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滇东南喀斯特地区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功能区.然而,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生态环境遭受了严重破坏,导致生态服务功能普遍下降.[方法]基于 2000-2020 年土地利用、气象、土壤、社会经济等多源数据,采用PLUS模型模拟了 2035 年自然发展情景、生态保护情景和经济发展情景三种情景下的土地利用变化空间格局,并结合InVEST模型评估了产水量、碳储量、土壤保持和生境质量等四种生态系统服务,在此基础上利用Spearman相关系数探究生态系统服务之间的时空权衡协同关系.[结果](1)2000-2020 年,建设用地和水域面积显著增加,分别增加了 484.21 km2、154.40 km2;而林地、耕地、未利用地和草地面积则减少,分别下降了 438.63 km2、89.86 km2、99.47 km2、10.65 km2.2020-2035 年,生态保护情景下,建设用地、水域、林地面积呈小幅扩张,草地、耕地和未利用地则呈缩减趋势;自然发展情景下,建设用地增加明显,耕地和草地则减少;经济发展情景下,建设用地大量增加,耕地、林地、草地则大量减少;(2)2000-2020 年,研究区生态系统服务变化存在显著差异.产水量呈东南高西北低的空间分布,随时间"先增加后降低";碳储量变化幅度较小,研究期间碳储量下降区域散落分布在研究区的中部、南部和北部地区;土壤保持呈现南高北低的空间分布特征,随时间变化,西部存在大面积碳储量下降,东部地区存在大面积碳储量增加;生境质量以带状集中分布在研究区的中部和南部,20 a间整体上呈现东西部大面积下降的变化趋势.至2035 年,在生态保护情景下,产水量、碳储量、土壤保持和生境质量明显提升,显示出生态保护对于改善地区生态环境的重要性.自然发展和经济发展情景下,高值区域面积显著减少,表明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受到较大的压力和影响.(3)2000-2020 年,土壤保持-产水量的相关性最强,指数高于0.8;产水量-碳储量之间的相关性最弱,且呈下降趋势.碳储量-产水量相关系数最低,土壤保持-产水量相关性系数最高.2020-2035 年,各发展情景下生态系统服务之间均呈协同关系.[结论]结果表明:滇东南喀斯特地区生态系统服务变化受土地利用结构调整影响明显,其变化趋势和权衡协同关系亦存在空间差异,可为喀斯特地貌区生态保护提供重要的技术支撑和理论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