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水利水电技术(中英文)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水利水电技术(中英文)
水利部发展研究中心
水利水电技术(中英文)

水利部发展研究中心

欧阳越

月刊

1000-0860

water@waterinfo.com.cn

010-63205989

100038

北京市海淀区玉渊潭南路3号

水利水电技术(中英文)/Journal Water Resources and Hydropower Engineering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1959年创刊,是我国水利水电行业的综合性技术刊物,对国内外公开发行,以介绍我国水利水电工程的勘测、设计、施工、运行管理和科学研究等方面的技术经验为主,同时也报道国外的各项先进技术。主要栏目有:水文水资源、水利规划、泥沙研究、环境水利、水工建筑、水力发电、地质勘测、工程施工、农田水利、防洪除涝、小水电站、运行管理、水利经济、动能经济、高新技术及应用、试验研究、国外科技、技术革新等。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房渣土地基强夯加固三维数值模拟研究

    宫晓明袁鸿鹄蒋少熠李云鹏...
    177-18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反映强夯加固作用下房渣土地基应力应变变化特点,在北京永定河园博园湿地强夯现场试验和实测资料的基础上,结合工程及加固区域地层环境特点,对房渣土强夯动力响应进行数值模拟研究,探讨房渣土地基相关物理量的响应规律,并与实际测量结果进行对比验证.研究结果表明:相对横向应力,竖向应力的最大值更大,并且竖向应力的分布区域主要集中在夯锤下方的土体中,而横向应力则更接近土体表面.动力数值模拟中夯坑的沉降量随夯击次数变化的曲线大致呈现负幂函数形式,第七击的单击沉降量小于0.1m,总夯沉量1.23 m,曲线末端趋于水平,估计极限夯沉量在1.2~1.4m之间.强夯过程的数值模拟结果和实际监测结果比较接近.模拟分析得出的位移与应力变化规律对于强夯加固回填土地基工作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强夯房渣土地基数值模拟土力学工程地质

    电磁精细探测法在隐伏型导水地质裂缝勘探中的应用

    宋永覃觅觅
    184-191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传统隐伏型导水地质裂缝勘探方法存在勘测精度较差的问题,提出电磁精细探测法探析隐伏型导水地质裂缝.依照屏蔽系数、实测场强和理论场强数据绘制综合曲线图,通过该图获取隐伏型导水地质裂缝所处位置几何阴影范围,采用层析成像法得到网格化的工作面,获取隐伏型导水地质图像.通过图像直接观测隐伏型导水地质工作面裂缝所处位置,在此基础上,观测四个电磁场分量,采用正交电磁场分量计算介质视电阻率,依据计算视电阻率数值和视电阻率分布状态研究裂缝发育情况和裂缝富水程度.结果 表明:采用该方法能较为精准地获取隐伏型导水地质裂缝位置.通过裂缝位置进一步检测出隐伏型导水地质裂缝最大发育高度为63.5 m.当视电阻数值不断增加时,隐伏型导水地质裂缝和裂缝富水性逐渐减小,与实际情况较为相符,说明该种方法探析效果较好.

    电磁精细探测法隐伏型导水地质裂缝勘探层析成像水文地质

    基于能量法的混凝土循环加卸载动态损伤特性

    王普陈灯红彭刚王乾峰...
    192-19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从能量法的角度研究混凝土循环加卸载下的损伤演化特性,利用大型动静力三轴仪对边长为150 mm的立方体混凝土试件,进行不同侧应力、不同应变速率的循环加卸载试验.用改进的Najar能量法,确定了一种新的损伤变量计算方法,对比分析了改进后的混凝土损伤演化曲线与试验所得混凝土应力-应变包络曲线,将修正后的Weibull-Lognormal损伤本构模型对试验数据进行拟合分析.结果 表明:新的损伤变量计算方法简单,物理意义明确;改进后的混凝土循环加卸载损伤演化曲线可以分为三个阶段,损伤不变阶段、损伤加速发展阶段、损伤稳定发展阶段;选用的塑性变形公式与试验结果拟合较好;经过修正后的混凝土损伤本构模型能较好地模拟混凝土循环加卸载条件下的应力-应变包络曲线.

    混凝土循环加卸载损伤演化本构模型

    矿物掺合料对水泥水化性能的影响研究

    侯玲艳杨爱荣
    198-20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综合判定抚顺、鸡西、石河子、六枝、淮南和中梁山六个地区的煤矿石的活性情况,通过煅烧手段和XRD测试方法对煤矸石进行试验分析,得出结论:当煅烧温度为800~900℃时,高岭土等粘土矿物会转变为类偏高岭石相,基本上不含硅铝尖晶石和莫来石相;煅烧温度为900~1 000℃时,高岭土虽仍以偏高岭石相为主,但开始出现硅铝尖晶石和莫来石;1 000~1 200℃,高岭土的莫来石化进一步增加;当煅烧温度达到1 200℃,煅烧产物的莫来石特征峰已明显增强,已由偏高岭土转变为莫来石相,主要成分是莫来石和非晶质二氧化硅;通过对比得出六个不同地区的煤矸石最佳活化温度为900℃,并且煤矸石的活性主要来源于高岭土等黏土和长石类矿物在高温下形成的无定型SiO2和Al2O3.因此,在水泥水化过程中,煤矸石中的SiO2和Al2O3会和Ca(OH)2发生反应,使得化学平衡方程向左移动.

    水泥掺合料热活化煅烧温度

    黑垆土坡面细沟形态演变规律试验研究

    赵新凯龚家国任政王丹阳...
    205-21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究黑垆土坡面细沟形态变化规律,运用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和人工模拟降雨方法,以黑垆土为对象,选取60 mm/h雨强对面积为15 m2的20°坡面进行历时均为1h的三场模拟降雨试验,分析了黑垆土坡面细沟发育过程.结果 表明:(1)前两次降雨坡面以断续细沟为主,侵蚀方式主要为溯源侵蚀,第二场降雨结束时,细沟累积长度、平均宽度、平均深度分别为38.17 m、0.19 m、0.10m,坡面细沟总面积占试验土槽面积的19.8%;第3次降雨坡面以连续细沟为主,细沟溯源侵蚀作用减弱,细沟沟壁崩塌和沟底下切增强,细沟累积长度减少5.66%,细沟平均宽度、平均深度、总面积分别增加了26.32%、60%、24.24%.(2)细沟平均宽度、平均深度、等高线偏离度沿斜坡长呈先增后减再增的波动现象,随着降雨场次的增加,细沟形态参数在沿坡长4~6m处的最大值出现上移.径流能量的消长对坡面细沟形态演变规律具有明显影响.(3)细沟宽度和细沟深度在前两场降雨随距细沟沟头长度的增加呈先增后减趋势,在第三场降雨呈先增后减再增的趋势.细沟深度随细沟宽度的增加而增加,在当细沟深度到达犁底层后,细沟深度增加变缓,细沟宽度增加变快.

    模拟降雨细沟形态参数黑垆土水土流失坡面冲蚀土壤侵蚀

    水利工程建筑的施工技术要点分析——评《水利工程施工技术组织与管理》

    张静
    后插2页

    健康中国理念下游泳救生及水上运动知识的普及——评《游泳救生及水上运动》

    赵连保
    后插3-后插4页

    核心素养背景下水利英语的翻译策略研究——评《水利英语》

    梁晨辉
    后插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