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李平

月刊

1000-3894

bjb-iqte@cass.org.cn

010-85195717

100732

北京市建国门内大街5号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Journal The Journal of Quantitative & Technical EconomicsCSSCICSCDCHS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该刊兼容数量经济和技术经济两个学科,主要针对改革开放中的焦点问题及时反映两个学科的最新研究成果,交流新理论、新方法和新经验,探索国内外该学科的发展趋势和动向,反映其运用于中国经济发展实践的研究成果。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共同富裕目标下可持续经济福利结构均衡增长

    刘渝琳王雨豪朱鑫城
    3-24页
    查看更多>>摘要:研究目标:在中国结构性失衡情况下测算中国省级层面可持续经济福利结构均衡增长指数(SE-ISEW),揭示其区域差异及收敛性,以实现共同富裕.研究方法:纳入结构指数修正居民消费以拓展ISEW核算基础,采用Dagum基尼系数及其分解考察区域差异及其来源,使用σ收敛和空间β收敛检验收敛特征.研究发现: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需要结构均衡发展,拓展的SE-ISEW能够反映可持续经济福利结构均衡增长;SE-ISEW在省级层面呈现上升趋势,但增速慢于GDP增幅;中国的SE-ISEW存在区域差异,差异的主要来源是区域间差异,区域内、区域间非均衡现象不同程度地减弱;全国和东、中、西及东北四大地区的SE-ISEW均存在显著的σ收敛和空间β收敛趋势.研究创新:构建结构指数并拓展SE-ISEW的核算体系,使用Dagum基尼系数和空间面板模型研究区域差异和收敛特征.研究价值:为提高可持续经济福利提供理论依据,为缩小区域差异实现共同富裕提供政策启示.

    经济福利结构均衡可持续增长Dagum基尼系数空间收敛

    黄河流域创新发展的分布动态、空间差异及收敛性研究

    钟顺昌邵佳辉
    25-46页
    查看更多>>摘要:研究目标:揭示黄河流域创新发展的分布动态、空间差异及收敛性.研究方法:运用探索性数据分析、标准差椭圆分析、Kernel密度估计及Markov链等方法揭示黄河流域创新发展的空间分布及演进特征;利用Dagum基尼系数分析黄河流域创新发展的空间差异及其来源;采用变异系数及空间杜宾模型检验黄河流域创新发展的收敛性.研究发现:黄河流域创新发展在空间上具有明显的方向性、依赖性和集聚性.重心迁移呈现"先东偏南,后西南"的过程,邻域创新环境直接影响黄河流域城市创新发展的空间分布格局,创新发展存在一定的路径依赖,但整体来看,创新发展水平较低等级的城市,跨期3~5年能够实现等级向上跳跃式跨越发展,空间依赖性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有所降低;创新发展在中下游呈现"极化→收敛"的周期性特征,而在上游呈现"极化→收敛"的演化态势.黄河流域创新发展的总体差异及其中游和下游内部差异均呈现向右上方倾斜的"M"形变化特征,且内部差异在2009年后呈现"中游>上游>下游"的格局;中游内部创新发展差异是总体创新发展差异的缩影;创新发展的上中下游间差异是总体差异的主要来源,并呈现倒"U"形变化;仅上游呈σ收敛,流域整体及上中下游均存在条件β和绝对β收敛,收敛速度整体呈现"上游>中游>下游"的特征.研究创新:揭示黄河流域创新发展时空分布特征,研究其创新发展差异的来源与贡献,检验其收敛性.研究价值:对缩小黄河流域创新发展差异,实现协同创新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黄河流域创新发展分布动态空间差异收敛性

    面向共同富裕的中国城乡相对贫困指数的测度及变动分解

    斯丽娟郭海霞
    47-63页
    查看更多>>摘要:研究目标:测度中国城乡相对贫困与弱相对贫困指数并进行分解,明确影响城乡相对贫困变动的因素.研究方法:将2002~2020年城乡居民收入分组数据还原为观察值与GQ模型拟合洛伦茨曲线结合测度城乡相对贫困指数,并将测得指数分解为四种效应.研究发现:农村相对贫困指数与弱相对贫困指数均高于城镇,且城乡相对贫困指数有上升趋势,城乡弱相对贫困指数呈下降趋势.分解结果表明,增长效应对城乡相对贫困指数和弱相对贫困指数变动起负向作用,贫困标准效应对城乡两种指数变动起正向作用.分配效应与城乡两种指数的变动一致,人口效应对城镇两种指数变动的作用为正,对农村两种指数变动的作用为负.研究创新:将影响相对贫困变动的因素扩展至人口效应和贫困标准效应,认为影响相对贫困与弱相对贫困变动的因素有增长效应、贫困标准效应、分配效应和人口效应四种.研究价值:为城乡相对贫困的测算与分解提供新的思路,为建立解决相对贫困的长效机制、推进共同富裕提供依据.

    相对贫困弱相对贫困相对贫困变动相对贫困分解

    中国乡村振兴水平测度、区域差异分解及动态演进

    徐雪王永瑜
    64-83页
    查看更多>>摘要:研究目标:测度和考察2011~2019年中国乡村振兴及各子系统真实水平、区域差异及动态演进趋势.研究方法:运用熵值法测算乡村振兴水平综合指数及五个子系统指数,并借助Dagum基尼系数和Kernel密度估计方法揭示乡村振兴及各子系统水平的区域差异及演进趋势.研究发现:中国乡村振兴水平和五个子系统水平总体呈稳步上升态势;乡村振兴水平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并且主要来源于区域间差异,其中东部地区内部差异最大,东部—西部的区域间差异最大,五个子系统的区域差异均呈下降趋势,主要也是来源于区域间差异;除东北地区以外,全国、东、中、西部地区乡村振兴水平的绝对差异均呈稳步下降趋势.研究创新:在科学准确测度乡村振兴及各子系统水平的基础上,进一步揭示总体及各子系统的区域差异及其来源,并分析动态演进特征.研究价值: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促进共同富裕提供借鉴价值.

    乡村振兴指标体系熵值法Dagum基尼系数Kernel密度估计

    中国制造业生产效率提升进程中技术溢出与自主创新的交互贡献

    陈南旭王林涛
    84-103页
    查看更多>>摘要:研究目标:从中间产品视角出发,实证检验技术溢出与自主创新对中国制造业生产效率的影响.研究方法:根据作用机理,基于2016版世界投入产出表和中国制造业分行业数据,利用普通面板数据模型及添加虚拟变量和交乘项的拓展模型展开讨论.研究发现:从中间产品视角看,技术溢出对行业生产效率的直接效应显著为负,自主创新则具有显著正向影响,技术溢出与自主创新具有一定的相互替代性,二者的影响均存在显著的阶段性特征;技术溢出与自主创新的交互效应在统计意义上不存在,但分别存在调节效应.研究创新:从中间产品视角探讨了技术溢出与自主创新对中国制造业行业生产效率的综合影响.研究价值:为推动中间产品自主创新的政策研究及制定提供了有益参考.

    中间产品技术溢出自主创新全要素生产率

    中国上市公司并购重组的现状、问题及前景

    曾敏
    104-124页
    查看更多>>摘要:研究目标:研究中国上市公司并购重组的现状、特征及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研究方法:运用2005~2020年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的实际数据,结合已有的理论研究成果及政策着力方向,以规范分析和实证分析并重的方式深入研究中国上市公司的并购重组.研究发现:近年来中国上市公司的并购重组无论是交易金额还是交易笔数都呈现整体上升的态势,尤其是在化解产能过剩,促进产业升级,服务国企改革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与此同时,并购重组活动也面临着发展的桎梏,突出表现在:主并公司为推高股价发起并购,部分交易长期绩效难以为继,业绩承诺引致商誉集中减值,并购支付手段单一致使杠杆高企等.研究创新:较为全面系统地分析了中国上市公司并购重组的发展脉络、新变化以及新问题.考虑横截面差异及纵向时间发展的框架有助于统一此前没有形成一致结论的理论研究.研究价值:拓宽和加深了学界、实务界以及政策制定者对并购重组的认识和理解;此外,还基于研究发现从内部治理、外部治理、资本市场基础制度建设等维度就并购重组市场的健康发展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并购重组市值管理业绩承诺商誉减值支付方式

    基于时间赤字的隐性贫困测度原理、方法与应用

    单德朋王英
    125-144页
    查看更多>>摘要:研究目标: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设定财务可负担且能体现正向激励的帮扶识别标准.研究方法:构造时间赤字指数,利用时间赤字的货币价值调整贫困线识别隐性贫困.研究发现:隐性贫困发生率与精准扶贫之前的绝对贫困发生率相近,显著低于相对贫困发生率,符合我国发展实际;隐性贫困帮扶的主要思路是提高有酬工作工时回报、减少家庭必要无酬工作时间、改善其他收入来源.研究创新:使用时间利用数据,在贫困测度中放松了所有家庭都有足够时间进行家庭生产的假定.研究价值:隐性贫困识别方法能够提供务实可行的帮扶识别标准,体现对有酬劳动的正向激励,约束帮扶过程中的"等靠要"问题,并且能够与乡村振兴政策体系形成有效衔接.

    隐性贫困时间赤字相对贫困乡村振兴共同富裕

    非平衡面板数据的全要素生产率测算方法

    马占新苏日古嘎
    145-166页
    查看更多>>摘要:研究目标:在广义DEA的理论框架下对传统DEA-Malmquist指数方法进行修正,从而使非平衡面板数据的全要素生产率测算结果更为合理.研究方法:应用广义DEA方法的基本原理,将传统DEA-Malmquist指数方法的理论基础从"自评体系"拓展到"他评体系",给出一种修正的DEA-Malmquist指数方法,并将这些方法应用于2005~2018年中国西部地区经济全要素生产率的测算中.研究发现:基于广义DEA理论的修正DEA-Malmquist指数方法有效消除了数据缺失对Malmquist指数测算的影响,在非平衡面板数据的全要素生产率测算方面更具合理性和稳定性.研究创新:在广义DEA的理论框架下实现了非平衡面板数据全要素生产率的有效测算.研究价值:为全要素生产率的测算提供了全新思想,同时也增强了DEA方法在处理非平衡面板数据方面的能力.

    全要素生产率数据包络分析非平衡面板数据

    组合方法视角下复杂协整关系的非参数识别

    马薇曹晓舟
    167-188页
    查看更多>>摘要:研究目标:构建对复杂协整关系进行非参数识别时有效、可操作的组合方法.研究方法:综合考虑核估计方法、窗宽选择以及协整检验三类关键因素,提出待分析的多种组合方法,通过蒙特卡洛模拟和中俄两国购买力平价理论在有限样本下对各组合方法的性质进行对比分析.研究发现:"局部线性核估计(LL)+交错验证窗宽选择(CV)+方差比检验"组合方法在识别真实协整关系时扭曲水平(Size)低,ADF检验在识别虚假协整关系时检验功效(Powver)高.研究创新:扩展了E-G协整检验步骤,以非参数组合方法的视角提取最优残差序列并对复杂协整关系进行有效验证.研究价值:利用组合方法为复杂协整关系的建模探索出一条可行之路并丰富其应用场景,也为中俄两国进一步推进经贸合作提供了理论依据.

    协整关系非参数方法组合方法

    致作者——就来稿对策建议的撰写

    封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