔结构的影响,选择了一系列含苯基(苯、甲苯、氯苯、苯酚等)的化合物为反应单体,二甲醇缩甲醛等为交联剂,1,2-二氯乙烷为反应溶剂,无水三氯化铁为催化剂,合成了一系列的超交联聚合物.讨论了单体、交联剂的种类及用量比例对超交联聚合产物孔结构的影响.结果 表明,单体的反应活性、交联剂的种类和官能度、单体与交联剂的使用配比均会对产物的结构产生较大影响.另外,加入少量反应活性较高的单体可以有效改善低反应活性单体制得的产物结构.

    超交联聚合物孔结构反应条件

    不同羟端基含量聚碳酸酯的合成及热稳定性研究

    李涛李谦周淑芬冉国文...
    33-37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调整双酚A(BPA)、碳酸二苯酯(DPC)配比,采用熔融酯交换法控制工艺条件合成出不含添加剂,数均分子量(Mn)相近具有不同羟端基含量的BPA-PC.采用核磁共振碳谱、高效液相色谱仪、热失重分析仪和凝胶渗透色谱仪对合成PC进行分析.结果 表明,羟端基含量越高的PC,缩聚反应活性越高,产物多分散指数(PDI)越宽,其热降解活化能越低,越容易发生热降解反应,热稳定性越差.

    双酚A型聚碳酸酯羟端基热降解活化能热稳定性

    固相缩聚对聚(2,5-呋喃二甲酸乙二酯)性能的影响

    张伟刘绍英张淑青李旭东...
    38-43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用固相缩聚法提高聚2,5-呋喃二甲酸乙二酯(PEF)的分子量,研究了固相缩聚温度和时间对PEF的分子结构、热性能、热稳定性和力学性能的影响.通过核磁共振氢谱(1 H NMR)和红外光谱(FTIR)确认了聚合物的结构,在220℃固相缩聚制备的PEF特性黏度最高,随着固相缩聚时间的延长,可以有效提高PEF的分子量,但不改变分子结构;热性能和力学性能研究表明,延长固相缩聚时间,PEF的熔点上升,力学性能有效提高,但热稳定性未明显改善.在220℃下固相缩聚15 h的PEF-220-15的熔点、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分别提高为239.1℃、75.64 MPa和16.4%.

    固相缩聚聚2,5-呋喃二甲酸乙二酯热性能力学性能

    荧光单体的设计与荧光聚合物

    华正欣江力蒋其民薛小强...
    44-48,167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4-氯甲基苯乙烯(CMS)和罗丹明B(RhB)为原料,四甲基胍为催化剂,常温一步反应合成了含有可聚合碳碳双键的苯乙烯型罗丹明荧光单体(CMS-RhB).然后以偶氮二异丁腈(AIBN)为引发剂,采用常规自由基共聚合分别合成了苯乙烯(St)、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与CMS-RhB的无规共聚物P[St-co-(CMS-RhB)]和P[MMA-co-(CMS-RhB)].采用核磁共振波谱(NMR)、体积排除色谱(SEC)和荧光光谱分别对可聚合罗丹明荧光单体CMS-RhB和荧光聚合物的结构、聚合物分子量和荧光性能等进行了表征分析.结果 表明,合成了设计结构的苯乙烯型罗丹明荧光单体CMS-RhB,共聚合成的无规共聚物具有明显的荧光性能.

    苯乙烯型罗丹明单体自由基共聚合荧光聚合物

    PA11/POE原位微纤复合材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孙静李剑黄安荣罗珊珊...
    49-54,173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用多级挤出拉伸装置实现了尼龙11(PA11)在乙烯-辛烯共聚物(POE)中原位成纤,并对PA11/POE原位微纤复合材料的微观形貌、流变性能、力学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 表明,随着PA11含量的增加,PA11微纤的数量逐渐增加,大长径比的PA11微纤数量也增加,PA11/POE原位微纤复合材料的储能模量(G')及拉伸模量逐渐增大,在300%应变以前,原位微纤复合材料体系的拉伸应力也是逐渐增大.当牵引速度为90 r/min时,POE-20-4体系PA11微纤具有大长径比,PA11微纤平均直径最小,平均直径为2.72μm,在低频区G'出现一个非常明显的平台,POE-20-4熔体表现出弹性性质.

    原位微纤复合材料乙烯-辛烯共聚物尼龙11微纤流变性能

    中温固化热熔环氧树脂耐湿热性能研究

    刘佳园杨明航孙鲁振张明光...
    55-61页
    查看更多>>摘要:配制不同固化剂含量的环氧/双氰胺热熔树脂,并制备树脂浇铸体.采用差示扫描量热法(DSC)、红外测试(FTIR)动态热机械分析(DMA)和力学性能测试,研究了活泼氢与环氧基团的物质的量比(Hy/Ep)对体系固化反应活性、固化产物结构的影响,探讨了不同Hy/Ep树脂浇铸体在水煮加速老化过程中的吸水率、玻璃化转变温度(Tg)和弯曲性能演变行为.结果 表明,降低Hy/Ep可显著提升树脂交联网络的醚键含量,从而改善树脂的耐湿热性能,当Hy/Ep为0.2时,树脂95℃水煮7 d的吸水率为2.48%,树脂弯曲强度保留率达86%,表现出良好的耐湿热性能.

    双氰胺环氧树脂吸水率弯曲强度保留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