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水利水电技术(中英文)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水利水电技术(中英文)
水利部发展研究中心
水利水电技术(中英文)

水利部发展研究中心

欧阳越

月刊

1000-0860

water@waterinfo.com.cn

010-63205989

100038

北京市海淀区玉渊潭南路3号

水利水电技术(中英文)/Journal Water Resources and Hydropower Engineering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1959年创刊,是我国水利水电行业的综合性技术刊物,对国内外公开发行,以介绍我国水利水电工程的勘测、设计、施工、运行管理和科学研究等方面的技术经验为主,同时也报道国外的各项先进技术。主要栏目有:水文水资源、水利规划、泥沙研究、环境水利、水工建筑、水力发电、地质勘测、工程施工、农田水利、防洪除涝、小水电站、运行管理、水利经济、动能经济、高新技术及应用、试验研究、国外科技、技术革新等。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考虑偏压作用的基坑抗隆起稳定性上限分析

    袁宗浩严昱翔陈娟戴凯鑫...
    1-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研究偏压荷载对抗隆起稳定性的影响,提出了一种考虑偏压作用的基坑抗隆起稳定性计算方法,将墙后土体沉降变形近似简化为余弦曲线,从而在研究偏压作用对基坑抗隆起稳定性影响时可计入偏压荷载范围和坑边距等因素,同时在极限上限分析法的公式推导中考虑了土体各向异性对基坑抗隆起稳定性的影响.将该方法与HASHASH和WHITTLE提出的波士顿蓝黏土深基坑开挖有限元模型进行对比,通过数值算例研究了挡墙入土深度、基坑深度、土体各向异性、最下一道支撑到坑底距离及偏压荷载等因素对抗隆起安全系数的影响.研究表明:基坑抗隆起稳定性系数随着土体各向异性比的增加而增加,随着最下一道支撑到坑底距离增加而增大,发现偏压作用距离坑边在2倍基坑深度之内对抗隆起安全系数影响较大.最后结合案例分析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基坑开挖偏压荷载土体各向异性极限分析法稳定性安全系数

    EDTA和柠檬酸淋洗去除污染粉土柱中Pb的研究

    李轲轲王艳金依婷闻家栋...
    10-17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场地重金属污染的修复治理为背景,通过室内压实制备Pb污染土柱以模拟现场污染土,采用乙二胺四乙酸二钠二水合物(EDTA)和柠檬酸对Pb污染粉土柱进行淋洗,考察淋洗剂类型、淋洗剂浓度、淋洗时间和污染土中Pb的负载量等各个因素对污染土中Pb的释放特性的影响.研究表明:相较于柠檬酸,EDTA对Pb的去除效果明显更优.随淋洗时间延长,不同浓度的EDTA对Pb的淋洗效率趋于一致.污染土中Pb负载量越小,EDTA对Pb的去除率越高,64.5%~83.6%的Pb可以从污染土中解吸出来;柠檬酸浓度越高,对Pb的去除效果越好.由于柠檬酸浓度较低时易吸附于土体表面,并且抑制Pb的解吸,低浓度柠檬酸淋洗总体效果偏差,最高去除率仅为11.4%.因此,现场修复Pb污染土若采用EDTA可采用较低浓度(0.005 moL/L)淋洗,而若选择柠檬酸需要提高其浓度.

    污染粉土柱PbEDTA柠檬酸土壤污染土壤环境质量标准复合淋洗

    海相沉积淤泥复合固化强度的试验研究

    蔡红赵麒张申魏迎奇...
    18-25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现有淤泥固化试验采用的固化剂相对单一的问题,为了系统研究多材料固化滨海沉积淤泥强度特性,以唐山南堡典型滨海沉积淤泥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比单掺、双掺及三掺等固化剪切强度,结合粉煤灰废物利用问题,系统研究了水泥、生石灰及粉煤灰等不同固化剂组合对滨海相沉积淤泥固化强度的影响.结果 表明:不同固化剂对滨海相沉积淤泥抗剪强度影响的差异较为明显,抗剪强度基本随掺加固化剂的种类增加而增加,掺加6%生石灰、10%水泥和6%粉煤灰28 d龄期的固化淤泥抗剪强度最高,其黏聚力为238.4 kPa、内摩擦角为32.94°;抗剪强度指标的提高随龄期的变化存在差异,即淤泥单掺生石灰抗剪强度指标的提高主要在养护后期,施工中可适当增加闷料时间以使生石灰和淤泥颗粒反应充分;采用水泥来固化淤泥可在短期内明显提高强度,在高含水率的淤泥材料施工中有更好的工程效果;固化剂掺量相同情况下,抗剪强度随着龄期增长而增加.研究成果对滨海沉积淤泥的固化和工程应用具有参考价值.

    滨海沉积淤泥固化强度对比分析试验

    快速城市化条件下基于SLEUTH-SWAT模型的济南市水文响应分析

    冯雷倪红珍陈根发
    26-3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更好地反映快速城市化未来长期的区域水文响应,以济南市为例,利用2000年、2005年、2010年、2015年土地利用、道路演变等数据,驱动SLEUTH模型对快速城市化进行了模拟和合理预测,生成了2020年、2030年土地利用数据.以此作为输入数据,运用SWAT模型定量分析了快速城市化和气候变化对径流、蒸发等水文要素的影响.结果 表明:未来济南市仍有大量耕地转化为城市用地,2030年城市面积将达到640 km2.不考虑气候变化,总径流和地表径流将分别增加4%和12.5%,蒸发和下渗分别减少0.78%和2.51%,核心城市化子流域地表径流将增加40%以上.依据年降雨量选取了平水、极丰和极枯三种降水情景,极枯和极丰情景下2030年济南市地表径流深分别为15.02 mm和101.44 mm,极丰情景下重点城区径流深可达300 mm以上.建议未来济南市核心城区加强防洪管理,重点防范城市内涝及洪水灾害.

    SLEUTH模型SWAT模型快速城市化水文要素水文预测

    近30a来白洋淀土地利用变化规律及驱动力分析

    吕婷婷李林森朱世峰杨戈芝...
    37-44页
    查看更多>>摘要:分析土地利用变化规律对提高土地开发利用效率和推动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具有重要意义.针对白洋淀的土地利用演变,为探究其变化趋势,以白洋淀湿地为例,采用30 a来8期Landsat TM/OLI遥感影像为数据源,结合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方法,分析白洋淀湿地土地利用的时空变化特征和驱动力.结果 表明:(1) 1986-2018年,主导的土地利用类型是耕地和水域.耕地变化最为明显,减少了60.3%,水域变化次之,增加了24.1%.水生植物面积大致呈“增多—减少—增多”的趋势,居民地面积持续增加.(2)分析土地利用动态度得出,1986-2018年间水生植物和水域面积的单一动态度较大,综合动态度(Lc)从0.267%下降到0.117%,呈现缓慢下降趋势,说明白洋淀土地利用到后期的变化速度变慢,土地利用状态趋于稳定.(3)白洋淀土地利用类型变化的驱动因子为气候、人类活动和国家宏观政策.研究成果有利于区域进行土地利用决策,也可作为土地可持续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的科学依据.

    白洋淀土地利用时空变化驱动因子

    高寒区高混凝土坝关键技术难题与解决途径

    刘毅杜雷功钱文勋任炳昱...
    45-52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小湾、锦屏一级等300 m级特高混凝土坝的陆续建成,我国混凝土筑坝技术水平迈入了世界先进行列.相对而言,高寒区混凝土筑坝技术是我国坝工技术的短板,世界上高寒区混凝土坝也出现了较多严重事故.未来,我国即将在高寒地区建设QBT、叶巴滩等特高混凝土坝,面临挑战.为此,基于典型工程的统计数据分析了我国高寒区的气象、水文特点,结合当前混凝土坝的技术进展评述,提出了高寒区混凝土筑坝亟待攻克的诸如高强高抗冻高抗裂大坝混凝土的制备与施工质量控制、混凝土坝施工运行全过程防裂、大坝表面耐久防护与安全监控三大关键难题,阐明了其中的关键科学问题、技术难题、总体技术路线和近期要研究的主要问题,为实现高寒区高混凝土坝高质量建设与长期安全运行指明了技术路径,可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高寒复杂条件高混凝土坝高强高抗冻混凝土温控防裂

    杨房沟水电站地下洞室关键岩石力学问题及工程对策研究

    潘兵周勇蔡波徐江涛...
    53-60页
    查看更多>>摘要:杨房沟水电站地下洞室群规模宏大、地质条件复杂,施工期围岩稳定问题突出.为解决洞室开挖过程中普遍揭露的脆性岩体高应力破坏、缓倾结构面导致的顶拱变形破坏、喷层开裂脱落等岩石力学问题,结合施工地质、监测成果和数值模拟开展动态反馈分析,对洞群围岩稳定性进行了系统地分析和预测.结果 表明,在洞室群开挖过程中,上游侧拱肩位置存在应力集中,是导致脆性硬岩发生片帮破坏的主要原因,而及时、有效的系统支护对抑制围岩应力型破坏至关重要;缓倾结构面对顶拱围岩变形与稳定起着控制性作用,主要表现为断层下盘岩体坍塌破坏和深层变形问题;在中高地应力条件下,受不利地质构造和施工质量等因素控制,洞室顶拱混凝土喷层容易发生开裂、脱落问题.通过开展施工期围岩监测反馈分析,不仅能够解释围岩变形破坏机制,而且能够为支护设计优化和信息化施工提供科学依据.

    杨房沟水电站地应力缓倾结构面混凝土喷层开裂

    水工结构破坏性动力模型试验仿真混凝土性能研究

    刘书明张汉云蒋才卢太奇...
    61-66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水工结构破坏性动力模型试验中,根据相似比控制模型材料的密度、弹性模量和强度等多项力学性能与原型材料对应相似是决定试验成果合理可信的关键技术.为改进和提高仿真混凝土的相似性,以粗骨料、细骨料、水泥为控制变量设计不同配比方案,对其力学性能进行测试,并进一步对比研究了不同细骨料及其不同组分对仿真混凝土性能的影响.试验研究发现,相比常用的硫酸钡粉和矿石粉,滑石粉作为细骨料可以有效降低仿真混凝土的强度和弹性模量,控制仿真混凝土的密度和拉压强度比接近常规混凝土,滑石粉不失为仿真混凝土细骨料的一种选择.试验得出重晶石砂、硫酸钡粉、矿石粉、滑石粉、水泥等不同组分对仿真混凝土材料性能的影响规律,可为确定相似比模型试验中仿真混凝土材料的配比提供有益参考.

    动力模型试验相似比仿真混凝土配比试验力学性能

    基于Level-Set法的有限元非饱和渗流方法在黄壁庄水库中的应用

    管策赵兰浩张海容李同春...
    67-72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传统非饱和渗流分析方法中忽略气相作用而导致无法处理气相参与的含自由面渗流这一问题,建立了一种耦合Level-Set法的有限元非饱和渗流分析方法.该方法基于有限元非饱和渗流分析理论,利用Level-Set方法隐式地捕捉自由界面,考虑了入渗过程中的气相可压缩性,能够反映多孔介质中水气两相界面的运动与融合,可以用来求解常规方法无法处理的气相参与的含自由面渗流问题,同时具有自由面构造简单、计算稳定性好、收敛速度快等优点.本文将该方法应用于黄壁庄水库在库水位骤升后出现坝前水面冒泡现象的原因分析中,模拟了该水库坝前水-气两相运移过程,揭示了冒泡现象发生的原因.计算结果表明,此方法可简单、直观地描述水气界面在多孔介质中的运动过程,模拟结果与实际情况较为符合.研究表明,黄壁庄水库坝前水面出现冒泡现象是由水位骤升将铺盖内的空气封住,并随水体入渗压缩空气,出现憋气现象,最后气体释放所致.

    渗流自由面可压缩性Level-Set水气两相

    大樟溪入汇对乌龙江洪水水动力影响研究

    胡朝阳王新强许立梁越...
    73-8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研究大樟溪入汇对乌龙江洪水水动力的影响,采用二维数学模型计算分析了不同洪水工况下乌龙江河道流量、水位及流速分布特征.结果 表明:50a、100 a、200 a一遇工况下,乌龙江流量分别减少125 m3/s、167 m3/s、190 m3/s,相应分流比减少0.38%、0.47%、0.50%;乌龙江进口至峡兜河段洪水位壅高幅度分别为0.10~0.28 m、0.10~0.35 m、0.10~0.42 m,大樟溪入汇对入汇口上游乌龙江河道水位的影响更大;入汇口上游河段流速减小幅度基本在0.10 m/s以下,其中由支干流水流相冲引发的水体滞留区流速最大分别减小0.26 m/s、0.26 m/s、0.31 m/s,入汇口下游左侧主河槽部分流速增幅基本在0.10 m/s以上、右侧支汉除上段流速增幅达0.10 m/s以上以外其余区域流速增幅均小于0.10 m/s,入汇口下游近右岸侧回流区流速最大分别减小0.20 m/s、0.20 m/s、0.20 m/s,大樟溪入汇对入汇口下游乌龙江河道流速的影响更大.

    大樟溪乌龙江洪水水动力数值模拟支流入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