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生命科学研究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生命科学研究
湖南师范大学
生命科学研究

湖南师范大学

梁宋平

双月刊

1007-7847

life@hunnu.edu.cn;smkxyj@vip.126.com

0731-88872616

410081

湖南省长沙市湖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院

生命科学研究/Journal Life Science Research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生命科学研究》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署、科技部批准创办的,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反映生命科学领域中最新研究成果的综合性学术期刊。本刊是被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核心库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数据库全文收录的中国科技核心期刊,逢双月末出版,国内公开刊号为CN43-1266/Q,国际标准刊号为ISSN1007-7847,CODEN:SKYAFL。本刊主要刊登国内外生命科学领域中的具有创造性的学术论文及少量反映国内外重大进展或热点问题的快讯或综述性文章,覆盖的主要学科是: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发育生物学、细胞生物学、生物技术、遗传学、植物学、动物学、微生物学、解剖学、生理学、基因工程、农业工程、病理学、毒理学、药理学、免疫学、基础医学等等。开设“研究进展与综述”、“研究论文”等栏目。本刊诚邀反映国内外生命科学相关领域最新研究成果的中英文论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国家级科研课题资助论文将优先发表。   投稿要求:   1)文稿内容具有创新性、科学性或实用性。要求论点明确,条理清晰,设计合理,结果可靠,文字精炼,用词规范,图表清晰。文稿请用A4版型纸5号字体通栏排版,用字规范,计量单位符合国家标准。   2)请以word格式将稿件通过E-mail附件的方式发送至本刊编辑部电子信箱。在来稿的首页,请写明以下内容:文章标题、作者单位、作者个人信息(内容包括:姓名(出生年)、性别、民族、籍贯、职称、学位及研究方向)、作者详细通讯地址、邮编、手机号码、办公电话、传真号码及E-mail。   3)单位介绍信,加盖单位公章,注明无一稿两投,所有作者对署名的顺序无异议,请邮寄至本刊编辑部。   4)投稿时须向本刊缴纳审稿费80元(请通过邮局汇款,并在留言栏注明第一作者姓名)。 通讯方式: 地 址:长沙市湖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研究》编辑部,邮编:410081 投稿E-mail:smkxyj@gmail.com;life@hunnu.edu.cn; 咨询E-mail:sky@hunnu.edu.cn 咨询电话:0731-88872616; 传 真:0731-88872616   热诚欢迎国内外各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生命科学相关领域的研究人员投稿!   《生命科学研究》每期定价18元,双月刊,全年定价108元。国内邮发代号:42-172,国外发行代号:DK43008。错过定期的读者可直接向编辑部汇款征订。    欢迎订阅!欢迎投稿!欢迎发布广告!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基于单细胞ATAC测序数据的乳腺癌上皮细胞转录因子研究

    张雅娜牟苑菁李苇祥赵俊焱...
    171-178页
    查看更多>>摘要:研究表明,乳腺肿瘤细胞染色质开放区域上的转录因子显著影响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表型和预后.然而,在单细胞层面,这些调控元件如何调控乳腺癌发生发展尚不明确.为此,本研究从GEO数据库中下载了45 216个正常和肿瘤乳腺组织的单细胞染色质可及性测序(single-cell ATAC sequencing,scATAC-seq)数据,并对其进行了分析.根据标记基因在细胞群的基因活性得分进行细胞类型注释后得到7种乳腺细胞类型.皮尔逊相关性分析表明,肿瘤和正常乳腺样本的上皮细胞存在明显的染色质可及性差异,且乳腺上皮细胞存在高度样本间异质性(PCC=-0.07),暗示其是乳腺肿瘤的主要恶性细胞类型.为了探究正常和恶性乳腺上皮细胞的差异可及性区域中转录因子结合基序的富集情况,在提取上皮细胞群后对4个上皮细胞亚型的特征开放区域进行了转录因子结合基序富集分析.结果表明,恶性乳腺上皮细胞有194个转录因子显著富集(P<0.001),它们可能涉及乳腺肿瘤发展和转移等调控过程.对上皮细胞亚型中富集程度较高的转录因子进行活性分数计算及转录组数据验证,结果进一步显示这些差异调控元件可能与乳腺细胞恶性发展相关.此外,对转录因子结合基序在不同乳腺癌亚型中的可及性差异进行了分析,发现SNAI2在三阴性乳腺癌样本中具有显著高的可及性,提示SNAI2在三阴性乳腺癌中具有潜在的特异性调控作用.

    乳腺癌单细胞单细胞染色质可及性测序(scATAC-seq)转录因子

    基于生物信息学筛选宫颈癌血管生成基因及构建预后模型

    夏娜娜杨京蕊康敏余敏敏...
    179-188页
    查看更多>>摘要: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筛选与宫颈癌发生、发展和预后相关的血管生成相关基因(angiogenesis related gene,ARG),并进行相关预后风险模型的构建与验证.首先,从TCGA数据库中检索宫颈癌患者的表达谱和临床特征,并提取差异表达的ARG;其次,采用Lasso Cox回归筛选预后ARG,构建相关预后模型;再次,使用GSE52903和GSE44001数据集进行外部验证;最后,利用基因集富集分析(gene set enrichment analysis,GSEA)探讨宫颈癌预后机制.筛选结果显示,共获得15个预后ARG,分别为EFNA1、ITGA5、EPHB4、NRP1、CDH5、PLAU、BMP6、DLL4、JUN、CA9、MMP1、BAIAP2L1、SERPINF1、F2RL1 和 FGFR2.GSE52903 和 GSE44001 数据集的Ka-plan-Meier 生存曲线显示,高风险组的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P=0.005)和无病生存期(disease-free sur-vival,DFS)(P<0.001)显著低于低风险组.受试者操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GSE52903验证集在1年、3年和5年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值分别为0.84、0.77和0.73,C-指数为0.72;GSE44001验证集在1年、3年和5年的AUC值分别为0.71、0.72和0.70,C-指数为0.70,说明该模型对患者预后具有很强的预测效能.GSEA分析富集的通路主要涉及DNA复制、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ECM)受体相互作用、补体和凝血级联等,这些过程与宫颈癌发生、发展紧密相关.以上结果表明,这15个关键ARG可能是宫颈癌预后潜在的生物标志物.

    宫颈癌(CC)生物信息学血管生成相关基因(ARG)预后模型

    征稿启事

    封2,188页