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塑料科技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塑料科技
塑料科技

于文杰

月刊

1005-3360

slkj@dsy-cn.com

0411-86601793

116033

大连市周家街11号

塑料科技/Journal Plastics Science and Technology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塑料加工行业中的优秀期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稿件多,学术水平较高。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聚乳酸/亚麻无纺布可降解复合材料的应用研究

    樊丽梅杜娟贺龙强
    95-98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将亚麻纤维布和聚乳酸(PLA)熔融共混,通过注塑成型的方法制成PLA/亚麻无纺布复合材料.探究了亚麻纤维添加量对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热学性能及降解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亚麻纤维的加入改善了PLA/亚麻无纺布可降解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热学性能和储能模量,提升了复合材料的结晶度,增强了复合材料的降解性能.亚麻纤维含量为20%时,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冲击强度和弯曲模量分别为66.0 MPa、5.52 kJ/m2和4.0 GPa,复合材料的结晶度达到13.89%,维卡软化温度为141.32℃,同时在降解第40 d时,添加20%亚麻纤维的复合材料的失重率达到最高,为12.03%.该研究结果为PLA/亚麻纤维复合材料的应用提供一定的数据支持.

    聚乳酸亚麻纤维降解性能力学性能

    PLA/E-MA-GMA/PBS复合材料力学及生物分解性能研究

    刘志刚颜祥禹陈波肖洋...
    99-103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通过共混改性的方法提升聚乳酸(PLA)的韧性,获得抗冲击的生物降解材料.在PLA中加入乙烯-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共聚物(E-MA-GMA)和聚丁二酸丁二醇酯(PBS),通过共混熔融反应加工的方法,制备PLA/E-MA-GMA/PBS复合材料,研究了不同E-MA-GMA含量对复合材料的热学性能、流变性能、流动性能、力学性能、相形态、生物分解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E-MA-GMA含量为5%~25%时,PLA/E-MA-GMA/PBS复合材料生物分解率均大于60%,符合GB/T 19277.1-2011中生物分解塑料要求.E-MA-GMA可以显著提升PLA/E-MA-GMA/PBS复合材料的韧性和冲击强度,同时进一步说明PLA/E-MA-GMA/PBS复合材料之间存在部分相容性.随着E-MA-GMA含量的增加,PLA/E-MA-GMA/PBS复合材料的复数黏度显著提高,各组分之间发生分子链缠结增强,E-MA-GMA、PLA和PBS之间发生明显的相互作用.

    聚乳酸乙烯-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聚丁二酸丁二醇酯力学性能生物分解性能

    不同添加剂对聚丙烯降解的影响

    赵旭刘鑫吴昆鹏孔磊...
    104-108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以过氧化二叔丁基(DTBP)作为聚丙烯(PP)降解的引发剂,选择硬脂酸钴和硬脂酸锌作为催化过氧化物分解的添加剂,讨论添加剂对PP降解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DTBP含量的增加,PP的熔体流动速率(MFR)明显增加,力学性能下降,结晶性能提高.当引发剂含量增加到0.6%~0.8%时,熔融曲线出现双峰,黏度和模量下降.加入添加剂硬脂酸钴时,冲击性能下降34.63%,黏度和模量下降,PP的MFR进一步增加,最高的MFR比没有加入添加剂的样品高出59.08%,结晶性能高于没加添加剂的样品,晶体排列更规整.加入添加剂硬脂酸锌时,冲击性能下降,黏度和模量下降,最高的MFR比没有加入添加剂的样品高200.99%,晶体排列最规整.因此,硬脂酸锌更适合作为化学法降解PP的添加剂.

    聚丙烯过氧化二叔丁基熔体流动速率添加剂

    杂多酸作为催化剂制备聚甲醛及性能分析

    李宁王永康吴战鹏
    109-114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催化剂引发聚甲醛(POM)聚合效率和可控性的问题,通过聚合实验,重点研究了催化剂和溶剂种类、催化剂添加量以及聚合温度等条件对反应速率和转化率等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聚合体系制备得到的聚合物在外观、力学性能、热稳定性和加工稳定性等方面存在差异.三氟化硼体系引发速率低,需较高浓度(20 mg/kg)才可实现催化聚合.与三氟化硼催化体系相比,杂多酸引发效率较高,聚合诱导期和固化时间较短.最优浓度为5 mg/kg时,聚合实验转化率为78.2%,所合成的POM初始分解温度为367℃,具有更优异的热稳定性,不稳定末端基含量低,甲醛释放量较少,EGM值为72 mg/kg,VDA275值为15 mg/kg.因此,杂多酸催化聚合POM的效果更佳.

    聚甲醛杂多酸催化剂热稳定性

    顶空-气相色谱法同时测定塑料类快递封装用品中15种有机溶剂残留量

    英琪把宁刘芳卫黄亚楠...
    115-120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采用顶空-气相色谱法(HS-GC)对潜在的残留溶剂甲醇、乙醇、丙酮、异丙醇、二氯甲烷、正己烷、乙酸乙酯、异丁醇、乙酸异丙酯、正丁醇、甲苯、乙酸正丁酯、对间二甲苯、邻二甲苯、苯等进行了分析测试.该方法用DB-624(30 m×0.25 mm,1.8 µm)色谱柱进行分离,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采用优化条件,分流比20∶1,载气流速为1.5 mL/min,样品平衡温度为100℃,顶空平衡时间为30 min,能够使14种溶剂完全分离,各目标物相关系数均在0.999以上,测试结果检出限在0.001~0.004 mg/m2 之间,样品加标回收率介于87.05%~114.07%范围内,RSD为3.16%~6.60%.该方法操作简便,重现性好,是对国标方法的完善补充,可用于塑料类快递封装用品中溶剂残留量的日常检测,为其质量监控提供可靠依据.

    顶空-气相色谱溶剂残留塑料包装材料胶带

    无人机灭火弹饰盖模流分析及注塑模具设计

    张晓光程志超孟枭李顾学...
    121-126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无人机灭火弹的饰盖为研究对象,利用Moldflow软件从灭火弹饰盖的填充时间、流动前沿温度、熔接痕、气穴、翘曲变化五个方面对两种浇口设计方案进行对比分析,得到最优的浇口方案,并对两种冷却系统进行模流分析,得到较优的冷却系统.经锁模力的数值计算和模流分析,选择符合成型要求的注射机,然后运用正交试验优化工艺参数,从而降低饰盖的体积收缩率,通过对塑件总体温度分布和剪切速率与体积分布进行验证,最终得到优化后的注塑模具结构.结果表明:通过Moldflow软件分析和正交试验,可提高无人机灭火弹饰盖模具的设计效率和质量,且优化后的注塑模具结构合理,工作可靠,可以有效减少试模的成本,满足生产需求.实验为类似模具的设计提供了参考.

    灭火弹饰盖模流分析正交试验注塑模具

    聚丙烯复合材料界面增强的研究进展

    王鑫蒋敏陈思月曹梦园...
    127-131页
    查看更多>>摘要:聚丙烯是一种性能优良的热塑性通用树脂,具有透明、质轻、耐热、电绝缘和良好的加工性能,广泛应用于纤维制品、汽车零部件、输送管道和包装材料等领域.与环氧树脂等极性材料相比,共混法制备的复合材料界面相容性差,因此研究聚丙烯复合材料的界面增强尤为重要.文章分析近十年有关聚丙烯复合材料界面增强研究,概述了五种界面黏接机理,包括化学键合理论、机械互锁理论、界面扩散理论、界面浸润理论和界面结晶理论,对施胶剂/涂层处理、纳米材料"多尺度"修饰填料表面,通过分子自组装作用、诱导界面结晶的聚丙烯基体改性等界面增强方法进行评述,最后展望了聚丙烯复合材料界面研究的未来机遇和挑战.

    聚丙烯填料增强界面增强机理多尺度效应

    纤维素基高吸水树脂的制备及应用研究进展

    何晓峰谢亚琦郭福强聂光志...
    132-136页
    查看更多>>摘要:高吸水树脂具有优异的吸水性能和保水性能,但高吸水树脂吸水膨胀难以降解对生态环境会造成污染,导致其应用范围受到一定限制.以纤维素为接枝骨架合成的高吸水树脂具有优异的降解性,文章介绍了60Co-γ射线引发、超声波引发、溶液聚合、乳液悬浮聚合等纤维素基高吸水性树脂合成方法的研究进展及优缺点,详细阐述了纤维素基衍生物羧甲基纤维素和羟丙甲基纤维素高吸水树脂近年来的研究进展,并对纤维素基高吸水性树脂在农业、卫生用品、医药和重金属吸附等方面的应用前景进行分析与展望.

    纤维素高吸水树脂重金属吸附

    PLA/PBAT可降解地膜的制备技术和研究应用进展

    陈晨汪洋汪香君熊露璐...
    137-142页
    查看更多>>摘要:传统聚乙烯(PE)农用地膜因难以降解,对环境造成的危害不可逆.将聚乳酸(PLA)和聚己二酸-对苯二甲酸丁二酯(PBAT)共混,可制备出高强度、高柔韧性的可降解复合材料,用作农用地膜能够有效改善环境污染问题.文章综述了PLA/PBAT地膜的制备工艺,总结了无机填料和有机填料对材料的改性研究,最后介绍了PLA/PBAT地膜在当前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及发展前景.研究表明:PLA/PBAT地膜的制备工艺已从有到优进入新的发展阶段,有机填料或无机填料的加入可降低PLA/PBAT地膜的成本,改善材料相容性,提升力学性能、结晶性能和阻隔性能等多项关键指标.在现实应用中,PLA/PBAT地膜可以促进作物生长,提高作物产量,但其降解周期不可控制约了其发展.未来,可根据不同作物的生长因素研发降解周期可调控的PLA/PBAT可降解地膜.

    聚己二酸对苯二甲酸丁二酯聚乳酸生物可降解地膜

    有机纳滤膜技术研究进展

    冒朝静张欣
    143-147页
    查看更多>>摘要:纳滤作为一种介于反渗透和超滤间的压力驱动膜工艺,具有操作压力低、选择性强、分离效率高、节能环保等优势.有机纳滤膜作为一种化学稳定性高、力学性能及热稳定性良好的高性能膜,能有效解决膜孔径和膜污染难控制等问题,在水处理、食品加工、药品制造和化工产品的分离中展现出较好的应用前景.文章分析了有机纳滤膜截留分离的作用机制,包括空间位阻效应、道南效应和介电排斥效应,探讨了有机纳滤膜的制备和改性方法,综述其在生物技术、制药应用、废水处理及有机溶剂纳滤(OSN)膜领域的最新应用进展,并对其今后的发展走向和所面临的挑战进行展望,旨在为纳滤膜处理技术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

    有机纳滤膜作用机制废水处理制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