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张建云

双月刊

1009-640X

jnhri@nhri.cn

025-85829135

210024

南京市虎踞关34号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Journal Hydro-Science and Engineering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系国家水利部主管,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主办的学术性刊物。主要报道水利水电、水运、海洋和土木建筑等工程的规划,可行性研究、设计、科研、施工、监理以及管理工作中的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和新成果等。读者对象为从事水利、水运工程建设事业的广大科技工作者及有关院校的师生。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气候变化下长江中下游干流洪水特征研究

    吴永妍曾思栋季永月刘强...
    1-13页
    查看更多>>摘要:研究气候变化下长江中下游干流洪水变化规律对该区域防洪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全球气候模式(GCMs)和分布式时变增益水文模型(DTVGM),预估了未来气候变化条件下长江中下游干流典型站点洪水响应特征.结果表明,长江中下游干流径流量在 4种共享社会经济路径(SSP)情景下均呈现上升趋势,尤其在SSP5-8.5高排放情景下,季节性水文变动更为剧烈且持续.不同气候情景和模式下,大通、汉口、螺山和宜昌等 4个站点的年最大洪峰流量和最大 3日洪量均有增长趋势.未来小洪水、中洪水、大洪水、特大洪水发生比例依次减小.相较SSP3-7.0情景和SSP5-8.5情景,SSP1-2.6情景和SSP2-4.5情景发生小洪水的比例更高,而发生大洪水和特大洪水的比例则更低.在SSP3-7.0和SSP5-8.5情景下,大洪水以上量级的洪水发生概率增大,且这两种情景下大洪水的发生趋于极端化.研究结果可为长江中下游干流防洪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气候变化洪水演变DTVGM模型CMIP6长江中下游干流

    面向水环境提升的平原城市河网水动力调控方案研究

    廖轶鹏黎东洲李云粟一帆...
    14-2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更好地解决城市河网水环境问题,系统分析水动力调控作用对河网水环境提升的效果.以苏州平原古城区河网水质提升为目标,基于古城区水质现状的原型观测,采用一维水动力-水质耦合模型研究了 3种引水条件、4种调控方式下的古城河网水质改善效果.结果表明,现状条件下苏州古城河网的主干河段溶解氧(DO)、氨氮(NH3-N)、化学需氧量(COD)质量浓度仍处于Ⅳ类水标准;随着水动力调控时间的增加,河网中河道水质改善幅度逐渐提高并趋于稳定;在所设计的两种水动力调控方案下,河网内大部分河道的水质可满足要求,达标率可达90%.研究结果可为苏州古城区等类似平原城市河网水质提升提供技术参考.

    平原河网水动力水环境提升调控方案

    2022年长江中下游干流河道输沙与冲淤变化特点

    肖潇吴时强吕超楠董炳江...
    24-32页
    查看更多>>摘要:2022年长江流域遭遇了汛期反枯的极端水文气象条件,导致长江中下游的水位降至有实测资料记录以来的同期最低,该极端水文情势使长江中下游河道冲淤变化出现了新特征.基于详细实测水沙监测及固定断面资料,对 2022年极端水文气象条件下长江中下游干流河道输沙的冲淤变化特点进行深入分析.结果表明:1-6月份长江中下游各测站输沙量有增有减,总体上输沙量保持相对稳定;7-12月份各测站输沙量均出现了大幅下降,宜昌至九江河段通过输沙量法计算得知冲刷的泥沙总量为 2 391 万t,通过断面法计算得知湖口至江阴河段泥沙淤积量为 4 657 万m3(湖口至大通冲刷量为 1 211 万m3,大通至江阴淤积量为 5 868 万m3),江阴以下河段冲刷量为 6 335 万m3.上游来流减少和长江口潮位的影响是造成湖口至江阴河段淤积的主要原因.研究结果可为进一步探索长江中下游河道冲淤变化规律、预测未来的冲淤趋势提供重要参考.

    长江中下游河道冲淤极端枯水汛期反枯

    渭河干流洪水演变趋势与变异特征研究

    王灵子姜仁贵赵勇解建仓...
    33-42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揭示渭河干流洪水演变趋势与变异特征,为流域防洪减灾和水资源管理提供参考.考虑日径流特征对洪水序列分析的影响,基于渭河干流 6个典型水文站点 1990-2020年逐日流量资料,采用块极值模型(Block Maxima Model,BMM)、超阈值峰量模型、Mann-Kendall检验和Pettitt突变检验分析洪水演变趋势与变异特征.结果表明:渭河干流洪水发生的时间和空间尺度上存在差异,时间尺度上,在 1990-1993年、2003-2005年、2011-2013年及 2018-2020年洪水出现频率较高;空间尺度上,渭河中下游地区发生洪水灾害频率较高.年最大洪峰流量总体上呈现增加趋势,超定量洪水发生次数呈减少趋势,洪水指标序列的变异点存在集聚性.研究结果可为流域防洪安全和水资源开发利用提供依据,助力流域高质量发展.

    渭河干流洪水特征POT模型Mann-Kendall检验Pettitt突变检验

    鄱阳湖高水位水文成因分析——以2020年为例

    武少轩唐雄朋李国文陈静...
    43-53页
    查看更多>>摘要:湖泊承担着天然拦蓄洪水的作用,面对特大洪水,因湖泊库容限制有产生堤防漫溢及湖区下游险情的风险.因此需要针对洪水进行成因分析,在成洪条件出现时及时采取措施以减小洪水危害.2020年,鄱阳湖流域发生超历史大洪水,长江干流、鄱阳湖水位长期居高不下,以鄱阳湖流域为研究对象,基于 2020年流域内雨量站、水文站等地面观测数据,利用统计分析法对本次高水位的成因进行系统分析.结果表明:汛期流域内降水及降水带来的径流使得鄱阳湖来水增加,是鄱阳湖形成高水位的主要原因;长江干流洪水顶托在洪水初期推动了鄱阳湖高水位的出现,这对鄱阳湖高水位的维持起着重要作用.对鄱阳湖 2020年洪水成因的分析,可为流域性洪水成因分析提供理论依据和决策指导.

    鄱阳湖高水位洪水成因

    基于遥感分析的闽江下游河道演变特征及成因分析

    何立滢周聂盛晟胡朝阳...
    54-64页
    查看更多>>摘要:河流形态演变与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密切相关.以闽江下游为研究对象,采用神经网络算法解译 1990-2021年遥感图像中的河道信息,分析水体、沙洲及边滩面积变化和河道摆动情况,探究河道形态演变特征与成因.结果表明:构建的神经网络算法可用于遥感水体提取,水体提取平均准确率达 95%,平均查全率达 90%.近 30年闽江下游沙洲和边滩面积总体减少,其中 1990-2000年河道以展宽为主,2000-2011年河道以收缩为主,而后河道形态较为稳定.闽清闽侯段洲滩减少,河道拓宽;北港段洲滩被占用,河道收缩;南港段边滩面积减少,河道展宽;马尾段河道形态相对稳定.闽江下游河道形态受水库运行、采砂活动、地质因素、工程建设和潮流作用等多因素影响.研究结果可为类似河流演变研究和规划保护提供借鉴.

    遥感解译河道形态感潮河段闽江下游

    珠江河口风暴潮增水特征及经验预报

    许劼婧叶荣辉刘培黄代忠...
    65-74页
    查看更多>>摘要:珠江河口受强台风影响频次较高,地处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区域,经济发达,风暴潮灾害通常给其造成严重损失.基于珠江河口典型水文站澳门内港站近 50年长序列潮位资料,分析认为澳门内港站 45%的年极值潮位是受台风影响导致,实测潮位极值发生在天文高潮位前后 1 h内的概率约为 82%,而增水极值与天文潮极值相位呈现较为明显的非均匀双峰分布,增水峰值发生在天文潮高潮位的频率仅 5%.台风路径及登陆点对风暴潮增水的数值、持续时间等特征要素均有较大影响.西北向和西进型路径台风造成风暴潮增水较大且占比多,造成超 30 cm增水的次数约占台风影响总次数的 90%.当内港站位于台风的左半圆时增水量值相对较小;当内港站位于台风右半圆,增水幅度相对更大.同时存在登陆点越靠西,风暴潮增水持续时间更长、增水幅度越小的趋势.本研究还建立了风暴潮增水与台风强度、路径、登陆点的极值增水预报公式,拟合值与实测值的拟合度高.研究结果可为区域风暴潮预报及灾害防控提供参考.

    风暴潮增水台风路径风暴潮预报珠江河口

    融合鱼类生境及航运的河流多目标生态流量研究

    仕玉治钱秀红江伟伟黎明扬...
    75-85页
    查看更多>>摘要:维持河流生态流量是保障水生态系统健康的基本要求,鱼类是水生态系统生物群落中的顶级物种.基于水生态调查,以生境模拟法为基础探究山东省小清河干流的生态流量.利用相对重要性指数选取不同季节的鱼类指示物种,结合生境调查和相关文献绘制鱼类生境适宜性曲线,利用生境模拟法求解黄台桥、岔河和石村水文站 3个生态流量控制断面满足鱼类生境适宜性要求的生态流量;通过计算生态流量保证率对水文学方法和生境模拟法计算的生态流量进行比选,并结合小清河航运要求,确定小清河干流满足鱼类生境适宜性、水文节律性和航运要求的多目标生态流量.通过与 3个控制断面长系列实测月平均流量比较求得多目标生态流量年平均保证率分别为 98.21%、83.77%和 80.13%,而岔河水文站 6月份、石村水文站 4、5月份保证率明显低于平均水平,需予以重点关注.

    小清河生态流量生境模拟法水文学方法航运

    融合SHAP和TSO-XGBoost模型的水路货运量预测

    温泉余玉欢庄尚德牟军敏...
    86-96页
    查看更多>>摘要:水路货运量需求受诸多因素影响,长江干线中游"645"工程实施后,航道通航条件得到了明显改善,为了更好分析工程实施后货运量变化趋势,提出一种新的水路货运量预测模型.首先,采用二次插值法和KNN反距离权重插值法解决高维面板数据中时间粒度不统一与缺失问题,利用层次聚类和SHAP值的可解释性综合筛选关键影响因素特征序列,降低预测模型输入数据的维度和规模,引入Halton低差异序列和准反射学习策略(QRBL)大幅提升金枪鱼群优化算法(TSO)的寻优效能,增强TSO算法对极限梯度提升(XGBoost)模型中决策树数量、决策树的深度、学习速率等决定模型拟合能力的超参组合寻优效果.结果表明,新模型预测精度显著优于对比模型,可更好地适用于多特征影响因素下的水路货运量预测研究.

    金枪鱼群优化算法(TSO)极限梯度提升(XGBoost)水路货运量

    曹娥江大闸闸下地形影响因素分析及预测

    林一楠潘虹胡成飞郑国诞...
    97-102页
    查看更多>>摘要:曹娥江大闸建成以来闸下冲刷问题比较突出,已陆续实施了 3次防冲加固措施.为厘清闸下冲淤规律及其主要影响因素,基于长系列实测资料、数学模型成果和物理模型试验数据,分析了钱塘江涌潮、大闸泄水量和前期地形对闸下冲淤的影响.研究表明:(1)钱塘江涌潮会造成闸下大范围淤积,在大闸不泄水情况下,闸下单月平均淤积可达 2.2 m;(2)大闸泄流时将闸下泥沙向下游单向输移,是造成闸下河床刷深的主要动力因素.由闸门泄水量和闸下冲刷幅度关系可知,闸门泄水量越大则闸下最深点高程降幅越大;(3)闸下前期地形也是影响冲淤幅度的重要因素,在闸门泄水量不变情况下,前期地形越高则冲刷幅度越大.通过多元回归分析建立了与大闸泄水量、前期地形相关的闸下冲刷幅度预测计算式,可为大闸的运行调度和闸下防冲提供参考.

    冲刷多元回归分析曹娥江大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