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水利水电技术(中英文)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水利水电技术(中英文)
水利部发展研究中心
水利水电技术(中英文)

水利部发展研究中心

欧阳越

月刊

1000-0860

water@waterinfo.com.cn

010-63205989

100038

北京市海淀区玉渊潭南路3号

水利水电技术(中英文)/Journal Water Resources and Hydropower Engineering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1959年创刊,是我国水利水电行业的综合性技术刊物,对国内外公开发行,以介绍我国水利水电工程的勘测、设计、施工、运行管理和科学研究等方面的技术经验为主,同时也报道国外的各项先进技术。主要栏目有:水文水资源、水利规划、泥沙研究、环境水利、水工建筑、水力发电、地质勘测、工程施工、农田水利、防洪除涝、小水电站、运行管理、水利经济、动能经济、高新技术及应用、试验研究、国外科技、技术革新等。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区域尺度地下水埋深与矿化度对土地盐碱化转变概率研究

    徐存东朱兴林王铭岩李振...
    100-10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明受地下水埋深与矿化度影响的极度干旱荒漠区土地盐碱化转变概率,选定甘肃省景泰川电力提灌灌区(简称“景电灌区”)为研究区,分别利用ArcGIS空间插值中的反距离权重法、样条函数法、趋势面法及普通克里金法对2017年的地下水埋深和矿化度监测数据进行插值,结合误差矩阵选取最优插值方法,并对研究区1994、2008和2017年三期监测数据进行插值分析,再通过重分类消除量纲进行叠加,将土地盐碱化难易程度划分为5级,分析了研究区土地盐碱化转变概率.结果 表明,地下水埋深和矿化度平均值在1994年至2017年间呈不断上升趋势,灌区土地盐碱化转变概率西南低东北高,地下水埋深较深区域不易形成盐碱地,地下水埋深较浅区域,矿化度越大越易形成盐碱地,研究可为干旱荒漠区区域地下水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土地盐碱化地下水埋深地下水矿化度盐碱化转变概率

    基于广义塑性模型的加筋面板堆石坝数值模拟

    何亮李雄威
    109-11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研究地震作用对混凝土面板堆石坝采用的混凝土是否加筋有何影响,基于堆石料的静动力大三轴试验结果,构造了能考虑剪应力水平影响和堆石料颗粒破碎的一个简洁塑性模量表达式,建立了适用于堆石料的广义塑性本构模型.本构模型模拟曲线与三轴静动力试验曲线的对比结果表明:该模型能较好地模拟堆石料在低围压下的剪胀性和高围压下的剪缩性,以及在循环荷载作用下的滞回效应、硬化特性和循环致密性等复杂应力状态.此外,利用该模型的高面板堆石坝动力有限元计算结果表明:加筋前后地震加速度和永久变形的分布规律一致.加筋对大坝的地震反应加速度影响较小,却可有效地减小大坝的地震永久变形;加筋对顺河向地震永久变形的抑制作用大于震陷.加筋间距越小,大坝的地震永久变形越小,但地震永久变形的减小幅度逐渐降低.研究成果可为混凝土面板堆石坝的施工设计提供参考.

    广义塑性本构模型加筋塑性模量地震永久变形

    三峡库区黑石板滑坡涌浪分析

    霍志涛黄波林张全闫国强...
    115-122页
    查看更多>>摘要:自三峡工程建设以来,库区范围内发生多起滑坡涌浪,为了正确预防和制定涌浪减灾方案,需要预测滑坡涌浪所波及的范围、涌浪的高度、传播的速度、以及波浪爬高.为此,结合三峡库区秭归县水田坝乡黑石板滑坡实例,采用基于水波动力理论FAST模拟软件进行涌浪计算分析及预测.结果 显示:175 m水位下,滑坡体滑移入江速度约5.56 m/s,最大涌浪高度为37.2 m,对岸最大爬高为36 m;涌浪主要危害区为吒溪河内,传播至长江及其他支流后涌浪高度最大不超过0.6m;在滑坡河段2 km范围内泓深线附近涌浪从约12 m下降至3 m,该急剧衰减区是滑坡涌浪急剧作用区,对应位置为水田坝乡.研究表明,涌浪传播、衰减、浪高、爬高与水域深浅、沟谷微地形密切相关,因此根据海啸预警划分方法和涌浪计算结果,得到黑石板滑坡涌浪预警分区;尤其是通过淹没线与遥感影像叠加,得到了水田坝乡受直接威胁的建筑分布.

    三峡库区滑坡涌浪数值模拟灾害分析预警分区

    导叶开度对水泵水轮机泵工况导叶区流场影响的试验研究

    薛鹏刘之平陆力高忠信...
    123-129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活动导叶开度对水泵水轮机泵工况导叶区流场和模型性能的影响,在高精度模型通用试验台上对一低比转速模型水泵水轮机导叶区的流场运用粒子图像测速(PIV)系统进行了测量.测量结果显示,同一开度下随着流量减小,无叶区内的流速出现增大的趋势;同一流量随着开度的减小,导叶前流速明显增大,模型效率下降.模型试验在转轮无空化条件下进行,但在8 mm开度83%最优流量工况,由于流速高、冲角大,造成位于高压侧的导叶头部发生了明显的绕流空化现象,并引起了固定导叶流道宽频带的压力脉动.研究成果可为水泵水轮机的优化设计和安全稳定运行提供试验依据.

    水泵水轮机泵工况活动导叶PIV

    广西钦江流域水沙年际变化规律分析

    莫剑卢远王丹媛黄萍...
    130-13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探究河流水沙的变化规律及影响因素,利用钦江陆屋流域1957-2016年的长时序年降水量、年径流量和年输沙率数据,采用5年滑动平均法、R/S检验法、Mann-Kendall突变检验法、累积距平法及复Morlet小波分析法分析以上序列的趋势性、突变性和周期性;运用双累积曲线法分析降水和径流输沙关系的变化;最后结合流域森林转型特征来进行分析.结果 表明:(1)降水量弱上升、径流量减少、输沙率显著减少,在α =0.05和β=0.01的显著水平下,降水量和径流量无变异,输沙率弱变异.降水量在1962年、1971年、1989年和2013年发生突变,径流量在1963年、1971年、1989年和2007年发生突变,输沙率在1967年、1971年、1981年和2001年发生突变.降水量存在4类时间尺度,23 a、13 a分别为第一、二主周期;径流量序列存在3类时间尺度,14 a、9 a分别为第一、二主周期;输沙率序列存在4类时间尺度,22 a、5 a分别为第一、二主周期.(2)降水量-径流量累积关系分为两个阶段,即1957-1988年和1989-2016年,斜率分别为0.006 8、0.005 8;降水量-输沙量累积关系分为四个阶段:1957-1962年、1963-1988年、1989-1998年和1999-2016年,斜率分别为0.014、0.019 4、0.016 4、0.009,造成水沙关系变化的原因是人类活动的影响.(3)广西林业建设和森林转型的发展过程是径流量和输沙量不断发生变化的原因.

    降水量径流量输沙率趋势突变周期森林转型

    妫水河流域农业非点源污染负荷估算与分析

    丁洋赵进勇董飞徐征和...
    139-146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利用改进的输出系数模型对妫水河流域农业非点源污染负荷进行了估算,并且分别通过三分法,即分区、分类、分期的方法对结果进行了分析.结果 表明:(1)2017年妫水河流域农业非点源污染物TN和TP的负荷量分别为1 402 214.9 kg/a,279 629.1 kg/a;(2)流域内各乡镇TN和TP的负荷量差异较大,旧县镇、永宁镇所贡献的TN、TP负荷量最多且单位负荷强度最大,属于重点治理区域;(3)流域内对TN的贡献最大的污染源为农业种植,对TP的贡献最大的污染源为农村生活污染,这两个污染源属于优先控制的污染源;(4)TN、TP负荷与降雨量呈现正相关关系,降雨冲刷是导致的污染物负荷增加的一个主要因素.农业非点源污染的三分研究结果为妫水河流域非点源污染治理与农业结构调整提供了科学依据.

    农业非点源污染改进输出系数模型氮磷妫水河流域三分法

    小清河流域非点源污染负荷与降水关系研究

    李硕王红旗王国强彭岩波...
    147-158页
    查看更多>>摘要:流域非点源污染造成了严重的水环境问题,为准确核算典型流域非点源污染负荷及为流域水环境治理提供支持和依据,以山东省小清河流域为研究区,采用SWAT模型及相关分析方法,研究了流域总氮(TN)、总磷(TP)营养物输出负荷时空变化规律以及营养物输出负荷与降水间的关系.结果 表明:SWAT模型对小清河流域非点源污染模拟具有较好的适用性.汛期(7-9月)营养物输出负荷最高,占全年比重的50%以上,而TN是其中主要非点源污染物.TN、TP输出负荷空间分布相似,负荷较高的区域都主要集中在流域南部;该区域TN、TP输出负荷分别在69.72~235.30 kg/hm2和0.93~4.73 kg/hm2范围内.不同的土地利用氮输出负荷较高的依次为林地、耕地和草地,磷输出负荷较高的依次为林地、草地和耕地.流域氮输出强度与降水相关性强的区域主要集中在流域中上游,而磷输出强度与降水相关性强的区域则主要集中在流域中游.

    非点源污染时空变化土地利用降水相关性水质评价

    循环荷载下纤维加筋土与结构界面切特性研究

    刘俊伟赵彦平韩金朋李欣...
    159-16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前对于纤维加筋土体与结构界面的循环弱化影响规律尚需进一步研究.为此,针对循环剪切荷载下加筋结构力学特性变化规律,使用自主研发的大尺度恒刚度界面剪切仪,开展了纤维加筋土与结构界面在循环荷载作用下的力学特性试验研究.研究发现,界面剪应力、法向应力与剪切位移关系曲线分别呈“滞回环”和“碟”状发展,随循环次数的增加衰减速率逐渐减小,且峰值均出现在最大位移处.应力路径曲线呈“蝴蝶环”状发展,加入砂的土样界面摩擦角偏大.此外,由于纤维对土颗粒的约束作用,加筋土体的循环弱化程度小于非加筋土体.通过研究循环荷载下纤维加筋土与结构界面剪切特性,揭示了循环荷载作用下界面受力变形的规律和机理,为实际工程的应用提供参考.

    循环荷载纤维加筋土力学特性约束作用

    基于正方形人工标志法水库边坡变形监测研究

    杨钢吴建超胡庆汤勇...
    166-171页
    查看更多>>摘要:水库库岸边坡是否稳定,关系到沿岸居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为了监测水库边坡的稳定性,提出一种能够简便高效监测水库边坡变形特征的方法.通过架设相机拍摄得到三个正方形人工标志图像,然后利用MATLAB软件进行图像处理.拍摄图像经灰度化、二值化、噪声去除、区域分割标记和像素标定、坐标系建立及人工标志坐标点获得等处理过程,计算得到图像中被观测人工标志点坐标值及水平向、垂直位移变形值,进而分析水库边坡变形图像特征.通过与被观测人工标志点坐标值及水平向、垂直向位移变形值进行比较可知,本方法获得的人工标志点位移轨迹与实际变形轨迹相吻合,位移变形监测精度为96.21%.结果 表明,文中所提出水库边坡变形监测方法是可行的,可为水库边坡安全稳定监测提供一种新的思路和有效手段.

    水库边坡MATLAB人工标志变形监测

    基于原型监测与数值分析的深挖方渠道安全评估

    杨天凯刘毅崔炜范哲...
    172-178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深挖方渠道安全评估的难题,选取典型深挖方断面分析监测资料反映的渠坡运行状况,并使用ABAQUS软件开展有限元反演分析,基于实测资料和数值分析来评估深挖方渠道的渗流和变形,并以此为依据对深挖方渠道进行安全评价.结果 显示:渠道区域地下水位较低,不会影响边坡衬砌稳定,渠水有微弱外渗,坡面渗水很可能来自局部含水层,渠坡渗流稳定;渠坡最大侧向变形小于40 mm,位于渠坡表层,实测位移与计算至失稳的位移值相比占比不到10%,尚无深层滑动迹象,渠坡变形有较大安全储备;强度折减法计算的渠坡稳定性安全系数为1.64,满足设计要求,抗滑桩和坡面梁结构支护效果好;渠道运行状况良好.研究结果表明,采用原型监测与数值分析相结合的方式,能较好的评估深挖方渠道的实际安全状态.

    深挖方渠道原型监测数值分析安全评估边坡膨胀土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变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